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取穴法
作 者:楊甲三 著作 定 價:60 齣 版 社:外文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頁 數:78 裝 幀:精裝 ISBN:9787119059976 《針灸取穴法(英文版)》是由外文齣版社齣版的。
●PREFACE
●PROPORTIONAL DIVISION
●Ⅰ.THE METHOD OF LOCATlNG POlNTS OF THE THREE YIN CHANNELSOF HAN D
●1.The Lung Channel of Hand.Taiyin
●2.The Heart Channel of Hand-Shaoyin
●3.The Pericardium ChanneI of Handqueyin
●4.The Summing-up of Locating Points of the Three Yin Channels Of Hand
●Ⅱ.THE METHOD OF LOCATlNG POINIS OF THE THREE YANG CHANNELS OFlAN D
●1.The Large Intestine Channel of Hand-Yangming
●2.The Small Intestine ChanneI of Hand.Taiyang
●3.The SanjiaO Channel Of Hand-ShaOyang
●4.The Summing-up Of LOcating POints in Three Yang Channels Of Hand
●Ⅲ.THE METHOD OF LOCATlNG POINTS OF THE THREE YANG CHANNELS OF F00t
●1.The StOmach Channel Of FOOt-Yangming
●2.The Urinary Bladder Channel Of FOOt-Taiyang
●3.The GalI Bladder ChanneI Of FOOt ShaOyang
●4.The Summing-up Of the Three Yang Channels Of FOO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rts of the Body
●Ⅳ.THE METHOD OF LOCATlNG POINTS ON THE THREE YIN CHANNELSOF F00t
●1.The Spleen ChanneI of Foot-Taiyin
●2.The Kidney Channel of Foot.Shaoyin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針灸取穴法(英文版)》內容簡介: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aretwodistinctivefield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athavenoknownparauel,inthewest.acupuncturetreatsdiseasesbypuncturingcertainpointsonthebodycal,l,edacupointswithtongmetal.needl,esandinducingstimul.ationbyvariousmanipulationmethods.moxibustioninvol,vesthesl,owburningofmoxaorothermaterial.stoheatorsteamthediseasedareaoracupoints.toachievethedesiredtherap等
醫者的指尖藝術:人體經絡穴位探秘 在浩瀚的醫學寶庫中,針灸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療效,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並非簡單的穿刺,而是一門需要深厚學養、精湛技藝和敏銳洞察力的“指尖藝術”。本書旨在帶領讀者深入探索人體經絡穴位的奧秘,理解這門古老智慧如何與現代科學交織,為健康保駕護航。 一、 經絡:流淌在身體裏的生命之河 如同地球上縱橫交錯的河流網絡,人體內部也存在著一套精密而龐大的“經絡”係統。它並非實體結構,而是由經脈、絡脈、經彆、經筋、奇經八脈等組成的、貫通全身、溝通內外的傳導通路。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是髒腑經絡聯係的橋梁,也是人體抵禦外邪、感知病變的樞紐。 1. 經絡的構成與功能: 經脈: 是經絡係統的主要通路,如同江河乾流,有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之分。十二正經是氣血循行最普遍、最規律的十二條經脈,與人體的十二髒腑功能緊密相關,如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奇經八脈則是十二正經之外的八條特異性經脈,如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它們與十二正經相互呼應,共同維持著人體的陰陽平衡。 絡脈: 是經脈的分支,如同河流的支流,縱橫交錯,將全身各處聯係起來。它們深入肌理,遍布髒腑,使經絡係統更加細密,保證瞭氣血的充盈與順暢。 經彆: 是十二經脈的彆行分支,它們從本經脈分齣,深入體腔,或交叉於頭麵,與他經相連,進一步加強瞭經絡之間的聯係,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更深層的髒腑聯係。 經筋: 是經脈係統中與肌肉、骨骼相關的部分,如同身體的筋膜網絡。它們附著於骨骼,聯絡關節,支配著人體的運動功能。經筋的病變常常錶現為筋骨酸痛、關節僵硬、活動不利。 奇經八脈: 如前所述,奇經八脈扮演著“蓄水池”和“交通樞紐”的角色。它們不與十二正經直接錶裏相配,卻與十二正經相互溝通、調節,維持著整體的平衡。例如,督脈總督一身之陽,任脈總任一身之陰,它們對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功能有著重要影響。 經絡係統的核心功能在於“行氣血,營陰陽,濡筋骨,外不能 the skin and flesh, and inside to the viscera and organs”。通俗地說,經絡負責將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氣”和“血”輸布到全身各處,滋養髒腑,濡潤筋骨,使人體能夠正常地進行各項生理活動,抵禦外界的侵襲。當經絡暢通無阻時,人體就能保持健康;一旦經絡受阻,氣血運行不暢,就會齣現疼痛、麻木、功能障礙等一係列病理現象。 二、 穴位:經絡上的能量開關 如果說經絡是身體裏的河流網絡,那麼穴位就是這些河流上的重要節點,是氣血匯聚、輸注、齣入的關鍵部位。每一個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名稱、主治功能以及特定的針刺手法和療效。它們如同人體地圖上的坐標,連接著內在的生理功能與外在的臨床錶現。 1. 穴位的起源與分類: 穴位的發現與應用,是人類在長期實踐中對身體反應規律的不斷探索和總結。從最初的經驗性摸索,到後來的理論體係建立,穴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十二經穴: 是分布在十二正經上的穴位,每個經脈上都有其固定的循行路綫和一係列穴位。這些穴位往往與所屬經脈的髒腑功能關係最為密切,是治療相應髒腑病證的主要穴位。 奇穴: 是指不屬於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循行部位的穴位,是曆代醫傢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和選用的,具有特殊療效的穴位。例如,我們熟悉的“太陽穴”就屬於奇穴範疇。 阿是穴: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穴位概念。它並非固定在某個位置,而是根據病變部位的壓痛點或異常反應點來確定。簡單來說,就是“哪裏痛,就紮哪裏”。阿是穴的齣現,體現瞭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強調瞭臨床實踐的靈活性。 2. 穴位的命名規則: 穴位的命名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意義,通過名稱可以大緻推測穴位的位置、形態、功能等。 按形態命名: 如“人迎穴”(人體脈搏搏動明顯)、“扶突穴”(位於頸部大筋之間,如突起物)。 按解剖位置命名: 如“肩髃穴”(在肩部骨骼的凹陷處)、“委中穴”(位於膕窩中部,是膀胱經的閤穴)。 按功能命名: 如“閤榖穴”(具有疏風解錶、鎮靜止痛等功能,能“閤住”病邪)、“足三裏穴”(為足陽明胃經的重要穴位,常用於健脾益氣、調和胃腸,有“足部的三個裏地”之意,形容其廣泛的補益作用)。 按歸經命名: 如“肺俞穴”(屬於肺經,位於背部,是肺髒俞穴)。 按髒腑命名: 如“心俞穴”(與心髒相關的背俞穴)、“肝俞穴”(與肝髒相關的背俞穴)。 3. 穴位的功能與臨床應用: 每一個穴位都像一個精密的“能量開關”,通過針灸、艾灸、按摩等手法刺激,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節髒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保健養生的目的。 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許多穴位對於緩解局部或全身的疼痛具有顯著效果。例如,頭痛可以選取頭部的穴位,腰痛可以選取腰部的穴位,配閤遠端的穴位(如閤榖、足三裏)可以起到整體調理的作用。 調和氣血,改善循環: 穴位刺激可以促進氣血的運行,改善微循環,對於一些氣血不足、血瘀等引起的疾病有治療作用。 調節髒腑功能,恢復平衡: 不同的穴位與特定的髒腑功能相關。通過刺激這些穴位,可以調節相應髒腑的生理活動,糾正功能紊亂。例如,胃腸不適可以選取足三裏、中脘等穴位。 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 一些穴位具有扶正固本、培元固氣的功效,長期保健性地刺激這些穴位,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鎮靜安神,調節情緒: 某些穴位對於改善失眠、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有著良好的效果,如神門穴、內關穴等。 三、 針灸取穴:醫者的智慧與藝術 針灸取穴並非簡單的按圖索驥,它是一門融閤瞭理論知識、臨床經驗和細緻觀察的藝術。準確的取穴是針灸療效的關鍵,也是評價針灸醫生技術水平的重要標準。 1. 取穴的基本原則: 循經取穴: 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取穴方法。根據病變部位所屬的經絡,選取該經絡循行路綫上的穴位。例如,咳嗽屬肺經病變,則多選取肺經上的穴位。 辨證取穴: 根據患者的整體病情和證候,選取能夠糾正病變的穴位。例如,同樣的胃痛,可以是胃寒、胃熱、胃氣滯等不同證型,所選取的穴位也會有所不同。 經驗取穴: 依據曆代醫傢的經驗總結和臨床實踐,選取對某些特定疾病有特效的穴位。如“頭疼找風池”、“腰痛找腎俞”。 局部取穴: 針對病變發生的局部,選取該部位的穴位。例如,肩周炎常選取肩部的局部穴位。 2. 取穴的常用方法: 骨度分寸法: 這是最常用、最客觀的取穴方法。根據人體不同部位的骨骼標誌,劃分齣一定的長度單位(寸),再結閤穴位在骨骼上的位置進行定位。例如,以拇指的指節作為一寸。 標誌定位法: 利用身體上明顯的解剖標誌,如骨骼的突起、凹陷、皺紋、毛際等來確定穴位的位置。例如,神闕穴(肚臍)。 簡便取穴法: 針對一些不易掌握的穴位,可以采用一些簡便的方法來輔助定位,例如“同身寸”的運用,即以患者自身某個部位的長度作為測量單位。 3. 取穴的注意事項: 體位: 患者取穴時應采取正確的體位,如仰臥、俯臥、側臥、坐位等,以暴露穴位,方便操作。 辨彆: 取穴時需要細心辨彆,避免誤穴,尤其是一些解剖位置相似的穴位。 壓痛: 在取穴過程中,可以輕度按壓周圍,尋找最敏感的壓痛點,這常常是病竈的反應點。 動態觀察: 有些穴位的定位會隨著患者身體的活動而變化,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四、 現代視角下的針灸:科學的印證與展望 針灸作為一項古老而充滿活力的醫學技術,在現代醫學研究中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科學的探索正在逐步揭示針灸作用的內在機製,為這門古老智慧的傳承與發展提供瞭堅實的支撐。 1. 針灸的神經生理學機製: 現代研究錶明,針灸刺激可以通過調節神經遞質的釋放,如內啡肽(天然止痛劑)、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等,來緩解疼痛、改善情緒。同時,針灸還可以影響大腦皮層的活動,調節自主神經係統的功能,從而對心血管、消化、呼吸等係統産生廣泛的影響。 2. 針灸的免疫調節作用: 研究發現,針灸可以調節體內細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分子的水平,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促進創傷愈閤等方麵發揮積極作用。 3. 針灸的循證醫學證據: 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高質量循證醫學研究正在為針灸的臨床療效提供有力的證據。這些研究涵蓋瞭從疼痛管理、神經係統疾病、消化係統疾病到婦科疾病等多個領域,錶明針灸在許多疾病的治療中具有確切的療效和較低的副作用。 4. 針灸與康復醫學的結閤: 針灸在康復醫學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腦卒中後遺癥、運動損傷、慢性疼痛的康復治療中,針灸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減輕疼痛、提高生活質量。 結語 人體經絡穴位係統,是一個充滿智慧與生機的生命圖譜。針灸取穴,便是解讀這張圖譜,找到身體的“能量開關”,以溫和而有效的方式,引導身體走嚮健康。本書所呈現的,是對這一古老醫學寶藏的初步探索,旨在激發讀者對這門“指尖藝術”的興趣,理解其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廣泛的臨床應用。願每一位探索者,都能在這趟關於身體智慧的旅程中,有所收獲,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