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家把自己看作是农民,从农民的需求出发而作。农民多没有系统知识,农民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该书所写的某种蔬菜市场前景,品种介绍,如何育苗,如何整地备播,如何进行温度、光照、肥水、风口管理,如何整枝留瓜,如何应对灾害性天气,如何诊断病害、虫害、肥害、盐害,怎么抗击涝灾、旱灾,怎样采收上市等等,这些都是种菜农民所急需的。由此看,作者是换位思考而写出的书,所以会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大欢迎。
2.图文并茂、适宜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农民劳动者看。务农劳动者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素质参差不齐,多数需要看图识字,照方抓药。该书用图说话,将高深的科学道理蕴涵在简单的图片中,且这些图片是作者多年深入实际自己实地拍照的,极具有代表性,农民也好比照。这是科普图书的典型之作,也是需要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推广工作者学习的,农民需要的是科技的“三字经”,而不是高深理论。
3.这套书看似简单,恰恰是需要科学家所做的工作
作者简介
孙茜,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河北省政府蔬菜攻关专家组成员。从事蔬菜生产与病害防治研究近三十年,致力于无公害蔬菜生产一线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具有较丰富的蔬菜生产一线病虫草药害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救治经验。2008年“神衣科技科普图书奖”获得者。
董灵迪,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设施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冀中南地区设施无公害蔬菜种植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主持人。“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主要参加人。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研究方面总结出一套适合于不同栽培模式无公害生产配套技术,具有设施蔬菜栽培生产集成技术丰富的实践经验。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编者的话
一、黄瓜的特性与棚室栽培
(一)形态特征
1.根
2.茎
3.叶
4.花
5.果
6.种子
(二)生育周期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2.光照
3.水分
4.二氧化碳气体(CO2)
5.土壤
二、黄瓜生产主要设施及茬口安排
(一)黄瓜生产主要设施类型
(二)黄瓜生产茬口安排
1.塑料大棚早春茬栽培
2.塑料大棚秋延后栽培
3.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
4.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
5.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
长季节栽培
三、黄瓜品种选择及育苗技术
(一)黄瓜品种
1.满田系列品种
2.以色列454
3.戴多星
4.拉迪特
5.康德
6.V27
7.RZ22-33
8.春光2号
9.戴安娜
10.绿优88
11.V4
12.博美系列耐低温、弱光专用品种
13.哈研3号
14.哈研808
(二)选择品种应注意的问题
(三)育苗技术
1.穴盘选择
2.基质配方
3.播种
4.黄瓜嫁接育苗技术
四、定植
(一)定植前的准备
1.高温闷棚
2.物理防虫,驱虫措施
3.施肥与整地
(二)定植
1.时间
2.密度
3.栽植顺序
4.栽植深度
五、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一)温度、湿度、光照管理
1.温光管理
2.水分管理
3.追肥
(二)整枝绑蔓
1.吊蔓与落蔓
2.摘除侧枝及卷须
3.摘老叶
六、采收
七、棚室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猝倒病
霜霉病
灰霉病
炭疽病
白粉病
细菌性角斑病
枯萎病
线虫病
八、棚室黄瓜生理性病害与救治
土壤盐渍化障碍
低温障碍
缺钾症
缺镁症
缺硼症
九、棚室黄瓜虫害与防治
白粉虱
蚜虫
潜叶蝇
蓟马
十、棚室各种茬口黄瓜一生病虫害防治大处方(整体预防处方)
春季棚室栽培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3~6月)
秋季棚室栽培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7~10月)
越冬一大茬棚室栽培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11~5月)
种子药剂包衣防病处方
苗床土消毒处方
灌根防蚜(懒汉施药法)处方
乙烯利促雌处方
棚室秸秆反应堆操作程序
十一、黄瓜病虫害周年防治历
十二、黄瓜缺素症补救措施一览表
十三、农药商品名与通用名对照表
精彩书摘
2.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总原则是苗期要控制浇水,以防止秧苗徒长,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为宜。结果期水量加大,以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为宜,且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忽旱忽涝或大水漫灌。棚室内土壤水分过大时,除妨碍根系的正常呼吸外,还会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加大病害发生几率。
定植后浇足定植水,7天后浇缓苗水,从缓苗水后到根瓜坐住期间,原则上不浇水,以防止水分过大引起植株徒长,造成落花化瓜。使用滴、渗灌的或土壤墒情不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浇一小水,直到根瓜坐住。
根瓜坐住后开始膨大时开始浇水,水量要充足,以浇透为宜。进入结果期,由于不同种植模式棚室内温度不同,水分管理也有所不同。冬舂茬黄瓜结瓜期由于温度适宜,黄瓜生长量大,一般3~5天浇一次水,进入盛瓜期,黄瓜需水量加大,一般2~3天浇一次水;深冬季节黄瓜由于结果初期棚室内温度低,光照较弱,黄瓜用水量相对减少,且浇水不当会降低地温、诱发病害,应适当控制浇水,黄瓜不表现缺水不灌水,但要加强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向深处发展,此时浇水间隔时间延长至10~12天,浇水一定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应该考虑晒水浇灌,如图65,这更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
前言/序言
我院的孙茜等研究员请我给他们写的《无公害蔬菜栽培实战丛书》作一序言。看完书稿后,我内心非常恐慌,深深感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虽被人称作研究农业推广的专家,但是,没有种过设施蔬菜,没有实战经验和体会,也不知怎么才能为农民排忧解难,更上升不到研究的高度。既然应允,又必须写点东西,猛然想起我当过农民,了解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渴求,知道什么样的书对他们最有用。教科书是写给需要系统学习的学生读的,而实战书是写给要解决问题的人看的,我一点也不会种大棚菜,看完这套书后会不会种呢?我看后认为,我能够会。为什么会呢?因为这套丛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家把自己看作是农民,从农民的需求出发而作。农民多没有系统知识,农民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该书所写的某种蔬菜市场前景,品种介绍,如何育苗,如何整地备播,如何进行温度、光照、肥水、风口管理,如何整枝留瓜,如何应对灾害性天气,如何诊断病害、虫害、肥害、盐害,怎么抗击涝灾、旱灾,怎样采收上市等等,这些都是种菜农民所急需的。由此看,作者是换位思考而写出的书,所以会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大欢迎。
2.图文并茂、适宜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农民劳动者看。务农劳动者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素质参差不齐,多数需要看图识字,照方抓药。该书用图说话,将高深的科学道理蕴涵在简单的图片中,且这些图片是作者多年深入实际自己实地拍照的,极具有代表性,农民也好比照。这是科普图书的典型之作,也是需要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推广工作者学习的,农民需要的是科技的“三字经”,而不是高深理论。
3.这套书看似简单,恰恰是需要科学家所做的工作。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大师讲科普节目,我常想什么是科学家,科学家需要把问题简单化。
《丰饶田园:设施蔬菜科学种植指南》 第一章:蔬菜种植的基石——土壤与环境管理 1.1 土壤的生命:认识你的土地 土壤的构成与功能:砂土、壤土、黏土的特性分析,有机质、矿物质、空气、水分在土壤中的作用。 土壤肥力评估:理化指标检测(pH值、EC值、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生物指标观察(土壤微生物活性、蚯蚓数量)。 土壤改良策略: 物理改良:耕作、免耕、覆盖、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透性。 化学改良:调节pH值(石灰、硫磺)、补充矿物质(钙、镁、钾肥)。 生物改良:种植绿肥(豆科、禾本科),轮作,引入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菌。 土壤病虫害的源头控制:土壤消毒(日光消毒、药剂消毒),轮作与间作,选择抗病品种,清洁田园。 1.2 生态环境调控:为蔬菜创造最佳生长条件 光照:自然光与补光技术。 光照强度、光谱、日照时数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照条件评估与改善:棚膜透光性、采光角度、遮阳网的使用、补光灯(LED、钠灯)的选择与设置。 温度:精确控制,四季如春。 温度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影响(发芽、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不同蔬菜的适宜温度范围(不同生育期的昼夜温差)。 加热与降温技术:温室锅炉、电加热、地热、风机、湿帘、喷雾降温,以及温室的保温技术。 智能温控系统: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的协同工作。 湿度:适度原则,预防病害。 空气湿度与土壤湿度对蔬菜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湿度监测与调控:通风、加湿器、除湿器、喷雾降温。 土壤水分管理:滴灌、渗灌、喷灌、沟灌,并结合土壤湿度传感器。 空气流通:生命之呼吸。 二氧化碳浓度与氧气供应的重要性。 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风机)的应用。 密闭设施的通风策略,避免高温高湿环境。 水分管理:生命之源,精准灌溉。 不同生育期蔬菜需水量变化。 灌溉方式的选择与优化:节水灌溉(滴灌、微喷灌)的优势,水肥一体化技术。 灌溉水质要求与处理。 第二章:高效种植技术——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精细化管理 2.1 播种育苗:生命的起点,精心呵护 种子选择与处理:优良品种的选购、种子包衣、种子萌发率测定、药剂拌种。 育苗基质:配制与选择(泥炭、珍珠岩、蛭石、椰糠等),基质消毒。 播种方式:直播、穴盘育苗、营养钵育苗。 苗期管理: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的精细调控,病虫害的早期防治。 壮苗标准:根系发达、叶色浓绿、植株健壮。 2.2 定植与蹲苗:稳固生长,蓄积能量 定植前的准备:整地、施肥、消毒。 定植时间与密度:根据蔬菜品种、生长季节、栽培模式确定。 定植技术:起苗、移栽、假植(蹲苗)的技巧,减少缓苗期。 蹲苗的作用与管理:控制徒长,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逆性。 2.3 植株调整:塑造形态,优化产量 攀援与支撑:搭架、绑蔓、牵引。 修剪:摘心、打顶、疏叶、抹芽、去侧枝,促进通风透光,集中养分。 整枝:单干整枝、双干整枝、多干整枝,根据蔬菜品种特性进行。 落花落果管理:疏花、疏果、留果,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 2.4 营养管理:精准施肥,均衡供能 肥料的种类与作用:氮肥、磷肥、钾肥、中微量元素肥料。 施肥原则:适时、适量、适种、适地。 施肥方式:基肥、追肥(沟施、穴施、叶面喷施)。 水肥一体化技术:滴灌、喷灌系统与水溶性肥料的结合。 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使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促进生长、调节生育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2.5 病虫害综合防治(IPM):绿色、高效、可持续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定期巡查、田间调查、气象数据分析、病虫害预测模型。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 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 轮作、间作、套种。 优化种植密度,改善通风透光。 诱杀技术(黄板、蓝板)。 物理防治: 防虫网、防虫膜。 人工捕捉。 性诱捕器、昆虫信息素。 生物物理方法(声波、光波)。 生物防治: 天敌的保护与利用(捕食性螨、瓢虫、寄生蜂)。 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除虫菊)。 化学防治: 科学合理用药: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 精准用药:针对性强,避免滥用。 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安全用药:遵守安全间隔期,合理剂型。 抗药性管理:监测抗性,调整用药策略。 2.6 采收与贮藏:果实成熟时,价值最大化 采收适期判断:根据蔬菜品种、成熟度、市场需求确定。 采收方法:轻拿轻放,避免损伤。 采收后的处理:预冷、分级、包装。 商品化处理:清洗、去杂、套袋。 贮藏条件:温度、湿度、通风、气体成分的控制,延长保鲜期。 冷链物流:保障产品质量。 第三章:特色蔬菜栽培技术 3.1 根茎类蔬菜:深耕大地,汲取精华 如:萝卜、胡萝卜、土豆、红薯等。 土壤要求:疏松、深厚、肥沃、排水良好。 播种/定植:密度、深度、行距。 蹲苗与培土:促进根系膨大,防止见光变绿。 病虫害防治重点:根蛆、蚜虫、软腐病、黑斑病。 3.2 叶菜类蔬菜:翠绿鲜嫩,四季常青 如:生菜、菠菜、白菜、甘蓝等。 生长周期短,对肥水要求高。 播种/定植:密度、覆盖。 病虫害防治重点:蚜虫、菜青虫、蜗牛、霜霉病、病毒病。 3.3 茄果类蔬菜:阳光下的馈赠,色彩斑斓 如:番茄、辣椒、茄子等。 喜光、喜温,生育期长。 整枝打杈:关键技术,影响产量和品质。 授粉与保果:提高坐果率。 病虫害防治重点:番茄青虫、蚜虫、白粉虱、灰霉病、晚疫病、脐腐病。 3.4 瓜类蔬菜:藤蔓缠绕,硕果累累 如:黄瓜、西葫芦、南瓜、西瓜、甜瓜等。 对温度、湿度要求敏感。 攀爬与搭架:空间利用与通风。 授粉:人工授粉或利用蜜蜂。 病虫害防治重点:蚜虫、瓜绢螟、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 3.5 豆类蔬菜:固氮丰产,营养丰富 如:菜豆、豌豆、豇豆等。 固氮作用,改良土壤。 病虫害防治重点:豆荚螟、蚜虫、锈病、白粉病。 3.6 葱蒜类蔬菜:辛香扑鼻,四季必备 如:大葱、小葱、大蒜、洋葱等。 病虫害防治重点:葱蝇、蓟马、软腐病、锈病。 第四章:现代化农业设施与装备 4.1 温室大棚结构与材料:多层防护,智能升级 日光温室、连栋温室、植物工厂等类型。 骨架材料:钢材、铝合金。 覆盖材料:玻璃、PC板、塑料薄膜(EVA、PO)。 内外遮阳系统、保温被。 4.2 灌溉与施肥设备:精准滴灌,水肥一体 滴灌系统、喷灌系统、微喷灌系统。 施肥罐、施肥泵、自动施肥机。 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 4.3 环境调控设备:智能监测,精准控制 温度、湿度、CO2、光照传感器。 风机、湿帘、加热器、喷雾系统。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PLC、物联网)。 4.4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解放人力,提高效率 自动化播种机、育苗设备。 自动采摘机器人、分拣机器人。 无人机植保、精准施肥。 第五章:蔬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5.1 农药残留检测与管理: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 国家相关标准与法规。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绿色农产品认证。 5.2 重金属与有害物质控制:土壤净化,健康栽培 土壤重金属检测与治理。 灌溉水质监测。 生物富集作用的规避。 5.3 质量追溯体系:透明化生产,消费者信任 二维码追溯技术。 生产过程记录与管理。 附录 常见蔬菜病虫害图谱与防治对策 常用肥料及农药成分详解 蔬菜生长所需适宜环境参数表 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 《丰饶田园:设施蔬菜科学种植指南》旨在为广大蔬菜种植者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种植方案。从土壤与环境的精细管理,到播种、定植、生长、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全过程的精细化操作,再到现代化农业设施装备的应用,本书力求涵盖蔬菜种植的方方面面。同时,本书也高度重视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帮助生产者提供绿色、健康、优质的蔬菜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