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南柯 著,李明阳 注
图书标签:
  • 兵法
  • 策略
  • 古典
  • 历史
  • 军事
  • 智慧
  • 权谋
  • 战术
  • 生存
  • 计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7546115771
版次:1
商品编码:1061960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页数:25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古典珍品涉及领域之广、内容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以致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兼收并蓄,所以我们收集的作品主要以流传久远并被当代社会及文学史广泛认可的佳作名著为主,意在使古典珍品能为当代读者所接受理解。为此我们注重选编、选译、选注及点评的质量,对作品中的疑难句段做重点注释,突出主题,显示特色。
本系列书的编排定位,以帮助读者达到精读为目的,同时充分考虑到读者的读书兴趣及古文阅读能力,对部分章节有所删减,注重古典文学作品的通俗性及普及性,充分体现轻松读古典、娱乐读珍品的宗旨。为更好地彰显本丛书的典雅韵味,我们邀请了国内优秀图书装帧设计师整体设计,封面采用烫红金工艺,在国内首次采用古典线装单铆钉设计,使图书简洁、牢固且风格古朴大方。这一独创的装订方式我们已在申请专利。

目录

原序/001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002
第二计 围魏救赵/009
第三计 借刀杀人/015
第四计 以逸待劳/023
第五计 趁火打劫/029
第六计 声东击西/034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044
第八计 暗度陈仓/050
第九计 隔岸观火/056
第十计 笑里藏刀/062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068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074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080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087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097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102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109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115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126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132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137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143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151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158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166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171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178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185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193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201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210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222
第三十三计 反问计/231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238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245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253
《兵法与权谋:东方智慧的千年传承》 本书并非一本军事教科书,也非一本武侠秘籍,更不是一本教人如何尔虞我诈的阴谋论大全。它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与战略智慧相结合的学术著作。我们将目光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移开,聚焦于隐藏在那些著名战役背后、渗透在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乃至于日常生活中的深层思维模式。 一、 兵法之魂,智慧之源 《兵法与权谋》一书,旨在揭示一种独特的东方思维范式,这种范式以“兵法”为载体,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领域,演化成一种普适性的战略智慧。我们认为,所谓的“兵法”,并非仅指战术与谋略,更是一种对事物发展规律、人性弱点、以及环境变化的深刻洞察。它是一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哲学,是一种“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是一种“因敌而制胜,而非拘泥于既定之法”的灵活性。 本书将从多个维度,解构“兵法”与“权谋”这两个概念。我们不会仅仅罗列战例,而是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例如,为何“不战而屈人之兵”被视为最高境界?这背后是对资源消耗、民心向背、以及长远利益的考量。为何“避实击虚”成为经典原则?这揭示了对对手弱点的精准把握和对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为何“声东击西”屡试不爽?这反映了对人类感知局限性和心理暗示的巧妙运用。 我们将追溯这些思想的源头,从《孙子兵法》的精炼言辞,到《三十六计》的隐晦提示(此处并非直接引用,而是阐释其背后所代表的思维模式),再到历代政治家、军事家、乃至商贾和文人的实践与发展。我们会探讨这种智慧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并对中国社会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二、 历史的长河,智慧的印记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中国历史的长河,探寻“兵法”与“权谋”思想在不同朝代的烙印。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智慧碰撞 我们不会简单地描述战争场面,而是着重分析诸子百家,如孙子、吴起、孙膑等,他们如何将对国家治理、社会秩序、以及人际关系的思考,融入到军事理论中。例如,《孙子兵法》中的“道、天、地、将、法”五事七计,就不仅仅是军事的考察,更是对政治稳定、自然规律、地理优势、将领素质、以及军队纪律的全面审视。我们还将探讨“纵横家”在外交博弈中所展现的智慧,他们如何通过游说、联盟、离间等手段,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实现国家利益,这其中蕴含的正是策略与权衡的艺术。 秦汉三国时期:统一与纷争中的战略博弈 从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宏大叙事,到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的乱世纷争,本书将分析在不同情境下,“兵法”与“权谋”思想是如何被应用的。我们会探讨秦朝如何运用严密的组织和强大的军事力量,配合有效的政治策略,实现统一;在三国时期,我们会看到曹操的“唯才是举”与笼络人心,刘备的“仁德”与“三顾茅庐”,以及孙权的“守成”与“广纳贤才”,这些并非简单的政治手段,而是深谙人性、局势和时机的战略选择。例如,赤壁之战中的“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等著名战例,我们将从其背后所体现的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利用,以及对敌人心理的把握,来解读其战略价值,而非停留在故事层面。 唐宋时期:文治武功与内敛的智慧 唐朝的开疆拓土与盛世繁荣,宋朝的经济发达与军事上的“积弱”之辩,都离不开“兵法”与“权谋”思想的演变。我们会探讨唐朝如何通过有效的边疆政策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巩固其帝国地位;宋朝虽然军事上有所不足,但其在经济、文化、科技上的成就,以及在外交上与周边民族的周旋,也同样展现了独特的智慧。我们会分析宋朝如何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运用政治手腕、外交策略,以及经济手段来维持国家的稳定,这是一种更加注重“守成”和“平衡”的权谋。 明清时期:集权统治与隐秘的抗争 明清两朝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以及在面对内部叛乱和外部威胁时的应对策略,同样是“兵法”与“权谋”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会探讨明朝如何运用强大的中央集权和军事力量来巩固统治,但也因此埋下了制度的隐患;清朝入关后的统治策略,如何运用满汉结合、恩威并施的手段来稳定天下,同样充满智慧。我们会分析在这些时期,那些被压抑的、或者在民间流传的“权谋”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群体中传承和发展的。 三、 权谋之道,普适的哲学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兵法”与“权谋”早已超越了军事范畴,成为一种普适性的战略哲学,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政治领域:博弈与平衡的艺术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各种权力斗争、派系林立、外交斡旋,无不充斥着“兵法”与“权谋”的影子。本书将分析历代政治家如何运用策略,来巩固权力、平衡各方势力、以及应对危机。这并非鼓吹阴谋诡计,而是揭示在权力结构下,个体和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理性思考和策略性行动。我们会探讨“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借刀杀人”等思维方式,在政治斗争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 经济领域:竞争与发展的智慧 商业竞争的本质,与战场上的争夺如出一辙。本书将探讨在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中,“兵法”与“权谋”思想是如何被应用的。例如,如何通过信息不对称来获得优势,如何通过制造稀缺性来抬高价格,如何通过联盟和排挤来垄断市场。我们会分析那些成功的商人,是如何运用策略来规避风险,抓住机遇,并实现财富的增长。这是一种基于对市场规律、人性欲望、以及竞争对手行为的深刻洞察的智慧。 人际交往:识人与用人的艺术 “知人善任”、“明辨是非”、“团结一致”、“孤立敌人”,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蕴含着“兵法”与“权谋”的思想。本书将探讨在人际交往中,如何运用这些智慧来处理复杂的关系,建立信任,化解矛盾,并实现共赢。我们会分析那些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的人,他们是如何通过观察、倾听、以及策略性的沟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伤害他人的利益。 个人修养:自我认知与提升的指南 “知己知彼”不仅适用于战场,也适用于个人成长。本书将探讨“兵法”与“权谋”思想,如何帮助个人提升自我认知,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外部环境的挑战和机遇。它提供了一种审视自身、规划未来、以及应对困难的框架。我们会分析“韬光养晦”、“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等观念,如何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指导原则。 四、 穿越时空的洞察 《兵法与权谋:东方智慧的千年传承》一书,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丰富的历史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国古代“兵法”与“权谋”思想的精髓。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读者能够: 理解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独特性与普适性: 认识到这种智慧并非仅仅属于军事领域,而是贯穿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洞察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 跳出表象,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战略选择,以及其所遵循的思维模式。 掌握适用于现代生活的智慧: 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转化为指导个人在政治、经济、人际交往乃至自我提升方面的有效工具。 本书是一次思想的旅程,一次对东方智慧的深度探索。它将带领您领略那些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战略精髓,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闪耀的光芒。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些智慧的理解和运用,您将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和发展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太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相对严肃的书籍,但事实是,它的叙述风格非常灵活多变,时而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时而又如醍醐灌顶般深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人性的洞察,他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并且解释得头头是道。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的自我剖析,它让我看到了自己思维中的盲点,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它并非仅仅是在传授某种“技能”,而是在引导我去理解事物的本质,去探寻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我发现,书中的很多道理,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要想真正做到,却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它让我明白,有时候,最有效的策略,恰恰是最朴素的。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它让我变得更加理性,也更加成熟。我向所有希望提升自己、认识世界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相信你们也会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

哇,这本书!拿到的时候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了,总觉得“三十六计”听起来就自带一种神秘感和智慧的光环。翻开后,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述策略的书,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古代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是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游刃有余,运筹帷幄的。书里的故事,虽然背景设定在遥远的古代,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穿越时空,在今天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读的时候,我常常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无论是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还是人际交往中的微妙之处,都能从中找到一些启示。作者的叙述方式也很吸引人,他不是那种枯燥地列举道理的人,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将那些抽象的计谋变得鲜活起来。有时是斗智斗勇的战役,有时是尔虞我诈的宫廷,有时甚至是生活中的小智慧,都写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经典战役的解读,总能发现一些我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或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那些历史事件。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很多我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并且开始思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是否有更聪明、更巧妙的应对之道。我向我的朋友们强烈推荐了这本书,大家都觉得它非常有价值,不仅能增长见识,更能提升个人在各种情境下的应对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实在是太独特了!我一开始是被它的封面和书名所吸引,但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才发现它所带来的震撼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给我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它不像那种直接灌输知识的书籍,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和隐喻,巧妙地将一些深刻的道理植入读者的心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控,故事的起伏跌宕,情节的引人入胜,总能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且,这本书并非局限于某种单一的题材,它涵盖了非常广泛的领域,从军事策略到政治斗争,再到人性的洞察,几乎无所不包。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说书人,用他那充满智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咀嚼书中的某些段落,思考其中的深层含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力量的强弱,而在于智慧的运用,在于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和对人心的深刻理解。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的复杂和多面,也让我看到了在逆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开阔了不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变得更加多元和深刻。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朋友推荐的。说实话,我一开始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总觉得这类书籍可能比较晦涩难懂,或者过于陈旧。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实在是太大了!它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作者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洞察力。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案例,都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和考究,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实的指导意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述那些复杂的计谋时,并没有使用生硬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甚至有些幽默的方式来呈现,让我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深刻地领悟到了其中的精髓。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如何巧妙地体现在方方面面,是如何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找到突破口。它不只是一本“学什么”的书,更是一本“怎么学”的书,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运用我所学到的知识。每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汲取着来自古人的智慧养分。我感觉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遇到难题,我都会不自觉地想到书中的一些“妙招”,并且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那种“读一遍,受益终身”的书籍。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东西,远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它并不是一本简单的“秘籍”,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他能够将那些复杂的战略思想,用最简练、最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消化。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形势”和“时机”的强调,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在任何行动之前,都需要对整体局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要懂得把握最佳的时机。书中穿插的那些历史故事,更是锦上添花,它们不仅仅是例证,更是活生生的教材,让我看到了那些智慧是如何在实战中发挥作用的。而且,这本书并没有给人一种“教条主义”的感觉,它更像是一种开放式的探讨,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去运用,去创造。我经常会把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我的朋友们讨论,我们都觉得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它让我明白,智慧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存在于我们日常的观察和思考之中。

评分

一般

评分

不好,没有看的欲望。

评分

一般

评分

不好,没有看的欲望。

评分

小朋友觉得自己看书蛮有意思就还不错

评分

仔细研究古典,比参加那些培训班更有用

评分

一般

评分

一般

评分

有解语和按语,解释的比较到位,不过后面的案例不少写的很牵强,有的甚至无法和计名、解语、按语联系起来,有点凑数的感觉,相比之下感觉中州中籍出版社刘国建版更好一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