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米编著的《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较为系统地梳理了知识管理的典型方法和关键技术,深入剖析了知识管理方法背后隐藏的共性方法论,揭示了现有知识管理方法论和方法的局限性,在视角、方法论、方法和技术体系等层次上进行了综合性创新研究。
安小米编著的《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讲述了:知识管理方法和技术 的研究是知识管理理论构建的重要内 容,但是,迄今为止,对知识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系统研究仍为空 白。《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系统研究了知识管理视角、方法论、方 法、技 术、工具、标准和应用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从多个层面 构建了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学科范式。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本书结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贡献
参考文献
第2章 知识管理方法研究述评
2.1 知识管理方法
2.2 知识管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2.3 知识管理方法的集成研究
2.4 知识管理方法的集成应用
2.5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第3章 知识管理方法论研究
3.1 知识管理方法论概述
3.2 知识生命周期方法论
3.3 知识连续体方法论
3.4 知识生态系统方法论
3.5 知识管理综合集成方法论
3.6 大规模人机协同知识管理方法论
3.7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第4章 知识管理典型方法
4.1 概述
4.2 Wiig的知识管理方法
4.3 Nonaka的知识管理方法
4.4 McElroy的知识管理方法
4.5 Edvinsson的智力资本管理方法
4.6 IBM的知识管理方法
4.7 DEKE的知识管理方法
4.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知识管理技术述评
5.1 知识管理技术的含义
5.2 知识管理技术的特征
5.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5.4 知识管理技术的集成
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知识管理典型技术
6.1 概述
6.2 人工智能技术
6.3 语义Web技术
6.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知识管理技术的应用
7.1 应用概述
7.2 应用方法论
7.3 应用案例
7.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的集成应用:知识管理标准分析
8.1 概述
8.2 英国知识管理**标准及分析
8.3 欧洲知识管理标准及分析
8.4 澳大利亚知识管理标准及分析
8.5 中国知识管理标准及分析
8.6 国内外知识管理标准的比较分析
8.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
9.3 未来研究建议
附录 知识管理标准术语索引对照
这本书的书名叫做《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听起来就很吸引人,而且我最近正好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整理和利用我脑海中的各种信息。我平时看书、听讲座、刷短视频,接触到的信息量简直是爆炸式的,但总觉得零散,有时候需要用到某个知识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或者找到的都是碎片化的信息,难以形成系统。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我迷茫的知识海洋中点亮了一盏灯塔,让我看到了希望。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从如何收集、筛选、组织、存储,到最终如何检索、应用,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清晰的指引。特别是“技术”这个词,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实用且易于上手的工具和软件,能够帮助我自动化一些繁琐的整理工作,并且能够方便我随时随地访问和更新我的知识库。例如,有没有一些笔记软件可以实现智能分类?有没有一些工具能够帮助我梳理不同信息源之间的关联性?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我能够真正地将这些方法和技术融入到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成为一个更高效、更有思想的思考者。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给我一种非常务实的感觉。我一直认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技术活,不是光靠热情和时间就能解决的。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境:读了很多书,参加了很多培训,但感觉自己并没有真正“内化”这些知识,遇到实际问题时,脑袋里还是空空的。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切中了我的痛点。我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从海量的信息中提炼出精华,并将它们构建成我自己的知识体系。尤其是“技术”这个部分,我非常感兴趣。我总觉得,如果能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来辅助我的知识管理,那将是事半功倍。我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具体的工具和平台,比如如何利用AI来辅助我阅读和总结文献,如何利用云存储来构建我个人的数字图书馆,以及如何利用一些图谱工具来可视化我的知识网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提供一套完整的“工具箱”,让我能够将理论付诸实践,真正地提升我的知识获取、加工和应用能力,成为一个更具竞争力的人。
评分《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这本书的名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信息量大得惊人,而如何在这个信息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力,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让我理解知识管理的核心原则和不同流派的思想,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技巧层面。更重要的是,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具体介绍一些能够帮助我实现这些原则的技术手段。我想了解,市面上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更有效地进行信息采集?有没有什么软件能够帮助我梳理和连接不同领域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尤其关心那些能够帮助我回顾、提取和应用知识的技术,比如智能搜索、知识图谱或者其他AI驱动的辅助工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方法”和“技术”落实到我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让我能够真正地做到“学有所用”,并且能够不断地更新和迭代我的知识储备,最终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保持领先。
评分当我看到《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这本书的书名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如何更好地学习和工作的想法。我一直对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和利用信息充满兴趣,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筛选和应用有价值的知识变得尤为重要。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专门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设计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各种知识管理的模型和框架,比如KM模型的不同维度,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最适合的策略。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技术工具,比如那些能够帮助我们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分类、检索和共享的软件和平台。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构建一个高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从而在学习、研究和工作中都能游刃有余。例如,我想知道有哪些优秀的笔记软件可以帮助我建立深度链接,有哪些文献管理工具可以方便我组织和引用论文,以及有哪些协同平台可以促进团队之间的知识共享。这本书如果能提供清晰的指导和实用的案例,那我将受益匪浅,能够真正地将知识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看到《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这个书名,我立刻就觉得它应该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实操性很强的书。我经常在想,我们学了那么多东西,但有时候感觉就是“知道”了,并没有真正“掌握”。所谓的掌握,在我看来,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甚至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能够指导我如何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构建和运用知识。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讲解一些经典的知识管理模型,比如如何从信息的产生、存储、检索到应用,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更吸引我的是“技术”这个词,我非常期待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工具来赋能知识管理的具体介绍。我希望了解如何使用一些高效的笔记软件来组织我的学习笔记,如何利用文献管理工具来管理我阅读过的文献,甚至是否有一些AI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我进行知识的深度挖掘和创新。这本书如果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和成功案例,那我相信它一定能极大地提升我的学习效率和工作能力,让我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管理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