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離開這個世界已有二百年,他曾熱切地進入塵世,無論他是否激烈地諷刺過這個不潔的醜陋世界,是否矛盾痛苦於如何麵對他者對這個世界的籌劃及踐踏,是否浪漫地期冀過對這個世界的理想建構,無論如何,他熱切地眷顧著這塵世的一切。
厚重的十二捲《海涅全集》,記載瞭他的生命熱情,他對世界的理解和認知。它們毫無疑議地,可以被叫作一段曆史,一份豐厚的文化遺産,或者說,雖艱澀卻仍滿懷對生命的奢望的一生。橘黃的封麵沒有誇耀任何輝煌或璀璨,但我們分明感到瞭一種迄今仍在躍動的希望之火,生命之光。這是詩的力量,是這位偉大的詩人的光芒。
海涅將一生大半的精力用於對理性倫理的無止休探究,作為一個有極強社會觀念的德意誌公民,他傾注全部熱情與理性觀念希圖建立整體社會的進步與文明,從而成就社會中每個公民的個體性完美。也就是說,海涅的夢想即是他所處的時代與社會能進步為一個充滿和平、公正、光榮、愛,在道德中進步、不斷完善的人間天堂。其實,這正是所有時代具有積極進取精神的誌士的共同願望。
海涅始終希望作為一個朝嚮光明進發的勇士莊嚴前行,這樣的身份定位代價就是他必須更深地感受他所身處的社會的黑暗,人民在其間所遭受的苦難。1797年齣生的海涅,麵對著一個動蕩的德國,一個動蕩的歐洲。人民於苦難中期盼一場革命能解救他們,又懼怕另一場革命更沉重地摧殘他們,而事實上,無論哪一次動蕩,他們都在不同程度地承載“社會”的龐大軀體對弱小生命的有意無意的擠壓和傷害。海涅齣生之前,狄更斯《雙城記》中描寫的那個咬牙切齒地曆數貴族罪惡的老婦就在痛苦而暴戾地編織詛咒,海涅成為詩人後,他筆下的西裏西亞紡織工人仍然在痛苦而暴戾地編織:我們織、我們織/我們織入三重詛咒/我們織……時間在流逝,時代在變遷,而人民的苦難卻似乎無止無休地繼續。海涅的文字生命的土壤難道正是這塵世的痛苦嗎?
二百年過去,一個叫海涅的詩人存在過又死去瞭,而且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瞭。即便如此,生存在當下的人仍然仰慕著他,敬重著他。現在有瞭關於他的厚厚的十二捲文集,藉此,我們能更全麵深刻地瞭解這位世界文豪,進入他的詩性生命。橘黃的封麵也許正是詩人躍動的詩性光芒,我們被它打動,被它溫暖,也被它照亮。
海涅,1797年12月13日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海涅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曆瞭拿破侖戰爭。1815年拿破侖兵敗後,曾在銀行工作。1819年後,曾在波恩大學、格廷根大學、柏林大學學習。在柏林時結識法恩哈根?封?恩澤夫婦以及作傢沙米索、富凱等。恩澤夫婦傢的文學沙龍是柏林的文學中心。在它的影響下,海涅的di一部《詩集》於1821年在柏林齣版。1823年發錶《悲劇——抒情插麯》。1824年1月重返格廷根大學學習法律,並繼續寫詩,完成瞭《還鄉集》。
1825年獲法學博士學位。《還鄉集》增訂後與《哈爾茨山遊記》和《北海紀遊》中的di一部分組詩,於1826年匯編為《旅行記》發錶,引起強烈的反響。1827年《旅行記》di2捲齣版。從英國旅行迴到漢堡後,他的《歌集》齣版,收入在此之前發錶的大部詩歌,奠定瞭海涅作為傑齣的抒情詩人的地位。1829年《旅行記》di3捲齣版。
以後海涅陸續發錶瞭《法蘭西現狀》、《論法國的畫傢》、《德國近代文學史略》、《路德維希?伯爾納,亨利希?海涅的備亡錄》、《德國,一個鼕天的童話》等文章和詩歌。
1848年5月完全癱瘓,他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寫作,口授完成詩集《羅曼采羅》,於1851年齣版。後還寫瞭一些散文作品。
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逝世。
主編
鬍其鼎,著名德語文學翻譯傢,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人民文學齣版社編審。代錶性譯作為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君特?格拉斯的長篇小說《鐵皮鼓》。
章國鋒,1940年生於湖南。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係。任國際廣播電視颱德語播音員14年後,於1978年就讀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1年畢業並獲碩士學位。1981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有《20世紀西方文論》等專著4部,論文60餘篇,譯作10餘種。
譯者
潘子立,天津大學社會科學與外國語學院教授授。1938年齣生於福建省泉州市。1955年廈門市集美中學畢業,同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係德語專業,1960年畢業。教學之餘,從事文學翻譯。主要譯著有《伽利略傳》、《輪下》、《格林童話全集》、《海涅全集》(三、四捲)等。近年從事《浮士德》與歌德詩歌研究與翻譯。
趙蓉恒,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係。1981年赴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日耳曼語文學院、西柏林自由大學日耳曼語言文學係德語語言文學專業進修。1983年迴國。後任教於北京大學德語係,現已退休。主要從事專業基礎一基本德語的教學工作。編著《德語?高級教程》、《富貴夢》。嚮國外譯介瞭中篇小說《十八歲進行麯》和《如歌的行闆》。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作品提要》、《外國長篇小說名著賞析》等書撰寫條目。
孫坤榮,1932年12月生,江蘇太倉人。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係。北京大學西語係教授,曾任西語係副係主任、係主任。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理事,全國高等學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市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主要成果:長期從事德語文學和歐洲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60年代初參加《歐洲文學史》編寫工作,該書獲全國優秀教材奬;80年代初又參加外國文學史》(歐美部分)編寫工作,該書獲國傢教委優秀教材一等奬。是國內“*”後*早介紹西方現代派文學和卡夫卡的少數幾位學者之一。
趙登榮,男,漢族,1939年齣生,德語,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金海民(1942— ),原籍浙江省定海縣,生於上海,無锡市di一中學畢業,北京大學西語係德語專業本科畢業並留校,德國特裏爾大學日耳曼學博士,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係教授。研究領域為德國曆史與現狀、德國與歐洲文化。曾任奧地利薩爾茨堡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翻譯傢協會社科委員會理事。著有:《施蒂納及其主要著作
田守玉,女,漢族,1941年齣生,德文,北京周報社,副譯審。
di*捲(韻文作品)
短歌集(1827)
集外詩(1812--1827)
di二捲(韻文作品)
阿爾曼索(詩體悲劇,1823)
威廉.拉特剋利夫(詩體悲劇。1823)
新詩集(1844)
集外詩(1828--1844)
di三捲(韻文作品)
羅曼采羅(1851)
1853年與1854年詩抄(1854)
di四捲(韻文作品)
阿塔.特羅爾(1843,1847)
德意誌,一篇鼕日童話(1844)
比米尼(遺稿)
集外詩(1847--1856)
di五捲(散文作品)
哈爾茨山遊記(1824)
北海(1825--1826)
思想.勒格朗書(1826)
英吉利片斷(1830)
di六捲(散文作品)
從慕尼黑到熱那亞的旅行(1828)
盧卡浴場(1829—1830)
盧卡城(1830)
di七捲(散文作品)
封.施納貝萊沃普斯基先生迴憶錄(1833)
佛羅倫薩之夜(1836)
巴赫拉赫的拉比(1840)
浮士德博士(舞劇,1851)
關於芭蕾舞劇(浮士德博士)的說明
流亡中的眾神(1853)
女神狄安娜(1854)
(堂吉訶德》引言(1837)
莎士比亞筆下的少女和婦人(1838)
自然界的精靈(1837)
di八捲(散文作品)
論浪漫派(1833,1836)
論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曆史(1834)
di九捲(散文作品)
法蘭西畫傢(1831—1833)
法蘭西現狀(183l一1832)
法蘭西舞颱(1837)
di十捲(散文作品)
盧苔齊亞(1854)
di十一捲(散文作品)
柏林通信(1822)
論波蘭(1823)
《卡爾多夫論貴族一一緻M.封.莫爾特剋伯爵》
序言(1831)
形形色色的曆史觀(1833)
《沙龍》序言(1833)
《遊記》法文版序言(1834)
通訊集(1832--1852)
斷章(1844)
崩潰之前(1847--1848)
劄記(1832--1852)
迴憶錄(遺稿)
《論德國》新版序言(1855)
di十二捲(散文作品)
路德維希.伯爾納。一份備忘錄(1840)
di二篇的前言(1855)
自白(1854)
自白後的殘篇(1855)
作傢的麻煩(1832--1855)
遺囑(1843--1851)
海涅年譜
老實說,我對海涅的瞭解,此前僅限於一些零星的詩歌片段,總覺得這位德國文豪的偉大之處,我尚未能完全領略。這次有幸接觸到這套《海涅全集(共十二捲版)》,我纔真正看到瞭他作品的廣度和深度。 這套書的編撰質量非常高,由章國峰等學者傾力整理,不僅保證瞭譯文的準確性,也提供瞭詳實的注釋和背景資料,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幫助。每一捲都像是打開瞭一個新的世界,讓我看到瞭海涅在不同時期、不同體裁下的創作風貌。 我被他詩歌中的浪漫情懷所打動,也被他散文中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剖析所摺服。他不是一個隻埋頭於象牙塔的詩人,他是一個關心時代、介入生活、敢於發聲的知識分子。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上印著“海涅全集(共十二捲版)”,光是這厚重的一摞,就足以讓人産生一種對知識、對文學的敬畏之情。我一直對德國近代的文學思潮充滿好奇,尤其喜歡那些在時代洪流中依舊能保持獨立思考和深刻洞察的作傢。海涅的名字,我早已如雷貫耳,他的詩歌以其獨特的浪漫主義情懷和尖銳的諷刺技巧聞名於世,是德國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筆。 我拿到這套《海涅全集》時,首先被它精美的裝幀所吸引。古樸典雅的封麵設計,配閤世界文豪書係的標識,透露齣一種沉甸甸的文化底蘊。翻開內頁,紙張的質感極佳,印刷清晰,排版疏朗,即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這套書共十二捲,囊括瞭海涅一生創作的精華,從早期充滿激情的詩歌,到後期深刻反思社會現實的散文和評論,幾乎涵蓋瞭他思想和藝術發展的各個重要階段。 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捲,那熟悉的鏇律瞬間在腦海中迴響。海涅的詩歌,總有一種魔力,能將最細膩的情感、最深刻的哲思,用最簡潔、最動人的語言錶達齣來。他筆下的愛情,時而熾熱如火,時而淒美動人;他對祖國的眷戀,對自由的嚮往,更是字字珠璣,直擊人心。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打動我的作品,那些能夠觸及靈魂,引發思考的書籍。當這套《海涅全集(共十二捲版)》擺在我麵前時,我便知道,我找到瞭。 海涅,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傳奇色彩。他生活在一個動蕩的時代,卻用他的筆,為我們留下瞭不朽的文學瑰寶。這套全集,不僅僅是他的詩歌,還包括瞭他的戲劇、散文、評論等等,幾乎是他思想和情感的全方位展現。 我特彆喜歡海涅筆下的幽默和諷刺,他總是能用一種不動聲色的方式,揭示齣人性的弱點和社會的不公。他的文字,既有深刻的洞察力,又有動人的感染力。 這套書的編撰和翻譯都非常齣色,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海涅的思想和藝術。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這十二捲的文學海洋中,去感受海涅的心靈世界。
評分這套《海涅全集》的到來,簡直是點亮瞭我最近有些枯燥的閱讀生活。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德國近代的文學作品,尤其是那些涉及社會批判和哲學思考的作品,讀起來會有些門檻,需要反復琢磨。然而,當我開始閱讀這套書的節選時,我纔發現海涅的文字,雖然深刻,卻並不晦澀。 他就像一位博學而風趣的長者,用一種近乎於閑聊的方式,嚮你娓娓道來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他對政治的諷刺,對社會不公的抨擊,都帶著一種不動聲色的智慧和犀利。我尤其喜歡他在書中對藝術和文化的觀察,那些評論既有高度,又有溫度,讓人在品味文學的同時,也能獲得對時代更深的理解。 我常常會在夜深人靜時,捧著這套書,讓海涅的思想帶領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場景,都仿佛鮮活地呈現在眼前。
評分初次翻閱這套《海涅全集》,我便被其厚重的分量和精緻的裝幀所震撼。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承載著德國近代文學靈魂的藝術品。世界文豪書係的名頭,也讓我對這套書的品質有瞭更高的期待。 我最喜歡海涅作品中的那種矛盾統一,他既有浪漫主義的細膩情感,又有現實主義的冷峻觀察。他的詩歌,讀起來常常讓人心潮澎湃,為他筆下的愛恨情愁而感動;他的散文,又會讓人陷入沉思,反思社會存在的種種問題。 這套書的十二捲,就像是十二個不同的側麵,全方位地展現瞭海涅這位文學巨匠的纔華。我特彆欣賞他語言的魅力,那種獨特的幽默感和諷刺意味,即使是跨越時空的翻譯,也依然能感受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