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犯罪學史(第2版)(套裝共4冊)

西方犯罪學史(第2版)(套裝共4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宗憲 著
圖書標籤:
  • 犯罪學
  • 西方犯罪學
  • 犯罪史
  • 法律史
  • 社會學
  • 刑法學
  • 犯罪理論
  • 曆史學
  • 學術著作
  • 套裝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5301186
版次:1
商品編碼:1048328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8-01
頁數:113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西方犯罪學史(第2版)》第二版前言、第一捲、第一章緒論、第一編犯罪學的思想淵源、第二章中世紀以前的犯罪學思想、第三章18世紀中葉以前的犯罪學思想、第二編古典犯罪學學派、第四章古典學派的産生、第五章貝卡裏亞及其學說、第六章邊沁及其學說、第七章其他古典思想傢的犯罪學說、第八章對古典學派的反應與發展和第九章監獄改革運動等等。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一捲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編 犯罪學的思想淵源
第二章 中世紀以前的犯罪學思想
第三章 18世紀中葉以前的犯罪學思想

第二編 古典犯罪學學派
第四章 古典學派的産生
第五章 貝卡裏亞及其學說
第六章 邊沁及其學說
第七章 其他古典思想傢的犯罪學說
第八章 對古典學派的反應與發展
第九章 監獄改革運動

第三編 19世紀的社會犯罪學
第十章 統計學派
第十一章 馬剋思主義犯罪學
第十二章 迪爾凱姆的犯罪學理論
第一捲 人名索引
第二捲

第四編 實證主義犯罪學學派
第十三章 實證主義犯罪學學派的思想淵源與形成
第十四章 切薩雷·龍勃羅梭
第十五章 恩裏科·菲利
第十六章 巴倫·拉斐爾·加羅法洛
第十七章 對犯罪人類學的反應
第十八章 犯罪人類學的進一步研究
第十九章 實證主義犯罪學的衰落與復活

第五編 犯罪社會學學派
第二十章 犯罪社會學學派的興起
第二十一章德國犯罪社會學研究
第二十二章法國犯罪社會學研究
第二十三章對犯罪社會學的其他貢獻

第六編 現代犯罪生物學理論
第二十四章遺傳生物學研究
第二十五章體質生物學研究’
第二捲 人名索引
第三捲

第七編 犯罪心理學理論
第二十六章 犯罪心理學概述
第一節 犯罪心理學的早期發展
一、哲學的犯罪心理學觀點
二、精神病學的犯罪心理學
三、人類學的犯罪心理學
第二節 現代犯罪心理學的誕生
一、現代犯罪心理學誕生的標誌
二、現代犯罪心理學的範圍
第三節 漢斯·格羅斯
一、生平與著作
二、犯罪心理學研究
三、犯罪偵查學研究
四、簡要評價
第二十七章 精神分析學理論(上)
第一節 精神分析學說與犯罪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
二、精神分析學的犯罪觀
三、精神分析學理論與犯罪人類學理論的比較
第二節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一、生平與著作
二、犯罪原因論
第三節 奧古斯特·艾希霍恩
一、生平與著作
二、犯罪學研究
第四節 威廉·希利等人的研究
……

第八編 現代社會學理論
第九編 其他理論、研究與實踐

精彩書摘

發展瞭人類學的犯罪心理學學說。1885年,馬羅齣版瞭《犯罪》(I Carcerati,都靈)一書。1887年,齣版瞭《犯罪人的性格》(I Caratteri deidelinquenti,都靈)。1898年齣版瞭《青春期研究與女性》(La Puberta Srtudiata neUuomo e nella donna,都靈)。馬羅在這些著作中認為,犯罪的最終原因就是中樞神經係統的缺陷,而這類缺陷則是由貧窮的無産者絕望的經濟條件造成的。不過,一般把馬羅看成是馬剋思主義一社會主義的犯罪學傢。
法國精神病學傢、犯罪學傢阿爾芒·科雷(Armand Corre,184l-1908)也屬於這一派的學者。科雷的主要著作有《犯罪人》(Les Crimines,1889,巴黎)、《犯罪人種論》(Lethnographie criminelle,1895,巴黎)、《犯罪與自殺》(Crime et Suicide,1891)等。科雷在《犯罪人》一書中,分析瞭犯罪人的相貌特徵與心理特徵,認為一些人雖然有堂堂的儀錶和相貌,但是卻陰險狠毒,會進行犯罪行為。相反,另一些人雖然相貌醜陋或凶惡,但是品性善良,是守法的典型。因此,科雷認為,不能完全以人的相貌特徵來推測其犯罪傾嚮,否則,就會犯錯誤。
英國著名心理學研究者、著作傢哈夫洛剋·埃利斯(Havelock:Ellis,1859-1939),是龍勃羅梭學說的一位熱心傳播者,並從犯罪人類學的角度對犯罪心理進行瞭研究。埃利斯在1890年齣版的《犯罪人》(The Criminal,倫敦)一書中,不但簡要分析瞭龍勃羅梭學說的先驅者,用將近一章(第二章)的篇幅列舉、論述瞭近20位在龍勃羅梭之前,就指齣瞭犯罪人的生理、心理特徵與其行為之間的關係的歐洲學者,如英國精神病學傢亨利·莫茲利(Henry Maudsley,1835-1918),從而在英國及英語國傢中傳播瞭龍勃羅梭的學說,而且還在《犯罪人》、《英國天纔研究》。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圖書的詳細簡介,確保不提及《西方犯罪學史(第2版)(套裝共4冊)》的內容,字數約1500字。 --- 史詩的終章:帝國黃昏與黎明之歌 一部描繪權力更迭、人性掙紮與文明重塑的恢宏巨著 引言:曆史的必然與偶然 本書帶領讀者穿越數個世紀的漫長曆史畫廊,聚焦於一個宏大而緊迫的主題:一個舊有秩序的瓦解,以及隨之而來的、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時代的誕生。這不是一部簡單的年代編年史,而是一次對結構性變革深層驅動力的哲學性探索。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塑造瞭我們今日世界的關鍵轉摺點,審視那些在曆史的洪流中做齣關鍵抉擇的個體與群體。 第一部:舊秩序的裂隙(公元15世紀末至17世紀中葉) 主題:理性初現與信仰的重塑 本捲深入剖析瞭中世紀晚期嚮近代過渡時期,歐洲大陸上正在醞釀的巨大動能。 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不僅僅是航海技術的突破,更是世界觀的徹底顛覆。當舊有的宇宙模型被打破,隨之而來的是對傳統權威,尤其是教會權威的質疑。 我們詳盡考察瞭宗教改革運動的復雜性。馬丁·路德、加爾文等思想傢的齣現,並非孤立的神學爭論,而是社會經濟結構變化在意識形態層麵的投射。王權與教權的此消彼長,催生瞭民族國傢的雛形。在這一過程中,戰爭的形態也發生瞭根本性的變化——從騎士時代的榮譽之戰,逐漸演變為更具組織性和破壞性的火器戰爭。 重點章節會分析文藝復興如何激發瞭對“人”本身的關注,為後續的啓濛運動奠定瞭人文主義的基石。我們不會忽視科學革命的序麯,伽利略、哥白尼等人的工作,雖然初期帶有強烈的哲學和神學色彩,但其堅持觀察與實證的方法論,正在悄然重塑知識生産的範式。這一時期的描述,旨在展現一個充滿矛盾與張力的時代——既有對古典智慧的迴歸,也有對未來科學的朦朧嚮往。 第二部:啓濛的迷宮與革命的火焰(18世紀) 主題:理性的光輝與社會契約的重構 18世紀,被譽為“理性時代”,是本書敘事中承上啓下的關鍵階段。洛剋、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啓濛思想傢的著作,如同一場思想的風暴,席捲瞭整個歐洲的知識精英階層。本捲詳細梳理瞭這些思想如何從沙龍和咖啡館走嚮政治實踐。 我們著重探討瞭“社會契約論”的多重解讀。不同的哲學傢對天賦人權、主權在民的理解存在巨大差異,這些差異最終成為瞭未來政治衝突的根源。從英國的光榮革命的遺留影響,到美國獨立戰爭的成功實踐,這些事件被置於全球貿易體係擴張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 法國大革命是本捲的高潮。我們不滿足於描繪巴士底獄的陷落,而是深入剖析瞭雅各賓派的激進主義如何吞噬瞭啓濛的理想。斷頭颱的陰影下,是人類對建立一個完美、理性社會的熱切渴望與隨之而來的恐怖統治之間的悖論。這一部分力求展現革命的復雜性:它是解放的序麯,也是對舊有等級製度暴力性反噬的集中體現。 第三部:鋼鐵時代的喧囂與世界體係的形成(19世紀) 主題:工業的洪流與帝國的頂峰 19世紀是生産力爆炸性增長的時代,工業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瞭人類的生存方式和地理格局。本捲將重點放在技術進步如何與社會結構、階級關係産生劇烈互動。 蒸汽機、煉鋼技術、鐵路網絡的擴張,徹底改變瞭時間和空間的感知。然而,伴隨巨額財富的積纍,是城市貧民窟的蔓延和工人階級睏境的加劇。馬剋思和恩格斯對資本主義弊病的批判,在本捲中被視為對這一時代最深刻的診斷之一。我們對比瞭不同國傢(英國、德國、美國)工業化的路徑差異,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各自獨特的社會矛盾。 在政治層麵,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成為主導力量。歐洲列強在全球範圍內爭奪資源和市場,形成瞭龐大的殖民帝國。本捲詳細分析瞭非洲和亞洲的“瓜分”過程,探討瞭殖民政策對非西方社會産生的結構性破壞,以及這些殖民遺産如何持續影響著20世紀的國際關係。同時,我們也觀察到知識分子對“進步”概念的深刻反思,特彆是達爾文主義在社會學領域的濫用,揭示瞭科學外衣下潛在的非理性傾嚮。 第四部:舊秩序的終結與新秩序的萌芽(20世紀初葉) 主題:文明的自我毀滅與思想的真空 本書的最後部分,聚焦於20世紀初那個充滿不安和預兆的“美好年代”的終結。 第一次世界大戰被描繪成傳統歐洲體係的集體自殺。技術(毒氣、坦剋、機槍)的進步速度遠遠超過瞭外交和政治智慧的成熟度。我們審視瞭戰爭如何加速瞭帝國(奧匈、奧斯曼、沙皇俄國)的崩潰,並催生瞭蘇維埃政權的誕生,為20世紀的意識形態對決埋下瞭伏筆。 在文化領域,現代主義藝術和文學的興起,是對前一個世紀盲目樂觀主義的有力迴擊。卡夫卡的疏離感、普魯斯特的意識流,以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共同構建瞭一個不再穩定、不再可預測的現代世界圖景。 本書最終定格於戰後重建的努力,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大蕭條的陰影。這種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危機,使得舊有的自由主義秩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下一個更具對抗性和極端化的時代,搭建瞭舞颱。 結語:永恒的迴響 本書力求提供一個全麵的曆史視角,連接從文藝復興的曙光到兩次世界大戰前夜的漫長曆程。它強調瞭曆史的連續性與斷裂性,展現瞭人類在追求進步、自由與秩序的過程中所經曆的輝煌與幻滅。通過對權力、思想、技術和社會結構的交叉分析,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今日所站立的這個世界,是如何在舊世界的廢墟上艱難而必然地構建起來的。這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失去舊世界,又如何摸索著迎接新挑戰的史詩。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這套書的第二冊,感覺像是進入瞭一個思想的戰場。作者對於19世紀犯罪學黃金時代的描繪,簡直就是一場視覺盛宴。從意大利的實證主義學派,到法國的社會學派,再到德國的法律學派,幾乎所有重要的流派都被一一呈現,而且是那樣淋灕盡緻。我特彆佩服作者對於拉紮羅·莫雷利、龍勃羅梭、加羅法洛等人的論述,他沒有簡單地贊揚或批評,而是將他們的理論置於科學探索的時代背景下,細緻地展現瞭他們的貢獻與局限。讀到關於龍勃羅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論時,我既驚嘆於他大膽的嘗試,也對他後來被證僞的論據感到惋惜。但作者巧妙地指齣,即使是錯誤的理論,也可能在當時推動瞭科學的發展,開啓瞭新的研究方嚮。而法國社會學派對於犯罪的社會根源的強調,又讓我看到瞭另一種視角。比如,迪爾凱姆對於社會團結和犯罪之間關係的論述,以及他的追隨者們對於貧睏、失業等社會問題的研究,都讓我對犯罪的理解更加立體。這種不同學派之間觀點的碰撞和交織,讓整本書讀起來充滿瞭張力,也讓我對犯罪學的多學科、跨學科特點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喜歡這種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解讀方式,它讓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思想的魅力。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沉甸甸的紙箱包裝,打開後是四冊厚實的精裝書,封麵設計簡潔而又不失學術感,非常有質感。我一直對犯罪學的曆史演變很感興趣,尤其想瞭解那些奠定基礎的理論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孕育、發展和演變的。讀完第一冊,我被深深吸引瞭。它從古老的法律觀念講起,一直梳理到近代犯罪學思想的萌芽。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論述不同時期思想傢觀點時,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分析能力。他不僅僅是羅列觀點,更注重將這些思想放置在當時的社會、政治和經濟背景下去理解。例如,在中世紀關於“魔鬼附體”的解釋,作者就詳細剖析瞭當時的宗教信仰、司法實踐以及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如何共同作用,形成瞭特殊的犯罪觀。而在近代初期,理性主義思潮興起,對犯罪原因的探索也開始轉嚮對個體行為和社會因素的審視。書中對於這些早期思想的闡述,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乏生動的敘事,讓原本枯燥的曆史變得鮮活起來。我常常會在讀到某個精彩論述時,停下來思考,想象著那些曆史人物在當時的語境下,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自己的理論體係的。這套書不僅提供瞭豐富的知識,更是一種思維的訓練,讓我學會從更宏觀、更深邃的視角去審視問題。

評分

這套書的第三冊,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更像是一次思想的“大爆炸”。作者對於20世紀犯罪學發展的梳理,充滿瞭前瞻性和批判性。我尤其被他對於不同學派在理解犯罪原因時的分歧和融閤所吸引。從後期的實證主義發展,到後來的行為主義、精神分析學派,再到衝突理論和批判犯罪學,這本書就像一個巨大的熔爐,將各種復雜的理論一股腦地融瞭進去,又以一種清晰而有序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述一些前沿理論時,那種敢於挑戰傳統,敢於質疑既有權威的勇氣。例如,對於一些將犯罪歸結於個體心理問題的理論,作者就通過引用大量社會學研究,揭示瞭其不足。而像馬剋思主義犯罪學和女性主義犯罪學,則從全新的角度,揭示瞭權力、階級和性彆在犯罪現象中的重要作用。讀到這些章節時,我常常會感到一種“醍醐灌頂”的體驗,仿佛一直以來睏擾我的許多關於犯罪的謎團,都突然有瞭新的解釋。這本書的文字風格也更加犀利和深刻,作者的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貫穿始終,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反思和質疑。

評分

我一直對犯罪學中關於“懲罰”和“矯正”的理論演變很感興趣,所以迫不及待地翻開瞭這套書的第四冊。這部分內容簡直就是一部關於如何“對待”犯罪者的曆史教科書。從早期嚴酷的刑罰,到後來對刑罰閤理性的反思,再到現代社會更加強調“矯正”和“預防”,每一個階段的轉變都充滿瞭人文關懷的進步。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不同時期司法製度和刑罰觀念演變的細緻描述。比如,對於“報應主義”到“功利主義”的轉變,以及後來“預防”理念的興起,書中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更生”和“社會迴歸”的理論分析,這不僅僅是關於法律條文的討論,更是關於人性的理解和尊重。他詳細地介紹瞭各種矯正和改造的措施,從早期的監獄改革,到後來的社區矯正,再到如今的風險評估和乾預,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科學性和人道主義的色彩。這本書讓我對“犯罪”和“懲罰”有瞭更加全麵和深入的理解,也讓我看到瞭人類社會在不斷追求公正和人道方麵的努力。

評分

整套書的氣質都非常沉穩大氣,印刷質量極佳,紙張觸感舒適,翻閱起來非常享受。這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像是一部濃縮瞭人類對自身黑暗麵探索的史詩。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梳理各個時期理論時,那種旁徵 কেউ的嚴謹態度。他並非僅僅羅列各傢學說,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後的人文、社會和哲學根源,從而勾勒齣犯罪學思想發展的宏大圖景。從古希臘的哲學思辨,到中世紀的宗教裁判,再到近代科學的興起,以及現代社會學的介入,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認知世界。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處理那些具有爭議性的理論時,所展現齣的客觀和包容。他不會簡單地將某些理論貼上“錯誤”的標簽,而是會去分析其産生的曆史條件,以及它們在推動犯罪學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即使是那些後來被證明存在局限性的理論。這樣的敘事方式,讓我能夠以更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和理解不同觀點。這套書的內容極其豐富,涵蓋麵非常廣,從理論到實踐,從曆史到現實,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解讀,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觀察瞭一年多瞭,看來看去就是暴貴!

評分

非常好好好!!!!!值得一看!!!!

評分

觀察瞭一年多瞭,看來看去就是暴貴!

評分

這樣的書隻能束之高閣瞭,因本人從不看輕型紙做的書!

評分

非常好好好!!!!!值得一看!!!!

評分

服務意識太差,效率太低,這一次很失望

評分

這本書是好書;可是京東太馬虎瞭,四捲本隻送給瞭我第四捲,還差三本沒送來;我又不想退貨,隻好先付錢在等京東給我補發,

評分

隻是普通16開而非標準16開、每冊300頁左右的小冊子,再怎麼打摺下來,至少也要50元一本啊!

評分

這樣的書隻能束之高閣瞭,因本人從不看輕型紙做的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