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三木博幸,株式会社成本开发研究所董事长,1964年久保田机械株式会社(现为“株式会社久保田”)入职。1964—1980年在研究本部从事耕地机、插秧机、拖拉机的开发工作,1981—1983年作为海外技术研修生被派遣到纽约学习。1983——2003年从事拖拉机的事业革新和事业再建(拖拉机、插秧机、自动售货机,2004年—2009年久保田机械设计株式会社董事长,2009年至今现职,目前主要业务:开发现场的技术指导,讲演、研讨(造物讲座、成本培训、机械制图培训等)。
石川和幸,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政治系毕业、筑波大学经营学硕士。历经Accenture、日本总研等公司任职后,成立可持续发展咨询股份公司。咨询领域为策划构思、SCM?ERP、BRP、项目管理、经营管理指标、工程设计师、TOC咨询。
目录
精益制造001:5S推进法-图解生产实务
精益制造002:生产计划
精益制造003:不良品防止对策
精益制造004:图解生产管理
精益制造005:生产现场ZUI优分析法
精益制造006:标准时间管理
精益制造007:现场改善
精益制造008:丰田现场的人才培育
精益制造009:库存管理
精益制造010:采购管理
精益制造011:TPM推进法
精益制造012:BOM 物料管理
精益制造013:成本管理
精益制造014:物流管理
精益制造015:新工程管理
精益制造016:工厂管理机制
精益制造017:知识设计企业
精益制造018:本田的造型设计哲学
精益制造019:佳能单元式生产系统
精益制造020:丰田可视化管理模式
精益制造021:丰田现场管理模式
精益制造022:零浪费丰田生产模式
精益制造023:畅销品包装设计
精益制造024:丰田细胞式生产
精益制造025:经营者色彩基础
精益制造026:TOC工厂管理
精益制造027:工厂心理管理
精益制造028:工匠精神
精益制造029:现场管理
精益制造030:第四次工业革命
精益制造031:TQM全面品质管理
精益制造032:丰田现场完全手册精益制造033:工厂经营
精益制造034:现场安全管理
精益制造035:工业4.0之3D打印
精益制造036:SCM供应链管理系统
精益制造037:成本减半
精益制造038:工业4.0之机器人与智能生产
“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主题听起来颇具未来感,而这套书籍则以一种极其务实的方式,将这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指明了通往未来的路径。它不是简单地罗列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名词,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技术是如何融合、如何赋能传统产业,从而驱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智能制造”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以及自动化和智能化决策的落地。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生产图景:生产线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能够自我感知、自我学习、自我优化的智能体。书中对“数字化转型”的解读也十分透彻,它强调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组织架构、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的重塑。对于那些还在观望或者犹豫是否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揭示了未来的趋势,也提供了可行的路线图。读完它,我对“智能时代”的到来充满了期待,也更加明确了自身在这一变革浪潮中的位置和方向。
评分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如何构建一个高效、敏捷、且能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供应链,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这套关于SCM供应链管理的系统书籍,恰恰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洞见。它不仅仅是关于物流和库存的管理,更是将整个供应链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协同运作。书中对需求预测的深入分析,以及如何利用数据驱动的决策来优化库存水平,让我深刻认识到“准确预测”的重要性,以及背后所依赖的先进技术和分析方法。同时,它也探讨了如何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这一点对于打破传统供应链的壁垒至关重要。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风险管理”的部分,在经历了各种全球性事件后,对供应链韧性的重视已成为共识。书中给出的策略,例如供应商多元化、建立应急预案等,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对供应链的理解从“点”扩展到了“面”,再到“网络”,真正理解了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一个高效的SCM系统是如何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评分这套《日本精益制造系列(全38册)》的深度和广度,让我不得不惊叹于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和管理智慧。它不仅仅是一套教材,更是一部关于如何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的哲学。我深切地感受到,精益制造的核心不在于“快”,而在于“准”和“稳”。它强调的是流程的顺畅,质量的稳定,以及对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书中对“改善”文化的塑造,以及“现场主义”的推崇,都让我看到了一个组织如何通过持续的小步快跑,最终实现巨大的飞跃。我尤其喜欢它对于“团队协作”的强调,它认为精益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贡献,而组织则需要创造一个支持改善、鼓励创新的环境。读到关于“可视化管理”的部分,我更是深有体会,它不仅仅是将信息展现在眼前,更是通过直观的方式,让问题一目了然,从而驱动快速响应和解决。这套书让我更加坚信,真正的强大,源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完美的永恒探索。
评分这套《日本精益制造系列(全38册)》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直以来,我对精益制造的概念都停留在“减少浪费”这个比较表面的理解上,但读完这套书,我才真正领略到其深邃的哲学和实操的精妙。尤其是在理解“价值流”方面,它不只是简单地梳理生产流程,而是深入到如何从客户视角出发,识别并剔除一切非增值活动。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扎实,从汽车制造到电子产品,再到一些看似与制造无关的服务行业,都给出了具体的改进路径和工具。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防错法”(Poka-Yoke)的讲解,它不只是一个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提醒我们在设计流程和产品时,就要考虑到人可能犯的错误,并从源头上消除隐患。而关于“看板”(Kanban)的运用,也让我认识到它并非简单的物料跟踪,而是实现拉动式生产、平衡生产节拍的关键。整套书循序渐进,从基础理论到高级应用,几乎涵盖了精益制造的方方面面,对于想要深入理解并实践精益理念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实践的指南,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有力的武器。
评分减半成本,这四个字本身就极具吸引力,而这套书籍,正如其名,确实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并非是通过牺牲产品质量或者服务水平来降低成本,而是通过更精细化的管理和更智能化的运营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中在成本控制方面,不仅关注了生产制造环节的降本增效,还触及到了研发、采购、销售、乃至售后服务等全价值链的成本优化。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全员成本管理”的理念,它强调的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具备成本意识,并积极参与到成本控制的行动中来。书中提供的各种工具和方法,例如价值工程(VE)、作业成本法(ABC)等,都非常有实操性,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成本黑洞,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它让我明白了,降低成本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精益求精的过程。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对成本的理解更加立体化,不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创新运营来不断优化的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