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这本《艺术导论》时,我曾一度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我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毕竟“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这样的字眼,总会让人联想到枯燥的课堂笔记。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在内容的编排上,做到了理论深度与可读性的绝佳平衡。它不像某些理论著作那样,上来就用一堆拗口的哲学概念轰炸读者,而是采用了一种“先生活,后理论”的方式。它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艺术现象入手,比如电影、音乐、时尚,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艺术原理。书中对这些通俗易懂的例子进行分析时,逐渐引入了艺术史上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流派,例如“模仿说”、“表现说”、“形式主义”等等,但每次引入新概念,都会用非常贴切的例子进行解释,并且会清晰地说明这些理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大量的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一种观察艺术的方式,不再是简单的“好看”或“不好看”,而是能够尝试去分析作品的构成,理解创作者的意图,甚至去评价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艺术知识体系。在接触它之前,我对艺术的认识就像是一堆散落的拼图碎片,而这本书则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拼图底板,将这些碎片有机地组合起来,让我看到了艺术的全貌。书中对艺术史的梳理,并不是简单的时间线罗列,而是强调了不同艺术运动之间的联系与传承,以及艺术如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演变。例如,在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时,作者不仅介绍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大师的作品,还深入阐述了人文主义思潮如何成为当时艺术创作的核心动力,以及科学发展对绘画技法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理解了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变化和适应,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多样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它让我明白,艺术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之中。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的选择上,非常注重广度和代表性,几乎涵盖了艺术史上的主要门类和重要流派,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给予了恰当的篇幅,没有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从早期的人类艺术,到古典时期的雕塑与建筑,再到中世纪的宗教艺术,直至近现代的抽象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等,书中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并且,作者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西方艺术,而是对中国传统艺术,例如书法、国画、陶瓷等,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将其置于世界艺术史的大背景下进行比较和阐述。这种全球化的视野,让我认识到艺术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让我明白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是如何相互影响、借鉴,又保持着各自独特的魅力。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拓宽了艺术知识的边界,也对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审美观念的重塑。作者在讲解艺术作品时,并没有仅仅停留于技法的分析,而是更加注重作品的情感力量和思想深度。他引导读者去体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注入的情感,去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社会信息和人文关怀。例如,在介绍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作品时,作者会深入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境遇,以及作品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冲击。这种对艺术“灵魂”的挖掘,让我对艺术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触及到艺术最核心的价值——它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思想的载体,一种连接人与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艺术,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共鸣,甚至改变我们的认知。
评分一本姗姗来迟的艺术启蒙之书,在接触到这本《艺术导论》之前,我对艺术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碎片化的信息层面,比如偶尔在电视上看到的艺术展报道,或者学校组织参观美术馆时匆匆一瞥的印象。这本教材以一种非常温和且循序渐进的方式,为我打开了艺术世界的大门。它没有上来就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什么是艺术”开始,娓娓道来。书中对于艺术的定义,并非单一僵化的标准,而是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让我理解到艺术的边界是如此宽广,既可以是宏伟的建筑,也可以是街头的一幅涂鸦,甚至可以是生活中一个精心设计的日常物件。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阐述不同艺术门类时,并没有刻板地罗列各种作品,而是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且易于理解的例子,并深入浅出地分析其创作背景、艺术手法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比如,在讲解绘画时,书中不仅提到了色彩、构图等基本要素,还联系了不同流派(如印象派、立体派)的演变,以及这些流派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和哲学观念。这种联系历史、社会和思想的视角,极大地拓展了我对艺术的理解,让我不再将艺术仅仅视为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而是能够感受到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意义。
评分这本《艺术导论》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识别名画、区分流派,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以一种更敏锐、更开放的心态去感知世界。在书中,我看到了艺术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居住的房屋,到我们穿着的衣物,再到我们使用的器皿,甚至是我们每天看到的广告牌,都可能蕴含着艺术的设计理念。作者通过大量的例子,引导我们去发现身边的美,去欣赏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课堂学习本身。它激发了我探索美的欲望,让我开始更加留意周围的环境,并且愿意去尝试用艺术的眼光去解读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是我在阅读其他很多书籍时都没有体验过的。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辅学光盘是一大亮点,它极大地丰富了教材的呈现形式,让原本可能显得略为静态的艺术知识变得生动立体起来。在阅读关于音乐的章节时,我曾对某些乐曲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感到困惑,因为仅仅通过文字描述,很难完全体会到其中的 nuances。然而,光盘中提供了大量的音乐片段,我可以在阅读的同时,直接听到书中提到的作品,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便利。更让我惊喜的是,光盘中还有一些音乐赏析的视频,由专家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从乐器的使用,到旋律的起伏,再到情感的递进,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这种“视听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我对音乐的理解,也让我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样,在讲解戏剧和电影的部分,光盘中的一些片段展示,让书本中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戏剧表演风格,或者经典电影的镜头语言,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生动形象得多。
评分对于长期以来对艺术仅有模糊概念的我来说,这本《艺术导论》无疑是一次醍醐灌顶般的体验。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导论”的属性,真正做到了“引导”的作用,而不是“灌输”。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故弄玄虚的矫揉造作,也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作者仿佛是一位耐心友善的艺术向导,带着读者漫步在艺术的长河中。他不仅仅是介绍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他教会我们如何去“看”艺术,“听”艺术,“感受”艺术。在讲解视觉艺术部分,例如建筑和雕塑,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不仅质量上乘,而且都经过了精心的选择,能够很好地展示作品的细节和整体风格。作者在图片旁的讲解,不仅仅是简单的作品介绍,更像是在进行一次对话,他会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促使我去思考作品的尺寸、比例、材质,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共同作用,营造出独特的氛围或传达特定的情感。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地参与到对艺术的思考和理解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名艺术领域的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式简直是福音。它避免了学术论文中常见的冗长和晦涩,而是采用了一种清晰、流畅、富有逻辑的表达方式。作者在解释复杂的艺术概念时,总是会用一些生活化的比喻,或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类比,这使得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理论变得容易理解。例如,在讲解“构成主义”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引用抽象的定义,而是用到了“积木游戏”的比喻,将不同形状的色块和线条比作积木,强调了其几何性和理性精神,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艺术流派的核心特征。此外,书中在介绍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时,也十分注重故事性,会将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以及作品背后的情感故事穿插其中,这让作品不再是冰冷的艺术品,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人情味。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对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有了更深的共鸣。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章的开头都如同一个引人入胜的序曲,而结尾则是一个充满启发性的总结。作者在每一章节的开头,往往会提出一个核心问题,或者描绘一个有趣的艺术现象,从而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进入该章节的主题。例如,在讲解“色彩的奥秘”时,书中并没有直接开始介绍色彩理论,而是先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色彩搭配入手,然后引出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再逐渐深入到心理学和生理学层面,最终才系统地阐述色彩的构成、对比和和谐等原理。这种“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结构,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探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章节末尾的总结,往往会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鼓励读者进行独立的思考,将书本知识与自身经验相结合,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效果。
评分也许生命的美在于遇见,我不知道这一生会遇到多少人,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倾心的相遇,或许这世上有很多人都可以惊艳你的时光,但能够愿意留在你身边直到慢慢温柔了你的岁月,陪你哭,陪你笑,陪你等待,陪你花开,一生也许只有那么一个。惊鸿一瞥是生命的美妙,细水长流才是最真的幸福。佛说前生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那么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了你,牵手一生一世,又是怎样的一种修行呢!
评分或许你不是那么完美,但一定是最懂我的那个人。懂得是心与心的相通;是灵魂与灵魂的相依;懂得是相爱的两个人心中开出的最美的花朵,有的时候,懂比爱更重要。因为懂得,所以理解;因为相惜,所以包容。爱不是不争不吵,是发生争执后还能在一起;爱不是不打不闹,是吵过闹过后依然不离不弃。一份懂得,几多欢喜;一份陪伴,几多温暖,爱无言,千回百转;情无声,寂然欢喜,有你的地方就是我此生最美的风景。
评分《零起点就业直通车:挖掘机驾驶作业》从零开始,瞄准就业,教你一技之长,储备上岗技能。注重技能,突出就业。挖掘机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识,驾驶训练和作业方法,保养与维护,常见应急故障及处理。 《零起点就业直通车:挖掘机驾驶作业》重点针对挖掘机驾驶员的培训,要求在短期内能掌握挖掘机驾驶作业的基本技能,包括基本结构、安全知识、操作与驾驶作业、保养、应急故障及处理等内容。全书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于掌握。 《零起点就业直通车:挖掘机驾驶作业》可作为挖掘机驾驶员的取证、上岗培训用书。 第1章 概述1 1.1 常见挖掘机品牌型号及标识2 1.2 挖掘机驾驶培训及上岗要求3 1.2.1 挖掘机驾驶培训流程动作要领3 1.2.2 持证上岗的意义9 1.3 工程量计算方法10 1.3.1 槽沟的计算法10 1.3.2 原有老河加宽加深挖方的计算12 1.3.3 不规则开方的计算12 1.3.4 河坡比12 1.3.5 生产率计算12 1.3.6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分析13 第2章 挖掘机结构及安全知识15 2.1 各结构名称及功能16 2.1.1 上部结构名称及功能16 2.1.2 挖掘机履带式行走装置29 2.2 控制动作说明32 2.3 监控设备及工作模式选择34 2.3.1 仪表功能34 2.3.2 仪表盘进入方式37 2.3.3 常见车型仪表样式及说明45 2.4 安全知识50 2.4.1 基本信息50 2.4.2 安全知识及事故处理57 2.4.3 安全操作机器66 2.4.4 安全保养说明75 第3章 挖掘机操作与施工方法83 3.1 挖掘机基本操作要领84 3.1.1 挖土、甩方复合动作的操作要领84 3.1.2 找平的复合操作要领及动作要求85 3.1.3 挖沟、刷坡86 3.1.4 装车86 3.1.5 上下板操作87 3.2 轮式挖掘机操作与施工方法89 3.2.1 轮式挖掘机驾驶注意事项89 3.2.2 轮式挖掘机作业注意事项91 3.2.3 轮式挖掘机跨越壕沟92 3.2.4 用挖掘机的工作装置辅助爬坡93 3.2.5 挖掘机铲斗的大小和形式选择94 3.2.6 用挖掘机挖掘建筑基坑96 3.3 液压挖掘机操作与维护98 3.3.1 反铲挖掘机的作业过程98 3.3.2 液压挖掘机的操作规程104 第4章 挖掘机的保养109 4.1 常用挖掘机的保养周期110 4.1.1 润滑剂技术规格110 4.1.2 润滑剂黏度和加注容量113 4.1.3 保养周期表114 4.2 挖掘机的检查和维护118 4.2.1 检查、清洁和更换空气滤清器滤芯118 4.2.2 清洁冷却系统内部125 4.2.3 检查履带板螺栓128 4.2.4 检查和调整履带张力129 4.2.5 更换铲斗齿(横销式)131 4.2.6 调整铲斗间隙133 4.2.7 检查洗窗器清洗液液位134 4.2.8 检查和调整空调器(只对装有空调的机器)135 4.2.9 冲洗可冲地板137 4.2.10 斜置机器的方法139 4.2.11 排出液压系统中的空气141 4.2.12 释放液压油路内部压力的方法144 第5章 应急故障诊断与排除147 5.1 发动机常见故障排除148 5.2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152 5.2.1 故障类型、诊断顺序及注意事项152 5.2.2 故障诊断方法154 5.2.3 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160 5.2.4 挖掘机的应急处理163 5.3 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165 5.3.1 获取故障信息的方法165 5.3.2 故障分析方法166 5.3.3 故障处理原则168 5.3.4 电气系统故障排除169 5.4 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173 5.4.1 行走机械的故障及排除173 5.4.2 履带早期磨损故障及排除175 5.5 挖掘机的应急处理及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175 5.5.1 各执行机构均不能运动175 5.5.2 各执行机构运动均无力177 5.5.3 先导系统没有压力或压力很低180 5.5.4 液压油温升过快且过高182 5.5.5 回转不正常184 5.5.6 平台不能回转186 5.5.7 两边履带均不能行走189 5.5.8 机器不能正常行走191 5.5.9 行走或回转制动(液压式)失灵196 5.5.10 油缸不能动作197 5.5.11 油缸工作无力199 5.5.12 动臂提升速度和铲斗挖掘速度均慢200 5.5.13 铲斗挖掘速度很慢201 5.5.14 液压油中气泡不断增加、油面增高(开式油箱)202 5.5.15 行走系统故障的检查203 5.5.16 支腿系统故障的检查205 5.5.17 回转机构故障的检查208 5.5.18 动臂升降系统故障的检查210 5.5.19 斗杆油缸伸缩系统故障的检查212 5.5.20 铲斗卸载、挖掘系统故障的检查214
评分都是铜版纸 内容粗看下不错 考试用
评分非常好的书 建议购买
评分女儿说不错,那就不错吧。
评分非常好 印刷的质量好 快来买吧
评分邹老师的著作,个人认为是艺术类概论导论中最好的一本。
评分邹老师写的,能不读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