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狭颂(清拓本)

西狭颂(清拓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娟 编
图书标签:
  • 西狭颂
  • 拓本
  • 清代
  • 书法
  • 金石
  • 碑帖
  • 文学
  • 诗歌
  • 传统文化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0115142
版次:1
商品编码:1077297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
出版时间:200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甘肃成县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这里风光兼南北之美,气候无寒暑之虞,山川灵秀,陵谷藏珍,闻名中外的汉代摩崖石刻《西狭颂》就位于该县城西十三公里处的鱼窍峡天井山下。
《西狭颂》主要记述时任武都太守的李翕出身、家世、德行,以及其不避险阻修筑西狭栈道的过程,及对其广行德政、施惠于民功绩的颂扬。碑文前以线描手法刻有“五瑞图”:黄龙腾飞,白鹿长鸣,甘露降洒,嘉禾茁壮,木莲骈枝。“五瑞图”象征李翕主政期间,政通人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太平景象。整个摩崖书法奇绝,画艺精湛,书法、雕刻、绘画与碑文巧若天地之合,融为一体,是历代摩崖石刻艺术中图文并茂、珠联璧合的佳篇杰作,极为罕见。

前言/序言


《云笈七签》:一部洞察太上玄微的道教百科全书 《云笈七签》,这部由北宋著名道教学者、金丹派重要人物张君房奉宋真宗之命编纂的鸿篇巨制,并非仅仅是一部简单的道教典籍汇编,它是一部体系完备、内容宏富的道教百科全书,是研究宋代及以前道教思想、斋醮科仪、丹鼎养生、斋戒度人等方面的核心文献。它的编纂初衷在于“厘定混杂,总括纲要”,旨在将流传已久、芜杂纷繁的道教经典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分类和保存,使其精要得以流传后世。 全书共一百二十二卷,内容涵盖了道教的宇宙观、神仙谱系、修行法门、斋醮仪轨、戒律规范、历史源流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道教知识体系框架。 一、 鸿篇巨制之骨架:总纲挈领的结构设计 张君房的编纂智慧首先体现在其精妙的结构布局上。他将道教知识划分为“七签”,每一签对应一个核心领域,如同建筑的七大支柱,支撑起整部巨著的宏大结构: 第一签:道教总论与本源 此签聚焦于道教哲学的本体论和宇宙论。它详细阐述了“道”的终极地位,探讨了天地开辟、阴阳化生、三清尊神的位次与职能。内容追溯了道教的早期源流,辨析了不同派系对“道”的理解差异,为读者建立了一个清晰的道教世界观的基石。它不仅仅是神学阐释,更包含了对自然运行规律的早期哲学思考。 第二签:神仙谱系与传记 这是道教信仰体系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之一。它系统记载了自上古三皇五帝至宋代前的重要仙真名录、生平事迹和得道方式。通过对不同等级仙人的描述,展现了道教“学道成真,位列九天”的阶梯式修行理想。其中不乏对早期历史人物的道教化解读,对于研究古代信仰与历史的融合极为了解。 第三签:斋醮科仪与法事 此签是道教仪轨的实操手册。它详细记录了各种斋醮(斋戒与醮祭)的程序、仪轨、符箓画法、祝文祷词等。斋醮是道教与现世互动、沟通神明、祈福禳灾的重要途径。《云笈七签》的记录,使得后世得以窥见宋代宫廷与民间道教法事的标准流程,是研究道教应用仪轨的珍贵资料。 第四签:内丹养生长生之术 此签集中阐述了道教养生的核心技术——内丹学。它收录了大量关于“性命双修”的理论,包括采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阶段的理论指导。虽然其内容深奥,但无疑是宋代内丹学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反映了道家追求肉体与精神双重永恒的努力。 第五签:戒律规范与劝诫 道教的修行离不开戒律的约束。《云笈七签》将道教的伦理道德和修行戒律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这些戒律涵盖了对内(心性修持)和对外(为人处世)的要求,强调了慈悲、朴素、谦让等传统德行,是理解道教徒日常行为准则的关键。 第六签:杂篇与道教典籍总目 此签多为散篇论述或对其他重要道藏的索引和介绍。它起到了辅助和补充的作用,记录了一些零散但重要的道教知识点,并间接反映了宋代道藏编纂的现状。 第七签:地理方术与符箓 此签涉及道教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包括地理名山的道教意义(如洞天福地)、星辰运转与人事的关联(星算),以及符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这部分体现了道教理论与古代方术的结合。 二、 资料汇集之精粹:历史价值的体现 《云笈七签》之所以成为“道教大典”,关键在于其包容性和权威性。张君房在编纂时,并未单纯抄录后世之作,而是广泛采撷了流传于唐五代时期的珍贵文献,许多内容在后世的道藏编纂中散佚或被合并,使得《云笈七签》成为保存唐宋前道教原貌的重要窗口。 例如,书中保存了大量早期道教经典如《老子想尔注》的部分思想精髓,以及许多已失传的斋醮仪轨的片段。对于史学家而言,它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对比平台,可以观察到道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和定型过程。 三、 对后世的影响:体系化的奠基石 《云笈七签》的出现,标志着道教典籍在宋代达到一个高度整合的阶段。它打破了以往道教典籍散乱、派系争鸣的局面,为后世道教徒提供了一个官方认可的、相对统一的学习和修行蓝本。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它成功地将老庄思想的玄学基础、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神仙方术、以及唐代以来国家宗教政策的影响,熔铸于一炉,形成了一套既有深厚哲学根基,又具操作指导性的道教体系。即便是后世的《正统道藏》的编纂,也深受其体例和内容的影响。 总之,《云笈七签》是一部集道教义理、历史、方术、仪轨于一体的宝库。它不仅是研究宋代道教的基石,更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和长生久视追求的必读之作。其宏大叙事和细致入微的仪轨记载,共同构筑了一座宏伟的中华宗教文化纪念碑。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更多是出于一种对“旧物”情怀的追逐。现在的书籍设计越来越趋于简洁和功能化,但总觉得少了那么点“味道”。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古典气息,即便是目录页,也设计得考究异常,让人不敢草率翻阅。我特别欣赏那种为了呈现古代碑文的真实质感而做出的努力,比如对残损边缘的处理,对墨色深浅层次的还原,都做得非常到位。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历史切片,让我们得以窥见过去士大夫阶层对文化记录和保存的重视程度。我喜欢这种沉甸甸的阅读体验,它迫使你放慢速度,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字、每一笔画背后的故事,而不是像现在很多数字阅读那样,信息流过眼球却留不下痕迹。

评分

对于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人来说,拥有一本可靠的拓本资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基石。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其学术的严谨性。我听说这本清拓本在考证古代碑刻的细节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一些模糊不清的字迹的辨识上,可能比后世的翻刻本要更为接近原貌。这种“原貌”的追求,正是我们做学问的生命线。我希望书中能包含详细的题跋或校勘记,哪怕是原拓本上的一些批注和印记,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线索。它能帮助我理解不同时代的人是如何“阅读”和“阐释”同一块石碑的。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是通过这些保存完好的拓片得以实现的,它比纯粹的文字描述要来得直观和有力得多。

评分

我最近对古代碑刻的地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原本以为这类拓本的资料获取会非常困难,需要四处奔波于各大图书馆或博物馆的珍藏室。但现在,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如此精良的影印本,实在是太方便了。从封面流露出的那种历史的厚度和庄严感,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我特别关注古代书法在不同载体上的变化,想看看这种基于摩崖石刻的文字,在经过拓印这一特殊工艺后,其线条和结构会呈现出何种独特的韵味。这种从石到纸的转化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迷人的学术价值,它记录了文字传播的媒介变迁,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取向。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对比现代印刷字体与这种古老笔法的差异,那种刀痕凿影带来的力度感是任何电子复制品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拿到手的第一感觉是“厚重”,不是重量上的,而是那种时间堆砌起来的历史厚重感。我是一个对书籍的“气息”很敏感的人,这本书没有现代油墨的刺鼻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干燥、微酸的纸张特有的陈年气味,闻着就让人心安。我喜欢在安静的午后,泡一壶清茶,伴随着这种独特的气息,去展开那些泛黄的页面。这本书的版式设计非常讲究平衡,留白的处理也极具章法,让人在视觉上感到舒适。它像是一位沉默的导师,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有心人去开启它的秘密。虽然我对具体的碑刻内容尚不熟悉,但仅凭这份精心制作带来的阅读仪式感和宁静感,就已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日常体验。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进行物质性致敬的典范之作。

评分

这本古籍的装帧实在令人惊艳,那种沉淀了岁月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纸张的纹理和墨色的晕染,都像是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仪式感,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墨香四溢的年代。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其中的文字,但仅凭这份材质和工艺,就已经值回票价了。特别是那些细微的拓印痕迹,清晰可见却又不失古朴,让人不禁想去探究当年刻石之人与拓印匠人的匠心独运。这绝非寻常印刷品可比,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值得细细把玩和珍藏。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传统的尊重和极致的追求,那种老派的审美情趣,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体会到这份实体之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评分

产品质量很好,收到后很满意,不错的品质

评分

产品质量很好,收到后很满意,不错的品质

评分

书很好,很喜欢!书很好,很喜欢!

评分

快递了五天,而且损坏严重,这次真是窝火!字帖本身还是不错的

评分

评分

此书注意了,封面是清拓本,序言写的是明拓本,印刷清晰,字体有两寸见方,好本子。

评分

西狭颂(清拓本),这个范本还行,值得推荐!!!!!

评分

印刷特别好,喜欢隶书的朋友一定要买

评分

产品质量很好,收到后很满意,不错的品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