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
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的影响。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宗师。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名海内外的艺术大师,是西冷印社的首任社长。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着很深的造诣,并能吸取古今,融会众长,破旧立新,独辟蹊径,自成面目,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但到目前为止,有关他的篆刻研究专题较少,本书是这一专题研究的一大硕果。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下了一番功夫,从封面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纸张选择,到内页印刷的墨色浓淡处理,都透露出一种对传统审美的尊重与现代设计的巧妙融合。尤其是那些作品高清图的排版,留白得恰到好处,让人在欣赏那些刀法遒劲、章法恢宏的篆刻作品时,目光不会被过多的文字干扰,真正沉浸在吴昌硕那独具一格的金石韵味之中。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时期印风变化的梳理非常细致,从早年的仿古拙朴,到中晚期那种“烂漫天真”却又力透纸背的成熟风格,作者似乎没有简单地罗列作品,而是尝试去解读每一方印章背后的心境流转。例如,有一处关于其“急就章”风格的分析,让我对篆刻中的“意在笔先”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感受到了那种一气呵成的生命力。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无疑为篆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视觉与学术交流的平台,让人忍不住想拿起刻刀,对着那些精美的图版细细揣摩一番。
评分这本书在学术规范和资料的准确性方面,给我的感觉是极为可靠的,这对于研究性读物来说是最大的优点。作者在引述和注释上的严谨态度,使得全书充满了可信度,即便是对于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印章归属问题,书中也给出了清晰的考证脉络和合理的推断,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于“边款”的整理和研究部分,这往往是许多研究容易忽略的细节,但对于判断一枚印章的创作时间、心境乃至后续流传轨迹至关重要。作者似乎穷尽了能够获取的二手及一手资料,构建了一个扎实的研究基石。对于一个希望进行深入学术研究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且值得信赖的起点和参照标准,它不仅仅是介绍“吴昌硕的印章是什么”,更是详尽地展示了“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些印章的”,这种透明化的研究过程,令人十分敬佩。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印章与文学”之间的关联性梳理上,做得相当出色,这对于理解篆刻的“文人精神”至关重要。作者没有将印章仅仅视为一种标记符号,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方闲章背后所蕴含的文人情趣、人生哲思,甚至是当时的社会风貌。那些被用作吉语或引文的铭文,在书中被逐一剖析,联系到吴昌硕本人的诗词创作或当时的文坛典故,使那些看似简单的朱白文字,一下子鲜活了起来,充满了历史的温度和个体的悲欢。我尤其喜欢它对吴昌硕在“金石入画”过程中,印章如何反哺其绘画风格的讨论,这提供了一个逆向思维的视角,去观察艺术门类之间是如何相互滋养、相互成就的。读完后,再看那些印谱,总觉得少了些许的空泛,多了几分对内容和载体的深度对话感。
评分作为一个对手头技术分析有较高要求的学习者,我对这本书中对于吴昌硕篆刻技法深度的剖析感到非常满意,这绝非泛泛而谈的概述。作者似乎非常深入地研究了吴昌硕所用的凿法和冲刀的运用规律,尤其是在处理边款时,那种“以书入刀”的转换逻辑被阐述得极为透彻。我特别欣赏作者对“金石气”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化解读,他们通过对不同石材受力点的分析,结合吴昌硕的个人修养,解释了为何他的印章能在厚重中透出灵动。书中收录的一些对比图例,将吴昌硕与其他同期篆刻家的刀法进行了微妙的并置,即便是不太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晰地分辨出那种独特的“苍劲”与“浑厚”是如何通过细微的刀痕差异体现出来的。这种深入骨髓的技术层面的挖掘,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艺术鉴赏读物,更像是一本操作指南和理论宝典的结合体,对于想要掌握其精髓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和行文风格,给我带来了一种非常“沉稳而富有洞察力”的阅读体验。它没有采用那种煽情或夸张的笔触去赞美吴昌硕的艺术成就,而是采取了一种近乎学术论文的严谨态度,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和文献引用,构建了一个丰满的艺术生态环境。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的思绪,走进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滩,去理解一位海派艺术大师是如何在传统与变革的夹缝中,开创出自己独特的道路的。作者对吴昌硕的“诗、书、画、印”四绝之间的相互影响,有着独到的见解,特别是他如何将书法中的“涨墨”效果和篆刻中的“残破”美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内在的统一性。这种多维度的考察,让读者对吴昌硕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将其置于整个中国近代艺术史的大背景下去审视,颇具启发性。
评分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名海内外的艺术大师,是全球第一个印学团体--西冷印社的首任社长。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着很深的造诣,并能吸取古今,融会众长,破旧立新,独辟蹊径,自成面目,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但到目前为止,有关他的篆刻研究专题较少,本书是这一专题研究的一大硕果。
评分对书不懂的我,这个(亲)字偏下,不知是否盗版! 只希望不会存在错别字,以免学以错误。 希望是正版,让学习不入误区。
评分不错的书吧,就是印刷一般,但不影响观看
评分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评分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评分货和描述的一致。快递员服务好。
评分神速,开始学习,纸质不错
评分跟舍友剧佛哦开热依汗v公开吗热乎抽空TF就波哦发的邮件不敢开口
评分书不错,囤书,买了很多本慢慢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