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饲料的调制与利用

青贮饲料的调制与利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禄之 著
图书标签:
  • 青贮饲料
  • 饲料调制
  • 饲料利用
  • 畜牧学
  • 农业科技
  • 饲养技术
  • 农牧结合
  • 青贮技术
  • 饲料资源
  • 养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10803
版次:1
商品编码:1033108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7
字数: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内容包括青饲料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种类介绍、饲喂方法,饮料青贮的原理、青贮添加物、贮窖建造、贮料选择、调制方法、品质鉴定和合理利用。全书语言通俗易懂,介绍的技术科学实用,容易掌握。可供广大农民、畜牧渔业人员和有关农业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一、饲料青贮的优越性
(一)增加土地单位面积饲料产量
(二)使青饲料全年供应平衡
(三)减少养分损失
(四)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五)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六)提高饲料营养价值
(七)占用空间小
(八)保存时间长

二、青饲料
(一)青饲料的生物学特性
1.青饲料是光能利用的高产饲料
2.青饲料蛋白质含量多,品质好
3.青饲料含多种维生素
4.青饲料含矿物质丰富
5.青饲料容易消化
6.单位面积营养物质产量高
(二)影响青饲料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
1.青饲料的品种
2.收获时间
3.加工与贮藏的情况
4.土壤与肥料
5.饲料的利用部分
(三)主要青饲料作物及其营养成分
1.沙棘
2.串叶松香草
3.剑蚕草
4.紫花苜蓿
5.籽粒苋
6.万安繁穗苋
7.菊苣
8.马齿苋
9.苣荚菜
10.大米草
11.红豆草
12.葎草
13.银合欢
14.油莎草
15.绿肥饲料作物
16.聚合草
17.皇草
18.象草
(四)青饲料的利用
1.青饲料的构成
2.青饲料的特点
3.青饲料的利用
4.饲喂施用氮肥过多植物要采取科学方法
5.青饲料的消化
(五)青饲料烘干
1.高温快速烘干
2.青饲料烘干的经济效益

三、青贮饲料的调制
(一)青贮的原理
1.青贮的生物学过程
2.青贮的化学条件和物理条件
3.青贮料的微生物变化与pH值的关系
4.青贮饲料与亚硝酸盐
(二)青贮料的添加物
1.促进乳酸菌发酵的物质
2.抑制不良发酵的物质
(三)青贮原料的选择
1.禾本科植物
2.豆科植物
3.甘薯藤
4.蔬菜副产品、野菜、杂草和树叶等
(四)青贮窖的建造
1.窖址选择与建筑要求
2.建筑形式
3.贮窖大小与形状的确定
(五)青贮操作技术
1.精心调制贮料
2.严密封窖
(六)低水分青贮
1.低水分青贮的优点
2.调制原理
3.调制方法
4.低水分青贮的实践意义
(七)塑料袋半干贮发酵饲料
1.优点与特色
2.调制方法
3.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
(八)秸秆微贮饲料
1.秸秆微贮的作用机理
2.秸秆微贮饲料的制作技术

四、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与利用
(一)青贮饲料品质的鉴定
1.品质鉴定的方法
2.感官鉴定法
(二)使用青贮饲料的注意事项
1.每次取用要适当
2.要配合使用
3.用量要合适
4.先驯饲后喂用
5.用石灰水减轻酸味

精彩书摘

一、饲料青贮的优越性
(一)增加土地单位面积饲料产量
就饲料作物品种而言,进行饲料长年青贮利用,可以充分选择高产的饲料作物;而作为现割现用的青割利用,则是为了排开土地利用时间,只能种植某些低产饲料作物。从收获时间上看,饲料青贮利用可以在饲料作物品质最好、产量最高时期一次收割利用。如以玉米植株进行青贮,即在其干物质产量最高的全熟期一次收割加工。如以这个时期的干物质产量为100%,那么在乳熟期收割要减收48%,拔节期收割则要减收71%。若以1公顷玉米地生产1000千克于物质而言,在拔节之前约需40天,在拔节期需要10天,而进入乳熟期后则仅需要3~4天时间。由此可以看出,早收一天对干物质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据报道,1公顷土地上的牧草,如果进行青贮利用,可以收获375千克干物质,而青割利用只能收250.5千克干物质,仅为前者产量的60%~70%。另外,采用青割利用方式,会使2/3的土地面积不能及时种植下一茬作物,因而造成土地空闲。

前言/序言


粮仓卫士:粮食安全与储存技术新探 在这个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确保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安全,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至关重要课题。从农田的辛勤耕耘到餐桌上的丰盛佳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然而,粮食的生产固然重要,其储存与安全同样不容忽视。不当的储存条件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更可能威胁到人民的健康与生命。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本书——《粮仓卫士:粮食安全与储存技术新探》——应运而生。 本书并非关注某一特定领域,而是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粮食安全与储存技术的全面、系统且深入的视角。我们将从粮食的起源与演变出发,勾勒出人类与粮食共同进化的宏大图景,理解不同种类粮食的特性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粮食战略制定的重要基石。 接着,我们将聚焦于粮食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在传统耕作方式日益难以满足全球人口增长需求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了驱动力。本书将探讨基因工程、精准农业、智能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前沿技术,如何优化粮食产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也会审视这些技术带来的伦理与社会挑战,力求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保障粮食的可持续生产。 然而,即使是产量再高的粮食,如果储存不当,也可能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就功亏一篑。因此,粮食储存的科学原理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将深入剖析影响粮食品质的各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氧气、光照以及微生物活动等。理解这些基本原理,是制定有效储存策略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类粮食的储存技术与实践。针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我们将分别阐述其最佳储存条件、推荐的储存方式(如粮仓设计、散装与包装储存的优劣势)、以及常用的防潮、防霉、防虫措施。我们会详细探讨不同材质粮仓的优缺点,例如钢板筒仓的密封性与透气性,地窖储存的适宜性,以及集装箱储存的灵活性与局限性。 虫害防治是粮食储存中的一大难题。本书将系统介绍粮食储存过程中常见的害虫种类,包括各类象甲、谷蛾、粉螨等,并深入解析它们的生命周期、为害特点以及传播途径。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详细阐述各种防治方法,从传统的物理方法(如晒粮、烘干、低温处理、密闭储存)到化学防治(如熏蒸剂、杀虫剂的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再到生物防治(如天敌的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等,并强调绿色、低毒、高效的防治理念,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粮食品质和环境的影响。 霉菌与真菌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本书将深入探讨粮食储存过程中常见的霉菌种类,特别是那些能够产生真菌毒素的霉菌,例如黄曲霉、赭曲霉等。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些真菌毒素的种类、产生机制、及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严重危害,包括致癌、致畸、免疫抑制等。同时,本书将重点介绍如何通过科学的储存管理,如控制湿度、优化通风、及时清除发霉粮粒,以及在必要时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有效预防霉菌滋生和真菌毒素的产生。 储存过程中的质量监测与控制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本书将介绍各种先进的监测技术,包括近红外光谱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如何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粮食的水分、杂质、脂肪含量、以及潜在的真菌毒素污染。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如何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从源头到终端,全程监控粮食的质量状况。 智能储存与物联网技术正在为粮食储存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传感器网络、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实现对粮仓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例如,通过智能温湿度传感器,系统可以自动调整通风系统,保持最佳储存环境;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及时发现虫害迹象;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粮食的变质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储存效率,降低损耗,并最终提升粮食的整体安全性。 粮食损失与浪费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本书将不仅仅关注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更会探讨经济、社会与政策层面的因素。我们将分析造成粮食损失与浪费的各个环节,包括收割、运输、加工、分销以及消费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例如,在运输环节,如何优化包装和冷链物流;在消费环节,如何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公众理性消费,减少食物浪费。 最后,本书将对粮食安全政策与法规进行梳理与解读。我们将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的政策导向,包括粮食储备制度、进出口管制、质量安全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情况。通过对这些政策的深入理解,读者将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国家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的努力,以及个人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 《粮仓卫士:粮食安全与储存技术新探》是一本集科学性、实践性、前瞻性于一体的著作。它面向广大涉农从业者、粮食储存管理人员、食品加工企业、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以及所有关心粮食安全与健康的普通读者。本书旨在通过详实的理论阐述、丰富的实践案例以及前沿的技术介绍,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关于粮食安全与储存技术的完整知识体系,共同守护我们宝贵的“粮仓”,为人类的永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这一环保主题的关注。在当前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议题的大背景下,这本书并没有回避饲料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负面影响,反而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解决方案。它详细介绍了几种将农业副产品转化为高价值饲料添加剂的技术路线,包括酶解技术、微生物发酵等,并评估了这些方法的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友好性。这部分内容超越了传统饲料学的范畴,上升到了循环经济的高度。这使得我重新审视了我们牧场现有的一些边角料处理流程,并从中发现了成本节约和绿色升级的巨大潜力。这本书的格局很大,它将个体牧场的效益提升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紧密联系起来,展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前瞻性思维。

评分

这本关于奶牛营养学的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高效养殖大门的新窗户。作者显然对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书中对粗饲料的消化过程、瘤胃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很多细节是我在其他资料中从未见过的。特别是关于饲料转化效率和氮素代谢的章节,用非常严谨的科学语言,结合大量的实验数据,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读完后,我立即尝试将书中学到的关于日粮中有效纤维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平衡的知识应用到我的牛群管理中,效果立竿见影,牛只的产奶量和乳脂率都有了稳步提升。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简单地告诉你“喂什么”,而在于让你彻底理解“为什么这么喂”,它培养的是一种科学的、基于生物学原理的饲养思维。对于有志于深入研究动物营养学或者希望将牧场管理提升到科学化水平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案头的必备工具书,每一页都充满了知识的密度,需要反复研读才能完全吸收其精髓。

评分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可以稍微提点建议的话,可能在于它对极早期幼畜营养的覆盖面稍显不足。全书的重心明显放在了生长育肥期和泌乳高峰期的营养调控上,这部分内容无疑是无懈可击的。然而,对于新生犊牛的肠道菌群建立和早期免疫力的培养,介绍的篇幅相对有限,虽然提到了关键营养素,但缺乏像成年动物那样的详细机制剖析和配方优化案例。当然,考虑到全书的篇幅限制,这种取舍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要精讲才能保证质量。总的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当前饲料科学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份行业发展路线图,值得所有相关从业者珍藏并时常翻阅,以确保自己的知识体系始终与行业前沿保持同步。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设计,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极大尊重。它不是那种密密麻麻、让人望而生畏的学术专著,而是通过大量精心绘制的流程图、剖面图和对比柱状图,将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可视化了。举个例子,讲解饲料中能量的有效性时,书中所配的那个关于能量损失路径的示意图,简洁到让人拍案叫绝,一下子就理清了之前模糊的概念。文字的行文风格也十分流畅,虽然内容专业性极高,但作者似乎总能找到最贴切的比喻和最精炼的语句来解释深奥的原理,使得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抓住核心要义。这使得这本书在专业深度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对于我们这些既需要理论指导又追求效率的实践者而言,这种兼顾了美学和实用性的书籍是极其难得的。

评分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偏向于实操手册类的书籍,没想到它在历史溯源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描绘上如此下功夫。书中对过去几十年间全球饲料技术演进的关键节点进行了梳理,从最初的经验主义到现代化的精准营养调控,其间的思想碰撞和技术突破被描述得引人入胜。尤其是涉及到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和作物结构对饲料加工方法的影响对比分析,展现了作者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扎实的田野调查功底。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游历了世界各地的现代化牧场,感受到了技术迭代带来的震撼。这本书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它将枯燥的技术细节融入到宏大的产业背景之中,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机械的记忆,而是一次充满探索欲的旅程。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应对眼前的饲料问题,更让我对未来饲料科学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预判,绝对是拓宽行业视野的上乘之作。

评分

就是在这种承认自己某方面不足事。青春,是一 个容量极其有限的内存,没有人能十全十美,有些内 容存储多了,自然有些内容就缺失了。有的人左手拿 着U盘,右手拿着硬盘,有备无患,全副武装,我看 着都觉得累。

评分

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适合对本书内容有兴趣的朋友一读

评分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评分

书很好,正版的 速度也非常的快

评分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评分

给老爸买的,很好,老爸喜欢

评分

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

评分

就是在这种承认自己某方面不足事。青春,是一 个容量极其有限的内存,没有人能十全十美,有些内 容存储多了,自然有些内容就缺失了。有的人左手拿 着U盘,右手拿着硬盘,有备无患,全副武装,我看 着都觉得累。

评分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