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汉语热”持续升温。但是,在这一热潮之下,有一个因素一直制约着汉语的推广,那就是优秀汉语教师的极匮乏。社会上一直流行这样一个认识,以为“会说汉语就会教汉语”,结果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以汉语言教学为基础,关涉教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许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所需要的教师当然也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才能胜任。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教的内容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即需要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本体知识。很多人觉得对外汉语无非就是教外国人跟着自己说而已,没有必要去深究。所以,当学生问为什么的时候,他们总是以“约定俗成”来回答。这正是因为他们对现代汉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就必须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的层面,而这就需要全面系统地学习现代汉语的本体知识。
为此我们依据《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认证标准》和中国国家汉办出台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编著了该考试指南。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纲目清晰,重点突出。本书每章包括备考提示、重点知识和备考习题三部分。备考提示简明扼要地点出该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复习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知识是每章的主体,所讲的知识点都紧扣《考试大纲》,凡常考知识点都标以“★”,难点和容易忽略的知识点则标以“▲注意”,基本术语的定义都用加粗字体标明。这样大家在复习时就可以主次分明,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一部分是备考习题,这部分一来帮助考生巩固所学,熟悉出题思路和掌握解题方法;二来可以向考生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的现代汉语知识来分析具体问题。学现代汉语,不仅是为了顺利通过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证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分析能力,这样自己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就可以灵活解决所遇到的一些语言问题,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最后,希望这本考试指南能让考生复习时事半功倍,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现代汉语学科的精华,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当然,也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现代汉语的魅力,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汉语教学事业中来——毕竟,汉语的推广任重而道远,需要吸纳一批又一批的对外汉语教师。
……
从使用的工具书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索引系统和术语表设计得不够友好。当我们查阅某个特定的语法点或词汇的用法时,如果能有一个详尽的、跨章节的索引,将极大地方便我们进行快速回顾和定位。然而,我发现查找某些概念时,需要来回翻阅多个章节才能找到所有相关的解释和例证,这对于高强度的复习阶段来说是非常耗时的。此外,书中引用的权威语言学家的观点和文献来源,虽然增加了学术严谨性,但许多术语的解释过于晦涩,没有提供足够通俗的白话解释作为辅助。对于非语言学背景的读者而言,这无疑设置了一个较高的理解门槛。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份交付给专家的技术文档,而非一本面向广大中文学习者的“友好指南”。它在专业性上达到了标准,但在用户体验和易用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有点拿不准。那种厚重感,加上那个略显学术化的封面设计,让我感觉像是在翻阅一本官方指南手册,而不是一本能真正帮我提升口语和听力的“武器”。我本来期待的是那种能提供大量实战案例、讲解一些地道的“老外容易混淆的中文表达”的书籍。比如,关于“的、得、地”这三个字,我希望能看到很多生动的场景对比,而不是那种枯燥的语法定义加一堆例句。这本书的内容组织结构,感觉更像是为备考而设计,很多篇幅都在讲解考试的评分标准、题型分析,这对一个只是想提高日常交流水平的学习者来说,信息过载了。我尝试着找了一些关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特定词汇使用差异的部分,比如在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如何用词,但这些内容都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阅读起来,我常常需要查阅大量的补充资料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深层含义,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如果你只是想轻松愉快地提高中文水平,这本书的风格可能不太适合你,它更像是一本严谨的考试复习资料,缺少了那么一丝温度和实用的“江湖经验”。
评分让我比较困惑的一点是,这本书在针对不同学习者群体时,其侧重点似乎没有做出明确的区分。它同时面向准备参加认证考试的学员,以及那些希望进行自我提升的爱好者。对于后者来说,书中大量的认证体系细节、考试结构分析以及分数线解读,完全是冗余信息,占据了宝贵的篇幅。如果作者能将这些内容分离,或者至少在章节开头提供一个明确的“阅读导航”,告知读者哪些部分是针对考试的,哪些是通用知识,阅读体验会大大提升。现在的内容组织方式,让我感觉像是在一本为飞行员准备的维修手册中,寻找如何启动引擎的简单步骤——尽管信息都在那里,但查找效率极低。我希望看到更多基于兴趣点的模块化学习路径,例如,“商务汉语速成模块”、“日常口语突破模块”等。这本书的结构过于线性化和统一化,缺乏适应现代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确实覆盖了现代汉语从基础语法到复杂语用学的广阔范围。然而,这种面面俱到的覆盖,也导致了它在某些核心技能上的讲解显得有些“蜻蜓点水”。比如,在处理中国当代网络流行语和新兴表达方面,这本书的内容明显滞后了。作为一本面向“国际注册”的参考书,它应该紧跟时代脉搏,收录更多鲜活的、当下中国人正在使用的语言材料。我尝试用书中的一些固定搭配去和我的中国朋友交流时,发现有些表达听起来非常“老派”,甚至有点像教科书里才会出现的僵硬句子。这让我不禁怀疑,学习这套知识体系,是否真的能让我迅速融入真实的中文交流环境。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急需“打通任督二脉”进入高级口语境界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价值可能更多是结构性的梳理,而不是实战性的“弹药补给”。它更像是一位循规蹈矩的老师,而非一位经验丰富的实战教练。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感到有些失望。在如今这个时代,阅读体验已经成为影响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这本书的内页采用了偏小的宋体字,行间距也比较紧凑,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非常容易疲劳。而且,书中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虽然本意是想清晰地展示复杂的语言结构或认证流程,但制作得过于简陋,很多关键信息点并不能通过视觉设计立刻抓住。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发音部分的讲解,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声调变化的精细指导,比如“三声变调”在不同语速下的实际变化,但书中主要还是依赖文字描述,缺乏音频资源的配合(尽管我知道这是一本纸质书,但总觉得在关键的听觉内容上有所缺失)。另外,本书的纸张质量也比较一般,油墨味稍微重了一点,这使得我在图书馆或者咖啡馆阅读时,总会有些顾虑。整体来说,这本书的“颜值”不太高,它更注重内容的密度,而牺牲了阅读过程中的愉悦感和舒适度。对于一个沉迷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现代学习者来说,这种传统的、略显粗糙的装帧设计确实是一个减分项。
评分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教的内容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即需要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本体知识。很多人觉得对外汉语无非就是教外国人跟着自己说而已,没有必要去深究。所以,当学生问为什么的时候,他们总是以“约定俗成”来回答。这正是因为他们对现代汉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就必须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的层面,而这就需要全面系统地学习现代汉语的本体知识。
评分布衣学者张中行张中行先生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其对语言、文学、哲学、宗教、历史、戏剧、文物、书法……的学识之渊博,文化界早有公论。已故著名学者吴祖光曾经说:“我那点儿学问纯粹是蒙事,张中行先生那才是真学问。” 可是,张先生却永远认为自己还太不够了,老是说:“我这辈子学问太浅,让高明人笑话。”当别人摇头时,他便极认真地解释:“可不是吗?要是王国维先生评为一级教授,那么二级没人能当之。勉强有几位能评上三级,也轮不上我。”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逐渐清明,已到古稀之年的张中行先生亦老树发新芽,开始了散文随笔的创作。这一写竟如大河开冻,滚滚滔滔,流出了“负暄三话”为代表的上百万字文章,一时举国上下,书店书摊,到处摆着张中行著作,国人争读,影响巨大。著名作家、藏书家姜德明先生说:“张先生的代表作‘负暄三话’对当代散文深有影响,扩大了散文天地,开阔了读者眼界,提高了人们的鉴赏和写作水平,是功不可没的,值得后人永远珍视。”北京文联研究部主任张恬女士评价:“他的文人气质有承接传统的一面,但比起传统的学者散文,他却多了思考,且不乏真知灼见。他的离去,似乎结束了一个时代。” 三 在中国文化界,张中行先生被称为“布衣学者”。他出身农家,一生始终保持着平民知识分子本色,不贪热闹,不慕名利,不钻官场,不经营自己。他打从心底里把自己看得普普通通,自道“我乃街头巷尾的常人”。 大概正因为如此,张先生有着很多崇拜者,后来竟至成为他的挚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原兵种部政委田永清将军说:“在十几年的交往中,知识渊博、人品高尚的张老给了我极多的教益。我感到现在有些人是有知识没文化更缺乏道德,而张老身上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另一位孙健民将军说:“虽然张老是文人,我是军人,但他的确感召着我,也感召着我们部队的许多干部和战士。我们不但学他的文章,也学怎样做人。” 说到做人,《读书》杂志资深编辑吴彬女士说:“张先生做人的精到之处,在于他真正体悟到了‘顺生’二字,第一顺其自然的生命规律,淡薄名利,不跟自己较劲;第二顺从内心的道德律令,不做违背良心的事,不与别人为难。这是他能长寿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吴欢也由张先生的逝去,说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问题:“张先生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文化,对这样一位文化老人的去世,应该引起年轻人的足够重视。在当前市民文化、网络文化的热闹中,有些人正因为切断了自己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才在闹腾中迷失了方向,应该回归对传统的尊重。” 一个人能活到将近百年而受到如此的景仰,念着他的名字与承接传统的话题相衔相接,这个人是我们伟大中华文化的精英。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韩小蕙)
评分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评分给老婆买的,我完全没看过
评分我是断断续续,每天在寝室午休时看完的。说这本书是完美真的毫不夸张!
评分快递很给力,教科书质量很好
评分书很好 对考试很有帮助 该考试指南力求纲目清晰,重点突出
评分书不错,是正品!值得购买,哈哈
评分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