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内丹静坐法;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的方法;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以及《太极炼丹秘法》《菩提道次第论》等著作中的修炼法。为纠正讹传误修、怡生养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南怀瑾 著述 著作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有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地区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这本书在对“心性修养”的探讨方面,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尽管篇幅占比可能不如功法本身那么大,但其提出的观点却颇具洞察力。作者非常强调,任何外在的技巧和方法都必须依托于一个稳定、纯净的内心基础。特别是有几段关于“如何面对日常生活的干扰与诱惑”的论述,用词极为精辟,直指人心最柔软、最容易动摇的部分。它没有简单地要求读者“放下执念”,而是深入分析了执念产生的机制,并提供了一些心理调适的侧面观察角度。这部分内容,让我联想到了现代心理学中关于正念(Mindfulness)的一些核心概念,但比之更深远,因为它将这种调适与更宏大的生命目标联系起来。这种将高深的精神修炼与极其接地气的日常心性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内省功夫。如果说功法部分是冰冷的指南针,那么心性论述就是温暖的炉火,为整个阅读过程注入了一丝人性的温度和关怀。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晦涩与古奥,仿佛作者是直接从某部尘封已久的古代典籍中节录而出,未经现代化的润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密集出现,很多地方甚至需要反复查阅前文的注释才能勉强跟上思路。我不得不承认,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文本的艰难“博弈”。例如,书中对于“精、气、神”三者相互转化的描述,动辄引用一些我从未听闻的古代术语来解释,这使得整个阅读体验充满了挫败感。我尝试在不同的时间段去接触这些章节,希望借助心境的变化来理解其深层含义,但效果甚微。它似乎预设了一个读者群体——那些已经对道家基础理论有深刻了解,并且习惯于接受这种高度凝练的文言化表达的资深修行者。对于像我这样,期望得到一个更为平易近人、循序渐进的引导的人来说,这本书的门槛设置得实在太高了。它更像是供奉在神龛上的一本秘籍,而不是摆在案头供人随时翻阅的指南,阅读的“趣味性”被严肃的“学术性”彻底压制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眼球,那种略带陈旧感的纸张触感,加上封面那种古朴的字体和色调,让人仿佛一接触到它,思绪就已经飘到了某个远离尘嚣的清幽之地。我特地找了个安静的下午,泡上一壶清茶,试图沉浸其中。然而,书页翻开后,我发现它似乎更侧重于对某种具体实践方法的细腻描摹,每一个姿势、每一次呼吸的调整,都被描述得如同精密的仪器说明书一般,细致入微,甚至带有一丝近乎仪式化的庄重感。书中花了大量篇幅去解释“气感”的初体验,以及如何分辨不同层次的内息流动,这对于一个初涉此道的新手来说,既是宝贵的指引,也带来了不小的阅读压力。我原以为会读到更多关于历史传承和哲学思辨的内容,例如古代大德高僧或道家先贤对于“道”的宏观理解,但这本书的笔触显然更加贴近“手把手教学”,实践操作的权重远远超过了理论溯源。这种强烈的“工具书”倾向,虽然对于急切想尝试实践的人来说是福音,但对于我这种更偏爱宏大叙事和思想脉络梳理的读者而言,就显得有些单薄了。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正在接受严格训练的学徒,而不是一个探索生命奥秘的哲人。
评分从内容结构来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显得有些跳跃和非线性。它似乎并不遵循我们通常习惯的“基础-进阶-高级”的线性叙事模式。某些关键性的、被认为是“入门必修”的内容,被分散放置在相对靠后的章节,而前面却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描述一些较为玄妙的“境界体悟”。这让我在阅读中常常感到疑惑,不知道当前描述的这个“体悟”是建立在何种实践基础之上的。举个例子,书中在讲解基础吐纳法时,只是寥寥数语带过,但在紧随其后的章节里,却开始详细论述如何应对“修行中出现的魔障”或“灵体感应”,这种跨越式的进展让人应接不暇。我猜想,这或许是作者认为某些内容是“不言自明”的,或者仅仅是为那些已经“了然于心”的读者准备的章节索引。对我来说,这种结构上的不连贯性,极大地破坏了阅读的连贯感和学习的有效性,使得我很难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可操作的学习路径图。
评分这本书的引用和佐证材料似乎有些偏向单一的流派体系。在反复阅读中,我注意到作者在阐述许多概念时,似乎主要依据某一个特定的古典文献源头,而对于其他并行或交叉的修行体系,则鲜有提及或只是做了一笔带过的批判。这使得整本书的视野显得有些局限化。对于一个希望了解“修道”全貌的读者来说,会感到一种信息上的“偏食”。例如,当讨论到“导引术”时,书中几乎完全集中在某一脉络的技法上,对于同时期其他名家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和实践方式,则付诸阙如。这难免让人产生疑问:这种强调是否意味着其他路径的无效性?或者仅仅是作者个人的学术偏好?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但其兼收并蓄的广度上略显不足,更像是一位特定学派传人的心血结晶,而非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评分书不错,就是运费有点高。
评分好
评分不是很细腻,打发时间可以
评分书不错,就是运费有点高。
评分书的质量好
评分送货有点慢,快递态度一般般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内容很好,价位也很优惠,物流也很快快!满意,下次还来!书的种类很齐全!
评分好书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