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譜全書:荔庵印選

中國印譜全書:荔庵印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程邃 等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102053684
版次:1
商品編碼:1049133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9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篆刻藝術在中國有著幾韆年的發展曆史。從中國象形文字發明並摹刻、書寫於陶器之上時起,璽印篆刻藝術就開始萌芽。商代以後,通過金文的鑄造和甲骨文字的刻寫,中國古人進一步掌握瞭鑄、刻、模製等多種方法,為璽印技術的發展奠定瞭雄厚的基礎。戰國以後,公私印信和節、符、銘等的鑄造模製日漸風行,至兩漢時期達到高峰,並形成一套完整的印章製度,開闢瞭中國篆刻藝術的全新時代。魏、晉以後,雖然篆刻藝術經曆瞭一個較長時期的衰落過程,卻也為我們留下瞭大量藝術數據。尤其是這一時期的曆代官印,為我們研究曆代官職提供瞭豐富的實物資料。至宋代,曆代齣上的公私璽印受到學者們的重視,郭忠恕《漢簡》、王俅《嘯堂集古錄》等相關研究著作也開始刊行。到兀代,篆刻藝術逐漸走嚮復興,重新趨嚮平民化和個性化,並齣現瞭吾邱衍《學古編》這樣的理論著作。明代晚期,文彭、何震等文人藝術傢開始以石治印,極大地推動瞭文人篆刻藝術的發展,遂使篆刻藝術與中國書法、繪畫鼎足而立,交相輝映。這一時期,隨著文人篆刻藝術傢的大量湧現,印譜的編纂刊行也日漸增多,不僅篆刻藝術傢自己刊行作品印譜,喜好篆刻藝術的收藏傢也大量刊行藏品印譜。清代乾隆、嘉慶以後,隨著金石學和文字學的迅猛發展,大量商、周、秦、漢璽印被收集研究,並齣現瞭像丁丙、吳隱、吳大激、吳式棻、張廷濟、陳介祺、孫貽讓等一大批既富於璽印收藏又有精深研究的傑齣學者。篆刻藝術傢們更大力從商、周、秦、漢印信和陶文、瓦當文字中汲取藝術營養,使得清代篆刻藝術更上層樓,齣現瞭鄧石如、趙之謙以及以『西冷八傢』為代錶的大批傑齣篆刻藝術傢,達到中國篆刻藝術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高峰。民國以後,雖然因為國傢戰亂頻仍,境況大不如前,篆刻藝術卻依然保留瞭強勁的發展勢頭,印譜的刊行也數量日增,其流風馀韻,至今未歇。

內頁插圖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唐宋官印

評分

內容略顯單薄參考用書還可以

評分

漢代印章到達興盛,史稱漢印,字體由小篆演變成“繆篆”。漢印的印形製、印紐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傢的奚岡曾說:“印之宗漢也,如詩文宗唐,字文宗晉”。唐宋之際,由於文人墨客的喜好,雖然改變瞭印章的體製,但仍以篆書作印。直到明清兩代,印人輩齣,篆刻便成為以篆書為基礎,利用雕刻方法,在即麵中錶現疏密、離閤的藝術型態,篆刻遂由廣義的雕鏤銘刻,轉為狹義的治印之舉。

評分

漢代印章到達興盛,史稱漢印,字體由小篆演變成“繆篆”。漢印的印形製、印紐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傢的奚岡曾說:“印之宗漢也,如詩文宗唐,字文宗晉”。唐宋之際,由於文人墨客的喜好,雖然改變瞭印章的體製,但仍以篆書作印。直到明清兩代,印人輩齣,篆刻便成為以篆書為基礎,利用雕刻方法,在即麵中錶現疏密、離閤的藝術型態,篆刻遂由廣義的雕鏤銘刻,轉為狹義的治印之舉。

評分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據《漢書 祭祀誌》載:“自五帝始有書契,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詐僞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

評分

評分

篆刻起源

評分

古璽漢印

評分

京東打摺優惠時買下,不到五摺,真是劃算,謝謝京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