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9787300177717/社會學!認識社會把握自我
原價:68.00元
作者:約翰·D·卡爾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7300177719
字數:
頁碼:33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880kg
編輯推薦
《社會學:認識社會,把握自我》編輯推薦:《社會學:認識社會,把握自我》是作者精心為廣大讀者編寫而成的。《社會學:認識社會,把握自我》愛上社會學!《社會學:認識社會,把握自我》分17個專題對社會學基本概念和理論進行瞭介紹,同時配有大量新近發生的社會實例,使得《社會學:認識社會,把握自我》讀起來有趣、輕鬆。
內容提要
一本書愛上社會學!本書分17個專題對社會學基本概念和理論進行瞭介紹,同時配有大量新近發生的社會實例,使得本書讀起來有趣、輕鬆。
本書倡導一種社會學式的思維方式,希望訓練讀者能以社會學的視角來分析社會現象,從而使讀者迷上社會學,瞭解到社會學不僅僅是認識我們的社會,還需要將課堂知識應用到我們的社會,改造我們的社會。
作者介紹
約翰?卡爾 美國俄剋拉荷馬大學社會學博士,目前任教於該校。此前,他還曾在醫院、中學、教堂和監獄等地方工作。這些地方的工作經驗使他對社會學的興趣愈加濃厚。他對社會學研究和教學充滿激情,曾全身心地研究犯罪學和社會分層。作者希望這本關於社會問題的書“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瞭解當今世界所發生的一係列重大問題,讓他們瞭解我們能夠減少這些問題嚴重性的方法”。著有Think Social Problem。
目錄
01 社會學——社會學原理概論
02 社會調查研究——如何研究社會?
03 文化——塑造個體的框架
04 社會結構與人際互動——微觀和宏觀的視角
05 社會化——適應社會的過程
06 群體與社會——瞭解我們的環境
07 美國的社會階層——現代社會中的社會分層
08 全球分層——世界財富與貧睏
09 人口與環境——社會如何應對日益增長的人口?
10 種族和民族——這是個膚色問題嗎?
11 性彆分層 ——性彆的社會性
12 衰老與健康——社會的老齡化
13 犯罪和法律體係——社會如何迴應犯罪和越軌?
14 婚姻與傢庭——社會是如何延續的?
15 教育與宗教——社會如何傳遞信息?
16 經濟與政治——社會是如何組織與管理的?
17 社會運動,集體行為和社會變遷——社會是如何變化的?
文摘
版權頁:
插圖:
第17章 經濟與政治——社會是如何組織與管理的?
“不管根據哪種傳統定義,這一群行動一緻的個體都稱不上一種社會運動。社會運動要有領袖和共享的意識形態。一般來說,人們總是先跟在遊行隊伍的後麵,邊走邊看傳單,發現宣傳的東西和自己的想法一樣,這纔真正加入遊行的人群。在做決定之前,人們一般會閱讀發起人的簡曆,或者聽他們冗長的演講,不管是通過收音機還是去現場。簡單地說,社會運動要有追隨者纔能形成氣候。但是,這次遊行不符閤標準的模型。它就像星星之火,四處分布,沒有形成規模,而且極度地獨立,不依靠外力,完全自生自滅。此外,沒有宣言或者教義之類的意識形態,也沒有最高指揮權威。教室、農場、熱帶雨林、鄉村、公司、沙漠、漁場、貧民窟,到處都能見到它在醞釀、萌發,甚至在紐約的豪華賓館裏,也能看到它的蹤跡。它的一個獨特之處在於,這是一次嘗試,人們試圖自下而上發動一場全球性的人道主義運動。曆史地看,社會運動一般都是因為不公正、不平等或者腐敗現象而引起的。世界上大多數人口仍然處於災難和不幸之中,現在,又麵臨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情況:生態環境大規模惡化,氣候發生急劇變化。參加這次運動的組織多如牛毛,當我在腦海裏計算具體的數字時,突然意識到,我或許正在見證某種有機體(如果說不是生物的話)的齣現和成長。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社會運動,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這是麵對生存威脅時,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所做齣的一種本能和集體性的反應?現在還沒有答案,相反,我們麵臨更多的是問題:它是因為某些內在於目的本身的原因而變得原子化的嗎?這次運動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它的增長速度到底有多快?參加這場運動的個體和組織相互之間是怎麼聯係的?為什麼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之前有沒有類似的現象?它能不能解決各國政府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能源、就業、環境保護、貧睏和全球暖化?它發展到最後會不會集中和組織起來?或者,還像現在這樣,各自為戰,把權力拱手讓給各種意識形態和激進主義?”
——摘自《上帝保佑的動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社會運動是如何讓這個世界重新變得仁慈、公正和美麗的》
在《上帝保佑的動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社會運動是如何讓這個世界重新變得仁慈、公正和美麗的》(Blessed Unrest: How the Largest Social Movement in History is Restoring Grace, Justice, and Beauty to the World)一書中,作者保羅?霍肯(Paul Hawken,他同時還是一個記者和環保主義者)嚮世界錶明,盡管在生態環境和社會領域兩個層麵上,地球正麵臨著大規模的潛在災難性問題,但我們還有希望。
俗話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When it rains, it pours)。在某些情況下,傾盆大雨(Down-Pours,傾盆大雨。與前麵的俗語“When it rains,it pours”相呼應。——譯者注)意味著又一個冰河世紀的到來。至少,2004年上映的影片《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給觀眾呈現的是這樣一幅圖景。這種花巨資打造的災難大片用視覺媒體的方式把氣候變化問題呈現在觀眾麵前。問題是,這能否真正喚起人們對氣候問題的重視?有些人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僅僅把信息傳遞給全世界是遠遠不夠的。
保羅?霍肯花瞭好幾年時間,跟蹤各種環保組織為改善地球環境所做的努力,收集瞭大量的數據和材料,最後寫成《上帝保佑的動亂》這本書。在書中,作者指齣,確實有一部分人在緻力於改善我們的居住環境,但不幸的是,這樣的人並不是很多。地球正在經曆一場全球性的人口爆炸,由此造成的人口和環境之間關係的緊張,導緻瞭一係列嚴重的問題,比如貧睏和氣候變暖。霍肯認為,用這些事實來嚇一嚇人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大傢都會覺得,這是個嚴重的問題。但是,一旦人們還知道,現在有成韆上萬的環保組織和團體在為改善明天的狀況而不懈努力,他們就不再恐懼瞭。
是什麼動力驅使社會發生變化?麵對這些變化,我們該怎麼辦?本章將會在討論社會變遷、集體行為和社會運動的過程中迴答上述問題。
主題:社會變遷的動力是什麼?
社會的改變
社會的各種變化通常都是由一些新的事件或機會引起的,比如工業革命。這些新事件會引發社會變遷,也就是文化、人際互動以及各種創新改變社會製度的過程。我們在前麵提到工業革命對社會階級分化的影響。資産階級的權力和財富大大增加,超過瞭原來擁有大量土地的貴族階級,與此同時,工人階級被迫整日勞作,為瞭生存苦苦掙紮(Pat Hudson,1992)。
就在同一個時期,認識世界的新思想齣現瞭,其中包括社會學。有些新思想成瞭建立一個新國傢的智識基礎,比如以共同理想為基礎的美國。我們隻需翻翻《獨立宣言》的開篇導論就可以找到一部分類似的思想。社會變遷通常由思想來驅動。比如,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住的社區裏沒有迴收廢品的人,後來,有些人意識到,人類浪費瞭太多的自然資源,於是決定重復使用一些東西。到今天,垃圾迴收和重復利用已經成為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序言
探索人類社會的奧秘,理解自身存在的意義 這是一本旨在引領讀者深入探索人類社會復雜性、揭示社會運作規律、並最終幫助個體理解自身在社會中的位置與意義的著作。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一次引人入勝的思想旅程,旨在激發讀者對周遭世界的好奇心,並提供一套分析社會現象的有力工具。 本書的核心目標在於,通過係統性的闡述,幫助讀者認識到社會結構、社會互動、社會製度等關鍵因素如何塑造個體的經曆、行為和認知。我們將一同審視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社會現象,追溯其曆史淵源,分析其內在邏輯,並探討其對當代社會的影響。 第一部分:社會學的視角——理解我們為何如此? 在本書的開篇,我們將首先引入“社會學的想象力”(sociological imagination)這一核心概念。這是一種能夠將個人睏境與更廣闊的社會力量聯係起來的思維方式。我們學會區分“個人煩惱”(personal troubles)與“公共議題”(public issues),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個體命運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失業可能是一個個人麵臨的睏境,但當失業率普遍升高時,它就上升為一個需要從經濟結構、産業變遷等社會層麵來分析的公共議題。 我們將探討社會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以及如何設計有效的社會調查,收集和分析數據,從而得齣科學可靠的結論。這部分內容將幫助讀者建立起對社會學研究的初步認識,並理解社會學是如何通過實證研究來揭示社會真相的。 此外,我們還會簡要迴顧社會學思想史上幾位重要的奠基者,如奧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埃米爾·塗爾乾(Émile Durkheim)、卡爾·馬剋思(Karl Marx)和馬剋斯·韋伯(Max Weber)的經典理論。他們的思想如同燈塔,照亮瞭社會學的發展道路,為我們理解現代社會提供瞭寶貴的思想資源。瞭解他們的核心觀點,例如塗爾乾關於社會團結與失範的論述,馬剋思關於階級鬥爭與資本主義的分析,以及韋伯關於理性化與官僚製的洞察,將為我們後續更深入的社會分析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部分:社會的結構與運作——社會是如何組織的? 本部分將深入剖析構成社會的基本要素和運作機製。我們將從社會結構入手,探討社會是由一係列相互聯係的群體、組織和製度組成的。 群體與組織: 我們將區分不同類型的群體,如傢庭、鄰裏、社群、民族、階級等,分析它們如何影響個體的歸屬感、身份認同和行為模式。同時,我們將考察組織(如學校、企業、政府機構、非營利組織)的運作方式,分析其權力結構、溝通方式、以及它們在社會中的角色和影響。 製度的製約與塑造: 製度是社會運行的規則和模式,它規範著我們的行為,並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將重點考察幾個關鍵的社會製度,包括: 傢庭製度: 探討傢庭的演變、功能以及它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的作用。我們將分析傳統傢庭模式的變遷,現代傢庭麵臨的挑戰,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傢庭的多樣性。 教育製度: 分析教育在傳遞知識、培養技能、塑造價值觀方麵的作用,以及教育機會的分配如何與社會分層緊密相連。我們將討論教育的社會功能,如社會化、技能傳遞、社會流動等,並探討教育不平等問題。 經濟製度: 考察不同經濟模式(如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特點,分析生産、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如何塑造社會關係和資源配置。我們將關注經濟結構對就業、收入、貧睏等社會問題的影響。 政治製度: 探討權力、國傢、政府、法律等政治因素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以及政治參與、公民權利等概念。我們將分析不同政治體製的運作方式,以及政治決策如何影響社會發展。 宗教製度: 分析宗教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在提供精神慰藉、構建社群認同、影響道德規範等方麵的作用。我們將探討宗教與社會變遷的相互關係。 社會分層與不平等: 這是社會學研究中的一個核心議題。我們將分析社會是如何被劃分為不同層級的,以及這些層級(如階級、種族、性彆、年齡)如何導緻資源、機會和權力的不平等分配。我們將探討貧睏的根源、代際流動性、以及各種形式的歧視如何持續存在。 第三部分:社會互動與個體行為——我們如何互動? 在理解瞭宏觀的社會結構之後,我們將聚焦於微觀的社會互動,以及這些互動如何塑造個體的行為和自我認知。 符號互動論: 我們將深入探討符號互動論的觀點,即認為社會現實是通過個體之間的互動和對符號(語言、姿勢、錶情等)的意義解釋而建構的。我們將分析溝通的過程,理解“自我”是如何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形成的。 社會化: 這是個體學習社會規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過程。我們將考察個體從童年到成年的社會化過程,包括傢庭、學校、同伴群體和媒體等 agente de socialisation(社會化主體)所扮演的角色。理解社會化有助於我們理解個體為何會以特定的方式思考和行動。 偏差行為與社會控製: 任何社會都存在對既定規範的偏離,即偏差行為。我們將探討偏差行為的社會學解釋,如功能主義、衝突論和標簽理論的觀點。同時,我們將分析社會如何通過各種機製(如法律、輿論、習俗)來維持秩序和控製偏差行為。 群體動力學: 我們將研究群體內部的互動規律,如從眾、服從、領導力、群體思維等。理解群體動力學有助於我們解釋為何在特定情境下,個體行為會發生改變,以及群體決策的潛在風險。 第四部分:社會變遷與未來——社會在何方? 社會並非靜止不變,而是處於持續的動態變化之中。本部分將關注社會變遷的動力、過程和影響。 社會變遷的動力: 我們將探討導緻社會變遷的各種因素,包括技術進步、經濟發展、人口結構變化、思想文化運動、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等。 全球化: 在當代,全球化是推動社會變遷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我們將分析全球化如何影響經濟、文化、政治和日常生活,以及它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現代性與後現代性: 我們將考察現代社會的一些關鍵特徵,如理性化、城市化、工業化、民主化等,並探討後現代社會可能齣現的新特徵,如消費主義、多元文化主義、信息爆炸等。 社會問題的應對: 本書還將審視當代社會麵臨的各種嚴峻挑戰,如環境危機、貧富差距、種族衝突、意識形態極化等。我們將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這些問題的根源,並探討可能的解決路徑和策略。 結語:成為有意識的社會成員 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的闡述,更重要的是鼓勵讀者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現實生活。通過培養“社會學的想象力”,讀者可以更批判性地審視媒體信息,更深刻地理解新聞事件,更明智地做齣個人決策,並更積極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 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讀者能夠: 深刻理解社會力量對個體命運的影響: 認識到個人經曆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受社會結構、文化背景和曆史進程的塑造。 培養批判性思維: 能夠質疑常識,挑戰既定觀念,不被錶象所迷惑,從而更深入地探究社會現象的本質。 理解不同社會群體的視角: 培養同理心,理解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人們所麵臨的處境和挑戰。 認識到個體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 盡管社會力量強大,但個體並非無能為力,可以通過參與、發聲、行動來推動積極的社會變革。 這本書是一扇通往理解人類社會和認識自我的大門。它邀請您踏上這場激動人心的智力探索之旅,在那裏,您將不僅發現社會的奧秘,更能發現自己在這個宏大舞颱上的獨特位置與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