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俁病沒有結束 中信齣版社

水俁病沒有結束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原田正純 著
圖書標籤:
  • 水俁病
  • 環境汙染
  • 日本曆史
  • 公共衛生
  • 社會問題
  • 疾病
  • 工業災害
  • 紀錄文學
  • 中信齣版社
  • 調查報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信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39826
商品編碼:1032677015
品牌:中信齣版(Citic Press)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3-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54

具體描述

1956年5月,日本水俁市月浦兩個天真無邪的女孩病發,以此為契機,水俁病正式得到確認。此時日本正處於不顧一切高速發展經濟的時代,這種不顧一切的代價便是嚴重的環境公害和健康損害,水俁病就是其中之一。水俁病究竟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會有認定製度?公害病訴訟為何如此艱辛?患者勝訴後賠償問題為何遲遲得不到落實?為什麼說水俁病還沒有結束?《CIDEG文庫:水俁病沒有結束》圍繞這一係列問題展開敘述,揭示瞭隱藏在疾病背後導緻問題遲遲得不到徹底解決的根本性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當前中國環境事件頻發,不僅影響人民生命健康,也將危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久之前日本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珍視。

總序
水俁專題譯著總序
第1章 水俁病的發展
1.從發現水俁病到探明原因
2.亨特-拉塞爾癥候群
3.從正式認定到訴訟

第2章 判決,然後
1.沒有萬歲的勝利
2.窒素公司本部前的靜坐
3.曆史性的協定書

第3章 患者救濟的大門打開瞭嗎
1.去世後纔獲得認定的人們
2.“認定”對醫學意味著什麼
3.審查的結構
4.認定基準的變遷

第4章 追究水銀汙染
1.居民健康調查開始
2.第三水俁病事件
3.水銀恐慌
4.幻想的水俁病
5.此後研究的實際情況

第5章 接受審判的應該是誰
1.水俁病的三個責任
2.被審判的受害者
3.“胎兒的傷害事件”

第6章 作為環境的子宮
1.沒被汙染的寶貝們
2.黑色的孩子們
3.人類的未來

第7章 遲遲沒有進展的救濟
1.否定第三水俁病
2.認定製度的破綻
3.離開故鄉的人們

第8章 醫學與審判
1.圍繞水俁病的病象
2.醫學的立場與審判

第9章 走嚮世界的水俁
1.水銀中毒的趨勢
2.加拿大水俁病
3.中國的水銀汙染事件
4.在世界各地
5.倡導水俁之旅

第10章 胎動
1.年輕患者的集會
2.患者的自立
3.相思社和乙女塜

第4章 追究水銀汙染
1.居民健康調查開始水銀汙染的實際情況不管如何錶述認定製度的矛盾,不知火海全域的汙染情況依然無法瞭解清楚。關於這一點,可能我還沒有讓讀者充分理解。
1960年,根據國情調查,不知火海沿岸的二市八町村有著20萬居民。居住於貓發狂而死的土地上(從熊本帶來的貓30-60天後就死掉瞭),大量攝取魚貝類而發病的居民也絕對不低於10萬人。大部分人,特彆是重癥患者都已經離開人世。所以現在纔去瞭解實際情況,可以說是很遲瞭。不過,我們還是有必要盡快瞭解那些殘存著、至今還處於痛苦之中的患者們的實際情況。
判決後,患者在東京繼續著激烈的靜坐和自主交涉運動。這時候,我們就一邊關注東京的情況,一邊輾轉於不知火海沿岸的各個村莊。1971年,“熊本大學10年後的水俁病研究班”,即所謂的“二次研究班”成立。隨後,他們就開始瞭不知火海沿岸的共同診查。
另一方麵,熊本、鹿兒島兩縣最初的態度都是很消極的。不過,水俁病患者卻接二連三地齣現,於是,他們也不得不進行共同診查。現在,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兩縣所進行的共同診查。最初,熊本和鹿兒島兩縣是各自進行問捲調查的,對象分彆是55776人和61470人。接著,他們就根據調查的結果進行診查。居民接受診查的比例是36.8%,可以說並不是很高。此外,熊本縣1123人和鹿兒島縣447人被挑選齣來,由專傢對他們進行檢查(三次診查)。在此之前,熊大二次研究班從2600人左右的居民中選齣瞭352人,懷疑這些人受到瞭有機水銀的影響。由此,熊大二次研究班得齣結論,說10個人中就會有1個人受到影響。這麼說來,不知火海沿岸的10萬居民中應該有1萬人受到瞭影響。而在縣的居民診查中,40%,即大約1500人成為懷疑對象。如果從調查中挑選齣來的居民100%受診,那麼就可以算齣有3800人左右的居民接受瞭診查。如果當時就對這些患者進行救濟,問題就會稍稍有所改變。但是,即使做瞭認定,結論也不會有太大變化。為什麼會這麼說呢?熊大二次研究班所選齣的352人都接受瞭認定審查會那些極其嚴格的診查,也和基準作瞭對照。最後,除兩人外,其他人都獲得瞭認定。當然,沒有接受診查的人中還是會有認定患者的。這個姑且不論,重點是研究班為瞭追認判定競花費瞭3-7年的時間,這就是問題所在。共同診查的結果不可思議的是,1972年時,縣裏不停做著補充診查。不僅如此,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是由專傢來進行三次診查的。另外,水俁市還獨自在山區進行瞭居民診查。津奈木、蘆北地區也進行瞭山區的調查。當時,大傢都認為縣政府和環境廳會進行大規模的認定救濟。雖然隻是推測,但“廣泛地懷疑就是救濟”的次官通知將患者分成瞭新舊兩部分,也讓患者分裂成調停派和自主交涉派。這麼來看,以醫療救濟為基礎的低補償認定應該會增加患者的數量。但是,花費瞭一定的時間和費用後,這個推測卻依然沒有實現。為什麼呢?因為法院作齣瞭大大高於斡鏇案賠償金額的判決,而通過自主交涉的努力,那些新認定患者也從事實上得到瞭獲得賠償金的權利。
……

原田正純,1934年齣生於日本鹿兒島縣。在熊本大學擔任神經精神科醫生期間,與水俁病發生交集。此後一直站在患者的立場上進行臨床研究,緻力於查明水俁病的社會性原因。此外,他積極從事因三池煤礦煤塵爆炸所導緻一氧化碳中毒的臨床研究和米糠油事件、土呂久砒霜中毒等一係列公害事件的臨床研究,並在北美、北歐、東亞、非洲等地開展世界公害受害地調查與環境調查。他在熊本學園大學的水俁學研究中心設立推行綜閤追問水俁病所提起的諸多問題、發展新型人類科學的“水俁學講座”。


《海之憂》 作者:[虛構作者姓名] 齣版社:[虛構齣版社名稱] 內容簡介: 在世界某個被遺忘的角落,一個依海而生的古老村落,世代守護著與海洋的寜靜契約。這裏的人們以捕魚為生,他們的生活節奏與潮汐的起伏、魚群的遷徙息息相關。村莊的寜靜,如同海麵上初升的朝陽,帶著溫暖和希望,卻也如同深海的暗流,潛藏著不為人知的危機。 故事的開端,村裏最受尊敬的長者,一個曾是經驗豐富的老漁夫,開始齣現一種詭異的疾病。他的雙手開始不受控製地顫抖,曾經靈活的指尖變得遲鈍,甚至無法握緊手中的漁網。起初,村民們以為隻是年老體衰,或是海上風浪太大所緻。然而,這種怪病卻如同瘟疫一般,悄悄地蔓延開來。越來越多的村民齣現瞭類似的癥狀:劇烈的頭痛、行走不穩、言語不清,甚至齣現幻覺,仿佛被海中的某種東西糾纏。村莊的寜靜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恐懼和恐慌。 年輕的醫生艾米麗,是從繁華都市來到這個偏遠村莊的。她帶著對醫學的理想和對生命的尊重,卻在這裏遭遇瞭前所未有的挑戰。她用盡瞭所有已知的醫學知識,查閱瞭無數的醫學文獻,卻始終無法找到病因。這種疾病的癥狀模糊,且具有極強的迷惑性,讓她一度陷入絕望。然而,艾米麗並沒有放棄,她深知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去挽救。她開始深入調查,走訪每一個患病的傢庭,仔細詢問他們的生活習慣,特彆是他們的飲食。 在調查過程中,艾米麗注意到一個驚人的巧閤:所有患病的村民,都曾大量食用過村莊附近海域捕撈到的魚蝦。她開始懷疑,這神秘的疾病與海洋的汙染有關。在村莊的古老傳說中,曾流傳著關於“海之怒”的警告,據說當人類過度索取海洋的饋贈時,海洋會以某種方式進行報復。這些傳說在現代科學麵前顯得荒誕不經,但艾米麗卻從中看到瞭某種啓示。 她帶著這種猜想,開始對村莊附近的海洋進行實地考察。在一位老漁夫的幫助下,她來到瞭一個被遺棄的工業廢棄物傾倒點。那裏,散落著各種銹跡斑斑的金屬桶,散發齣刺鼻的氣味。盡管已經被遺棄多年,但廢棄物依然在緩慢地滲透,將未知的有毒物質釋放到海水中。艾米麗意識到,這很可能是疾病的源頭。 然而,要證明這一點並非易事。她需要收集樣本,進行科學的分析。這個過程充滿瞭艱辛和危險。她獨自一人,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冒著風雨,采集水樣和底泥。同時,她也麵臨著來自當地政府和一些既得利益者的阻撓。他們並不願意承認汙染的存在,害怕承擔責任,更害怕影響當地的漁業經濟。 在艾米麗的堅持和努力下,她終於得到瞭初步的科學證據。檢測結果顯示,海水和漁獲物中存在著一種未知的有毒物質,其化學結構復雜,且具有極強的神經毒性。這種物質悄無聲息地進入瞭食物鏈,最終在村民的體內纍積,引發瞭他們的病癥。 艾米麗將她的發現公之於眾,但這並沒有立即帶來解決方案。村民們雖然看到瞭希望,但要擺脫疾病的睏擾,需要付齣巨大的代價。被汙染的海域需要被清理,受影響的漁民需要得到救助,而那些製造汙染的源頭,也需要被追究責任。 故事的發展,開始聚焦於村莊和外界的博弈。艾米麗成為瞭村莊的代言人,她一方麵要與無情的官僚體係周鏇,一方麵要安撫焦躁不安的村民。她也得到瞭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包括一些環保組織和良知的媒體。他們聯閤起來,呼籲政府正視汙染問題,采取行動。 在漫長的鬥爭中,艾米麗也逐漸理解瞭人與自然之間微妙的平衡。她開始思考,人類的進步是否一定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她看到瞭村莊居民對自然的敬畏,也看到瞭工業發展帶來的破壞。 故事的高潮,是一場緊張的聽證會。艾米麗帶著她的證據,與代錶著汙染源頭的企業和漠視問題的政府官員展開瞭激烈的辯論。她用事實和科學數據,揭露瞭汙染的嚴重性,以及它對村民們身心造成的巨大傷害。同時,她也講述瞭村莊古老的傳說,強調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 在多方壓力下,政府最終承諾將對汙染事件進行徹查,並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被汙染的海域被劃定為禁漁區,村民們得到瞭初步的經濟補償。然而,艾米麗知道,這僅僅是開始。治愈那些已經生病的村民,需要漫長的時間和持續的醫療支持。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更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 故事的結尾,並沒有走嚮大團圓的結局。村莊的未來依然充滿挑戰。但艾米麗知道,她已經播下瞭希望的種子。村民們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海洋的關係,他們不再僅僅是索取者,而是開始懂得守護者。他們學習如何可持續地捕魚,如何保護這片孕育瞭他們生命的藍色傢園。 《海之憂》是一部關於環境汙染、生命尊嚴、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寓言。它講述瞭一個小村莊在麵對巨大災難時的抗爭,以及一個年輕醫生堅韌不拔的追尋。故事揭示瞭工業文明背後潛藏的危機,警示著人類必須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它提醒我們,即使是那些看似偏遠的地方,也可能隱藏著觸及所有人的深刻教訓。當我們嚮海洋索取時,也必須為海洋的承受能力負責。因為,當海洋發齣“憂”之聲時,那聲音,終將迴蕩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具匠心,它並非綫性敘事,而是像一張巨大的、由不同時間綫和空間點編織而成的網。我們時而被拉迴到災難發生前的寜靜小鎮,感受那種被濛蔽的安逸;時而又被猛地拽入充滿抗爭與訴訟的法庭現場,感受那種力量懸殊的拉鋸戰;更有穿插其中的曆史文獻和政策分析,為整個事件提供瞭宏觀的坐標係。這種跳躍式的敘事,非但沒有造成閱讀上的混亂,反而製造齣一種強烈的“時空錯位感”,仿佛受難者的痛苦並未過去,而是持續地、以不同的形態在不同的地方上演著。這種非綫性的處理,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張力和思想的深度,它暗示著,某些深層次的社會結構性問題,其實是跨越時間和地域的,從未真正“結束”。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手法實在是太令人難忘瞭。它沒有采用那種宏大敘事的視角,而是聚焦於那些最微小、最日常的個體生命,通過他們的眼睛和經曆,去摺射齣那個特定時代背景下,個體是如何被巨大的曆史洪流和環境災難所裹挾、撕扯的。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那種無助感、那種對真相的渴求,以及在絕望中萌生的微弱希望,都描摹得入木三分。讀到一些片段時,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那種令人窒息的化學物質的氣味,能感受到那些受害者們身體上無休止的痛苦摺磨。它不是在簡單地陳述事實,而是在用一種近乎詩意的、卻又無比殘酷的方式,讓你切實體會到“創傷”這個詞匯的重量。這本書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有時像緩慢流淌的冰川,壓抑而沉重;有時又像突然爆發的疾風驟雨,讓人措手不及,在情感的波濤中幾近溺斃。這種復雜的情感體驗,使得它超越瞭一般的紀實文學範疇,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精神韌性的史詩。

評分

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呈現齣一種冷峻的美感。它不像某些社會紀實作品那樣充滿瞭激昂的口號或情緒化的渲染,而是保持瞭一種近乎新聞報道般的冷靜和客觀,但在這份冷靜之下,湧動著更為強大的情感暗流。作者似乎刻意避免使用那些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樸素、最精確的詞匯去描繪最殘酷的現實。正是這種剋製的錶達,賦予瞭文字巨大的力量,讓讀者在“應該憤怒”和“感到悲傷”之間,有瞭一個自我沉澱和消化的空間。這種“不煽情而更動人”的高級敘事策略,讓人不得不一次次停下來,不是為瞭喘息,而是為瞭仔細咀嚼那些字裏行間未盡的深意。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更在於它對“記憶”與“遺忘”這一主題的深刻探討。它不僅僅記錄瞭一場環境災難,更像是記錄瞭一場關於集體記憶的戰爭。那些努力想要銘記、想要追討公道的人,與那些試圖淡化、淡忘,甚至扭麯事實的力量之間的角力,構成瞭全書最引人入勝的內在衝突。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調查,揭示瞭記憶是如何被製度化地消解,個體的痛苦又是如何被龐大的官方敘事所稀釋。讀完閤上書本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僅是曆史的沉重,還有一種對當下社會中所有信息傳播機製的警醒。它提醒著我們,真相的存續,從來都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齣巨大努力去捍衛的脆弱存在。

評分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復雜的科學和法律議題時的剋製與精準。它沒有為瞭迎閤大眾的閱讀習慣而將問題簡單化,也沒有陷入冗長枯燥的術語堆砌中。相反,它巧妙地將那些冰冷的證據、晦澀的醫學報告,融入到人物的對話和日常生活場景之中。比如,通過一個傢庭主婦對水中魚類異常現象的觀察,或者一個基層工人對工廠內部流程的模糊記憶,來側麵印證瞭係統的失職和信息的隱瞞。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呈現方式,反而更具穿透力,它迫使讀者必須主動地去思考和連接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從而構建齣更完整、更具批判性的認知圖景。這種對信息層次的尊重和對讀者智識的信任,在當下的快餐閱讀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難得。讀完後,你不僅知道瞭“發生瞭什麼”,更理解瞭“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它是如何被掩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