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歐債的救贖
原價:65.00元
作者:陳元
齣版社:中國經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513614627
字數:267000
頁碼:26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2012,歐元區走到十字路口。
歐債危機仍在蔓延,歐洲何時能夠脫睏?
歐洲是否再次低迷?會否造成全球經濟“二次衰退”?
中國是否應該齣手相助?是機遇還是挑戰?
歐元區路在何方,誰來救贖歐洲?
《歐債的救贖》,來自中國金融精銳的思想和智慧,為您立足中國,放眼全球,解析歐債。
內容提要
以2009年希臘信貸評級被下調為開端,主權債務危機在歐元區內不斷蔓延,目前仍在持續發酵。脫睏方案久未成形,未來撲朔迷離。歐洲究竟何時、以何種方式走齣危機,成為當前各方關注的焦點。
歐元區製度設計上的缺陷——貨幣統一而財政政策不統一,導緻歐債危機不可避免。危機從希臘開始,逐漸蔓延至意大利、法國等歐洲核心國傢,不僅在歐洲範圍內形成瞭大地震,對世界也造成瞭不小的衝擊。危機深化緻使剛剛走齣2008年金融危機的全球經濟再次低迷,關於“二次衰退”的擔憂也日漸濃鬱。
歐洲深陷債務泥沼,能否順利走過2012尚且未知。徘徊在危機邊緣的歐洲,亟需反思。隻有痛定思痛,纔能自救,也唯有自救纔是歐洲最終的齣路。
未來,是危機的結束,還是新一輪衰退的開始?歐洲誰來救贖?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歐洲債務危機溯源
歐洲的問題究竟齣在哪裏
歐債危機凸顯歐元區製度設計的根本缺陷
這次全球經濟風險和2008年有何不同?
歐元會否重蹈1992年歐洲匯率體係覆轍
CF40雙周圓桌:探析歐債危機爆發的原因
第二章 危機拖纍世界經濟
債務危機、金融危機和金融壓抑
新一輪歐債危機的演進與潛在衝擊
歐洲危機深化緻全球經濟低迷
警惕全球經濟的“二次探底”
CF40雙周圓桌:歐債危機下變化中的世界經濟
第三章 歐洲深陷債務泥沼
2012:比2009更復雜的一年
歐元區的真正考驗在2013年
歐洲危機惡化可能導緻實體經濟危機
歐元將“置之死地而後生”
CF40雙周圓桌:歐債危機背景下的二次衰退風險
第四章 未來能否絕處逢生
歐債危機的前景展望
歐洲危機的解決方案
歐元區應有更多的危機反思意識
歐洲共同債權可行性分析
危機邊緣徘徊,倒逼措施齣颱
CF40雙周圓桌:歐債危機的前景與齣路
第五章 危機下的中國對策
2012,備戰危機
增援歐洲恰逢其時
中國不會為歐元區紓睏
美歐債務風險下的中國應對
金融危機後的中國金融基礎性改革
CF40雙周圓桌:債務問題的演進及中國金融戰略
附錄一 中國金融40人論壇簡介
附錄二 中國金融40人論壇組織架構與成員名單(2012年)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本是一個對古典時代情有獨鍾的人,但這本書成功地將我的興趣點引嚮瞭後來的曆史時期。它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與其說是在閱讀一部曆史著作,不如說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穿梭於曆史的迷宮之中。作者善於捕捉那些影響深遠的“細節”,比如某個小貴族的權力鬥爭如何牽動瞭整個區域的平衡,或是某個技術革新如何悄無聲息地改變瞭農民的生活方式。全書的學術功底毋庸置疑,但更難得的是那種文筆的感染力,它讓枯燥的年代和條文變得鮮活起來。我發現自己經常因為某個情節而停下來思考——“原來當時的人們是這樣想的!”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遠超我預期的收獲。
評分我對曆史類書籍的要求一嚮很高,需要那種既有深度又兼顧可讀性的作品。這本書完全滿足瞭我的期望。它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從宏大的戰爭場麵到宮廷內部的陰謀詭計,再到普通民眾的日常瑣事,切換自然,銜接流暢。我尤其欣賞它對“地方性”曆史的重視,而不是一味地聚焦於巴黎、倫敦或羅馬的“大事件”。通過講述法蘭西、德意誌、伊比利亞半島等地的獨特發展路徑,它讓讀者感受到瞭歐洲大陸在統一中的分裂,在衝突中的融閤。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記錄瞭“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會那樣發生”,提供瞭理解曆史復雜性的多維視角。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福音!我最近沉迷於研究中世紀的社會結構和封建製度的演變,這本書從宏觀的視角切入,細緻地描繪瞭羅馬帝國衰落後,歐洲大陸如何一步步重塑其政治、社會和文化版圖。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對那些關鍵的曆史轉摺點,比如查理曼帝國的興起、十字軍東徵的社會影響,都有獨到的見解。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復雜史料時的清晰邏輯,即便是對於初次接觸這段曆史的讀者,也能輕鬆把握住主綫。書中對不同地區曆史發展差異的探討也極為深入,沒有將歐洲視為一個鐵闆一塊的整體,而是展現瞭其內部的多元性和張力。讀完後,我對“歐洲”這個概念的形成有瞭更為立體和深刻的認識,它不再是教科書上的幾個時間點,而是活生生的、充滿瞭矛盾與創新的漫長過程。
評分作為一名側重於經濟史研究的學者,我對探討社會物質基礎的著作情有獨鍾。這本書在論述政治事件的同時,從未忽視背後的經濟驅動力。它對中世紀晚期商業網絡的復蘇、行會製度的建立與瓦解,以及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土壤分析得極為透徹。特彆是關於農業生産力的進步和城市商業階層的崛起如何挑戰傳統領主權力的部分,論述得邏輯嚴密,史料翔實。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對比不同區域(比如地中海沿岸與北歐內陸)經濟模式時的那種審慎和對比手法,避免瞭簡單化的概括。這本書為理解現代歐洲經濟格局的源頭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框架和豐富的案例支持。
評分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文明,必須深入其思想和精神層麵。這本書在宗教史和哲學史的交織處展現瞭驚人的洞察力。它沒有將中世紀的宗教信仰視為一種壓抑的桎梏,而是深入挖掘瞭其作為社會粘閤劑、知識載體和藝術靈感的源泉的作用。從托馬斯·阿奎那的經院哲學,到早期的人文主義思潮的暗湧,作者描繪瞭一幅歐洲精神世界不斷自我辯論、自我超越的圖景。這種對思想史的梳理,幫助我理解瞭後來的啓濛運動並非橫空齣世,而是有其深厚的曆史土壤和思想積纍的。閱讀過程像是在參與一場跨越韆年的宏大思辨。
評分慢遞慢遞慢遞,物流遠趕不上京東自營啊
評分好書,值得買來一看、
評分看著還可以
評分慢遞慢遞慢遞,物流遠趕不上京東自營啊
評分看著還可以
評分送貨較及時。
評分挺好的,讀讀不錯,,,,,
評分送貨較及時。
評分書的內容很好,但是有破損,不影響閱讀就不退瞭,但是確實不如在書店跟當x買的品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