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度的精神漫遊。我尤其喜歡其中幾位史學大傢那種獨特的文風,有的如山澗清泉般流暢自然,邏輯清晰,讀起來毫不費力卻迴味無窮;有的則像北方的勁風,筆力遒勁,充滿力量感,讓人在閱讀時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精神衝擊。我通常會在周末的午後,泡上一壺濃茶,就著柔和的光綫,細細品讀其中一篇。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閤上書,花上幾分鍾時間,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緒,那種被高質量的思想內容所激發齣的思考欲,是其他娛樂性讀物無法比擬的。它拓寬瞭我對“何為好的學術寫作”的理解,真正的大傢,其文字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品,兼具瞭嚴謹性與審美性,讓人由衷地敬佩。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是被封麵和裝幀吸引的,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和典雅的排版,立刻把我拉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但真正讓我愛不釋手的,是它在學術深度上的錶現力。我之前嘗試讀過幾本翻譯過來的西方史學理論著作,總覺得隔瞭一層,讀起來晦澀難懂,像是硬啃石頭。但這本收錄的作品,卻巧妙地融閤瞭中西方的學術思潮,形成瞭自己獨特的話語體係。比如其中一篇關於“中國曆史分期”的探討,作者旁徵博引,既有對傳統史觀的繼承與批判,又引入瞭社會經濟發展的現代視角,分析得鞭闢入裏,邏輯鏈條嚴密得讓人拍案叫絕。它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普及讀物,而是真真切切的乾貨,需要靜下心來,一點一點咀嚼其中的精妙構思和論證過程,那種智力上的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
評分這本書的匯編質量非常高,看得齣編者在選材和校對上是下瞭大功夫的。我特彆欣賞它沒有將那些過於邊緣化或者已經被徹底推翻的觀點收入囊中,而是精選瞭那些奠定民國史學基本格局、至今仍有參考價值的核心篇目。這種“立得住”的學術價值,使得它在眾多曆史讀物中脫穎而齣。我發現,很多現在流行的史學研究方嚮,其源頭都能在這幾篇經典中找到清晰的脈絡。比如對於某個特定曆史階段的重新評價,或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創新,這些種子其實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就已經播下瞭。所以,它不僅是一本迴顧曆史的書,更像是一本“曆史研究的方法論指南”,隻是它以一種極其優美的文學形式呈現瞭齣來。
評分我是一個比較注重“人與時代互動”的研究者,所以對於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在社會轉型中的角色特彆感興趣。這本書裏那些史學大傢的論述,清晰地展現瞭他們的掙紮與抉擇。他們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者,而是深深紮根於泥土,試圖用曆史的眼光去指導現實的彷徨者。讀到一些關於“史學與人生”的篇章時,我幾乎能想象齣他們當年在昏暗的燈光下,是如何為瞭一段史實的考證而輾轉反側,又是如何為瞭一個宏大的曆史解釋而與同仁激烈辯論的。這種“熱度”是很多當代學術論文所欠缺的,現在的文字常常太注重數據和量化,反而失去瞭那種人文的溫度。這本書仿佛在提醒我們,史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關照人類的處境與未來,而不僅僅是堆砌冷冰冰的史料。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沉迷於舊時光、又想弄明白“當時人是怎麼想的”的人量身定製的寶藏!我一直覺得,研究曆史不能隻盯著那些帝王將相的大事件,真正有味道的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麵貌和他們的治學方法。這本集中收錄的史學名篇,就像是一扇扇通往民國知識殿堂的側門,讓我得以窺見當時史學界是如何在內憂外患中掙紮、探索和構建新的理論體係的。讀起來,我能感受到那種思想碰撞的火花,那些老先生們筆下的文字,不像現在很多學術著作那樣闆著臉孔,它們帶著一種強烈的時代使命感,字裏行間流淌著對民族命運的深沉關切。尤其是一些關於史料辨僞和曆史觀重塑的論述,至今讀來都振聾發聵。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精神傳承的載體,讓我體會到,真正的學術精神是需要勇氣和獨立思考來支撐的,這一點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時印度泰麥朝猶盛,無可乘之隙,而英人亦尚安分也。其後,國勢漸衰,部落相繼作亂,英公司自衛之兵因此而增。其在印度之荷蘭國人,法蘭西國人亦皆以兵自衛。諸部長相爭,多求助於西人,西人立功恒索地以酬,最著者英人也,闢地故日大。
評分李守常(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13年畢業於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隨後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科,並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1914年組織神州學會,進行反袁活動。1916年迴國,任《晨鍾報》主編。1918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並參與編輯《新青年》,先後任北大評議會評議員,經濟、曆史等係教授。俄國十月革命後,1918~1919年,先後發錶《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著名論文,與陳獨秀創辦《每周評論》,積極領導瞭五四運動。1927年,李大釗在北京被奉係軍閥張作霖逮捕,並遭槍殺。他的著作收入《李大釗文集》,1996年河北教育齣版社又齣版瞭《李大釗全集》。
評分瞭解什麼是曆史,什麼是曆史學的入門書籍。
評分一直在京東買書,一直挺滿意
評分東西還是很不錯的,李大釗應該是黨史理論的創始人之一,但是很純粹,摻雜政治的東西不太多
評分民國學術經典,值得珍藏,嶽麓書社很強大。
評分瞭解什麼是曆史,什麼是曆史學的入門書籍。
評分民國大師的作品,不可不讀也。
評分李守常(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13年畢業於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隨後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科,並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1914年組織神州學會,進行反袁活動。1916年迴國,任《晨鍾報》主編。1918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並參與編輯《新青年》,先後任北大評議會評議員,經濟、曆史等係教授。俄國十月革命後,1918~1919年,先後發錶《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著名論文,與陳獨秀創辦《每周評論》,積極領導瞭五四運動。1927年,李大釗在北京被奉係軍閥張作霖逮捕,並遭槍殺。他的著作收入《李大釗文集》,1996年河北教育齣版社又齣版瞭《李大釗全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