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决疑论》是印光大师*重要的论著之一,旨在为修习净土法门者决疑。作者运用与某上座的对话形式,详尽地阐述了弘扬净土思想的观点,契理契机地回答了宗、教两门中的一些敏感问题,论证了净土教义和禅宗的圆融关系,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净土思想。本书是传印长老对《净土决疑论》的讲解。
传印法师,俗姓吕,辽宁庄河人,1927年出生。1947年皈依佛教,1955年于江西云居山真如寺虚云禅师座下秉受僧戒,1956年秉受法谱,为沩仰宗第九代,名宣传。
序言
《净土决疑论》
《净土决疑论》科判要目
前言
序分
一、总序(纲宗):明净土法门契理契机
(一)以药喻
(二)明时机
二、别序
(一)序自
1.明舍儒(脱俗)从释(出家)之因缘
2.明入佛(学教参禅)从净(专修净土)之因缘
(二)序他:明造论决疑之因缘
一、决教疑以启信
(一)据《弥陀要解》以明净土法门之殊胜
1.引启
2.正启
(二)据《华严经·入法界品》以明净土法门为究竟之法门
1.斥上座肤见
2.示正知
3.指究竟:净土法门全体是佛境界
(三)据天下丛林《朝暮课诵》以明净土法门之总持
1.正示
2.警示
(四)结征其过
1.征过
2.激发化之
二、决理疑以起愿
(一)析“当处寂光,不须生灭取舍”疑
1.上座虚心呈自“{{i皂侗瞒顸”之见
2.论主责其“执理废修”之失
(二)析“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疑
1.上座陈问
2.论主析疑
(三)析《华严合论》谓净土“是权非实”疑
1.上座质疑
2.论主明其所以
3.二番问答
4.三番问答
5.结示:顺逆皆方便
(四)析禅师“拨净土”疑
1.一番问答
2.二番问答
(五)结征:以子之矛,破子之盾
1.初征祖语(六祖、赵州语)可凭
2.进征丧本失末:既不信诸佛等之本,则何有于六祖、赵州?
3.喻征:肤见浅识
三、决行疑以导修:正释永明延寿禅师《禅净四料简》
(一)揭流俗知见
1.论主征问
2.上座陈见
3.论主指要
(二)先释禅、净、有、无
1.征问
2.答释
3.*释:未断见思惑不可住此弘法
4.重结:不明禅净有无之大害
(三)次释四偈玄文
1.征问
2.答释
3.结示:《四料简》诚为迷津宝筏,险路导师
一、上座回心,求生净土
(一)回心皈依
(二)发愿求生
二、论主劝嘱,以垂永式
后记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个人觉得是介于学术专著和通俗读物之间的一个绝妙平衡点。它既有学者论证的严谨性,保证了观点的准确性和深度,但又完全避免了那种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学术腔调。作者在引用古代文献时,往往会紧接着给出自己的现代解读和注释,这种“古今互证”的处理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我发现自己阅读时,很少需要频繁地查阅工具书来理解生僻词汇或典故,因为作者已经提前为大家铺好了路。此外,行文的节奏感也把握得很好,长句和短句穿插得当,使得阅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这让我在长时间的阅读后,依然能保持对文字的敏感度和好奇心,而不是陷入那种机械性的“扫字”状态。
评分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处理争议性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面对佛法典籍中一些流传已久、见解不一的论点,作者并没有采取简单地“选边站队”的做法,而是非常公正地梳理了各家学派的立场、依据以及背后的时代背景。他像一位优秀的裁判员,清晰地展示了不同观点的论据和局限性,最后给出自己基于整体义理的综合判断,但这个判断是建立在充分展示“全貌”的基础上的。这种“存异求同”的叙事结构,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让人认识到佛法思想的丰富性和多维性,而不是被单一的、教条化的解释所束缚。这种开阔的格局,在当代的一些解读类著作中是相当少见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宗教学养和开阔的胸襟。
评分就其实用价值而言,这本书对我个人修行上的启发是潜移默化的。它不是一本直接告诉你“如何做”的修行手册,而更多的是一种对内在世界认知的重塑。通过阅读,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在一些基本观念上的偏差和误区,明白了某些修行上的障碍并非源于外部的困难,而是源于内在理解的不到位。作者对心性的探讨,深入浅出,让人在平静中逐渐体察到自我心识的运作规律。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立竿见影的“特效药”,而在于帮助读者建立一个更稳固、更清晰的认知框架,使得后续的实践能够建立在坚实而正确的理论基础上。每次读完一章,合上书本,都会有一段安静的沉思时间,这种由内而外的“提纯”过程,对我来说,是比任何速成法门都更为宝贵的收获。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素雅中透露出古朴的气息,让人一上手就有种想深入阅读的冲动。封面上的字体和排版,看得出设计者在传统美学上有很深的造诣,既不过分花哨,又显得庄重典雅。我特地选了修订版,主要是听说这次在校对和细节上做了很多优化,拿到实物后,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内页的留白恰到好处,读起来非常舒服,不会有拥挤感。作者在序言中对传统文献的尊重和现代阐释的平衡把握得极佳,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全书的基调——既不失经典原味,又力求清晰易懂。这本书的整体排版布局,明显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不容易产生阅读疲劳。对于我这种需要反复查阅和沉思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印刷质量和版式设计,无疑是加分项,能大大提升阅读体验的品质。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在梳理概念时的那种抽丝剥茧的耐心。很多原本在我脑海中模糊不清的教义术语,经过作者的层层剖析,变得豁然开朗。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深奥难懂的理论,用最贴近生活的比喻和精准的措辞阐述出来。尤其是在探讨某些关键的修行次第时,作者的论证逻辑链条非常严密,每一步推导都有据可依,让人不得不信服。这种由浅入深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义。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行文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学术态度,既不夸大其词,也不妄加评判,而是本着对经典的敬畏心去忠实地呈现和阐释。这使得整本书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次与智者的深度对话,而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