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通史》这本书略古详今,阐述了英国的兴盛之道,透视了英国成功走向现代化的历程。在过去,记述外国历史的著作大多出自外国人之手,由中国人撰写他国纵贯古今的历史并不多见,而这本通史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由国内**的历史学者钱乘旦和许洁明共同打造的。
《英国通史》配有精彩的插图、图文并茂;终篇于20世纪末,体系完整 ,脉络清晰,叙述生动;凝聚了作者长期治史心得,反映了国内外学术界的 新成果;阐述了英国的兴盛之道,透视了其成功走现现代化的历程;揭示了 英国民族的禀赋和创造力,展现了其所开创的现代文明;各章之后的作者话 语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言近旨远,启人心智。
《英国通史》由钱乘旦和许洁明共同编写。
钱乘旦,历史学博士,荣誉文学博士(英国),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史、世界现代化比较研究、西方文化史。主要著作包括:《走向现代**之路》、《**个工业化社会》、《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世界现代化进程》、《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等,译著有《帝国斜阳》、《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担任中央电视台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学术指导。作品多次获奖,包括**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吴玉章奖等。曾主持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包括“英国与英联邦**发展研究”、“英国与发达**现代化研究”、“世界现代化进程不同模式研究”等。 许洁明,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研究会理事、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1988—1990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现代历史系进修,1998年获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学位。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欧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西亚非洲》、《思想战线》、《四川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殊途同归——近代欧洲工业文明的兴起》、《17世纪的英国社会》、《英国通史》等专著和《泰国拉祜人研究文集》等译著数本。即将出版《现代史学史导论》、《英国贵族文化史》。近年主持过中国一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就‘欧盟社会一体化’开展云南大学与欧洲大学的联合教学与研究”,以及欧盟亚洲经济支持项目——“建构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中国云南与江苏两省的经验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并于2005—2007年数次出访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
前言
**章 从远古到罗马占领
一、自然环境与海
二、早期的人类活动
三、罗马统治下的不列颠
四、罗马人撤离
作者点评
第二章 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不列颠
一、军事征服
二、基督教的传播
三、“七国”和威塞克斯统一的努力
四、社会、文化和经济
五、盎格鲁—萨克逊时代的结束
作者点评
第三章 诺曼底征服和封建制度的发展
一、诺曼底征服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二、安茹诸王
三、早期的威尔士、爱尔兰和苏格兰问题
四、教会、行政、司法
作者点评
第四章 大宪章和议会的起源
一、男爵叛乱和《大宪章》
二、《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
三、对威尔士和苏格兰的征服
四、爱德华一世的法制和议会的起源
作者点评
第五章 英法百年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
一、百年战争
二、玫瑰战争
三、统一与民族意识的增长
作者点评
第六章 中世纪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一、经济情况
二、社会分层与状况
三、教育、科学、文学、艺术
作者点评
第七章 都铎王朝与宗教改革
一、王权的加强
二、宗教改革
三、圈地、毛纺织业、人文主义文化
作者点评
第八章 伊丽莎白女王时代
一、巩固政权,打败**舰队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
三、辉煌的文学成就
四、女王统治后期
作者点评
第九章 早期斯图亚特王朝
一、詹姆士一世与议会的矛盾
二、查理一世激化矛盾
三、经济状况,殖民活动的开始
作者点评
第十章 英国革命
一、内战及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
二、从共和国到复辟
三、经济、社会、思想文化
作者点评
第十一章 复辟与光荣革命
一、查理二世的统治
二、詹姆士二世与光荣革命
三、复辟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作者点评
第十二章 贵族的优势
一、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发展
二、殖民争霸和**帝国
三、乔治三世个人统治的失败
四、贵族统治下的社会生活
作者点评
第十三章 工业革命与拿破仑战争
一、工业革命的成就
二、保守主义政治
三、反法战争
作者点评
第十四章 **次议会改革
一、“旧制度”
二、改革前的社会力量对比
三、改革运动与1832年改革
作者点评
第十五章 维多利亚时代
一、反谷物法胜利与自由资本主义的鼎盛
二、宪章 运动
三、竞相改革的年代
四、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作者点评
第十六章 工会运动与工人政党
一、工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二、工会参政与工党建党
作者点评
第十七章 争夺世界帝国
一、“第二帝国”的形成与发展
二、“炮舰政策”与“自由帝国主义”
三、爱尔兰的沉沦与复兴
四、争夺非洲及英布战争
作者点评
第十八章 从一战到二战
一、世纪之初到**次世界大战
二、自由党衰落与工党崛起
三、殖民地民族运动与英国的统治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者点评
第十九章 走向福利**
一、“福利**”与“英国病”
二、殖民地独立与英帝国解体
三、从“帝国情节”到融入欧洲
作者点评
结束语:过去、现在与未来
附录一、英王世系简表
附录二、英国历届首相表
附录三、英联邦成员国一览表
附录四、进一步阅读的书籍
后记
最后,关于近现代的叙述,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福利国家的构建,文字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反思和近乎悲悯的情怀。作者没有被宏大的世界战争叙事所裹挟,而是着力于分析这些冲突对英国国民心态和全球地位的重塑。对帝国解体的处理尤其得体,既承认了历史的必然性,也描绘了随之而来的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上的挣扎。战后工党政府建立的福利体系,被视为对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弊端的系统性矫正,这段论述充满了对社会公平的价值判断,但表达得非常克制和审慎。总体而言,这本书以一种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广博,将英国历史的漫长画卷徐徐展开,其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成功地提供了一个连贯且充满层次感的历史叙事框架。
评分进入到斯图亚特王朝的内战与光荣革命部分,这本书展现出了其作为严肃历史著作的严谨性与批判性。叙述的风格突然变得更加冷静和辩证,不再像前一部分那样侧重于人物的传奇色彩,而是专注于权力制衡和宪政思想的演变。作者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没有简单地将其定性为暴君或英雄,而是深入探讨了他在特定历史语境下所扮演的复杂角色,以及清教思想对英格兰政治文化的深远影响。光荣革命的论述更是清晰有力,作者成功地梳理了洛克等思想家的理论如何与英国的政治实践相结合,最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整个过程的描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即使对于初次接触英国政治史的读者,也能很容易地把握住“君主有限化”这一核心脉络。这种对制度演变过程的深入挖掘,远超一般的通史类读物的水准。
评分进入工业革命和维多利亚时代的篇章,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又出现了一次显著的转变,变得更具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色彩。作者用极为写实的笔触,描绘了工厂制度带来的巨大社会震荡,贫富差距的拉大,城市化的野蛮生长,以及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我仿佛能闻到曼彻斯特街头煤烟的味道,感受到那些工厂里童工的辛酸。有趣的是,作者并没有沉溺于批判,而是相当平衡地讨论了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富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使得历史的描绘更为立体。对于议会改革法案的讨论,也充满了对不同阶层利益诉求的细致分析,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是如何在改革的压力下寻求妥协与平衡的。这种对社会结构性变革的关注,让这段历史充满了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真是让人欲罢不能。作者显然在叙述英国的早期历史时,花了大量的笔墨去勾勒社会结构的演变,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部落纷争到诺曼征服后的封建制度的固化,每一个关键节点的描述都充满了洞察力。我尤其欣赏他对那些细微的社会生活侧面的捕捉,比如庄园制度下普通农民的日常劳作,以及早期教会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力。行文的节奏把握得极好,既有宏大的政治事件梳理,又不乏对文化和思想萌芽的细腻刻画。读起来感觉不像是在读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在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穿梭于中世纪的迷雾之中,亲眼目睹那些塑造了现代英国的基石是如何一步步奠定的。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英国民族性格形成之源头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极佳的起点,它为后续的王朝更迭和制度变革打下了坚实而扎实的基础。
评分接下来的部分,聚焦于都铎王朝的宗教改革和伊丽莎白时代的黄金岁月,文字的笔触明显变得更加鲜活和富有戏剧张力。作者成功地将宗教、政治和个人野心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图景。亨利八世的几次婚姻变动,不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冷冰冰的事件,而是被赋予了深刻的权力斗争和个人意志的体现。而对伊丽莎白一世的描绘,更是精彩绝伦,那种在动荡中保持统治力的智慧和手腕,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讨论海外探险和商业萌芽时,所采用的分析角度非常现代,他没有仅仅停留在航海壮举的赞美上,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活动如何反哺了国内的经济结构,并为后来的大英帝国的崛起埋下了伏笔。这种将国内发展与国际视野相结合的处理方式,使得这一时期的历史叙述充满了动态的美感。
评分挺好哒!适合宏观了解英国国家历史!
评分买来看看,据说不错
评分质量不错,正版书,孩子喜欢。
评分评价大于100元的订单可以获得20个京豆(订单完成3个月内有效)
评分挺好哒!适合宏观了解英国国家历史!
评分现在孩子想读的书我们已经理解不了了。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