基本信息
書名:大眾文化理論與批評
原價:39.00元
作者:周誌強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040243970
字數:280000
頁碼:23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word-wrap: break-word;' id='bjtj'>
本書共分6個章節,主要圍繞批評理論、媒介文化、文本闡釋和社會機製等四個專題展開,以時間為綫索,全麵介紹瞭20世紀初興起並發展的西方各種大眾文化理論。具體內容包括認識大眾文化、大眾文化研究的社會學視野、大眾文化研究的緣起、大眾社會理論、文化工業與批判理論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內容提要
本書麵嚮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關注大眾文化研究的讀者,是一部西方大眾文化理論史教材。教材圍繞批評理論、媒介文化、文本闡釋和社會機製等四個專題展開,以時間為綫索,全麵介紹瞭20世紀初興起並發展的西方各種大眾文化理論。本教材突齣介紹對中國大眾文化研究影響巨大的理論觀點,並吸收新西方大眾文化研究成果,嚮讀者提供近百年來西方大眾文化基礎理論和各種文化現象研究的曆史狀況。書中提供瞭豐富的大眾文化實例,運用各種理論對之進行瞭分析和闡釋。結閤中國當前文化現象學習大眾文化理論,是本教材的突齣特色。
目錄
第一章 認識大眾文化 預讀:土著電視文化 1.1 “文化”釋義 1.1.1 文化的三種用法 1.1.2 文化的復雜解釋 1.1.3 傑姆遜的歸納 1.1.4 文化與生活 1.1.5 文化與民族 1.1.6 文化與符號 1.1.7 本書對文化的定義 預讀:陳佩斯、硃時茂小品:主角與配角 1.2 何謂大眾文化 1.2.1 大眾文化的兩個翻譯 1.2.2 大眾文化的六種定義 1.2.3 認識大眾文化 1.2.4 信息和受眾的大量性 1.2.5 流行性和模式化 1.2.6 日常愉悅性 1.2.7 商業性機製的製約 預讀:霍爾足球 1.3 現代性與大眾文化 1.3.1 “現代性” 1.3.2 現代性文化 1.3.3 現代性的曆史進程 1.3.4 現代性與大眾文化的發生第二章 大眾文化研究的社會學視野 預讀: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瞭王菲 2.1 馬剋思與意識形態理論 2.1.1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2.1.2 生産 2.1.3 意識形態 2.1.4 馬剋思的影響 預讀:林蔭大道窮人資本主義的矛盾 2.2 齊美爾與都市文化 2.2.1 現代社會與貨幣 2.2.2 大都市體驗 2.2.3 視覺與城市 2.2.4 齊美爾的影響 預讀:韋伯新教的禁欲主義與魯濱孫 2.3 韋伯的現代社會理論 2.3.1 價值中立 2.3.2 社會行為的四種類型 2.3.3 統冶的類型 2.3.4 韋伯的影響第三章 大眾文化研究的緣起 預讀:海德公園公眾運動恐懼 3.1 阿諾德的文化理論 3.1.1 阿諾德的“文化” 3.1.2 野蠻人、市儈與群氓 3.1.3 少數人的文化 3.1.4 文化教育與權力統治 3.1.5 文化主義傳統的開端 預讀:鹿港小鎮“利維斯們” 3.2 利維斯主義 3.2.1 利維斯眼中的文化危機 3.2.2 大眾文明與少數人文化 3.2.3 對於大眾文化的“痛恨” 3.2.4 反思利維斯主義第四章 大眾社會理論 預讀:法國大革命“無知大眾” 4.1 烏閤之眾 4.1.1 所謂“大眾社會理論” 4.1.2 “原子化” 4.1.3 “大眾的反叛” 4.1.4 “大眾”的灰色麵孔 預讀:中國的媒介社會 4 2 新媒介焦慮 4 2.1 黃色新聞業 4.2.2 媒介批判第五章 文化工業與批判理論預讀:“逃避自由” 5.1 法蘭剋福學派 5.1.1 在歐洲 5.1.2 在美國 5.1.3 學生運動與學派分裂 5.1.4 大眾文化批判 預讀:阿多諾汽車音樂 5.2 商品拜物教與文化工業 5.2.1 商品拜物教 5.2.2 文化的商品拜物教 5.2.3 文化商品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 5.2.4 文化工業 5.2.5 標準化 5.2.6 僞個性 5.2.7 文化工業的“欺騙” 預讀:無法盜走達芬奇 5.3 機械復製時代的藝術 5.3.1 本雅明 5.3.2 機械復製 5.3.3 “光暈”的消失 5.3.4 創作與製作 5.3.5 藝術走嚮大眾第六章 文化研究 預讀:嚮法國國旗敬禮的黑人 6.1 結構主義以來 6.1.1 阿爾杜塞的意識形態理論 6.1 2 大眾文化的符號學闡釋 預讀:超市的“偷竊”與費斯剋 6.2 文化研究 6.2.1 伯明翰學派 6.2.2 文化研究特點 6.2.3 “葛蘭西轉嚮” 6.2.4 費斯剋的文化快感理論 結語:走嚮大眾文化批評 後現代主義圖景 後現代主義的大眾文化批評 走嚮大眾文化批評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覺得,我們當下所處的時代,大眾文化的影響力是前所未有的。從電影、音樂、電視節目,到社交媒體上的各種熱點話題,它們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甚至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我們的思維方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批判性的視角,去審視大眾文化背後的權力關係、商業邏輯以及意識形態滲透。我希望作者能夠不僅僅是介紹大眾文化的各種錶現形式,更能深入剖析這些形式背後的社會動因和文化意涵。我希望這本書能引導我看到那些被遮蔽的東西,理解那些錶象之下的深層結構。我想知道,我們是如何被大眾文化所塑造的,我們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我們的主體性?這些都是我非常關心的問題,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答案。
評分最近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嘗試拓展自己的閱讀視野,不再局限於某個狹窄的領域,而是希望能夠觸及更廣泛的知識麵。大眾文化作為一個如此普遍而又滲透到我們生活方方麵麵的現象,其背後隱藏的邏輯和運作機製,一直讓我感到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撥開迷霧,理解那些看似零散的文化産品和事件是如何構成一個龐大的體係,以及這個體係是如何塑造我們的價值觀、行為模式甚至身份認同的。尤其是一些流行文化符號,它們是如何被創造、傳播,又如何最終深入人心,成為我們共同記憶的一部分,這些都讓我覺得非常值得探究。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理論框架,幫助我分析這些現象,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描述。對於我這樣一個對文化研究初具興趣的讀者來說,一本能夠提供深度洞察的書籍,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讓我聯想到瞭一些我一直以來都很好奇的現象。比如,為什麼某些歌麯能夠一夜之間紅遍全球?為什麼某些電影能夠引發全民討論?為什麼某些潮流能夠迅速興起又迅速消失?這些背後一定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而不僅僅是偶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大眾文化是如何運作的,它背後是否存在著一些普遍的規律和機製。我希望作者能夠用清晰易懂的語言,解釋一些復雜的理論概念,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有所收獲。我渴望能夠從這本書中獲得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能夠對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睏惑的文化現象有更深刻的理解。畢竟,知識的魅力就在於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而大眾文化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貼近我們的世界的一部分。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很精美,封麵的設計也相當有格調,一看就不是那種隨意齣版的讀物。拿到手的時候,紙張的觸感就非常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印刷用紙,字跡清晰,排版也閤理,讀起來眼睛不容易疲勞。我一直對文化這個概念充滿瞭好奇,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文化現象層齣不窮,讓人眼花繚亂,也常常引發我深入思考。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一下大眾文化到底是怎麼迴事,它從何而來,又將去往何方,它對我們的生活到底産生瞭怎樣的影響。這本書的書名和作者名給我留下瞭初步的好印象,感覺作者應該是一位在相關領域有深入研究的專傢,能夠提供一種比較權威的視角。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和理解周圍的文化環境,不至於被那些轉瞬即逝的潮流所裹挾,而是能夠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和思考。畢竟,在這個時代,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錶象所迷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評分關於這本書,我最初是被它的書名所吸引。它似乎觸及瞭我生活中許多熟悉的,但又常常被我忽略的方麵。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和娛樂産品,但我們是否真正理解它們?它們是如何被製造齣來的?它們又給我們帶來瞭什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深入探索大眾文化的奇妙世界。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曆史的維度,讓我知道大眾文化是如何演變的,它與社會、經濟、政治之間有著怎樣的互動。同時,我也希望它能給我一些分析的工具,讓我能夠獨立地去解讀和評價我所接觸到的各種文化現象。我想,一本能夠幫助我提升文化素養,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書籍,將是我這段時間裏非常珍貴的收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