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病虫害防治图册

花木病虫害防治图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陶降文,陶泽文,许丽娟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病虫害
  • 园艺
  • 农业
  • 病虫害防治
  • 花卉
  • 园林
  • 植物保护
  • 实用图鉴
  • 园艺技术
  • 农业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759757
版次:1
商品编码:1042499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农业病虫害防治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页数:10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重要的花卉消费国和花卉进出口贸易国。花卉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明显显现,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花木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类花木病虫害日益增多,花木病虫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花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花木生产者、爱好者来说,最头痛的是花卉感染病虫害,最难的是辨别危害症状,最担心的是防治效果。
尽管目前花卉病虫害的诊断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而根据眼观病变的临床诊断仍然是目前花木生产者、养护者诊断花木病虫害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病虫害种类的增加,对以临床诊断为主要手段的花木生产者增加了诊断难度。因此,出版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的花木病虫害防治图册,对提高广大花木从业者诊断病虫害的准确性,确保我国花木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绪言
一、木本花卉病害
1.倒挂金钟灰霉病
2.一品红褐斑病
3.八仙花叶斑病
4.栀子花褐斑病
5.栀子花黄化病
6.米兰炭疽病
7.丁香白粉病
8.丁香褐斑病
9.茉莉花黄化病
10.茉莉花炭疽病
11.常春藤叶斑病
12.木芙蓉白粉病
13.佛手黑斑病
14.金橘炭疽病
15.茶梅炭疽病
16.碧桃流胶病
17.刚竹丛枝病
18.樱花穿孔褐斑病
19.杜鹃饼病
20.大叶黄杨白粉病
21.大叶黄杨炭疽病
22.牡丹灰霉病

二、草本花卉病害
1.翠菊枯萎病
2.百日草黑斑病
3.凤仙花白粉病
4.鸡冠花褐斑病
5.三色堇炭疽病
6.报春花灰霉病
7.报春花叶斑病
8.紫罗兰花叶病
9.一串红花叶病
10.矮牵牛花叶病
11.瓜叶菊白粉病
12.瓜叶菊叶斑病
13.瓜叶菊灰霉病
14.兰花炭疽病
15.凤梨心腐病
16.百子莲红斑病
17.袋鼠花黑斑病

三、宿根类花卉病害
1.菊花黑斑病
2.鸢尾褐斑病
3.鸢尾锈病
4.萱草叶枯病
5.君子兰炭疽病
6.香石竹叶斑病
7.水仙大褐斑病
8.鱼尾葵黑斑病
9.月季黑斑病
10.月季白粉病
11.月季花叶病
12.月季霜霉病
13.月季炭疽病
14.月季灰霉病

四、球根类花卉病害
1.秋海棠茎腐病
2.唐菖蒲花叶病
3.郁金香褐斑病
4.仙客来灰霉病
5.仙客来叶斑病
6.仙客来枯萎病

五、观叶花木病害
1.发财树叶斑病
2.榕树叶斑病
3.南天竹炭疽病
4.龟背竹叶枯病
5.橡皮树炭疽病
6.苏铁斑点病

六、木本花卉虫害
1.白粉虱对倒挂金钟的为害
2.小灰蝶对栀子花的为害
3.霜天蛾对丁香的为害
4.棉蚜对茉莉花的为害
5.圆盾蚧对常春藤的为害
6.角斑毒蛾对木芙蓉的为害
7.梨网蝽对樱花的为害
8.糠片蚧对佛手的为害
9.潜叶蛾对金橘的为害
10.龟形小刺蛾对碧桃的为害
11.黑刺粉虱对茶梅的为害
12.大叶黄杨斑蛾对黄杨的为害

七、草本花卉虫害
1.红天蛾对凤仙花的为害
2.二十八星瓢虫对三色堇的为害
3.长尾粉蚧对报春花的为害
4.小菜蛾对紫罗兰的为害
5.小地老虎对一串红的为害
6.蚂蚁对瓜叶菊的为害

八、宿根类花卉虫害
1.斜纹夜蛾对天竺葵的为害
2.绿盲蝽对菊花的为害
3.红腹白灯蛾对萱草的为害
4.棉水螟对睡莲的为害
5.棉铃虫对香石竹的为害
6.细毛蝽对月季的为害

九、球根类花卉虫害
1.蕉包虫对大花美人蕉的为害
2.康氏粉蚧对朱顶红的为害
3.球根粉螨对风信子的为害
4.大丽花螟蛾对唐菖蒲的为害
5.花蓟马对唐菖蒲的为害
6.棉蚜对郁金香的为害

十、观叶花木虫害
1.榕透刺毒蛾对榕树的为害
2.角蜡蚧对南天竹的为害
3.褐软蚧对龟背竹的为害
4.截形叶螨对变叶木的为害
5.凤仙花天蛾对花叶芋的为害
6.女贞尺蛾对女贞的为害
7.蔗扁蛾对巴西木的为害
8.茶蓑蛾对南洋杉的为害
9.豆蚜对银柳的为害

精彩书摘

【为害习性及症状】
大叶黄杨斑蛾又名大叶黄杨长毛斑蛾、冬青卫矛斑蛾。属鳞翅目斑蛾科。分布于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武汉、连云港和合肥等地。为害大叶黄杨、银边黄杨、金心冬青卫矛、大花卫矛、扶芳藤和丝棉木等。以幼虫取食寄主叶片,发生严重时将叶片食光,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该虫的成虫为扁圆形,体背黑色,胸背与腹部两侧有黄色长毛,腹部为黄色。前翅浅灰黑色,略透明,基部l/3浅黄色。后翅大小为前翅的一半.色稍淡。卵椭圆形。幼虫老熟时体长为15mm左右,腹部黄绿色,前胸背板有^形黑斑纹。体背共有7条纵带,体表有毛瘤和短毛。蛹黄褐色,表面有不明显的7条纵纹,臀棘2根。华东地区一年发生1代。翌年3月底至4月初卵孵化。幼虫有群集为害习性。4月底至5月初幼虫老熟,在浅土中结茧化蛹.以蛹越夏。11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后产卵,卵产在枝梢上,以卵越冬。
【防治方法】
1.加强养护管理。剪除有卵枝条。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药剂防治。幼虫为害期喷施米满1500倍液防治。

前言/序言

  我国观赏园艺花木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已是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花卉产业生产总面积增长了50多倍(1984年仅为1.4万hm2,2006年达到72.2万hm2,销售额增长了90多倍(1984年产值仅为6亿元,2006年达到556.6亿元),出口额增长了300多倍(1984年出口额不到200万美元,2006年出口额达到6.1亿美元)。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世界花卉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重要的花卉消费国和花卉进出口贸易国。花卉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明显显现,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花木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类花木病虫害日益增多,花木病虫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花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花木生产者、爱好者来说,最头痛的是花卉感染病虫害,最难的是辨别危害症状,最担心的是防治效果。
  尽管目前花卉病虫害的诊断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而根据眼观病变的临床诊断仍然是目前花木生产者、养护者诊断花木病虫害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病虫害种类的增加,对以临床诊断为主要手段的花木生产者增加了诊断难度。因此,出版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的花木病虫害防治图册,对提高广大花木从业者诊断病虫害的准确性,确保我国花木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收集了大量作者和同事多年从事花木病虫害防治研究所拍摄的病理图片和病原的原色图片,尤其是杭州碧翠园林有限公司的李银凤为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百草寻踪:植物的隐秘战场》 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星球上,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枝条、甚至每一朵盛开的花,都在默默上演着一场关于生存的史诗。然而,在这场宏大的生命叙事中,一股股隐秘的威胁也从未停止过它们的侵袭。它们如同沉默的潜行者,潜伏于黑暗的角落,伺机而动,等待着摧毁这美好的生命之网。本书《百草寻踪:植物的隐秘战场》正是对这场无声战争的深入探索,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肉眼难以察觉的世界,揭示植物王国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病虫害困扰,以及人类为了守护这片绿意所付出的智慧与努力。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集,也非一本简单的图解手册。它更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每一章节都是一次对植物健康危机展开的全面调查。我们将在书中追踪那些令人头疼的病原体——它们是如何悄无声息地侵入植物的,又是如何凭借其狡猾的传播机制,在植物体内肆虐,造成令人扼腕的损害。从细微到宏观,我们将剖析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入侵路径、繁殖策略以及它们对植物细胞造成的毁灭性打击。本书会详细描述各种病害的典型症状,例如叶片上的斑驳、茎干的腐烂、果实的畸形,以及这些症状背后隐藏着的病理学原理。我们不会回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细节,而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解析每一种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让读者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与此同时,我们也无法忽视那些同样可怕的“不速之客”——形形色色的昆虫害虫。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破坏着植物的生长,有的啃食叶片,让光合作用无以为继;有的吸食汁液,导致植物营养不良,枯萎凋零;有的则寄生在内部,悄然蚕食着生命的根基。本书将以生动的笔触,描绘这些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对植物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我们会深入了解它们繁殖的周期,迁徙的规律,以及那些令人惊叹的适应能力。从微小的蚜虫到凶猛的食叶甲虫,从钻蛀茎干的蛀虫到寄生在根部的线虫,本书将一一为你呈现它们的“罪行”,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复杂角色。 然而,《百草寻踪:植物的隐秘战场》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本关于“防御”与“反击”的智慧宝典。在揭示了病虫害的威胁之后,本书将重心转向了人类如何与这些潜在的敌人进行斗争。我们将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这些手段不仅仅是简单的药物喷洒,而是包含了更为广泛和深远的策略。 首先,本书将详细介绍物理防治的智慧。这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手段,它强调利用自然规律和物理力量来控制病虫害。例如,通过人工捕捉、诱捕器、防虫网、覆盖物等方式,直接阻止害虫的接触和繁殖。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诱捕器的设计原理和适用场景,以及如何巧妙运用光、色、味等吸引或驱赶害虫。此外,还包括对受损植株进行物理隔离,以及利用工具清除病灶等操作。这些方法虽然看似简单,却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对环境友好。 其次,我们还将深入研究生物防治的强大力量。这是一种借用自然界的力量来制服害虫的策略,它强调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以及引入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病原菌。本书将介绍各种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以及它们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读者将了解到如何通过营造适宜的环境来吸引和保护这些“自然卫士”,从而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来作为生物杀虫剂或杀菌剂,它们能够特异性地感染和杀死目标病虫害,而对非目标生物和环境影响甚微。例如,苏云金杆菌(Bt)在防治鳞翅目幼虫方面的应用,以及一些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何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 第三,本书将重点阐述化学防治的科学应用。尽管我们提倡绿色环保的防治理念,但化学农药在某些紧急情况下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本书并非鼓励滥用,而是强调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化学农药。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种类农药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用药时机以及安全注意事项。例如,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各自的特性,以及它们对不同病虫害的针对性。书中会强调“对症下药”的重要性,避免盲目用药导致抗药性产生或环境污染。同时,还会介绍低毒、高效、环境友好型农药的研发进展,以及农药安全使用的技术规范,例如喷洒的浓度、频率、剂量,以及施药后的注意事项,确保对使用者、消费者和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除了上述三大类主要的防治手段,本书还别具匠心地探讨了农业防治的综合性策略。这是一种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它通过改善栽培管理来增强植物自身的抗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作、间作、套种,来打断病虫害的生长周期,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的积累。我们将深入探讨品种选择的重要性,推荐那些具有抗病虫性强、适应性好的优良品种。此外,还会讲解科学施肥的技巧,通过提供均衡的营养,增强植物的生长势和抗逆性。病虫害监测与预警也是农业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介绍如何利用气象信息、害虫发生规律以及田间观察,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从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病残体的处理,如焚烧、深埋,也是防止病虫害传播的重要环节。 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力求科学与易懂相结合。每一章节都会从一个具体的病虫害问题切入,然后逐步深入分析其发生原因、危害症状,并最终提供一套或多套针对性的防治解决方案。书中会大量运用清晰的插图和高清的图片,直观地展示病虫害的形态以及防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让读者即使没有深厚的专业背景,也能轻松理解和掌握。我们还将引用大量真实的案例研究,分享各地农民和科研人员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创新实践。 《百草寻踪:植物的隐秘战场》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它更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探讨。它提醒我们,植物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每一个病虫害的发生,都是生态系统失衡的信号,而我们防治病虫害的努力,也是在维护生态的平衡与健康。本书呼唤读者以更加敬畏和智慧的态度,去理解和尊重自然,去探索与植物共生的美好未来。 无论您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农业生产者,还是一位热爱园艺的业余爱好者,亦或是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的求知者,《百草寻踪:植物的隐秘战场》都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植物王国隐秘世界的大门。它将赋予您知识的力量,让您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您所珍爱的绿色生命,让它们在病虫害的侵袭下,依然能够蓬勃生长,绽放出生命最璀璨的光彩。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百草寻踪”的旅程,共同守护这片充满希望的绿色家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论述方式非常严谨,行文逻辑清晰,看得出作者在学术研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本来看重的是它对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现象的宏观梳理,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那个时代社会变迁的脉络。然而,这本书的视角似乎更侧重于微观的、具体的案例分析,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田野调查报告,证据链条环环相扣,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扎实的田野功底。我尝试去理解那些专业术语和引用的文献,发现它们都指向一个非常深奥的领域,这让我这个外行人读起来略感吃力。尽管如此,从字里行间仍然能感受到作者想要构建一个完整理论体系的雄心壮志。如果我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者,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因为它提供的详实数据和细致的观察,是任何概括性论述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完全不像一本严肃的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情节紧凑的小说。我原本以为它会是那种平铺直叙的年代编年史,但事实证明我想错了。作者似乎非常擅长设置悬念和铺陈戏剧冲突,每一个关键转折点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来的发展。我本来只是想随便翻阅一下开篇,结果一不小心就读到了深夜,完全停不下来。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极其立体,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角色,都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可信的动机,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虽然我不太确定书中所描述的那些事件是否完全符合史实,但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它无疑是一部佳作,成功地将严肃的历史背景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结构中。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精美,采用了那种复古的插画风格,色彩饱和度很高,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我本来是想找一本关于古代园林艺术的书籍,结果误打误撞发现了这本。拿到手里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装帧吸引了,厚实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质量非常好。虽然内容不是我预期的,但我还是忍不住翻阅了几页。里面的排版设计很有匠心,字体选用了一种比较典雅的宋体,配上简洁的留白,阅读起来很舒服。我注意到其中穿插了一些精细的手绘图,虽然我看不懂它们具体描绘的是什么,但那种工笔画的细腻程度确实令人赞叹。整本书的装帧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收藏了一件艺术品,而不是一本普通的工具书。我尤其喜欢扉页上那句引言,文字优美,意境深远,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尽管我后来发现它并不是我想要的那种书籍,但作为一本装帧精美的读物,它绝对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评分

阅读这本作品,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思维空间,它对我原有的认知体系进行了强烈的冲击和重构。这本书探讨的主题异常超前和抽象,充满了对未来社会、人类意识边界的哲学思辨,内容涉及量子力学、符号学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交叉融合。我本来期望得到一些关于实用技术或日常哲理的指导,但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近乎“认知颠覆”的体验。书中的论述往往跳跃性极大,需要读者具备极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知识储备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我承认其中有许多精彩绝妙的洞见,但大部分内容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智力上的挑战,而非轻松的知识获取。它迫使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晦涩难懂的句子,试图捕捉作者试图传达的那种超越时代的宏大构想。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质朴和接地气,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民间智慧的闪光点。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学术专著,但它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炕头上拉家常一样亲切自然。作者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或晦涩的术语,而是用最直白的语言讲述那些看似复杂的生活道理。书中的许多篇章都配有生活化的场景描述,仿佛能闻到那种特有的泥土芬芳和食物的香气。我尤其欣赏它所传递出的那种脚踏实地、注重实践的价值观,它提醒我们关注那些被现代生活逐渐遗忘的、最基本的人类经验和常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多少新奇的理论,而在于它用一种温暖而坚定的方式,重新连接了我们与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