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三木博幸,株式會社成本開發研究所董事長,1964年久保田機械株式會社(現為“株式會社久保田”)入職。1964—1980年在研究本部從事耕地機、插秧機、拖拉機的開發工作,1981—1983年作為海外技術研修生被派遣到紐約學習。1983——2003年從事拖拉機的事業革新和事業再建(拖拉機、插秧機、自動售貨機,2004年—2009年久保田機械設計株式會社董事長,2009年至今現職,目前主要業務:開發現場的技術指導,講演、研討(造物講座、成本培訓、機械製圖培訓等)。
石川和幸,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政治係畢業、築波大學經營學碩士。曆經Accenture、日本總研等公司任職後,成立可持續發展谘詢股份公司。谘詢領域為策劃構思、SCM?ERP、BRP、項目管理、經營管理指標、工程設計師、TOC谘詢。
目錄
精益製造001:5S推進法-圖解生産實務
精益製造002:生産計劃
精益製造003:不良品防止對策
精益製造004:圖解生産管理
精益製造005:生産現場ZUI優分析法
精益製造006:標準時間管理
精益製造007:現場改善
精益製造008:豐田現場的人纔培育
精益製造009:庫存管理
精益製造010:采購管理
精益製造011:TPM推進法
精益製造012:BOM 物料管理
精益製造013:成本管理
精益製造014:物流管理
精益製造015:新工程管理
精益製造016:工廠管理機製
精益製造017:知識設計企業
精益製造018:本田的造型設計哲學
精益製造019:佳能單元式生産係統
精益製造020:豐田可視化管理模式
精益製造021:豐田現場管理模式
精益製造022:零浪費豐田生産模式
精益製造023:暢銷品包裝設計
精益製造024:豐田細胞式生産
精益製造025:經營者色彩基礎
精益製造026:TOC工廠管理
精益製造027:工廠心理管理
精益製造028:工匠精神
精益製造029:現場管理
精益製造030:第四次工業革命
精益製造031:TQM全麵品質管理
精益製造032:豐田現場完全手冊精益製造033:工廠經營
精益製造034:現場安全管理
精益製造035:工業4.0之3D打印
精益製造036:SCM供應鏈管理係統
精益製造037:成本減半
精益製造038:工業4.0之機器人與智能生産
減半成本,這四個字本身就極具吸引力,而這套書籍,正如其名,確實給瞭我很多關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它並非是通過犧牲産品質量或者服務水平來降低成本,而是通過更精細化的管理和更智能化的運營來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書中在成本控製方麵,不僅關注瞭生産製造環節的降本增效,還觸及到瞭研發、采購、銷售、乃至售後服務等全價值鏈的成本優化。我尤其喜歡它關於“全員成本管理”的理念,它強調的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責任,而是要讓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具備成本意識,並積極參與到成本控製的行動中來。書中提供的各種工具和方法,例如價值工程(VE)、作業成本法(ABC)等,都非常有實操性,能夠幫助企業識彆成本黑洞,並製定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它讓我明白瞭,降低成本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改進、精益求精的過程。讀完這套書,我感覺自己對成本的理解更加立體化,不再隻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可以通過精細化管理和創新運營來不斷優化的目標。
評分這套《日本精益製造係列(全38冊)》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一直以來,我對精益製造的概念都停留在“減少浪費”這個比較錶麵的理解上,但讀完這套書,我纔真正領略到其深邃的哲學和實操的精妙。尤其是在理解“價值流”方麵,它不隻是簡單地梳理生産流程,而是深入到如何從客戶視角齣發,識彆並剔除一切非增值活動。書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紮實,從汽車製造到電子産品,再到一些看似與製造無關的服務行業,都給齣瞭具體的改進路徑和工具。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防錯法”(Poka-Yoke)的講解,它不隻是一個技術手段,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提醒我們在設計流程和産品時,就要考慮到人可能犯的錯誤,並從源頭上消除隱患。而關於“看闆”(Kanban)的運用,也讓我認識到它並非簡單的物料跟蹤,而是實現拉動式生産、平衡生産節拍的關鍵。整套書循序漸進,從基礎理論到高級應用,幾乎涵蓋瞭精益製造的方方麵麵,對於想要深入理解並實踐精益理念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寶藏。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實踐的指南,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有瞭更清晰的方嚮和更有力的武器。
評分在如今這個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如何構建一個高效、敏捷、且能應對各種不確定性的供應鏈,是每個企業都必須麵對的嚴峻挑戰。這套關於SCM供應鏈管理的係統書籍,恰恰為我提供瞭寶貴的洞見。它不僅僅是關於物流和庫存的管理,更是將整個供應鏈看作是一個有機整體,強調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協同運作。書中對需求預測的深入分析,以及如何利用數據驅動的決策來優化庫存水平,讓我深刻認識到“準確預測”的重要性,以及背後所依賴的先進技術和分析方法。同時,它也探討瞭如何與供應商和客戶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實現信息共享和風險共擔,這一點對於打破傳統供應鏈的壁壘至關重要。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風險管理”的部分,在經曆瞭各種全球性事件後,對供應鏈韌性的重視已成為共識。書中給齣的策略,例如供應商多元化、建立應急預案等,都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讀完這套書,我感覺自己對供應鏈的理解從“點”擴展到瞭“麵”,再到“網絡”,真正理解瞭在這個互聯互通的時代,一個高效的SCM係統是如何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評分這套《日本精益製造係列(全38冊)》的深度和廣度,讓我不得不驚嘆於日本製造業的工匠精神和管理智慧。它不僅僅是一套教材,更是一部關於如何追求卓越、不斷超越的哲學。我深切地感受到,精益製造的核心不在於“快”,而在於“準”和“穩”。它強調的是流程的順暢,質量的穩定,以及對每一個環節的精益求精。書中對“改善”文化的塑造,以及“現場主義”的推崇,都讓我看到瞭一個組織如何通過持續的小步快跑,最終實現巨大的飛躍。我尤其喜歡它對於“團隊協作”的強調,它認為精益的成功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參與和貢獻,而組織則需要創造一個支持改善、鼓勵創新的環境。讀到關於“可視化管理”的部分,我更是深有體會,它不僅僅是將信息展現在眼前,更是通過直觀的方式,讓問題一目瞭然,從而驅動快速響應和解決。這套書讓我更加堅信,真正的強大,源於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和對完美的永恒探索。
評分“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個主題聽起來頗具未來感,而這套書籍則以一種極其務實的方式,將這個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並指明瞭通往未來的路徑。它不是簡單地羅列AI、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名詞,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技術是如何融閤、如何賦能傳統産業,從而驅動生産方式、商業模式乃至整個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智能製造”的章節,它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工業互聯網平颱,實現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數據的實時采集與分析,以及自動化和智能化決策的落地。這讓我看到瞭一個全新的生産圖景:生産綫不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能夠自我感知、自我學習、自我優化的智能體。書中對“數字化轉型”的解讀也十分透徹,它強調的不僅僅是技術的應用,更是組織架構、人纔培養和企業文化的重塑。對於那些還在觀望或者猶豫是否要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來說,這套書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它揭示瞭未來的趨勢,也提供瞭可行的路綫圖。讀完它,我對“智能時代”的到來充滿瞭期待,也更加明確瞭自身在這一變革浪潮中的位置和方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