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课新概念英语听力365(第1册)

一天一课新概念英语听力365(第1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新东方名师编写组 编
图书标签:
  • 新概念英语
  • 听力
  • 英语学习
  • 英语听力
  • 教材
  • 365
  • 初级英语
  • 英语基础
  • 一日一课
  • 新概念第一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72922
版次:1
商品编码:10792344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概念英语名师导学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作为全世界经典的英语学习的宝典,以其严密的体系性、严谨的科学性、精湛的实用性、浓郁的趣味性深受英语学习者的青睐。 由新东方名师编著的《一天一课新概念英语听力365》作为《新概念英语》的配套听力辅导用书,与《新概念英语》教材每课的内容高度匹配。每一课的话题都源白于该课的内容,让我们在学好教材内容的同时,学会用教材内容流利表达,真正实现输入到输出的语言学习效果。

内容简介

  《一天一课新概念英语听力365(第1册)》试题均来自各种考试的听力真题及模拟题,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覆盖了考试涉及的各类听力练习。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听力,理解英语的用法,全面立体掌握英语听力。学好第一册,是练好英语基本功的关键,为顺利通过各种考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天一课新概念英语听力365(第1册)》由新东方名师编著。

目录

l~2
001~读图练习
002~问路
003~问路
004~小动物
005~认识26个字母
3~4
006~读图练习
007~购物
008~会议
009人物
010~发音知识
5~6
011~读图练习
012~时间
013~食品
014~家庭
015~发音知识
7~8
016~读图练习
o17~寻找朋友
O18~爱好
O19~拜访朋友
020~发音知识
9~10
021~读图练习
022~地点
023~寻求帮助
……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23~24
25~26
27~28
29~30
31~32
33~34
35~36
37~38
39~40
41~42
43~44
45~46
47~48
49~50
51~52
53~54
55~56
57~58
59~60
61~62
63~64
65~66
67~68
69~70
71~72
73~74
75~76
77~78
79~80
81~82
83~84
85~86
87~88
89~90
91~92
93~94
95~96
97~98
99~100
101~102
103~104
105~106
107~108
109~110
111~112
113~114
115~116
117~118
119~120
121~122
123~124
125~126
127~128
129~130
131~132
133~134
135~136
137~138
139~140
141~142
143~144

现代英语学习方法论:解锁流利沟通的实践指南 本书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高度实用的现代英语学习方法论,专为渴望提升实际沟通能力、突破传统学习瓶颈的学习者设计。我们深知,掌握一门语言的精髓在于有效运用,而非仅仅积累知识点。因此,本书将重心放在构建一个可持续、高效的学习生态系统上,涵盖从基础构建到高级运用的全方位策略。 --- 第一部分:心智重塑与学习基石的夯实 (Mindset Reframing & Foundational Architecture) 在深入技术和技巧之前,本书首先致力于对学习者心智模式进行一次彻底的“重塑”。许多学习者并非缺乏时间或智力,而是受制于僵化的思维定势和低效的学习习惯。 1. 告别“完美主义陷阱”与“习得焦虑”: 我们详细剖析了“母语者标准”对非母语学习者的负面影响。本书倡导“可理解性输出优先”原则,鼓励学习者在初期阶段拥抱错误,将其视为反馈机制而非失败标志。我们提供了一套“渐进式容错模型”,帮助学习者在不牺牲清晰度的前提下,加速开口练习的频率。 2. 沉浸式环境的“微观构建”: 真正的语言沉浸并非意味着立即搬到国外。本书提出了“微观环境构建”策略。这包括:如何通过调整电子设备语言设置、有选择性地订阅特定领域的英文内容源(播客、新闻快讯、专业论坛),以及将日常思考过程逐步“翻译”成英文的内部对话练习。我们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清单和时间表建议,确保这些调整是可执行且无压力的。 3. 词汇学习的“语境驱动革命”: 我们摒弃了孤立的单词卡片记忆法。本书的核心理论是“语义网络构建”。词汇的学习必须基于真实语境和功能需求。 高频“功能词块”识别: 强调学习那些连接句子、表达态度的固定搭配(Collocations)和短语动词(Phrasal Verbs),而非单个词根的拆解。 “主题集群”关联记忆法: 教授如何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如气候变化、金融科技或艺术评论)构建一个包含核心词汇、相关例句和潜在应用场景的知识集群。 主动回忆与间隔重复的科学应用: 结合神经科学的记忆曲线理论,设计了一套个性化的“复习调度系统”,确保长期记忆的固化,而非短期应试的快速遗忘。 --- 第二部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深度整合 (Integrated Skill Development)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展示如何将听说读写视为一个相互促进的循环系统,而非孤立的模块。 4. 听力: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解码”: 传统的听力练习往往侧重于听写或完形填空,这限制了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 “预测性聆听”技巧: 在实际听力材料开始前,基于标题、说话者背景或既有知识,训练学习者快速建立对内容的预期框架(Schema Activation)。 应对语速与连读的“音位感知训练”: 提供了专门针对英语连读、略读和省音现象的听力训练材料和练习方法,帮助学习者适应真实的语流,而不是教科书式的清晰发音。 精听与泛听的平衡策略: 明确划分了何时需要逐字逐句的精听(用于结构分析),何时应侧重捕捉大意和关键论点(用于信息处理速度)。 5. 口语:流利度的“肌肉记忆”训练: 流利度建立在自动化之上。本书提供了大量侧重于“反应速度”的练习。 “影子跟读”(Shadowing)的进阶应用: 不仅模仿发音和语调,更深入到节奏和情感的同步。我们提供了不同难度级别的材料示例,以及如何利用App或录音设备进行自我纠正反馈。 “情景即兴辩论”模块: 设计了数百个随机情景提示,要求学习者在极短时间内(如30秒内)构建一个有逻辑的观点并清晰表达。这旨在模拟真实对话中的压力情境。 “叙事结构标准化”: 教导如何系统地组织故事、解释复杂概念或阐述观点(如使用STAR原则、PREP框架),确保内容逻辑清晰,不受限于词汇的贫乏。 6. 阅读:速度、理解与批判性思维的同步提升: 现代阅读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吸收大量信息并形成判断。 “眼动控制与扫读策略”: 教授如何利用余光和预测能力,减少回读(Regression)现象,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结构化阅读法”: 专注于识别文章的“骨架”——主题句、过渡词、论证结构。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信息从线性文本转化为层级化的知识结构。 复杂文本的“意群切分”练习: 训练学习者不再以单词为单位断句,而是以意义单元(意群)进行快速理解,尤其适用于学术文章和长篇报告。 7. 写作:从“语法正确”到“有效沟通”: 本书将写作视为一种面向读者的沟通行为,强调清晰度和说服力。 “语域(Register)”的精细化控制: 区分正式学术写作、商务邮件和日常交流的语法、词汇和结构差异,确保输出符合目标读者的预期。 “句子复杂度管理”: 探讨如何科学地混合使用简单句、并列句和复杂句,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论证的力度,避免因追求复杂而导致的晦涩难懂。 “修订与反馈循环”: 提供了一套高效的自我校对清单(包括逻辑连贯性、论点支持充分性等非语法维度),并指导如何有效地向他人寻求反馈,并将反馈转化为实际的写作进步。 --- 第三部分:工具应用与持续优化 (Tool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在数字时代,高效的学习离不开对现代工具的战略性利用。本书不推崇盲目使用App,而是指导如何将工具整合进学习流程中,以实现效率最大化。 8. 利用科技加速自动化进程: 个性化内容策展: 推荐如何利用RSS订阅、内容聚合平台和AI辅助工具,根据个人的兴趣点和CEFR等级,定制每日的输入材料流。 语音技术在发音矫正中的作用: 介绍如何使用先进的语音识别和分析软件,精准定位发音中的细微偏差,并提供针对性的口型练习指导。 9. 建立“个人知识库”与“语言资产管理”: 学习成果必须被系统地存储和检索。本书将介绍建立个人化的数字语言学习档案(例如使用Notion, Anki或Obsidian等工具),用于系统化管理: 错题集和疑难点解析。 “高价值”的例句收藏。 阶段性学习成果评估报告。 10. 长期学习的动力维持与自我评估: 语言学习是一场马拉松。本书最后部分着重于建立内在驱动力。我们提供了一套基于“里程碑”而非“时间”的评估体系,帮助学习者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轨迹,从而在长期学习中保持专注和热情。 总结: 本书并非一本传统的词汇或语法手册,而是一份“现代英语学习者的操作指南”。它提供的是一套动态的、可适应的学习框架,帮助学习者从“学习英语”的痛苦过程中解放出来,转而将其内化为一种高效、愉悦的日常技能,最终实现无障碍、自信流利的跨文化沟通。通过本书的方法论,学习者将掌握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更是如何高效学习任何新技能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听力材料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福音!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听力进步缓慢,尤其是在应对一些语速稍快的日常对话时,总感觉抓不住重点。但是,当我开始接触这套材料后,情况有了显著的改观。首先,它的选材非常贴近生活,不像有些教材那样过于书面化或脱离实际,听起来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那些对话场景,比如在咖啡馆点餐、问路、和朋友聊天等等,都非常实用。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是那种简单重复的“你好吗?”“我很好。”的简单对话。每一课的内容都设计得很有层次感,从简单的日常用语到稍复杂的观点表达,循序渐进地提高了我的理解能力。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单元中加入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这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对话的语境,还能拓宽我的视野,让我对英语世界的文化有更深的认识。每天坚持听一课,感觉就像给自己进行了一次英语“耐力训练”,不知不觉中,我的耳朵对英语的敏感度提高了不少,连带着口语的发音和语调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听起来更自然了。这绝对是值得长期坚持下去的好资源。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英语学习是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不是死记硬背。这套听力材料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听力训练本身。它非常注重培养学习者对语境的把握能力。在听力练习中,很多时候,即使你漏听了一两个词,你依然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断出说话者的意图。这套材料巧妙地通过设置不同的场景和人物关系,引导我们去关注“说话人想干什么”而不是“他们说了什么单词”。比如,在讨论一个复杂问题时,你会注意到语气是如何从疑问转为肯定的,这比单纯记住对话内容重要得多。这种对非语言信息的捕捉能力,是通过大量的、不同情境的模拟训练积累起来的。我发现自己现在在看英美剧或者听播客的时候,注意力不再仅仅停留在字幕或者那些耳熟能详的词汇上,而是开始关注说话人的情绪、态度和他们之间的互动,这让我的英语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更贴近真实交流的体验。

评分

从一个长期与考试系统打交道的学习者角度来看,这套材料的实战价值也是无可替代的。虽然它不是专门的应试教材,但它所训练的快速反应和信息筛选能力,对于任何形式的听力考试都是巨大的加分项。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应付特定的题型,而是如何构建一个快速反应的“听力系统”。在考试中,时间往往是最大的敌人,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回味一个句子。这套材料的节奏感和信息密度,迫使我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和反应。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常见句型和固定表达的反复出现,虽然是不同情境下的运用,但核心结构是稳定的,这让我对这些高频表达的掌握更加牢固,以至于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结构时,大脑可以立刻调出正确的理解模式。总而言之,这是一套既能打好基础,又能有效提升实战应对能力的优质资源,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评分

对于工作繁忙的职场人士来说,时间管理和学习效率是重中之重。我之所以选择这套材料,就是看中了它那种“短小精悍”的学习模式。每天只需要投入固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课的学习任务,不会给我带来太大的压力。我通常是在通勤路上或者午休的间隙来完成当天的任务。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学到什么?但事实证明,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反而非常适合巩固记忆和保持学习的连贯性。每一课的主题都非常集中,不会像有些教材那样内容庞杂,让人学完一课后感觉什么都懂,但什么都没记住。它更像是一个小小的“听力挑战”,让你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个小的突破。这种即时的成就感,极大地激励了我继续学习的动力。而且,它的内容设计得非常灵活,即便是中断了一两天,重新捡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脱节感,这对于我这种偶尔会被工作打断学习计划的人来说,简直太友好了。

评分

我是一个对发音细节非常挑剔的学习者,很多时候,听力材料中那些含糊不清的连读、弱读或者吞音,总是让我感到困扰,总觉得听不懂是不是因为自己基础不牢。直到我尝试了这套听力训练,我才明白,问题可能出在材料的选择上。这套材料的录音质量极高,发音者标准而清晰,但又绝非那种机械式的朗读,他们保留了自然的语流和语速,完美地模拟了真实场景。每当我遇到一个听不清楚的词或短语时,我都会反复回放那个部分,然后对照文本进行分析。我发现,很多时候听不懂并不是因为生词太多,而是因为我不熟悉英语母语者之间说话的节奏和连贯性。通过长期浸泡在这种高质量的发音环境中,我逐渐学会了“抓取”关键信息,而不是试图逐字逐句地去翻译。而且,它的配套解析也非常到位,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音变现象,都有详细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可以说,这套材料不仅训练了我的耳朵,更重要的是,它修正了我过去对英语发音的一些固有认知,让我对“听得懂”有了更科学的理解。

评分

因为买了口语的捎带买了这一本

评分

由于我们没有直接体验到他人的感觉,我们不可能知道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除非我们设想在相同的处境下我们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即使我们的亲兄弟正在拷问台上遭受酷刑,只要我们本身还轻松自在,我们的感官便不可能使我们感受到他正在遭受什么样的痛苦。我们的感官从来没有,也绝不可能,带给我们超出我们自身以外的感受;只有透过想象,我们才能对他的感觉有所感知。而想象的机能,除非是向我们描述,倘使我们身处他的处境时,我们自己将会有的感觉外,也不可能以其他任何方式帮助我们对他的感觉有所体会。我们的想象所复制的,是我们自身的感官所感受到的感觉,不是他的感官所感受到的感觉。借由想象,我们把自己摆在他的位置,我们设想自己正在忍受所有相同的酷刑折磨,我们可以说进入他的身体,在某一程度内与他合而为一,从而对他的感觉有所体会,甚至我们自身也升起某种程度上虽然比较微弱,但也并非与他的感觉完全不相像的感觉。当我们这样对他的种种痛苦有所感知时,当我们这样接纳那些痛苦,并让那些痛苦变成我们的痛苦时,他的种种痛苦终于开始影响我们,于是我们一想到他的感觉便禁不住战栗发抖。因为,正如任何痛苦或穷困的处境都会激起悲伤的情绪那样,所以,设想或想象我们身处那样痛苦或穷困的处境,也会激起同一种情绪,其强弱视我们的想象鲜明或模糊的程度而定。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送货速度快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书还可以的,推荐,我买的是一整套,有的光盘读数据好难;书是好书;这边适合小学中学生

评分

老师推荐的,希望对孩子有帮助!

评分

质量很好,正版

评分

,撑起更大的扇面,直到死去为止。因为我相信过去生命中诸多累世的经验,已经帮自己存下很多的生

评分

还不错额还不错额还不错额还不错额还不错额还不错额还不错额还不错额还不错额还不错额还不错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