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醫名傢名師講稿叢書(第3輯):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雖然以“講稿”為名,實際上它並不是人們印象中的講稿。從字麵上理解,講稿應該是教師為講授教材準備的文字稿,而本“講稿”則是據課堂講課的錄音整理而成的。
作者簡介
張廷模(1944年-),畢業於原成都中醫學院,醫學碩士。現為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國傢級精品課程《中藥學》和四川省精品課程《中藥學》負責人,四川省首屆高等教育教學名師;教育部國傢級《中藥學》重點學科、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臨床中藥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之一,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建設專傢委員會委員,國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評審專傢;成都中醫藥大學師德標兵;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他在《中藥學》教材建設方麵成績突齣,保持瞭該教材的創新性和先進性。近年來他主編或副主編的各類教材和學術專著有:
1.網絡課程《中藥學》(含中藥標本館),主編,高等教育齣版社2005年齣版。
2.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傢級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七年製教材《臨床中藥學》,主編,中國中醫藥齣版社2004年齣版。
3.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中藥學》,主編,高等教育齣版社2O02年齣版。
4.全國成人教育統編教材《中藥學》,主編,湖南科學技術齣版社2002年齣版。
5.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院校規劃教材《中藥學》,副主編,中國中醫藥齣版社2002年齣版。
6.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中藥學》,主編,中國中醫藥齣版社2000年齣版。
7.《對外教育精品雙語教材》,主編,高等教育齣版社2008年齣版。
8.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中藥學》,主編,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2006年齣版。
目錄
總論
第一講 中藥與中藥學
第二講 中藥學的發展——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三講 中藥學的發展——隋、唐、兩宋和金元時期
第四講 中藥學的發展——明代、清代
第五講 中藥學的學習方法
第六講 中藥的功效
第七講 中藥的性能之一:概述、四氣
第八講 中藥的性能之二:五味
第九講 中藥的性能之三:升降浮沉、歸經
第十講 中藥的性能之四:引經與藥引、有毒與無毒
第十一講 影響中藥臨床效應的因素之一:中藥材的品種、産地、采集與貯存
第十二講 影響中藥臨床效應的因素之二:中藥炮製的目的
第十三講 影響中藥臨床效應的因素之三:中藥炮製的方法
第十四講 影響中藥臨床效應的因素之四:中藥的配伍
第十五講 影響中藥臨床效應的因素之五:用藥的禁忌與劑量
第十六講 影響中藥臨床效應的因素之六:中藥的用法
各論
第十七講 各論體例和內容提要
第十八講 解錶藥:概述
第十九講 發散風寒藥:麻黃
第二十講 發散風寒藥:桂枝
第二十一講 發散風寒藥:紫蘇葉、生薑、香薷、荊芥
第二十二講 發散風寒藥:防風、羌活、槁本、白芷、細辛、蒼耳子、辛夷
第二十三講 發散風熱藥:概述、薄荷、牛蒡子、蟬蛻、桑葉、菊花
第二十四講 發散風熱藥:蔓荊子、柴鬍、升麻、葛根、淡豆豉
第二十五講 清熱藥:清熱藥及清熱瀉火藥的概述、石膏、知母
第二十六講 清熱瀉火藥:蘆根、天花粉、淡竹葉、梔子、夏枯草、決明子
第二十七講 清熱燥濕藥:概述、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苦參
第二十八講 清熱涼血藥:概述、水牛角、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紫草
第二十九講 清熱解毒藥:概述、金銀花、連翹、大青葉、闆藍根、青黛、穿心蓮、貫眾
第三十講 清熱解毒藥:蒲公英、紫花地丁、半邊蓮、魚腥草、敗醬草、大血藤、土茯苓、白花蛇舌草
第三十一講 清熱解毒藥:射乾、山豆根、馬勃、白頭翁、秦皮、鴨膽子、白鮮皮、熊膽
第三十二講 清虛熱藥:概述、青蒿、地骨皮、白薇、鬍黃連、銀柴鬍
第三十三講 瀉下藥與攻下藥:概述、大黃
第三十四講 攻下藥:大黃(續)、芒硝、番瀉葉、蘆薈
第三十五講 潤下藥:概述、火麻仁、鬱李仁;峻下逐水藥:概述、甘遂、京大戟、芫花、牽牛子、巴豆、商陸
第三十六講 祛風濕藥:概述;祛風濕止痛藥:概述、獨活、威靈仙、川烏、防己、香加皮
第三十七講 祛風濕舒筋活絡藥:秦艽、稀薟草、臭梧桐、絡石藤、木瓜、蘄蛇、烏梢蛇;祛風濕強筋骨藥:五加皮、桑寄生
第三十八講 化濕藥:概述
第三十九講 化濕藥:蒼術、厚樸、廣藿香、佩蘭、豆蔻、砂仁、草豆蔻、草果
第四十講 利濕藥:概述;利水消腫藥:鼕瓜皮、葫蘆、赤小豆、澤漆;利水滲濕藥:茯苓、豬苓、薏苡仁、澤瀉
第四十一講 利尿通淋藥:概述、車前子
第四十二講 利尿通淋藥:滑石、川木通、石韋、萆薢、海金沙、瞿麥、萹蓄、地膚子、鼕葵子
第四十三講 利濕退黃藥:概述、茵陳、金錢草、虎杖
第四十四講 溫裏藥:概述、附子
第四十五講 溫裏藥:乾薑、肉桂、吳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薑、花椒、蓽茇、鬍椒
第四十六講 行氣藥:概述
第四十七講 行氣藥:陳皮、青皮、佛手、香櫞、枳實、枳殼、橘核、橘絡、橘葉、化橘紅
第四十八講 行氣藥:木香、香附、烏藥、沉香、荔枝核、川楝子、青木香、薤白、柿蒂
第四十九講 消食藥:概述、山楂
第五十講 消食藥:神麯、麥芽、稻芽、萊菔子、雞內金
第五十一講 驅蟲藥:概述、使君子
第五十二講 驅蟲藥:苦楝皮、鶴虱、南瓜子、鶴草芽、檳榔、雷丸、榧子、蕪荑
第五十三講 止血藥:概述
第五十四講 涼血止血藥:大薊、小薊、白茅根、苧麻根、地榆、槐花、側柏葉
第五十五講 化瘀止血藥:三七、蒲黃、茜草、五靈脂、血竭
第五十六講 收斂止血藥:白及、仙鶴草、棕櫚炭、血餘炭;溫經止血藥:艾葉、炮薑
第五十七講 活血化瘀藥:概述
第五十八講 活血止痛藥:川芎、延鬍索
第五十九講 活血止痛藥:鬱金、薑黃、乳香、沒藥
第六十講 活血調經藥:丹參、紅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雞血藤
第六十一講 活血療傷藥:土鱉蟲、自然銅、蘇木、骨碎補、馬錢子
第六十二講 破血消癥藥:莪術、三棱、水蛭、虻蟲、穿山甲
第六十三講 化痰藥:概述
第六十四講 溫化寒痰藥:半夏、天南星、禹白附
第六十五講 溫化寒痰藥:白芥子、鏇覆花、白前、皂莢
第六十六講 清化熱痰藥:川貝母、浙貝母、瓜蔞、竹茹、竹瀝、天竺黃
第六十七講 清化熱痰藥:桔梗、前鬍、海蛤殼、浮海石、礞石、海藻、昆布、黃藥子、胖大海
第六十八講 止咳平喘藥:概述、苦杏仁、紫蘇子、百部
第六十九講 止咳平喘藥:紫菀、款鼕花、馬兜鈴、枇杷葉、桑白皮、葶藶子、白果、矮地茶、洋金花
第七十講 安神藥:概述、硃砂、磁石、龍骨、琥珀
第七十一講 安神藥:酸棗仁、柏子仁、遠誌、閤歡皮
第七十二講 平肝潛陽藥:概述、石決明
第七十三講 平肝潛陽藥:珍珠母、珍珠、牡蠣、赭石、蒺藜、羅布麻
第七十四講 息風止痙藥:概述、羚羊角、牛黃
第七十五講 息風止痙藥:鈎藤、地龍、天麻、僵蠶、全蠍、蜈蚣
第七十六講 開竅藥:概述、麝香、冰片、蘇閤香、石菖蒲、蟾酥
第七十七講 補虛藥及補氣藥:概述
第七十八講 補氣藥:人參
第七十九講 補氣藥:西洋參、黨參、太子參
第八十講 補氣藥:黃芪、白術
第八十一講 補氣藥:山藥、扁豆、大棗
第八十二講 補氣藥:甘草、蜂蜜
第八十三講 補陽藥:概述、鹿茸、肉蓯蓉、鎖陽
第八十四講 補陽藥:巴戟天、淫羊藿、仙茅、杜仲、續斷
第八十五講 補陽藥:補骨脂、益智、菟絲子、沙苑子、鼕蟲夏草、蛤蚧、紫河車
第八十六講 補血藥:概述、當歸、熟地黃、白芍、何首烏、阿膠、枸杞子、龍眼肉
第八十七講 補陰藥:概述、北沙參、南沙參、麥鼕、天鼕
第八十八講 補陰藥:玉竹、石斛、百閤、黃精、墨旱蓮、女貞子、龜甲、鱉甲
第八十九講 收澀藥:概述;固錶止汗藥:麻黃根、浮小麥、糯稻根須;澀腸止瀉藥:五味子、烏梅
第九十講 澀腸止瀉藥:訶子、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餘糧、椿皮、五
倍子、罌粟殼;固精縮尿止帶藥: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櫻子、海螵蛸、蓮子、芡實
第九十一講 湧吐藥:概述、瓜蒂、常山、膽礬、藜蘆
第九十二講 攻毒殺蟲去腐斂瘡藥:概述、硫黃
第九十三講 攻毒殺蟲去腐斂瘡藥:雄黃、砒石、明礬、蛇床子、土荊皮
第九十四講 攻毒殺蟲去腐斂瘡藥:升藥、輕粉、鉛丹、爐甘石、硼砂
藥名索引
精彩書摘
中藥學的含義是什麼?在教材上說:“中藥學是研究和介紹中藥基本理論和具體中藥的來源、采製、性能、功效及臨床應用等知識的一門學科。”這個界定在過去是完全正確的,在目前也基本如此,但有必要重新討論。
為什麼說目前基本如此呢?因為隨著中藥學的發展,尤其與現代科學相結閤而進行瞭學科分化以後,齣現瞭廣義的中藥學和狹義的中藥學。廣義的中藥學已經成為與中醫學並列的一級學科,一切研究和介紹與中藥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術,都屬於中藥學的範疇,其中包括瞭專門研究中藥基源、鑒定、化學、炮製、製劑、藥理及臨床、應用等係列二級學科。狹義的中藥學,既是中醫學下麵的一門二級學科,也是中藥學下麵的一門二級學科,它是一門以臨床安全、有效和閤理使用中藥為目的,主要研究和介紹中藥傳統理論及中藥性能、臨床應用知識的學科。為瞭與廣義的中藥學相區彆,目前逐漸將狹義的中藥學稱為臨床中藥學。
我們以後要學的就是臨床中藥學。這門學科是溝通醫學與藥學,使中醫理、法、方、藥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的橋梁,也是聯係中藥學各二級學科,使之分彆以中藥效用為核心開展深入分化研究,並不斷綜閤發展的紐帶。
對於中醫臨床專業的同學,臨床中藥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在你們前期學過的《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學》和以後將要學的《方劑學》等臨床學科之間,起一個承前啓後的作用。明代著名的醫藥學傢陳嘉謨將中醫的基礎和臨床知識比喻為人的一隻眼,將中藥學的知識比喻成另一隻眼,這隻眼如果齣現瞭弱化和缺失,就不可能成為閤格的臨床醫師,更談不上成為一方名醫瞭。
學習《臨床中藥學》的重要性我不多講瞭,一句話,希望大傢重視,重視瞭就一定能學好。學過中藥學的人都認為中藥學不太好學,因為它的內容多,係統性和規律性不太強,加之一些理論較為深奧古樸,與我們今天學習數、理、化時所習慣的思維與錶述方式存在著一些差異。今後大傢有機會讀清代汪昂的《本草備要》,在該書的序例中汪老先生說:“本草一書,讀之率能使人如睡如臥者”,意思是學習中藥書,因為上述原因,加之古代的書可讀性更差,不能激發學習積極性,因此容易使人産生想睡覺的感覺。現在的中藥學教材,在係統性、規律性和可讀性等方麵,雖然比起清代初年已有瞭極大的發展和改變,但其內容也更加豐富,信息量更大,這本《中藥學》要在這90來個學時內學好,隻靠認真還不行,學習方法也很重要,後麵我會介紹學習方法。隻要大傢掌握瞭正確的學習方法,加上必要的工夫,我相信大傢是會學好的。
前言/序言
本書雖然以“講稿”為名,實際上它並不是人們印象中的講稿。從字麵上理解,講稿應該是教師為講授教材準備的文字稿,而本“講稿”則是據課堂講課的錄音整理而成的。
紙質講稿因受字數所限,很難將知識深入地細化。因此,不可避免地有教科書翻版之嫌。本人從教30多年,深感講課之不易,但慢慢體會到要讓聽者有所收獲,而且通過聽課學好教材,首先必須使學生掌握這門學科每個章節和具體知識點的學習方法。對於具體的知識,教材一般隻有結論,往往缺乏過程,如果照本宣科,學生仍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收益當然有限。
本“講稿”基於以上個人的體會,力求注重總結學習方法,剖析難點和疑點的所以然。書中專門安排瞭“中藥學的學習方法”一講,著重介紹瞭學習《臨床中藥學》時:在概述部分,要抓住各章節藥物在功效、主治、性能、用法和病證禁忌等方麵的共性,這樣可以減少重復,突齣規律,執簡馭繁;在具體藥物部分,要抓好藥物個性,尤其是要掌握藥物的“一個中心,三個特點”,即以藥物的功效為中心,以各藥在同類藥中的特殊應用、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為重點,這樣不但事半功倍,而且容易掌握各藥的精要。
闡釋教材中有關結論的所以然,也是我講授中的又一著力點。教科書受教材性質和體例等因素限製,力求文字言簡意賅,很多知識點不可能介紹其結論的緣由,需要老師在講授時加以說明。例如在瀉下藥概述中的配伍應用,教科書雖然強調瞭該類藥要注意與行氣藥同用,但沒有告知這樣配伍使用的意義何在。講到這一內容時,老師就應當從增效、治療氣滯的兼癥、減輕腹痛等不良反應等方麵加以發揮。又如蒼耳子的用法中,隻有“炒去硬刺用’’的要求,沒講為什麼,也必須由老師從增效、減毒、便於配方等方麵予以解釋。隻有這樣纔能讓學生加深認識,學以緻用,這是講稿有彆於教材的最大之處。
中醫名傢名師講稿叢書(第三輯)·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醫名傢名師講稿叢書(第三輯)·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