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 |
| 主编推荐 chief editor's choice |
无
| 内容简介 Introduction |
中西历史的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我们的风光靓丽,却已成明日黄花。这才让人惆怅。惆怅,就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 这就必须反思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甚至反思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但顺藤摸瓜,由近及远,还得从帝国说起。何况我们的成败得失,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鸦片战争之惨痛,也确实跟它息息相关。事实上,一种制度能够实行两千多年之久,又居然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没有利,就不会存在;没有弊,就无须革命。所以,帝国必须终结,也一定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怅,还有教训。 政治,是人的政治,故无不体现人性的东西。 易中天先生“帝国和共和三部曲”《帝国的惆怅》以人性为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解读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帝国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和帝国制度。
| 目 录 Table of Contents |
再版前言 明月何曾照沟渠 晁错之死 削藩其事 是非功过 晁错其人 历史之错 晁错之错 武侯治蜀与“攻心联” 怎样看“攻心联” 治蜀问题何在 谁有“反侧之心” 是谁“宽严皆误” 蜀汉为何而亡 小太宗与大败局 “痴呆儿”成了“小太宗”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天子本是苦孩子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皇帝也要守王法 危险的政治 变法帮了腐败的忙 变法迫在眉睫 时势造英雄 针锋相对 事与愿违 成败与道德无关 教训所在 荒唐的正义 奸臣严嵩 混蛋嘉靖 滑头徐阶 谁是祸根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小人物” 不小 为谁死节 认死理的人 自掘坟墓是乾隆 礼失求诸野 士气与土气 鸦片战争与战争的鸦片 弹冠相庆的战败者 逼出来的谎话 一骗到底 谎言与高调 小曲好唱口难开 笑脸与鬼脸 鸦片还要吃到什么时候 非典型腐败 病例 所谓陋规 逼良为寇 高薪未必养廉 有监督就行吗 制度不能保证一切 并非不治之症 从“出入两难”到“进退自如” 入世与出世 读书人与知识分子 治世与乱世 想得开与想不开 身家与天下 士大夫与读书人 报国与全身 君臣与师生 出路与对策 千年一梦 我们曾经拥有 魂断侠缘 谁之梦想 剑的秘密 侠与士 百家罢后梦难圆 附录 帝国官僚制度简述 宰相制度 中央部门 地方官员 后 记
| 在线试读 Online Previews |
后记惆怅是因为在乎 《帝国的惆怅》、《帝国的终结》与《费城风云》,写作和出版,差不多是“前后脚”。当然,这三本书,也多有不同。如果说,撰写《费城风云》,是为了“看看人家”;那么,写作《帝国的惆怅》和《帝国的终结》,就是为了“想想自己”。我们不是总喜欢说“以史为鉴”吗?那就好好照照镜子吧! 结果,就照出惆怅来了。 这真是好生让人不爽!中华文明三千多年,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帝国时代就占了三分之二。七成的历史如果都是惆怅,怎么能让人接受呢? 联系到《费城风云》,就更让“爱国愤青”们不满。是啊,你说美国历史,称之为“艰难的一跃”;说中国历史,则不是“惆怅”,就是“终结”,什么意思啊?难道我们什么都不好,美国和西方,就什么都好? 呵呵,这实在是大大的误解。 首先,我从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或事情,是好得完美无缺,或者坏得一无是处的。在我看来,有利必有弊,有弊也必有利;有优点必有缺点,有缺点也必有优点。利与弊,优点与缺点,要历史地看,辩证地看。许多时候,一个事物的利,往往同时就是它的弊。甚至它会有此缺点,恰恰因为它有此优点,比如“慢工出细活”。慢,就是缺点;细,则是优点。但是,不慢就不可能细。电脑控制机器来制作,倒是又快又细,可惜趣味又没了。可见“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事,这世界上没有。 因此,请诸位放心,我绝不会认为“美国和西方什么都好,我们什么都不好”,因为这不符合我的思想方法。 那么,为什么我这三本书,讲美国的联邦制度时,优点多;讲中国的帝国制度时,缺点多?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我们的目的,是“取人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当然应该多看人家的长处,多找自己的不足。如果这“他山之石”,被你批成了“臭鸡蛋”,请问咱们这个“玉”,你还攻不攻呀?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要学西方,西方难道就不该学我们?当然应该。但那是人家的事。人家学不学,怎么学,学什么,都得由人家自己去想、去做。就算他们坐失良机,或者不得要领,没有及时把我们的好东西学到手,耽误了他们的发展,影响了他们的进步,那也是他们“活该”。你们这些“爱国愤青”,瞎操的哪门子心? 所以,你要是真爱国,就该多找自己的毛病,多想自己的问题。这就好比自己得了感冒,犯不着拿别人拉肚子说事。你还是想想自己咋回事吧! 当然,如果你的爱国,原本不过姿态,也可以满不在乎。 真爱就会在乎,在乎就会惆怅,而惆怅并不是怨恨。我是不赞成一提起过去,一提起历史,一提起传统,就充满怨恨的。不要说恨,便是怨,也不对。因为不管其中有多少问题和不是,那也是我们自己“曾经的选择”。如果怨恨,请问怨谁、恨谁? 何况我们的历史也并非一团漆黑,我们的传统也并非一无是处,正如西方的历史和传统也有污点和缺陷。实际上,邓晓芒和我,早在《黄与蓝的交响》一书中就说过,中西历史的进程,其实是“交相胜”。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这才是事实。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我们的风光靓丽,却已成明日黄花。这才让人惆怅。惆怅,就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 这就必须反思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甚至反思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但顺藤摸瓜,由近及远,还得从帝国说起。何况我们的成败得失,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鸦片战争之惨痛,也确实跟它息息相关。事实上,一种制度能够实行两千多年之久,又居然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没有利,就不会存在;没有弊,就无须革命。所以,帝国必须终结,也一定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怅,还有教训。 2010年11月30日初稿 2014年8月16日改定
| 关于评论 Editorial Reviews |
对历史的说法有很多种。
zuid常规的是“正说”,如《三国志》《大唐西域记》;流行的是“戏说”,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正说不好看,戏说不真实。要想好看且真实,只有“趣说”。所谓“趣说”,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
“趣说”的关键是“人”。要想了解历史,必须参透人性。历史是不能复原的,然而人性却相通。以人为本,历史才有意义。以民族的文化心理为核心,一个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我们面前才可能变得鲜活起来。这些鲜活的故事和生命将促使我们反省历史,反省社会,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于是趣味之中就有了智慧。这就不仅是“趣说”,而且是“妙说”。《帝国的惆怅》正是这样一本书。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细节”的挖掘和呈现。很多我们过去学习历史时一笔带过的小事件、小人物,在这里都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和细致的描摹。作者似乎拥有一种独特的“显微镜”视角,能够穿透历史的迷雾,捕捉到那些常人忽略的社会肌理和文化暗流。比如,书中对某个特定时期士大夫阶层日常生活习惯的描绘,极其细腻,从他们的衣着、饮食到待客之道,无不反映出当时社会规范的微妙变化。这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可感性,让抽象的“时代精神”变得触手可及。我发现自己不再只是关注帝王将相的更迭,而是开始思考,在那些波澜壮阔的背景下,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是如何构筑起整个历史的底色的。这种由点及面的叙事方式,使得整个历史图景显得立体而饱满,不再是扁平化的教科书式记录,而是一幅流光溢彩的古代生活长卷。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印刷的用心。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考究,墨色的晕染和文字的排版,都透露出一种对历史严肃性的尊重,但同时又避免了传统史书的刻板。初读时,我特别留意了作者的叙事节奏,他似乎很擅长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穿插那些鲜活的、带着烟火气的人物侧写。你会感觉到,他不是在陈述枯燥的年代更迭,而是在描摹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尤其是一些关键转折点的描写,笔力遒劲,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那些精妙的比喻和独到的见解,让原本我已经烂熟于心的历史片段,焕发出全新的光彩。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需要停下来,不是因为读不懂,而是因为被那种文字的力量所震撼,需要时间消化其中蕴含的深意。这种阅读体验,远超出了我期待的“历史普及读物”的范畴,更像是一次与智者在历史长廊中的深度对话。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作者的文字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他能将千年前的朝代兴衰、政治风云,用现代人能够理解和产生情感共鸣的方式重新演绎出来。他谈论的权力、腐败、理想主义的破灭、小人物的坚韧,这些主题是永恒的,无论在哪个时代背景下阅读,都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当我读到某个关于权力集中与失衡的章节时,我能清晰地联想到当代社会中某些相似的困境,这种“历史的回响”让人不禁感慨人性的复杂与历史的循环往复。它不仅仅是一部讲述“过去”的书,更像是一部深刻洞察“当下”的人类行为指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历史不再是故纸堆里的尘封记忆,而是成为我们理解自身和我们所处世界的有力工具。
评分作者的文风可谓是“亦庄亦谐,妙语连珠”,这在严肃的历史著作中是相当难得的品质。他处理重大历史悲剧时,笔调凝重,充满人文关怀,让人深思;而谈及那些荒诞不经的权谋斗争或官场生态时,又会时不时地抛出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讽刺性评论,或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典故引用,一下子就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并且这些幽默感绝非为了哗众取宠,而是服务于他对历史本质的洞察。这种张弛有度的叙述节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那些对历史感到畏惧的读者也能轻松地沉浸其中。我个人的阅读感受是,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期待,既害怕读到令人唏嘘的结局,又忍不住想看看作者会用怎样一番精妙的辞藻来总结这一切。这种对语言的掌控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
评分这本书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自洽的、逻辑严密的分析框架,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作者在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时,总是能从多个维度进行交叉验证和深入剖析,他很少简单地将复杂的历史现象归结于单一的“好人”或“坏人”的推动,而是着重探讨制度的惯性、文化的制约以及地理环境等深层因素的影响。这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智识愉悦感。读完后,我对某些历史事件的传统解读产生了颠覆性的认识,感觉自己的认知地图被重新绘制了一遍。比如,对于某种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剖析,作者提供的分析角度新颖独特,引人深思,让我开始用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历史定论”。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历史阅读体验: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去提问。
评分此书店好。
评分书可以,就是物流太慢。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好好好好
评分正版好书值得赞正版好书值得赞, 再赞
评分至今未收到书,投诉!
评分好书,物流快,包装完好,不错
评分比较喜欢其风格……
评分在京东网上购书已三年有余,感觉京东网还是很不错的,价格优惠,物流也快。许多人都喜欢读书,我也一样喜欢读书,书带给了我们人类许多乐趣,也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学以聚之。
评分在京东网上购书已三年有余,感觉京东网还是很不错的,价格优惠,物流也快。许多人都喜欢读书,我也一样喜欢读书,书带给了我们人类许多乐趣,也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学以聚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