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曆史地理研究》選取瞭湖沼、河流、災害、農業和軍事五個要素展開研究,其中前三個屬於曆史自然地理的內容,後兩個屬於曆史人文地理的內容。湖沼的研究主要是以《水經注》為中心,並旁搜他籍,將漢唐時期見諸文獻記載的各類湖沼如數輯齣,並討論其地理分布特徵、自身特點及價值所在。河流的研究亦以《水經注》為中心,對淮河乾流及其一級支流逐一進行考索,初步探明瞭其源頭、流經所在、流嚮、流程、尾閭等基本情況。研究湖沼與河流,主要是試圖復原這一時期淮河流域自然地理麵貌的總體情況。自然災害的研究是在全麵搜集災害史料的基礎上,重點分析瞭其時空分布的總體特徵及各彆災害的時空分布情況。
作者簡介
張文華,1975年生,陝西靖邊人,曆史學博士,淮陰師範學院曆史文化旅遊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與中國曆史地理的教學與研究。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本書選題的基本背景
一、選題依據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第二節 本書研究的時空範圍和基本內容
一、研究的時空範圍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相關的學術史迴顧
第二章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的河湖環境及其變遷
第一節 文獻所見先秦時期淮河流域的湖沼
一、先秦時期淮河流域湖沼輯考
二、先秦時期淮河流域湖沼的分布及其特點
第二節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的湖沼及其演變——以《水經注》為中心的考察
一、漢唐時期湖沼考實
二、漢唐時期湖沼的地理分布
三、漢唐時期湖沼的特點及其價值
四、漢唐時期重要湖沼的變化
第三節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的主要河流——以《水經注》為中心的考察
一、淮水乾流
二、淮北地區的主要河流
三、淮南地區的主要河流
第三章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自然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徵
第一節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自然災害的總體情況
一、災害史料的來源、特點及統計原則
二、災害年錶及災害發展的總體特徵
第二節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自然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徵
一、水災的時空分布特徵
二、旱災的時空分布特徵
三、蝗災的時空分布特徵
四、雹災的時空分布特徵
五、風災、震災和雪災概況
第四章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農業地理研究
第一節 秦漢時期淮河流域農業布局的演變與地域開發
一、秦及漢初農業經濟的發展與地域分布特徵
二、西漢中後期農業地區的演變
三、東漢時期農業經濟的迅速發展
四、秦漢時期淮河流域農業開發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隋唐時期淮河流域農業生産的地域差異及其盛衰變遷
一、淮北地區
二、淮南地區
第五章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軍事地理研究
第一節 秦漢之際淮河流域的軍事形勢及其兵爭路綫——兼說此期淮河流域的政治地位
一、秦漢之際淮河流域的軍事形勢
二、秦漢之際淮河流域戰地的分布
三、秦漢之際淮河流域的兵爭路綫
四、秦漢之際淮河流域的政治地位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淮河流域的軍事爭奪及其戰略地位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軍事攻守大勢
二、淮河流域北緣及其周邊地區的攻防
三、淮北的軍事重鎮及其爭奪
四、沿淮一帶的軍事設施及其攻守形勢
第六章 綜論
第一節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整體性特徵述論
一、漢唐時期淮河流域的水環境特徵
二、漢唐時期淮河流域的區域係統及其演化
第二節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人地關係演化的空間過程
一、漢唐時期農業開發的空間過程
二、漢唐時期軍事部署的空間過程
第三節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諸地理要素之間的互動關係述論
一、河流、湖沼、災害與農業
二、河流、湖沼、災害與軍事
三、農業與軍事
第四節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春鞦戰國時代淮河流域經濟發展的地域特徵
後記
附:文中錶格目錄
錶2-1 先秦時期淮河流域湖沼地理分布錶
錶2-2 漢唐時期淮北地區湖沼地理分布錶
錶2-3 漢唐時期淮南地區湖沼地理分布錶
錶2-4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湖沼周長或麵積一覽錶
錶2-5 淮河流域湖沼自然資源一覽錶
錶2-6 淮河流域陂塘灌溉農田麵積一覽錶
錶2-7 淮河流域軍事性塘堰一覽錶
錶2-8 未見於《水經注》記載的漢魏南北朝時期的湖沼
錶2-9 隋唐時期新修築的陂塘
錶3-1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自然災害分布錶
錶3-2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水災情況一覽錶
錶3-3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水災月份分布錶
錶3-4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水災季節分布錶
錶3-5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水災地區分布錶
錶3-6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旱災情況一覽錶
錶3-7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旱災季節分布錶
錶3-8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旱災地區分布錶
錶3-9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蝗災情況一覽錶
錶3-10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蝗災月份分布錶
錶3-11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蝗災季節分布錶
錶3-12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雹災情況一覽錶
錶3-13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雹災月份、季節分布錶
錶3-14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雹災地區分布錶
錶3-15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風災情況一覽錶
錶3-16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風災月份、季節分布錶
錶3-17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震災情況一覽錶
錶3-18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雪災情況一覽錶
錶4-1 文獻所見秦代淮河流域諸縣分布錶
錶4-2 鄒魯、梁宋發達區人口密度錶
錶4-3 三輔地區人口密度錶
錶4-4 東漢時期淮河流域農田水利工程錶
錶4-5 東漢時期淮河流域各郡國人口密度錶
錶4-6 隋代淮北地區戶口分布錶
錶4-7 唐代淮北地區戶口變化錶
錶4-8 貞觀、天寶年間淮北各州戶口增長錶
錶4-9 天寶、元和年間淮北各州戶數縮減情況錶
錶4-10 唐代淮北地區農田水利工程一覽錶
錶4-11 唐玄宗天寶八年十道儲糧數額錶
錶4-12 貞觀、天寶年間淮南諸州戶口增長錶
錶4-13 唐後期淮南四州戶數升降錶
錶4-14 唐後期淮南地區水利工程地理分布錶
錶4-15 唐代淮南地區田莊情況錶
錶6-1 漢唐時期淮河主要支流水係概況
錶6-2 南北朝時期淮河流域軍事屯戍所在縣(市)分布錶
精彩書摘
第二節 本書研究的時空範圍和基本內容
一、研究的時空範圍
筆者欲以《淮河流域曆史地理研究》為題,綜閤自然、人文諸要素’全麵探討自新石器時代以來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淮河流域地理環境的演變,本書的研究僅是這個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據黃淮關係及淮河流域自身演變的特徵,可分彆以1128年和1855年為界’將其劃分為三個明顯不同的時段。從總體上看,前一時段(即1128年前)黃河奪淮短暫,影響有限,淮河流域基本上處於獨立狀態’探索這個時期淮河流域的地理環境及其演變,一則可為同另外兩個階段的比較研究提供前提,二則能夠揭示齣淮河流域地理環境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黃河奪淮)情況下的演變模式。
淮河流域是一個曆史的、流動的概念,不同時期其流域範圍和大小不盡相同。今天的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外方山,東瀕黃海,北依黃河南堤和沂濛山脈,同黃河流域接壤,南以大彆山和皖山餘脈、通揚運河、如泰運河同長江流域分界;東西橫跨9個經度(東經112度-121度),長約700公裏,南北縱貫5個緯度(北緯31度-36度),寬約400公裏;流貫鄂、豫、皖、蘇、魯五省,轄有40個地級市,163個縣(市)總麵積約27萬平方公裏;其內部又被分裂為淮河水係和沂、沭、泗水係兩個流域。
曆史時期淮河流域範圍的變化主要在其北部和東部,北部的變遷取決於黃淮之間的關係,東部的變遷取決於蘇北海岸綫的進退伸縮,而歸根結蒂則主要還在於黃河的變遷。黃河素以“善淤、善決、善徙”而著稱,據統計,在1949年前的3000餘年裏,下遊決口泛濫約1500餘次,較大改道26次)。黃河變遷對淮河流域北部範圍的影響,主要錶現在濟水的變化上。濟水為黃河南岸最大的分流,號為古四瀆之一,其自今滎陽分河水東流,經今定陶附近,穿古巨野澤,於今山東墾利縣南人海。迨及隋唐北宋,濟水逐漸湮廢,1855年黃河北徙後,一部分河道實際上走的是濟水下遊古道。大體上說,濟水尚未湮廢前,古巨野澤以上的一段濟水即可視為淮河流域北界的西段,即大緻相當於沿今滎陽市北、原陽縣南、封丘縣南、蘭考縣北、曹縣西北至定陶縣、巨野縣一綫。從理論上說,流域北界的東段是以泅水上遊及沂、濛山脈為界的,不能包括汶水流域的南部地區,但考慮到汶、泗水流域的密切關係及保持這一片地區的完整性,本書把淮河流域北界的東段擴大到汶水一綫,即大緻沿今萊蕪縣東北、奉高縣、泰安市南、寜陽縣東北、汶上縣東北、東平縣東南一綫。
淮河流域東部範圍的變化,主要與黃河奪淮所帶來的大量泥沙有關。總體上說,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黃河長期奪淮之前,雖不乏奪淮的曆史事件,但持續時間一般較為短暫,黃河來沙量畢竟有限,因而蘇北海岸綫大體保持在東崗所在的今連雲港、北沙、阜寜、鹽城、伍佑、東颱一綫,無論是唐代所修的捍海堰(又稱常豐堰)還是北宋所築的範公堤,基本上都穩定在這一綫上,綿曆長達韆餘年。
……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曆史地理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漢唐時期淮河流域曆史地理研究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