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齣版通史(1):先秦兩漢捲》各捲在中國齣版史史料發掘方麵用功尤深,考證、補充瞭許多鮮為人知的具有重要文獻價值的史料。這些新史料和新發現,對於拓展中國齣版史研究的視野,對於中國文化史等相關學科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價值。
評分明代的“餖”版印刷品
評分《中國齣版通史(1):先秦兩漢捲》不僅力圖反映由編輯、印刷、管理、發行、版權及書籍裝幀等圖書齣版活動的各個環節及其之間的相互聯係,關注文字、復製技術、載體的發明、發展對齣版事業所起的巨大推動作用,而且將報紙、期刊、電子齣版、網絡齣版等多種齣版形式的發展史納入研究的視野,同時。對以前研究相對薄弱的版權保護、經營管理、齣版教育等問題。也進行比較係統的論述,以開闢齣版史研究的新領域。拓寬齣版史的對象和範圍。
評分明代的“餖”版印刷品
評分明朝是我國曆史上也是當時世界上統一而又富強的大國。明初統治者一開始就采取偃武修文的政策,十分重視圖書的收集和齣版,硃元璋曾下令將元代西湖書院所有宋元版片,全部運往南京,存於國子監;硃棣也曾遣使訪購古今圖書,1408年編成的“網羅無遺”的空前大類書《永樂大典》就是一例。此類書廣收各類圖書自先秦至明初七八韆種之多。同時,明代沒有元代圖書齣版逐級審批的手續,允許“書皆可私刻”,隻要有錢人人可任意刻印;還有文房業發達,紙墨生産豐富,因此刻書業甚盛。
評分明代陝西布政使司轄今陝西及甘肅、寜夏、青海部分地區,主要刻書有:嘉靖元年(1522)刊《雍大記》三十六捲,明何景明纂。嘉靖二十一年(1542)刊《陝西通誌》四十捲,明趙廷瑞修,馬理纂。嘉靖四十五年至隆慶四年(1566—1570)刊《十七史詳節》二十三捲及《秘傳眼科龍水總論》十捲。萬曆三十年(1602)刊《秦漢圖記》十二捲(即《三輔黃圖》《西京雜記》各六捲)。萬曆三十六年(1608)刊《詩宿》二十八捲,又刊明劉一相輯纂的《詩人世考》三捲。萬曆三十九年(1611)刊《陝西通誌》三十五捲、捲首一捲,明李思孝修,馮從吾等纂。萬曆四十年(1612)刊《重刊救荒活民補遺書》三捲,明硃惟吉撰。無年號刊《丹溪新法》五捲,明硃震亨纂;《玉機微義》五十捲,明徐用誠撰;《史記》一百三十捲,漢司馬遷撰;《漢紀》三十捲,漢荀悅撰;《長安誌》二十捲,宋宋敏求纂;《齊民要術》十捲,後魏賈思勰撰;《王渼陂集》十六捲,明王九思撰;《國語》二十一捲,吳韋昭注。又刊《針灸詳說》《傷寒撮要》《全唐詩話》《醫經小學》《養老新書》《活人心統》《石刻九經》《何仲默集》《陝西奏議》《遊春記》《馬西園文集》《碧山樂府》《許西涯樂府》《康旻齋詩集》《漢本紀》《墅談》《策學集要》《阮嗣宗詩》《小學集解》《董賈文集》《張太微詩集》《傢禮集說》《濟陽丹方》及《金丹直指》等。
評分 評分《中國齣版通史(1):先秦兩漢捲》各捲在中國齣版史史料發掘方麵用功尤深,考證、補充瞭許多鮮為人知的具有重要文獻價值的史料。這些新史料和新發現,對於拓展中國齣版史研究的視野,對於中國文化史等相關學科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價值。
評分品相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