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書店】親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

【中信書店】親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龍應颱,安德烈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閱讀
  • 傢庭教育
  • 書信體
  • 情感
  • 成長
  • 兩代人
  • 文學
  • 中信書店
  • 贈書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信書店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64125
商品編碼:10414589373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6
字數:1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 開本: 4
作者: 龍應颱//安德烈 頁數: 267
定價: 36.0 齣版時間: 2013-03-01
ISBN號: 9787549564125 印刷時間: 2015-04-01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版次: 2
印次: 2    
目錄: 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
連結的“份”
第1封信    十八歲那一年
第2封信    為誰加油?
第3封信    逃避國傢
第4封信    年輕卻不清狂
第5封信    對玫瑰花的反抗
第6封信    一切都是小小的
第7封信    有沒有時間革命?
第8封信    我是個百分之百的混蛋
第9封信    兩種道德
第10封信    煩惱十九
第11封信    陽光照亮你的路
第12封信    讓豪宅裏起戰爭
第13封信    嚮左走,嚮右走
第14封信    秘密的、私己的美學
第15封信    菩提本非樹
第16封信    藏在心中的小鎮
第17封信    你是哪國人?
第18封信    哪裏是香格裏拉?
第19封信    問題意識
第20封信    在一個沒有咖啡館的城市裏
第21封信    文化,因為逗留
第22封信    誰說香港沒文化?——菲力普給安德烈的信
第23封信    大學生哪裏去瞭?
第24封信    下午茶式的教養
第25封信    裝馬鈴薯的麻布袋
第26封信    孩子,你喝哪瓶奶?
第27封信    二十一歲的世界觀
第28封信    給河馬刷牙
第29封信    第二顆眼淚
第30封信    KITSCH
第31封信    兩隻老虎跑得慢、跑得慢
第32封信    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長?
第33封信    人生詰問
第34封信    你知道什麼叫二十一歲?
第35封信    獨立宣言
第36封信    偉大的鮑勃·迪倫和他媽
在時光裏
精 彩 頁:     在給你寫信的此刻,南亞海嘯災難已經發生瞭一個星期。我到銀行去捐瞭一筆款子。菲力普的化學老師,海嘯時,正在泰國潛水,死瞭,留下一個兩歲的孩子。我對這個年輕的老師還有印象,是漢堡人,個子很高,眼睛很大。菲力普說他教學特彆認真,花很多自己的時間帶學生做課外活動。說話又特彆滑稽有趣,跟學生的溝通特彆好,學生覺得他很“酷”,特彆服他。我說,菲力普,給他的傢人寫封信,就用你的話告訴他們他是個什麼樣的老師,好不好?
    他麵露難色,說,“我又不認識他們。”
    “想想看,菲力普,那個兩歲的孩子會長大。再過五年他七歲,能認字瞭,讀到你的信,知道他父曾經在香港德瑞學校教書,而他的香港學生很喜歡他,很服他——對這個沒有爸爸的孩子會不會是件很重要的事?”
    菲力普點點頭。
    安德烈,我相信道德有兩種,一種是消極的,一種是積極的。
    我的消極道德大部分發生在生活的一點一滴裏:我知道地球資源匱乏,知道20%的富有國傢用掉75%的能源,所以我不浪費。從書房走到廚房去拿一杯牛奶,我一定隨手關掉書房的燈。離開廚房時,一定關掉廚房的燈。在傢中房間與房間之間穿梭時,我一定不斷地開燈、不斷地關燈,不讓一盞燈沒有來由地亮著。你一定記得我老跟在你和弟弟的後頭關燈吧——還一麵罵你們沒有“良心”?窗外若是有陽光,我會將洗好的濕衣服拿到陽颱或院子裏去晾,絕不用烘乾機。若是有自然清風,我絕不用冷氣。室內若開瞭暖氣,我進齣時會隨手將門關緊。澆花的水,是院子裏接下的雨水。你和菲力普小的時候,我常讓你們倆用同一缸水洗澡,記得嗎?
    我曾經喜歡吃魚翅,但是有知道瞭魚翅是怎麼來的。他們從鯊魚身上割下魚鰭,然後,就放手讓鯊魚自生自滅。鯊魚沒瞭“翅膀”,無法遊走,巨大的身體沉到海底,就在海底活活餓死。我從此不再吃魚翅。
    菲力普說,唉呀媽媽,那你雞也不要吃瞭,你知道他們是怎麼大量養雞的嗎?他們讓雞在籠子裏活活被啄成一堆爛肉,你說人道嗎?
    我說,我又不是聖人,我隻管我記得的、做得到的。道德取閤是個人的事,不一定由邏輯來管轄。
    你一定知道中國大陸有些不肖商人是怎麼對付黑熊的。他們把黑熊鎖在籠子裏,用一條管子硬生生插進黑熊的膽,直接汲取膽汁。黑熊的膽汁夜以繼日地滴進水管。年幼的黑熊,身上經年纍月插著管子,就在籠子裏漸漸長大,而籠子不變,籠子的鐵條就深深“長”進肉裏去。
    我本來就不食熊掌或喝什麼膽汁、用什麼中藥,所以也無法用行動來抵抗人類對黑熊的暴虐,隻好到銀行裏去捐一筆錢,給保護黑熊的基金會。消極的道德,碰到黑熊的例子,就往“積極”道德小小邁進瞭一步。
    你和菲力普都會穿著衣服,你們也都知道我對昂貴的服飾毫無興趣。你想過為什麼嗎?
    去年夏天我去爬黃山。山很陡,全是石階,遠望像天梯,直直通進雲層裏。我們走得氣都喘不過來,但是一路上絡繹不絕有那馱著重物的挑夫,一根扁擔,挑著山頂飯店所需要的糧食和飲料。一個皮膚黝黑、眼睛晶亮的少年,放下扁擔休息時,我問他挑的什麼?一邊是水泥,一邊是食品,旅客要消費的咖啡可樂等等。他早晨四點齣門,騎一小時車趕到入山口,開始他苦力的腳程。一路往上,路太陡,所以每走十步就要停下喘息。翻過一重又一重的高山,黃昏時爬到山頂,放下扁擔,快步往迴走,迴到傢已是夜深。第二天四時起床。如果感冒一下或者滑瞭一跤,他的工資就沒著落瞭。
    他的肩膀被扁擔壓齣兩道深溝。
    “挑的東西有多重?”
    “九十公斤。”他笑笑。
    “掙多少錢?”
    “三十塊。”
    安德烈,你知道三十塊錢是三歐元都不到的,可能不夠你買三球冰淇淋。
    到瞭山頂旅館,我發現,一杯咖啡是二十元。
    我不太敢喝那咖啡。但是不喝,那個大眼的少年是不是更睏難呢?
    這些思慮、這些人在我心中,安德烈,使我對於享受和物質,總帶著幾分懷疑的距離。
    那天和菲力普到九龍吃飯,在街角突然聽見菲力普說,“快看!”他指的是這樣一個鏡頭: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婦人彎身在一個大垃圾桶裏找東西,她的整個上半身埋在垃圾桶裏;剛好一輛Rolls—Royce開過來,成為背景。菲力普來不及取齣相機,豪華車就開走瞭,老婦人抬起頭來,她有一隻眼是瞎的。P58-60 內容提要:         龍應颱、安德烈閤著的這本《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 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龍應颱新版筆記+安德烈授權發錶的照片+華人世界各地讀者的感動來信。
    龍應颱離開歐洲的時候,安德烈14歲。當她卸任颱北市政府的工作(馬英九市長自前往德國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長,任期內推動本土文化、樹木保護等措施),重新有時間陪傢人過日子的時候,安德烈已是1米84高的18歲青年大學生,有瞭駕照,可以進齣酒吧,臉上綫條棱角分明,眼神寜靜深沉,透著一種獨立的距離,手裏拿著紅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點“冷”地看著自己的媽媽。
    他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30多歲;他們也是兩國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失去瞭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但龍應颱無論如何要認識成熟的高校青年安德烈!
    從此,他在德國,她在香港,他到香港,她到颱灣,母子倆用瞭長長的3年時間相互通信——“18歲那一年”,“年輕卻不清狂”,“我是個百分之百的混蛋”,“大學生哪裏去瞭”,“為誰加油”,“你知道什麼叫21歲”,“獨立宣言”,“嚮左走,嚮右走”……平等得令人驚訝,坦率得近乎痛楚。
    他們原來也可能在他18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他們做瞭不同的嘗試——她努力瞭,他也迴報以同等的努力。龍應颱“認識瞭人生裏個18歲的人”,安德烈“也次認識瞭自己的母”。
《緻未來的你:一份跨越時空的對話》 在一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渴望與親人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渴望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那份屬於情感的寜靜港灣。這份情感,有時需要跨越地域的阻隔,有時需要穿越代際的鴻溝。而《緻未來的你:一份跨越時空的對話》正是這樣一份珍貴的連接,它不是一本普通的讀物,而是一段生動的人生旅程,是一次心靈的深度對話,是一份對成長、對世界、對生命的真摯探索。 本書以一種獨特而溫暖的方式,呈現瞭兩個靈魂之間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深刻交流。它不是故事,也不是理論,而是由一係列充滿生活氣息的書信構成,每一封信都是一段情感的延伸,每一個字句都飽含著寄托與期盼。這是一場屬於父與子(或母與子,亦或任何一種親密的代際關係)的對話,是一份將人生感悟、成長煩惱、社會觀察、價值追尋,乃至對未來的種種設想,緩緩傾注於紙端的誠摯錶達。 一場心靈的探索之旅 打開這本書,就像是走進瞭一個私密而充滿智慧的空間。在這裏,你將跟隨作者的筆觸,一同品味那些關於成長的點滴細節。從青春期的迷茫與叛逆,到步入社會後的挑戰與機遇;從對學業的思考,到對人生方嚮的叩問;從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到對個人價值觀的構建——作者以一種旁觀者和參與者的雙重身份,細膩地描繪瞭生命不同階段的風景。 這些書信,既有長輩對晚輩的關懷與引導,又有晚輩對長輩的請教與分享。它們是關於如何麵對孤獨、如何處理失敗、如何在誘惑麵前保持清醒、如何找到真正的快樂的討論。作者們不迴避現實的殘酷,也從不缺少對理想的憧憬。他們分享的是真實的生活體驗,是深刻的人生感悟,是無數次跌倒後重新站起的勇氣。讀著這些文字,你會發現,那些曾經睏擾你的問題,或許在彆人的經曆中早已有瞭答案;那些你感到無助的時刻,或許在彆人的鼓勵下會重拾力量。 看見世界的多棱鏡 《緻未來的你》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一幅觀察世界的生動圖景。作者們以敏銳的洞察力,捕捉著時代變遷的脈搏,記錄著社會發展的足跡。他們談論著科技的飛速進步如何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談論著全球化浪潮下文化的碰撞與融閤,談論著社會思潮的湧動與變遷。 更重要的是,他們試圖在這一切之中,引導讀者去思考“人”的價值與意義。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什麼纔是永恒不變的?在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又該如何堅守內心的純粹?這些問題,是每一個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的人都無法迴避的。作者們用自己的思考和經曆,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幫助我們撥開迷霧,看清事物的本質,從而更清晰地認識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 愛的傳承與生命的延續 這份跨越時空的對話,最核心的意義在於愛的傳承與生命的延續。書信,作為一種古老而真摯的溝通方式,承載著最深沉的情感。每一封信,都凝聚著一個傢庭的溫暖,一種文化的積澱,一種生命的智慧。 當長輩將自己的經驗和感悟傾注筆端,那是對生命的饋贈;當晚輩將自己的睏惑與成長反饋迴來,那是對愛的迴應。這種互動,是一種精神的連接,是一種情感的傳遞,它讓愛超越瞭物質的束縛,超越瞭時間的限製,在心靈深處永遠流淌。 這本書,也提醒著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彆忘瞭與身邊的人建立深刻的連接。彆忘瞭去傾聽,去分享,去錶達。因為,真正的財富,往往就藏在我們最親近的人之間。這份愛,是我們在人生旅途中最堅實的後盾,也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人生教材” 《緻未來的你》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它更像一本“人生教材”,隨時可以翻閱,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對於年輕人而言, 這是一份人生指南,幫助你理解成長的艱辛與美好,找到自我認同的勇氣,學會如何與世界相處,如何在挑戰中不斷前行。你會在這裏找到共鳴,找到鼓勵,找到前行的方嚮。 對於為人父母者而言, 這是一麵鏡子,讓你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學會如何與孩子建立更有效的溝通,如何成為他們人生道路上堅實的依靠。 對於所有渴望深度思考人生的人而言, 這是一次與智者的對話,引領你探討生命的意義,社會的價值,以及如何過上一個有意義、有溫度的人生。 本書的語言風格自然、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它如同娓娓道來的故事,又如同醍醐灌頂的箴言,在不經意間觸動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這是一份關於成長的禮贈,一份關於愛的傳承,一份關於人生的深度探索。 它邀請你一同踏上這場心靈的旅程,感受文字的力量,體驗情感的溫度,領悟生命的真諦。它將陪伴你度過無數個靜謐的午後,成為你人生道路上最忠實的夥伴。 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一份寜靜;在迷茫的人生中,找到一份清晰。 《緻未來的你:一份跨越時空的對話》,願它點亮你的心靈,溫暖你的生命。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看到《親愛的安德烈》這個書名,腦海裏就automatically播放起瞭那種老電影裏的畫麵,那種溫暖的,帶點復古感覺的場景。特彆是“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這個描述,就更讓我感覺,這仿佛是一份跨越時空的珍貴遺産。我一直覺得,現在的孩子,特彆是獨生子女,和父母的關係,似乎總是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中,既有親密的依戀,又常常伴隨著代溝的鴻溝。而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種破除這種隔閡的鑰匙。我設想,在那些信件裏,一定充滿瞭生活中的大小事,有對學業的探討,有對交友的建議,有對人生選擇的迷茫,更有對自由與責任的辯證思考。我特彆好奇,父母是如何在這些信中,既錶達愛意,又不失原則,同時又給予安德烈足夠的空間去成長和犯錯。我想象著,當安德烈收到這些信時,他內心的波動,他如何消化父母的建議,又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迴應。這不僅僅是關於教育,更是一種關於如何成為一個獨立、有思想、有擔當的個體,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健康、可持續的親子關係的指南。

評分

《親愛的安德烈》,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親切和厚重感。我總覺得,傢書是一種很特彆的交流方式,它不像微信那樣即時,也不像電話那樣喧鬧,它承載的是一種沉澱下來的思考和情感。而“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更是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一直相信,父母的經驗和智慧,是孩子成長路上寶貴的財富,但很多時候,父母的經驗會變成一種“說教”,孩子也難以接受。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種更溫和、更有效的方式。我想象著,在這些信件裏,父母可能會分享他們年輕時的經曆,對人生道路的感悟,對社會現象的看法,以及對安德烈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睏惑的解答。而安德烈,也一定會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可能會提齣尖銳的問題,也可能會錶達不被理解的委屈。這種思想的碰撞,這種情感的交流,一定能産生很多火花。我特彆期待,能從中看到,父母如何尊重孩子的獨立思考,又如何引導他們去辨彆真僞,去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這不僅是一本關於親子溝通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哲學和生命教育的書。

評分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我一直聽說過,名字聽起來就很溫暖,那種親子間的溝通,總是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一直覺得,隨著孩子長大,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似乎會不自覺地拉遠,溝通也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有時候甚至會演變成一種“說教”或者“敷衍”。而“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這個副標題,就瞬間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它暗示瞭一種深度、一種坦誠、一種跨越年齡的理解。我特彆想知道,在現代社會,父母和孩子之間是如何保持如此緊密的聯係,並且能夠通過書信這種相對傳統的交流方式,去探討那些深刻的人生課題。這不僅僅是關於育兒經驗的分享,更像是一種生命智慧的傳遞。我設想,在那些信件裏,一定充滿瞭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有對成長的煩惱,有對未來的迷茫,也一定有父母無私的愛和鼓勵。我特彆期待能從書中讀到那種既有人情味又不失理性的對話,能看到兩代人在思想上的碰撞和融閤,最終找到共同的語言和理解。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一份對美好親子關係的嚮往,一種對人生經驗的珍視。

評分

我對《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它獨特的呈現方式——“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書信這種慢節奏的交流方式,本身就帶著一種懷舊和珍貴感。我常常在想,父母和孩子之間,尤其是孩子成年後,那種“傢”的感覺,那種深層次的溝通,要如何維係?這本書似乎就提供瞭一個非常具體的答案。我設想,這36封信,不僅僅是簡單的問候,而是父母用心雕琢的,關於人生、關於世界、關於成長的思考。它們可能涉及瞭安德烈所麵臨的種種選擇,可能是關於學業的規劃,可能是關於情感的睏惑,也可能是關於未來職業的迷茫。而更讓我好奇的是,安德烈的迴信,他會以怎樣的視角去迴應父母的關懷?他是否會質疑,是否會辯駁,是否會分享他獨特的體驗和感悟?我期待在這本書中,看到一種跨越代際的理解與共鳴,看到父母如何用智慧和愛,陪伴孩子走嚮成熟,也看到孩子如何用他的成長,讓父母重新發現生命的活力。這不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份關於如何經營傢庭、如何傳承智慧的實踐。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真的很有魔力,《親愛的安德烈》。我腦海中浮現齣的畫麵,是一個年輕人,也許正坐在書桌前,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封來自父母的信,信紙上帶著熟悉的氣息,字跡可能帶著一絲顫抖,但字裏行間卻充滿瞭無盡的關懷與期盼。而“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更是將這種想象具象化瞭。我想象著,這36封信,就像36個精心準備的禮物,每一封都承載著父母對安德烈的成長軌跡的觀察,對世界萬象的感悟,以及對未來道路的期許。更重要的是,我猜想,安德烈也一定有所迴應,他的信裏,或許有對父母的睏惑,有對社會的觀察,有對自己的探索,甚至可能有對父母不理解的“抱怨”。這種雙嚮的交流,正是讓這本書顯得如此珍貴和有價值的地方。它不是單方麵的說教,也不是單方麵的傾訴,而是一種平等的對話,一種相互學習的過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在這些信件往來中,父母是如何引導安德烈去認識世界,去獨立思考,去麵對挫摺的。反過來,安德烈又是如何用他的視角,讓父母重新審視那些被歲月磨平的感受和理解。

評分

好東西好東西好東西好東西

評分

人生三部麯之一,不錯的很厚實。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挺好的,不錯的書籍,快遞小哥很熱心

評分

很好。

評分

讀大學的都該讀一讀

評分

很喜歡

評分

趣味兒童優惠票阿拉山口就會給發的短信張超 v 不能密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