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在引用和注释上的处理方式。它在不打断主体叙事流畅性的前提下,通过精妙的脚注,提供了大量深入的学术参照和不同学者的观点碰撞。这使得本书既适合作为入门读物快速建立框架,也为希望做进一步研究的读者铺设了坚实的阶梯。尤其是对理学家们在不同时期心境变化的描绘,细腻得如同文学作品。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比如某位思想家在遭遇政治挫折后,其哲学观是如何发生微妙调整的,这种将“人”置于“学问”之中的写作手法,非常打动我。它提醒我们,任何伟大的思想体系,都源于某个鲜活个体的生命体验。这本书成功地让宋明理学的群星,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探索者。
评分这部宋明理学集结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我对具体到“宋明(2)”这个阶段的细微差别还不是特别门儿清,但从整体的脉络来看,编纂者在梳理这一复杂思潮上的功力可见一斑。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平实的叙事风格,没有过度拔高或神化某些哲人,而是将他们置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比如,在讲解朱熹的心学演变时,作者没有简单地堆砌概念,而是通过引用大量的原始文献片段,将不同学派之间的辩论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理学概念,像是有了鲜活的对话场景,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尤其是关于“格物致知”的不同解读,书中对比了早期与后期的侧重点变化,对我理解宋明理学如何从一个理论体系,逐渐渗透到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和政治实践中,提供了极好的视角。总体来说,这是一本扎实、富有洞察力的学术普及读物,适合对中国哲学史有一定基础,但希望深入了解特定时期的读者。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这一时期的理学研究抱持着谨慎的态度,因为市面上很多相关书籍都陷入了过度“概念化”的陷阱,读起来枯燥乏味。然而,这部作品的行文风格却显得相当“入世”。它似乎更关注这些哲学家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理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他们说了什么”。例如,作者在讨论理学对宋代社会结构影响时,穿插了不少关于士大夫阶层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软性”的补充,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书中对理学中蕴含的伦理实践,尤其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细致拆解,揭示了其积极意义与潜在的僵化倾向,使得评价不再是单向度的赞美或批判,而是充满了辩证的张力。它让我体会到,思想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与世俗生活的纠缠与拉扯。
评分我一直对明代王阳明心学的兴起及其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对这一部分的论述,可以说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对“知行合一”的表面解释,而是深入挖掘了阳明学在军事和地方治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书中引用了一些地方志中的记载,展示了阳明学如何从精英阶层转向更广大的民众阶层,成为一种“平民化的哲学”。这一点非常吸引我,因为它打破了我以往对宋明理学“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此外,书中对晚明之际,儒家思想面对西方传入的新思潮时所表现出的张力,也有精彩的分析。这种将思想史放入一个更宏大的全球变局中考察的视角,使得全书的格局一下子打开了,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宋明思想,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动态演变、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的有机体。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思想史梳理”。
评分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尽管主题是思辨性极强的古代思想,但作者的文笔却带着一种近乎现代散文的清晰与灵动。我本来以为会读得磕磕绊绊,毕竟宋明理学的体系庞大而精微,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取简单的“时间轴推进”模式,而是围绕几个核心的哲学母题,比如“天理与人欲”、“心与物”的关系,来组织各个学派的观点。这种专题式的划分,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认知负荷。特别是对比程颐和陆九渊在“心学”上的分野时,那种针锋相对的论述方式,读起来简直像在看一场精彩的辩论赛。而且,书中对一些关键的学术争议点,处理得非常审慎和中立,没有急于给出定论,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辨。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在严肃的学术著作中是难能可贵的。它成功地将“历史”与“思想”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评分南宋刘松年《中兴四将图》中的岳飞(右)
评分在中国历史的奸臣榜中,秦桧是个异数——居然得到了善终,而且在死后很长时间,甚至在岳飞已经被平反之后,依然享有
评分九州最近引进的书都还不错,只是敏感词都被阉割了。
评分基本信息书名:中国历代思想家:宋明(2) 原价: 28.00元作者: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5月1日ISBN:9787510808548字数:页码:417页版次:第1版装帧:平装开本:32商品标识:asinB005DP226C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思想家:宋明(2)》:台湾学术文化重点出版项目,百位学者联袂编撰,还原历代思想家在中华思想传承中的成就与影响,指导:钱穆、王云五、屈万里、萨孟武等,审阅:陈立夫、陶希圣、胡秋原、萨盂武、王尔敏、张朋园、陈鼓应、张玉法等。 内容提要 《中国历代思想家:宋明(2)》包括了生平事迹、中兴大业的规划、大有为政治的远见、一般学术的探讨、政治军事思想、结论等。 目录 陈亮邱处机叶适真德秀耶律楚材许衡方孝儒陈献章 作者介绍暂无文摘 版权页:插图:中国自古以来都采行君主制,所以君臣之间的相对地位与相互关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形成根深柢固牢不可拔的观念,而两者之间如何能够妥当配合,善为运用,便在政治上能够产生一些微妙的效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陈亮提出了正体的主张,他认为君臣各有其体,君以仁为体,臣以忠为体。遍覆包含犹如天地之无不覆载,这种仁爱的本性,是君体;公家的事情只要知道的没有不竭力去做,这种忠贞的态度,是臣体。所以君主要广赐恩惠,而臣子要严格地执行法令,让君主受人爱戴拥护,而臣子们却必须任劳任怨。澶渊之役,群臣都主张追战,章圣皇帝独侧然许和,议订*岁币时,章圣皇帝对于数量的多少,不想深加计较,但当时的宰相寇准却告诫主持其事的官员,绝对不能超过三十万。天圣初年,契丹来借兵攻伐高丽,明肃太后召见契丹的使节,言下已有允许的意思,而宰相吕夷简却以为不可,一口回绝了。这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君臣之间相互配合运用而产生的效果。而当时的情形刚好相反,孝宗皇帝锐意图治,不顾浮议,而臣子们却为了保持己身的爵禄,稳固官位,一味地讨好别人,滥施恩惠;孝宗皇帝立志中兴,不屈于丑虏,而臣子们却事事委曲随从敌人,以求得一时的苟安,使主持大计的皇帝孤立,臣子们却安安逸逸地享得美誉,这是不合于君臣之体了。他建议孝宗皇帝内修仁德,外揽大柄,畏天爱民,端己责成,明白严正地告诫大臣,要他们能担当大任,不要推辞小怨,不要畏惧大艰。获悉这套丛书已在大陆出版,竟然是九州出版社,想来是该社发挥其自身关系获得授权,便如钱穆先生全集那般。此前我也不知是否见过这套丛书,由于大陆版本体例改变较大,即便见过,也无法与此前所见之书联系起来。仔细想想,多半未曾见过,因为搜索图书信息,十有八九都是针对具体书名;偶尔会根据知名古籍出版社搜索最新书目,但是其他出版社则很少关注,故而不知此书信息也是情理中事。
评分双十一凑单买好书,人生最乐事莫过于读书。
评分很喜欢这个系列,有意思
评分台湾出的这套思想家介绍,很亲民,适合启蒙者。
评分台湾商务印书馆的这套丛书共24册(九州出版社简体版集合为14册),其中每行每句都与精神灵性的关怀相关,都是一扇打开的大门,在召唤着游子回归。当经济高速发展前所未有地动摇了我们社会的道德基础时,当多元化的纷扰让内心失去宁静时,这套丛书为我们指引着一条“本立道生”之路。
评分那么,他为什么在身居高位、手握雄兵之后,敢于在意见不合时,冲着皇帝撂挑子?甚至,会如此不怕触犯大忌,涉入最高权力接班人的敏感问题?这是岳飞“讲政治”能力的缺陷,还是其充分、甚至过度自信的表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