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9700010
条码:9787519700010
图书名称:竞争法(第三版)
定价:34/42元 随机发货
作者:种明钊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6-09
编辑推荐:
精炼阐述国内与国外的竞争法律制度,兼顾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法制度
内容简介:
全书四编十六章,在精炼的阐述中兼顾国内与国外的竞争法律制度,亦兼顾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法制度,更兼顾实体与程序内容。对于已有定论详而言之,争议之处点到为止。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符合竞争法教学之客观需要。
作者简介:
种明钊,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主要著作和论文有:《中国农村经济法制研究》(主编)、《经济法概论》(主编)、《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主编)、《竞争法》(主编)、《竞争法学》(主编)、《试论用法律办法管理经济》、《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经济立法》等。
前言:
修 订 说 明
1997年6月,由种明钊教授主编的《竞争法》被司法部列入“95规划高等学校法学教材经济法系列”丛书之一,2002年2月进行了第1次修订。2005年6月,经全面修订后作为“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出版。2006年8月,本教材列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家级规划教材。2008年,我们以《反垄断法》的实施为契机,对该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
此次修订在2008年版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在结构上调整了部分章节,在内容上吸收了国内外竞争法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时,我们还适当增加了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的典型案例,关注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立法动态,回应了互联网时代对竞争法的影响。本书主要为高等院校法学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同时也适合于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由种明钊教授担任主编,盛学军、江帆担任副主编。参加本书的撰稿人员及分工如下:
种明钊第1章
叶明第二章、第三章
盛学军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江帆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曹阳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郑鹏程第十四章
叶卫平第十五章
李剑第十六章
编者2016年8月
目录:
目录
第1编总论
第1章竞争法律制度概述
第1节竞争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竞争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竞争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及体系
第四节竞争法的性质
第五节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第六节竞争法的多元化目的
第七节竞争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
第二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法律制度
第1节美国的竞争法律制度
第二节德国的竞争法律制度
第三节英国的竞争法律制度
第四节日本的竞争法律制度
第五节俄罗斯的竞争法律制度
第三章国际竞争法律制度
第1节《巴黎公约》中的竞争法律制度
第二节欧盟竞争法律制度
第三节世贸组织竞争法律制度
第四节联合国竞争法律制度
第二编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四章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第1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特征与发展现状
第二节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特征与类型
第三节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第四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足与完善
第五章市场混同行为
第1节市场混同行为概述
第二节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
第三节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
第四节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的行为
第六章虚假商业宣传行为
第1节虚假商业宣传行为概述
第二节商品上的虚假标识行为
第三节虚假广告宣传
第四节其他虚假宣传行为
第七章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第1节有奖销售行为概述
第二节对有奖销售行为的法律规制
第三节对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认定
第八章商业贿赂行为
第1节商业贿赂的法律界定
第二节商业贿赂的构成及法律责任
第三节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定
第九章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第1节商业秘密的法律界定
第二节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构成及方式
第三节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第十章商业诋毁
第1节商誉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商业诋毁的认定及表现形式
第三节商誉损害的认定及赔偿额的计算
第四节商业诋毁的规制与商誉的保护
第三编反垄断法
第十一章反垄断法概述
第1节垄断的基本含义和类型
第二节反垄断法的基本含义和立法形式
第三节垄断规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第四节垄断行为的认定原则及法律责任
第五节反垄断法的适用及适用除外制度
第六节我国《反垄断法》的制定及争议问题
第十二章垄断协议
第1节垄断协议概述
第二节横向垄断协议
第三节纵向垄断协议
第四节行业协会垄断
第五节垄断协议的法律规制
第六节我国关于垄断协议的规定及完善建议
第十三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第1节市场支配地位的概念及认定
第二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概述
第三节公用企业垄断
第四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规制
第五节我国关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定及完善建议
第十四章经营者集中
第1节经营者集中概述
第二节经营者集中规制的实体与程序规则
第三节我国经营者集中的法律规制
第十五章行政性垄断
第1节行政性垄断概述
第二节行政性垄断规制沿革与立法模式
第三节我国行政性垄断的法律规制
第四编竞争法的实施
第十六章竞争法的实施
第1节竞争法执行机构的类型和性质
第二节竞争法执行机构的独立性与程序保障
第三节我国竞争法执行机构
第四节我国竞争法的执行程序
这本《竞争法》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厚重,翻开书页,厚实纸张带来的质感就足够让人安心。我一直对市场竞争的规则和背后的逻辑深感兴趣,尤其是那些看似“潜规则”但又被法律所规制的领域。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很清晰,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公平竞争,什么是垄断,以及为什么需要竞争法来维护市场秩序。我很喜欢其中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剖析,那些真实发生在市场中的故事,通过法律的视角被解读得淋漓尽致,让我对抽象的法律条文有了更具象的理解。特别是关于“不正当竞争”的章节,书中列举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或听说的行为,例如虚假宣传、仿冒混淆、商业诋毁等等,并详细解释了它们为何构成不正当竞争,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商业行为,在竞争法的框架下,都需要审慎对待。而且,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竞争法的比较也很有价值,这让我能够跳出单一的视角,理解竞争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不同法律体系的优劣之处。虽然作为一本教材,它可能侧重于理论的阐述,但其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为我深入理解竞争法的精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部非常友好的入门指南。它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竞争法知识,变得生动且易于消化。我尤其喜欢书中在讲解每一个法律概念时,都会辅以具体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并非都是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摘录,而是选择了那些贴近现实生活,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商业纠纷。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细致解读,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法律条文的适用场景,以及法官在判决时所考量的因素。比如,在关于“虚假广告”的章节,书中就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虚假宣传,如夸大产品功效、隐瞒重要信息等,以及如何判断其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这让我对市场营销中的一些灰色地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警惕那些看似诱人的广告宣传。同时,本书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分类和阐述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列举了诸如仿冒、诋毁、搭便车等传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还对一些新兴的、更具技术性的不正当竞争方式进行了探讨,这显示了其内容的与时俱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竞争法的整体框架有了扎实的把握,并且能够自信地面对和理解一些在现实中遇到的竞争法律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本教材,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百科全书。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竞争政策目标和理论基础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们并没有回避那些关于竞争法“度”的争论,例如,在什么情况下,限制性行为才应该被禁止,以及如何在保护竞争的同时,不扼杀创新和效率。这些深入的理论探讨,让我对竞争法的制定和实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对“不正当竞争”的分析,更是细致入微。它不仅仅罗列了法律禁止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这些行为之所以被禁止的深层原因——它们对市场秩序的破坏,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以及对整个社会创新活力的抑制。例如,书中关于“商业秘密侵权”的章节,详细分析了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以及权利人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这对于我理解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护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此外,书中对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结合分析,也让我看到,两者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服务于维护公平竞争的终极目标。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也更加理解了法律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反不正当竞争法》条文的机械解读,而是深入挖掘了竞争法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社会价值。我特别欣赏作者们在解释一些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清晰易懂的语言,即使是对于没有法律背景的读者,也能较好地理解。例如,在探讨垄断行为的危害时,书中不仅列举了价格垄断、产量限制等直接后果,还进一步分析了其对创新动力、消费者福利和社会整体效率的长期负面影响。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并非仅仅是为了保护少数企业的利益,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对于“不正当竞争”的论述,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全面的视角,不仅仅涵盖了常见的欺诈、侵权行为,还触及了一些更隐蔽的手段,比如商业秘密的非法获取和使用,以及对市场秩序的潜在破坏。书中对这些行为的法律认定标准和救济措施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这对于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规避风险,以及遭遇不正当时如何维权,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竞争法的复杂世界中,一步步地探索前进,并拨开迷雾,看到其内在的逻辑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作者们似乎很清楚读者的需求,所以在讲解一些比较复杂的法律概念时,总是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来阐释。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案例的选取,它们很多都来源于实际的商业活动,比如企业间的互相诋毁、产品包装的模仿,甚至是网络上的虚假评论。这些案例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从而加深理解。在谈到“不正当竞争”时,书中不仅详细列举了各种典型的行为,比如引人误解的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低价倾销等等,更重要的是,它分析了这些行为为何会被视为“不正当”,以及它们可能对市场造成的实际危害。这让我明白,竞争法并非是僵化的条文,而是为了维护市场公平和效率而不断发展的动态规则。书中对一些前沿的竞争法律问题,例如平台经济下的竞争问题,也有所涉及,这让我感觉到本书的内容是紧跟时代步伐的,并非停留在过去的理论。总的来说,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注重知识的可读性和实用性,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掌握了扎实的竞争法知识,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