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決疑論》是印光大師*重要的論著之一,旨在為修習淨土法門者決疑。作者運用與某上座的對話形式,詳盡地闡述瞭弘揚淨土思想的觀點,契理契機地迴答瞭宗、教兩門中的一些敏感問題,論證瞭淨土教義和禪宗的圓融關係,集中反映瞭作者的主要淨土思想。本書是傳印長老對《淨土決疑論》的講解。
傳印法師,俗姓呂,遼寜莊河人,1927年齣生。1947年皈依佛教,1955年於江西雲居山真如寺虛雲禪師座下秉受僧戒,1956年秉受法譜,為溈仰宗第九代,名宣傳。
序言
《淨土決疑論》
《淨土決疑論》科判要目
前言
序分
一、總序(綱宗):明淨土法門契理契機
(一)以藥喻
(二)明時機
二、彆序
(一)序自
1.明捨儒(脫俗)從釋(齣傢)之因緣
2.明入佛(學教參禪)從淨(專修淨土)之因緣
(二)序他:明造論決疑之因緣
一、決教疑以啓信
(一)據《彌陀要解》以明淨土法門之殊勝
1.引啓
2.正啓
(二)據《華嚴經·入法界品》以明淨土法門為究竟之法門
1.斥上座膚見
2.示正知
3.指究竟:淨土法門全體是佛境界
(三)據天下叢林《朝暮課誦》以明淨土法門之總持
1.正示
2.警示
(四)結徵其過
1.徵過
2.激發化之
二、決理疑以起願
(一)析“當處寂光,不須生滅取捨”疑
1.上座虛心呈自“{{i皂侗瞞頇”之見
2.論主責其“執理廢修”之失
(二)析“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疑
1.上座陳問
2.論主析疑
(三)析《華嚴閤論》謂淨土“是權非實”疑
1.上座質疑
2.論主明其所以
3.二番問答
4.三番問答
5.結示:順逆皆方便
(四)析禪師“撥淨土”疑
1.一番問答
2.二番問答
(五)結徵:以子之矛,破子之盾
1.初徵祖語(六祖、趙州語)可憑
2.進徵喪本失末:既不信諸佛等之本,則何有於六祖、趙州?
3.喻徵:膚見淺識
三、決行疑以導修:正釋永明延壽禪師《禪淨四料簡》
(一)揭流俗知見
1.論主徵問
2.上座陳見
3.論主指要
(二)先釋禪、淨、有、無
1.徵問
2.答釋
3.*釋:未斷見思惑不可住此弘法
4.重結:不明禪淨有無之大害
(三)次釋四偈玄文
1.徵問
2.答釋
3.結示:《四料簡》誠為迷津寶筏,險路導師
一、上座迴心,求生淨土
(一)迴心皈依
(二)發願求生
二、論主勸囑,以垂永式
後記
讀完這本書的前幾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在梳理概念時的那種抽絲剝繭的耐心。很多原本在我腦海中模糊不清的教義術語,經過作者的層層剖析,變得豁然開朗。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看似深奧難懂的理論,用最貼近生活的比喻和精準的措辭闡述齣來。尤其是在探討某些關鍵的修行次第時,作者的論證邏輯鏈條非常嚴密,每一步推導都有據可依,讓人不得不信服。這種由淺入深的敘述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義。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行文中始終保持著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學術態度,既不誇大其詞,也不妄加評判,而是本著對經典的敬畏心去忠實地呈現和闡釋。這使得整本書的閱讀過程,更像是一次與智者的深度對話,而不是單嚮的知識灌輸。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個人覺得是介於學術專著和通俗讀物之間的一個絕妙平衡點。它既有學者論證的嚴謹性,保證瞭觀點的準確性和深度,但又完全避免瞭那種佶屈聱牙、晦澀難懂的學術腔調。作者在引用古代文獻時,往往會緊接著給齣自己的現代解讀和注釋,這種“古今互證”的處理手法,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可讀性。我發現自己閱讀時,很少需要頻繁地查閱工具書來理解生僻詞匯或典故,因為作者已經提前為大傢鋪好瞭路。此外,行文的節奏感也把握得很好,長句和短句穿插得當,使得閱讀起來抑揚頓挫,富有韻律美。這讓我在長時間的閱讀後,依然能保持對文字的敏感度和好奇心,而不是陷入那種機械性的“掃字”狀態。
評分真正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處理爭議性議題時的態度和方法。麵對佛法典籍中一些流傳已久、見解不一的論點,作者並沒有采取簡單地“選邊站隊”的做法,而是非常公正地梳理瞭各傢學派的立場、依據以及背後的時代背景。他像一位優秀的裁判員,清晰地展示瞭不同觀點的論據和局限性,最後給齣自己基於整體義理的綜閤判斷,但這個判斷是建立在充分展示“全貌”的基礎上的。這種“存異求同”的敘事結構,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視野,讓人認識到佛法思想的豐富性和多維性,而不是被單一的、教條化的解釋所束縛。這種開闊的格局,在當代的一些解讀類著作中是相當少見的,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宗教學養和開闊的胸襟。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素雅中透露齣古樸的氣息,讓人一上手就有種想深入閱讀的衝動。封麵上的字體和排版,看得齣設計者在傳統美學上有很深的造詣,既不過分花哨,又顯得莊重典雅。我特地選瞭修訂版,主要是聽說這次在校對和細節上做瞭很多優化,拿到實物後,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內頁的留白恰到好處,讀起來非常舒服,不會有擁擠感。作者在序言中對傳統文獻的尊重和現代闡釋的平衡把握得極佳,寥寥數語就勾勒齣瞭全書的基調——既不失經典原味,又力求清晰易懂。這本書的整體排版布局,明顯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讓人在閱讀過程中能保持高度的專注力,不容易産生閱讀疲勞。對於我這種需要反復查閱和沉思的讀者來說,這樣的印刷質量和版式設計,無疑是加分項,能大大提升閱讀體驗的品質。
評分就其實用價值而言,這本書對我個人修行上的啓發是潛移默化的。它不是一本直接告訴你“如何做”的修行手冊,而更多的是一種對內在世界認知的重塑。通過閱讀,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在一些基本觀念上的偏差和誤區,明白瞭某些修行上的障礙並非源於外部的睏難,而是源於內在理解的不到位。作者對心性的探討,深入淺齣,讓人在平靜中逐漸體察到自我心識的運作規律。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立竿見影的“特效藥”,而在於幫助讀者建立一個更穩固、更清晰的認知框架,使得後續的實踐能夠建立在堅實而正確的理論基礎上。每次讀完一章,閤上書本,都會有一段安靜的沉思時間,這種由內而外的“提純”過程,對我來說,是比任何速成法門都更為寶貴的收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