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谷子100问

高粱 谷子100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邹剑秋,朱凯,王艳秋,孙政才 著
图书标签:
  • 高粱
  • 谷子
  • 粮食作物
  • 农学
  • 种植技术
  • 作物栽培
  • 农业知识
  • 传统作物
  • 中国农业
  • 作物问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32962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110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一万个为什么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页数: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一万个为什么》丛书根据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就主要农产品的现代产业技术以及农民需要了解的管理经营、转移就业和农村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以简单明了的提问、开门见山的回答、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形象的配图,讲解了一万个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目录

前言
第一篇高粱
一、高粱生产概况及品种选择
1.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种植高粱?
2.我国高粱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3.高粱与其他作物相比有哪些优势?
4.为什么说高粱全身都是宝?
5.为什么说高粱是一种保健食品?
6.为什么高粱酒好喝?
7.高粱有多少种类型?
8.我国高粱栽培区及其分布情况怎样?
9.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高粱杂交种有哪些?
10.引种高粱品种为什么要因地制宜?
11.什么是高粱良种?
12.如何选择高粱品种?
13.为什么白粒种子能种出红粒高粱?
14.为什么说甜高粱是非粮能源作物?
二、高粱栽培技术
15.高粱生育期是怎样划分的?
16.高粱产量如何计算?
17.温度对高粱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18.水分对高粱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19.光照对高粱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20.肥料对高粱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21.如何确定适宜的高粱播种期?
22.高粱的播种方式和方法有哪些?
23.如何进行抗旱播种?
24.如何进行抗涝播种?
25.如何进行抗盐碱播种?
26.为什么高粱播种时要深开沟、浅覆土?
27.为什么高粱播种后要进行镇压?
28.如何确定高粱的适宜种植密度?
29.如何给高粱施肥?
30.甜高粱如何获得高产?
31.如何进行再生高粱栽培?
32.同等地力条件下,施农家肥的地块为什么产量更高?
33.为什么重茬种植高粱对产量有影响?
34.为什么高粱施肥数量不是越多越好?
35.为什么高粱可以在坡地、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上种植?
36.在北方高粱能否做下茬作物?
37.为什么要慎重使用除草剂?
38.高粱缺苗了怎么办?
39.高粱为什么要适时收获?
40.如何解决高粱早衰问题?
41.牲畜吃了高粱幼苗会怎样?
三、高粱病虫害防治
42.为什么有的高粱长乌米(丝黑穗病)?
43.如何防治高粱丝黑穗病?
44.高粱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有哪些?
四、高粱籽粒处理、加工与销售
45.影响高粱籽粒的安全贮藏因素是什么?
46.高粱贮藏方法和原则是什么?
47.高粱食品有哪些?
48.为什么要提倡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49.如何利用现代网络进行粮食销售?
50.目前国内外对高粱的需求如何?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篇谷子
一、谷子生产概况
51.国内外谷子生产和研究基本情况如何?
52.为什么有人提出谷子是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物?
53.谷子有哪些特性?
54.小米有哪些营养成分?
55.小米除做粥外,作为主食的情况如何?
56.种植谷子产量和效益如何?
57.我国谷子生产的主产区分布情况如何?
58.我国谷子生产的生态分区及其特点是什么?
59.我国谷子出口和国际贸易情况如何?
60.饲草谷子应用开发和前景如何?
二、谷子优良品种
61.黄淮海夏谷区适宜种植的主要谷子品种有哪些?
62.我国春谷区都有哪些适合栽培的品种?
63.我国各地的品种能相互引种交换吗?
64.谷子良种标准是什么?
65.谷子良种四级繁种体系是什么?
66.农民自己留谷子种子应注意哪些问题?
67.谷子优质品种有哪些特点和标准?
68.我国谷子地方名优品种有哪些?
69.行业鉴评的谷子优质新品种有哪些?
70.我国有没有专用饲草谷子品种?
三、谷子优质高产栽培
71.为什么谷子高产优质栽培提倡轮作倒茬?
72.谷子整地和施肥应注意什么问题?
73.春谷的三墒整地对谷子生产有什么益处?
74.如何确定谷子的播种期?
75.农民自留种子用盐水选种有什么好处?
76.如何确定谷子播种方式和留苗密度?
77.谷子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间苗?
78.黄淮海夏谷区谷子高产栽培应掌握哪些技术要点?
79.春谷生育中期的管理应注意什么?
80.保证旱地谷子获得高产有哪些关键环节?
81.旱地春谷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哪些要点?
82.旱地谷子丰产栽培各生长发育阶段管理的措施有哪些?
83.谷子收获和贮藏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谷子病虫害防治和安全生产
84.如何防治谷子白发病?
85.如何根据谷子锈病发病特征进行病害防治?
86.谷子纹枯病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是什么?
87.如何正确防治谷瘟病?
88.如何根据谷子线虫病病害特点进行防治?
89.谷子黑穗病及其防治方法是什么?
90.谷子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有哪些?
五、谷子生产新成果新技术
91.什么是谷子的简化栽培技术?
92.应用谷子简化栽培技术是不是成本很高?
93.谷子简化栽培技术为什么要用2个同型姊妹系混合播种?
94.应用谷子简化栽培技术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95.适合黄淮海地区的简化栽培谷子品种有什么特点?
96.杂交谷子有哪些优势?
97.生产上有哪些杂交谷子品种?
98.杂交谷子能自己留种吗?
99.杂交谷子制种应注意哪些问题?
100.杂交谷子栽培同常规谷子栽培有什么不同?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高粱,谷子:两种古老谷物的现代视角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高粱和谷子,这两种古老而顽强的谷物,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和农耕文明之中。它们不仅是重要的粮食来源,更是承载着数千年历史变迁、民族智慧与乡愁的文化符号。从北方旱地到南方水田,从粗犷的农家饭桌到精巧的现代餐盘,高粱与谷子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时代变迁中焕发新的生机。 这本《高粱 谷子100问》并非对这两种谷物的简单罗列,而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对它们历史、科学、文化、经济乃至未来潜力的全方位透视。它试图解答那些关于高粱和谷子的疑问,无论是来自农学专家、营养学家,还是对传统美食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亦或是希望探寻农业发展新路径的实践者。 一、历史的溯源:两种谷物的远古足迹 高粱,被誉为“旱地之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在中国,考古发现的证据表明,高粱的驯化历史悠久,它与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紧密相连。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出土的高粱遗存,诉说着先民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播种、收获,并将这种适应性极强的作物视为生存的基石。高粱的传播并非局限于中国,它跨越了地理的阻隔,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格局。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追溯高粱在不同地域的传播路径,探寻其在世界农业史上的独特地位。 谷子,又称黍,同样拥有着辉煌的过去。作为中国最早被驯化的谷物之一,谷子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其重要性不亚于水稻和小麦。在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谷子曾是支撑文明的重要粮食作物,它耐旱、适应贫瘠土壤的特性,使其成为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希望。本书将深入探讨谷子在中国古代的栽培历史,分析其在不同朝代的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塑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二、科学的维度:从基因到餐桌的转化 高粱与谷子的生命密码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本书将从科学的角度,揭示这两种谷物的生长习性、遗传特性和生理机制。 对于高粱,我们将深入了解其惊人的抗旱能力是如何形成的。从根系的结构到叶片的形态,从生理代谢的调控到基因层面的表达,一切都指向了它在严酷自然条件下生存的智慧。我们还会探讨高粱在育种方面的最新进展,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培育出产量更高、品质更优、适应性更强的品种,以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挑战。 谷子,以其细腻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而闻名。本书将剖析谷子所含的营养成分,如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抗氧化物质。我们将探究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并解释为什么谷子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我们也会关注谷子在现代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如何将其转化为更具吸引力的食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三、文化的印记:两种谷物的精神内涵 高粱与谷子,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食物范畴,它们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在高粱的语境中,我们不能不提“高粱红了”所象征的丰收喜悦和勃勃生机。在许多农村地区,高粱的成熟标志着一年辛劳的结束和收获的开始,它在节日庆典、祭祀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粱酒,更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醇厚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和情感。本书将梳理高粱在民间传说、诗词歌赋、民俗艺术中的形象,展现它所蕴含的淳朴、坚韧与生命力。 谷子,则与“五谷丰登”的愿景息息相关。在古代,谷子作为“五谷”之一,象征着富足与安康。它的清淡与温和,使其成为许多传统美食的主角。例如,一碗温热的谷子粥,不仅能抚慰饥饿的肠胃,更能唤醒深埋心底的乡愁。本书将探讨谷子在中华传统节日、饮食习俗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挖掘它所代表的朴实、平和与温情。 四、经济的脉络:从农田到市场的转型 在现代社会,高粱和谷子的经济价值依然不可忽视。 对于高粱,除了传统的粮食用途,其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在畜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高粱也是酿造酒精、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重要原料,其多元化的应用前景为农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本书将分析当前高粱的国内外市场行情,探讨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提升高粱的经济效益。 谷子,虽然在种植面积上可能不及某些主粮作物,但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消费市场的细分,使其具有独特的经济优势。有机谷子、功能性谷子食品等高端产品的兴起,为谷子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本书将关注谷子产业的现状与未来,探讨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市场推广,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未来的展望: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应用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高粱和谷子作为古老的作物,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书将深入探讨高粱和谷子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能够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理念。我们将关注那些致力于推广高粱和谷子绿色种植模式的实践者,以及那些利用这两种谷物开发环保型产品的企业。 同时,本书也将聚焦于高粱和谷子的创新应用。从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到生物材料、医药中间体,其潜在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我们将汇聚那些走在行业前沿的科学家、企业家和营养师的观点,共同展望高粱和谷子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无限可能。 《高粱 谷子100问》是一次对两种古老谷物的致敬,一次对它们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再发现。它希望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高粱和谷子,它们不仅是餐桌上的食物,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希望。这100个问题,将带领你走进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智慧的高粱谷子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对于现代人来说,其意义远超出了对两种基础粮食作物的介绍。它更像是一剂精神上的“清凉散”,在这个一切都追求效率、追求“快”的时代,它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慢”的哲学。通过对高粱和谷子——这两种古老、坚韧的作物——的深入剖析,我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描绘了这些作物如何在极端环境中生存下来,它们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对于身处现代“温室”中的我们,无疑是一种无声的鞭策和启示。它让人反思我们与食物链的连接是否已经断裂,我们对脚下土地的了解是否已经稀薄。这种由物及人、由表及里的思考深度,是很多同类主题书籍所欠缺的。这本书成功地让读者感受到,即便是最平凡的农作物,也蕴含着深刻的生存智慧和哲学命题。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妙,它完全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干巴巴的知识灌输。作者似乎深谙“润物细无声”的道理,通过一种非常口语化、带着生活气息的叙述方式,将复杂的农业知识娓娓道来。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就像是邻里间的老把式在炕头上跟你拉家常一样亲切。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捕捉上的功力,比如描述高粱从“吐穗”到“灌浆”过程中,不同天气对作物心性的影响,那种细腻的心理描写(尽管是写植物),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农民面对老天爷时的那种敬畏与期待。文字的张力很强,时而幽默风趣,让人会心一笑;时而又带着一种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深沉敬意,让人肃然起敬。这种张弛有度的叙述,使得即便是对农业知之甚少的新手,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并且乐在其中。它不是在“教”你,而是在“引”你进入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汲取了大量的养分,这才是真正高明的写作手法。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逻辑性极强,却又自然流畅得让人不易察觉。从宏观的历史起源、地理分布,到微观的病虫害防治、收割储存技术,作者构建了一个极其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但最巧妙的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知识点生硬地堆砌起来,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不同“关卡”或“阶段性的小标题”,每一个部分都像是一块块精心打磨的拼图,完美契合了作物生长的生命周期。这种设计让读者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它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所处的位置,极大地提升了知识的关联性和记忆点。即使是涉及到一些生物学上的专业术语,作者也能用最接地气、最形象的比喻进行阐释,保证了知识的严谨性与可读性之间的完美平衡。整体来看,这是一本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的典范之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高超的表达能力。

评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无疑是上乘的。作者的用词精准且富有画面感,很多句子读起来简直可以摘出来当作格言警句。它超越了一般工具书的范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其中有一段描述谷物成熟后晾晒的情景,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感官描写,阳光的炙烤、泥土的芬芳、谷穗摩擦发出的沙沙声,甚至连空气中弥漫的那种干燥而甜腻的气味,都被捕捉得丝丝入扣。这种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让读者仿佛能透过文字触摸到实物。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不动声色地穿插了一些与高粱和谷子相关的民间谚语、地方戏文中的片段,这些文化符号的巧妙点缀,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层次感,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物种介绍,瞬间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历史的厚度。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在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考古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有心了,那种朴实中带着一丝古朴的气息,一下子就能让人联想到田间地头的场景。尤其是封面上的插画,用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笔触勾勒出的高粱穗子和谷子堆,色彩的运用也非常讲究,既没有过度渲染的鲜亮,又把作物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份沉淀了岁月和土地温度的记录。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考究,不是那种反光的亮面纸,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排版上,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把控也体现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很多地方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整体的视觉感受非常舒缓、大气。光是翻阅这本书的物理感受,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让读者愿意慢下来、静下心来品读的氛围,这在现在快节奏的出版市场中,是非常难得的品质。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标题上的设计,那种古朴的措辞,让人感觉每翻开一页,都像是在进入一个充满故事的粮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