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

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裕平 等 译
图书标签:
  • 多德-弗兰克法案
  • 金融监管
  • 华尔街改革
  • 消费者保护
  • 金融危机
  • 美国法律
  • 经济政策
  • 金融市场
  • 监管改革
  • 危机应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04957443
版次:1
商品编码:1040496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85
字数:9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从2006年开始,美国房地产价格回落,作为诸多衍生品基础的房地产信贷质量出现问题,在此基础上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链条便从根本上断裂。在银行业、证券业以及保险业之间进行跨业经营之后,金融扩张的幅度明显大于其所服务的实体经济,随着监管的绊脚石被移走,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到衍生品的盛宴当中。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这桩美国金融史上最大的破产案全面引爆了金融危机。两年之后,最困难的时期已成历史,但余波仍存,复苏缓慢而虚弱,金融业裁员阴云再次笼罩,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全球经济仍未走出二次探底之虞。
危机倒逼改革,再造势在必行。正如鼓励竞争的市场机制不可逆转,金融业精英再也无法阻挡监管者对他们忽视风险追求暴利的约束。2010 年7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多德-弗兰克法案》生效。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金融改革法案。
此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有两个重心。一是新的监管框架,从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出发,防止所谓“大而不能倒”的超级金融机构因经营失败而引发新的系统性危机;二是保护消费者免受金融欺诈,保证信息充分披露,防止危机重演。

目录

《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
第一章 金融稳定
第一节 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
第二节 金融研究办公室
第三节 联邦储备理事会对特定的非银行金融公司和银行控股公司的其他职权
第二章 有序清算职权
第三章 向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联邦储备理事会移交权力
第一节 权力和义务的移交
第二节 过渡性条款
第三节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第四节 其他事项
第五节 技术性和一致性修订
第四章 对冲基金顾问及其他监管
第五章 保险
第一节 联邦保险办公室
第二节 州政府保险改革
第六章 改善银行与储蓄协会控股公司及存款机构的监管
第七章 华尔街透明度与问责法案
第一节 柜台掉期市场的监管
第二节 基于证券掉期市场的监管
第八章 支付、清算与结算监管
第九章 投资者保护及加强证券监管
第一节 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第二节 加强执法的强制力及法律救济
第三节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规章的完善
第四节 资产支持证券过程的完善
第五节 责任及高级职员薪酬
第六节 提高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管理
第七节 加强公司治理
第八节 市政证券
第九节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证券投资组合保证金及其他事项
第十节 证券交易委员会匹配经费
第十章 消费者金融保护局
第一节 消费者金融保护局
第二节 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一般权力
第三节 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特定权限
第四节 州法律的保留
第五节 强制执行的权力
第六节 职能和人事的移交;过渡性规定
第七节 监督管理的改进
第八节 一致性修订
第十一章 联邦储备体系条款
第十二章 改善进入主流金融机构渠道
第十三章 归还法案
第十四章 抵押贷款改革与反掠夺性借贷法案
第一节 住房抵押贷款发起的标准
第二节 抵押贷款的最低标准
第三节 高成本抵押贷款
第四节 住房咨询办公室
第五节 抵押贷款服务
第六节 评估活动
第七节 抵押贷款解决与修正
第八节 其他条款
第十五章 其他条款
第十六章 第1256条合同
法案名称

精彩书摘

《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
本法案
通过改善金融体系的问责制与透明度以促进美国的金融稳定,终结“太大而不能倒”的现象,通过结束紧急救助以保护美国纳税人,防止滥用金融服务业务以保护消费者,并实现其他目标。
第1条标题,目录
(a)标题。本法案名称为《多德一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
(b)目录。本法案目录如下(参见目录)(中文略,译者)。
第2条定义
除文中另有所指或者本法案另有规定外,本法案适用如下定义:
(1)联营机构。“联营机构”的定义适用《联邦存款保险法案》第3条的规定。
(2)适当联邦银行业监管机构。移交日当天及以后,“适当联邦银行业监管机构”适用经本法案第三章修订的《联邦存款保险法案》第3条(q)款的规定。
(3)联邦储备理事会。“联邦储备理事会”指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
(4)局。“局”指根据本法案第5章设立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
(5)委员会。除根据上下文应是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以外,“委员会”指证券交易委员会。
(6)商品期货术语。“期货经纪人”、“掉期”、“掉期交易商”、“掉期执行工具”、“衍生品清算组织”、“商品交易所”、“商品交易顾问”、“商品基金”以及“商品基金经理”等术语的定义适用《商品交易法案》第1条(a)款的规定。
(7)公司。“公司”指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8)委员会。“委员会”指根据本法案第1章设立的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
(9)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指联邦信用合作社、州信用合作社,或者州特许信用合作社,其定义适用《联邦信用社法案》第101条的规定。
……

前言/序言


《熔炉里的微光:一个普通家庭的百年变迁史》 序言:时间的灰烬与生活的温度 世间万物,皆在流转,唯有记忆凝固成琥珀,映照出往昔的模样。本书并非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亦非对某个特定时代的学术剖析,它是一段嵌入寻常人家的细密时光,一卷关于“家”如何在大时代的洪流中被塑造、被考验,又最终得以延续的私密画轴。 故事聚焦于江城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沈氏家族。从二十世纪初叶的蹒跚学步,到九十年代末的安居乐业,沈家四代人,以其微不足道的存在,却构成了那段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中最真实、最温热的注脚。 第一部:泥土与硝烟(1900-1949) 第一章:外祖父的泥瓦匠梦 故事的起点,是沈家的第一代人,沈万钧。万钧生于清末,一个连名字都带着朴素愿望的年代。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只是一名靠一把泥刀讨生活的瓦匠。然而,在他的眼中,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对“安稳”的渴望。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细致描绘民国初年江城的光影。那时的城市,是新旧交替的怪诞舞台:西方的钟表声与传统的梆子腔混杂在一起,摩登的旗袍与粗布褂子并行不悖。万钧为了盖起一间属于自己的小院落,经历了军阀混战带来的原材料短缺,目睹了底层手艺人如何在变动的政治气候中求得生存。他的妻子,一个典型的旧式女性,以其对家庭的绝对奉献,撑起了一个摇摇欲坠的港湾。 第二章:烽火中的抉择 万钧的儿子,沈志远,成长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接受了新式教育,视野被打开,对“国家兴亡”有了朦胧的认知。抗日战争爆发,志远没有选择投笔从戎,而是选择了留在江城,利用自己的土木知识,秘密协助地下工作者修复被炸毁的公共设施,确保物资的流通。 这一章的笔触将聚焦于日常的艰难。物资匮乏,米价飞涨,志远夫妇如何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用微薄的积蓄换取生存的尊严。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在深夜里,将省下的粮食偷偷送给需要的邻里时的那份沉默的担当。生活是具体的,它体现在母亲缝补了三十次的旧棉袄上,体现在父亲为了筹集几块银元而跑遍半个城市的疲惫脚步上。 第二部:红土上的耕耘(1949-1978) 第三章:新土上的新苗 解放后,志远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不再是为地主或商人盖房的匠人,而是成为了公有制建筑队的一名技术骨干。生活似乎稳定了下来,但随之而来的是集体化带来的新的束缚与集体荣誉感。 这一段落重点描写了“大跃进”时期,沈家从个体户向集体成员的身份转变。志远对工作充满热情,却也对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感到困惑。他依然坚守着对“把事情做好”的匠人精神,哪怕是在集体食堂的巨大锅炉旁。 第四章:那十年里的温情 志远的女儿,沈慧玲,是这一代人的缩影。她热爱文学,渴望远方,却因为家庭成分的问题,被分配到郊区的一家纺织厂做女工。慧玲的青春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度过,她的内心世界,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压抑与对外来知识的渴求。 本章将细腻刻画“文革”时期,家庭内部的微妙关系。慧玲的父母如何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她,不让她卷入过深的政治漩涡。他们通过偷偷藏起来的几本旧小说,在夜晚微弱的灯光下,构建起一个只属于沈家人的精神避难所。那时的爱,是沉默的,是相互理解的眼神,是牺牲自己保护下一代的无声誓言。 第三部:开放的窗口(1978-2000) 第五章:小镇的苏醒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江城开始焕发生机。沈慧玲的儿子,李明,一个出生于七十年代末的青年,成为了第一批接触到“商品经济”概念的人。他没有选择继承父亲的教师职业,而是响应时代的号召,南下深圳打工。 本书的视角转向了改革的初期景象:个体户的摸索,“万元户”的诞生,以及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李明在深圳的艰辛,从一个工地上的小工头,到最终在江城开办了一家小型的室内装修公司,每一步都充满了试错、冒险和对成功的原始渴望。 第六章:回归与传承 随着经济的发展,沈家终于摆脱了物质上的匮乏。李明将公司的业务重心重新放回了江城,他不再追求浮夸的规模,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对老建筑的修复与保护,这在无形中,连接了他对祖父万钧“匠人精神”的回归。 尾声部分,聚焦于沈家第三代,李明的女儿,李晓晴。晓晴是典型的“90后”,她对父母那一代人经历的苦难有着遥远的理解,却无法完全共情。她是一名网络设计师,工作在虚拟空间,却在一次帮助祖父修缮老宅的经历中,找到了她与家族历史的连接点。 结语:未完待续的生活 《熔炉里的微光》并非讲述一个家族如何变得富有或显贵,而是记录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面对每一次冲击,依然保持着对“人”的温情、对“手艺”的敬畏,以及对“家”的坚守。时间从未停歇,新的挑战仍在前方,但沈家四代人的故事,证明了平凡生活中的坚韧,才是最持久的光芒。 本书试图捕捉的,是历史缝隙中那些被忽略的、充满人情味的细节,它关乎一代代人如何用双手,在时代的大熔炉中,将生活锻造成自己的形状。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偶然间翻到一本关于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的书,封面设计充满了现代感,色彩搭配大胆而富有视觉冲击力,一看就知道是精心策划过的。读了几页之后,我更是被书中对全球贸易规则的分析深深吸引。作者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具象化,让我仿佛置身于一场激烈的国际谈判现场,能感受到不同国家之间在利益博弈中的暗流涌动。书中对历史事件的引用也恰到好处,既有宏观的视野,又不失细节的考究,让我对贸易战的根源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它并没有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多角度的思考框架,引导读者自己去判断和推理,这种开放性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很有启发性,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了新的方向。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触及社会深层问题,并且提出有建设性解决方案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次偶然读到一本关于社区发展与基层治理的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充满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怀和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刻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具体案例的剖析,那些生动鲜活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社区居民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团结互助,如何通过集体的力量推动改变。作者并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坦诚地指出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难点和挑战,但他同时也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比如如何激发社区的内生动力,如何构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如何让每一个居民都能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参与”和“责任”这两个词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对未来的社区发展充满了希望。

评分

对于历史类的书籍,我一向是抱着一种既敬畏又好奇的心态去阅读的。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变迁的书,感觉真是大开眼界。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讲究,大量的图片和图表穿插其中,让那些厚重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作者的叙述视角也很独特,他不仅仅关注那些宏大的事件和杰出的人物,更深入到普通工人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经历的阵痛与挣扎。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技术革新如何重塑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描写所打动,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让我深刻地理解到,每一次重大的历史转型,都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过程,它影响着经济、文化、政治,以及最根本的人类生活方式。

评分

这本书,我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一如既往地朴实,没有那些花哨的插图,只有厚重的文字,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内容一定不简单。我喜欢这种风格,它似乎在暗示着里面承载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深邃的思考。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纸张清香扑鼻而来,这是一种久违的、让我感到安心的气息,仿佛能穿越时光,连接到那些静心阅读的年代。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寻那些被文字包裹的智慧,去理解那些看似晦涩但实则重要的理念。我设想,这本书会带我走入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让我看到经济运行的脉络,理解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而这本书,就是我探索这个世界的地图和指南。

评分

我平时喜欢阅读一些关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方面的书籍,这次拿到一本新书,封面虽然简单,但内容却异常丰富。这本书巧妙地将抽象的心理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相结合,让我读起来既有学习的乐趣,又充满了对自己行为的洞察。作者的语言风格十分幽默风趣,他用大量生动的例子,解释了人们在做决策时常常会遇到的思维误区和非理性行为。我读到关于“锚定效应”的章节时,更是茅塞顿开,立刻联想到自己在购物时常常会陷入的困境。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认识自己的心理弱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感觉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在罗盘”似乎更精准了一些,对世界的认知也更加清晰了。

评分

印刷不错

评分

很不错哦,写论文的必备资料

评分

此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有两个重心。一是新的监管框架,从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出发,防止所谓“大而不能倒”的超级金融机构因经营失败而引发新的系统性危机;二是保护消费者免受金融欺诈,保证信息充分披露,防止危机重演。

评分

此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有两个重心。一是新的监管框架,从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出发,防止所谓“大而不能倒”的超级金融机构因经营失败而引发新的系统性危机;二是保护消费者免受金融欺诈,保证信息充分披露,防止危机重演。

评分

老早就看到这么书的样书,可是市面上等了好久都没有,去出版社买太贵了,又不打折,终于等到了,哈哈

评分

重要买到这本书,好开心,论文必备。

评分

第一本中文版本,社科院的翻译水平比较高,难得/

评分

不错,发货速度很快,就是书太贵了,而且送来的时候封面有些破损

评分

危机倒逼改革,再造势在必行。正如鼓励竞争的市场机制不可逆转,金融业精英再也无法阻挡监管者对他们忽视风险追求暴利的约束。2010 年7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多德-弗兰克法案》生效。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金融改革法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