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日伪政权研究

华北日伪政权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敬忠 著
图书标签:
  • 华北
  • 日伪政权
  • 历史
  • 政治
  • 战争
  • 近代史
  • 日本侵华
  • 傀儡政权
  • 中国抗日战争
  • 区域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63225
版次:1
商品编码:105983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23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笔者长期在河北大学历史第从事民国史教学及科研工作,深感学术界对华北日伪政权研究的薄弱。近年来,随着各地档案馆有关敌伪档案的开放,我指导研究生选择有关课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华北日伪政权研究》。此后,笔者虽然以《华北日伪政权研究》论及的专题又重新进行了思考,但仍感所述肤浅,诚请学术界批评指正。
《华北日伪政权研究》在写作过程中,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李金铮教授曾提出宝贵意见。河北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刘宝辰教授审阅了全部书稿,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宋史研究室的田建民教授、姜锡东教授、范铁全副教授都给予大力支持。对此,笔者表示衷心谢意。

内容简介

日本扶植的几个伪政权,其头目都是无耻的卖国者。华北伪政权的当政者以北洋政权的延续自居,用儒家经典中的只言片语炮制的“新民史观”,吹“王道政治”,宣传中日两国“同种同文”,要人民如服从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政权那样,屈从于侵略者的统治。因此,华北伪政权在卖国宣传方面,比其他伪政权又有其“独特”之处。多年来,学术界对伪满、汪伪政权均有一定的研究著述,而对华北伪政权却少有涉及,尤其是对“华北政务委员会”的研究,几乎就是空白。本书主要依据京、冀等地的档案资料,试分几个专题,对华北的两个伪政权进行初步透视,为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补充。

作者简介

刘敬忠,1945年1月生,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及科研工作。著有《国民军史纲》等。并先后在《历史研究》、《文史哲》,《史学月刊》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前言
一、华北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述评
(一)华北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1. 七七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者对华的侵略扩张
2. 华北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出笼及演变
(二)华北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组成
1. 北洋余孽组成的班底
2. 以亲日派政客为核心的汉奸集团
(三)华北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罪恶
1. 残暴的傀儡政治统治
2. 曰本侵略者经济掠夺的帮凶
3. 推行奴化教育
(四)与日本侵略者及汪伪政权的关系
1. 主子与走狗
2. 与汪伪政权松散的隶属名义
(五)华北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卖国特色

二、伪华北治安军
(一)伪华北治安军的策划与筹备
1. “建军”阴谋的提出
2. 伪华北治安军各伪军事教育机关的建立
(二)伪华北治安军的建立、扩建与改编
1. 伪华北治安军的建立
2. 伪华北治安军的初步扩建
3. 伪华北治安军的改编与再次扩建
(三)伪华北治安军的管理
1. 日本侵略者对伪华北治安军的控制
2. 伪华北治安军的机构设置
3. 伪华北治安军的建制
(四)伪华北治安军官兵的基本状况
1. 军官的来源、成分及派系
2. 士兵的来源及成分
3. 官兵的待遇
4. 日伪政权对伪华北治安军官兵的精神麻醉
(五)伪华北治安军的灭亡

三、日伪时期河北保定县级伪警机构
(一)日伪时期保定行政区划
(二)伪县级警察机构组织系统及其变化
(三)伪县级警察机构人员编制及人员构成
1. 人员编制
2. 人员构成
(四)伪县级警察机构的职能
1. 一般警政
2. 特殊职能
(五)日本侵略者对伪县级警察机构的控制和操纵
(六)伪县级警察机构人员的招募和训练
1. 伪县级警察机构对人员的招募与管理
2. 伪县级警察机构人员的训练
(七)伪警察在日本对华殖民统治中的作用

四、华北沦陷区日伪新民会
(一)日伪新民会的孵化与罪恶
1. 日寇卵翼下诞生
2. 各级组织卖国理论的确立
(二)新民会的卖国理论
1. “新民主义”的内容与实质
2. 卖国理论的兜售
(三)末日与消亡

五、华北沦陷区县级日伪新民会
(一)保定道县级日伪新民会的成立及其组织机构
1. 省、道、县新民会的出台
2. 人员组成
3. 组织沿革
4. 经费
(二)县级日伪新民会下属组织
1. 各类分会
2. 附属团体
(三)县级日伪新民会的罪恶活动
1. 政治欺骗
2. 经济掠夺
3. 军事镇压活动
4. 思想奴化行径
(四)特殊的卖国组织

六、蒙疆伪政权述评
(一)蒙疆伪政权的建立
1. 内蒙古分裂势力与日本关东军的勾结
2. 蒙疆伪政权的出台
(二)名副其实的傀儡政权
1. 仅具名号的“政府”
2. 日本驻蒙军控制下的伪蒙古军
3. 蒙疆伪政权的太上皇
4. 蒙疆伪政权中的日籍人员
5. 蒙疆伪政权的警察统治
(三)伪“蒙疆政权”的罪恶
1. 配合日本侵略者进行经济掠夺
2. 推行媚日的奴化教育
(四)与汪伪政权的关系
(五)蒙疆伪政权的覆亡

七、试析伪蒙疆银行
(一)伪蒙疆银行的建立
(二)伪蒙疆银行的性质
1. 蒙疆地区名义上的中央银行
2. 军事占领者的金融机构
3. 日本军方对伪蒙疆银行的控制
(三)伪蒙疆银行的职能
1. 无偿为日本侵略者提供资金
2. 伪蒙疆政府的代理国库
(四)超经济的业务经营
1. 对原流行货币进行不等价交换
2. 刺刀下的存借贷
3. 滥发货币
4. 强行买卖国债及物资
(五)伪蒙疆银行对地区经济、金融的垄断
1. 东亚经济恳谈会蒙疆本部
2. 并吞原金融机构
3. 伪同和实业银行
(六)伪蒙疆银行的消亡
后记
《华北日伪政权研究》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并运行的日伪政权。著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梳理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下,日伪政权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的运作模式与影响,力求呈现一个全面、客观且富有洞察力的历史图景。 第一章 概论:华北日伪政权的形成与演变 本章首先追溯了日伪政权在华北地区建立的历史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逐步蚕食中国东北,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本帝国主义者将侵略触角伸向了华北腹地。作者将详细阐述日军占领华北后,为达到其殖民统治目的,扶植、操纵、建立一系列伪政权的过程。这并非一个单一的、静态的政权,而是随着战局的变化、本土抵抗运动的兴衰以及日本自身战略调整而不断演变、重组的动态过程。 我们将探讨华北地区复杂的政治版图,包括日军直接军事占领区、由日本扶植的省、县级伪政府,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重点将放在分析日本帝国主义者在建立和维持这些伪政权时所采取的策略,例如分化瓦解、以华制华、利用汉奸代理人等。同时,本章也将初步勾勒出这些伪政权存在的地理范围、时间跨度以及其在整个日本侵华战略中的地位。 第二章 政治架构与统治策略 政治是日伪政权运作的核心。本章将深入解析这些政权内部的政治结构,包括其组织机构、权力运作以及人事构成。我们将审视伪政府内部的各个部门,如“行政院”、“治安部”、“宣传部”等,了解其职能划分和实际权力。 关键在于分析日本作为主导者,如何通过设置“顾问”、“指导官”等职位,遥控和干预伪政权的各项决策。伪政权的官员,大多由亲日分子、失势的旧官僚或被收买的士绅组成,他们的任命、升迁以及忠诚度,都受到日方的严格控制。本书将揭示这些伪政权的“合法性”是如何被日本帝国主义者精心塑造的,以及其如何通过宣传、思想灌输等手段,试图收买民心,麻痹民众的反抗意识。 此外,本章还将考察日伪政权在维持其统治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策略。这包括严密的特务统治、残酷的镇压手段,以及利用民族矛盾、挑拨离间等阴谋诡计。我们将分析其法律体系的虚设,以及司法在为侵略者服务时的扭曲形态。 第三章 经济掠夺与殖民体系 经济是支撑侵略战争的基石,日伪政权在华北的首要任务之一便是为日本帝国主义者搜刮战争资源。本章将详细揭示日伪政权在经济领域推行的掠夺性政策。 我们将分析日军如何通过控制交通要道、资源产地,建立起一套服务于日本本土经济的殖民体系。重点将考察其对粮食、矿产、棉花等重要物资的强行征收、低价收购,以及这些物资如何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成为其战争机器的燃料。 书中还将深入探讨日伪政权在金融、工业、商业等领域进行的控制。例如,强制发行日元或伪币,建立伪银行,扶植日资企业,挤压和吞并民族工商业。我们将分析其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如何导致华北地区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此外,本章还将关注日伪政权在劳动力方面的掠夺,例如强迫征发劳工修建军事设施、运输物资,以及将大量劳动力送往日本本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这无疑给华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四章 社会控制与文化侵蚀 日伪政权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的压迫,更是对华北社会结构的改造和对民族文化的侵蚀。本章将聚焦于其在社会和文化层面的统治策略。 在社会层面,日伪政权试图通过建立和控制基层组织,如“保甲制度”、“邻组制度”,实现对民众的严密监控。这些组织不仅负责户籍管理、治安巡逻,还承担着征兵、征粮、宣传等任务。我们将分析这些制度是如何破坏原有的社会关系,将民众置于被动接受和告密的境地。 在文化领域,日伪政权推行“以日为主”的教育政策,企图从根本上改变华北民众的思想意识,消除民族认同感,培养亲日顺从的“新国民”。书中将具体分析其修改教科书、推行日语教学、取缔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种种措施。同时,我们也将关注其利用报刊、广播、电影等媒体进行反动宣传,歪曲历史,美化侵略,为日本的殖民统治制造舆论基础。 此外,本章还将探讨日伪政权在社会治安方面的作为,例如设立伪警察、伪宪兵,进行大肆搜捕、审讯、处决,制造恐怖气氛,压制一切形式的反抗。 第五章 抵抗与反抗:华北人民的斗争 尽管日伪政权在华北地区建立了严密的统治机器,但中华民族的反抗精神从未熄灭。本章将聚焦于华北人民在日伪统治下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抵抗与斗争。 我们将回顾在日伪统治的严酷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如何建立和发展,以及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如何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打击日伪军,牵制其兵力。 本书还将关注各种形式的民间抗争,包括不合作运动、罢工、罢课,以及知识分子、爱国人士所进行的抗日救亡活动。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无数普通民众也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 此外,本章还将分析日伪政权在镇压反抗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软肋和矛盾,以及这些抵抗运动如何对日伪政权的统治构成了持续的挑战。 第六章 日伪政权的瓦解与历史遗产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日伪政权最终走向了覆灭。本章将分析日伪政权瓦解的过程,包括日本战败后其在华北的统治如何崩溃,以及伪职人员的审判与清算。 更重要的是,本章将对日伪政权在华北地区留下的历史遗产进行深刻反思。虽然这些政权以压迫和掠夺为主要特征,但其存在的历史事实,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迁,都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书将探讨日伪政权对华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造成的长期影响,以及这段沉痛的历史如何塑造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我们不回避这段历史的复杂性,力求通过对日伪政权的深入研究,为深刻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提供更坚实的依据。 结语: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华北日伪政权研究》并非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警示。通过对日伪政权运作模式、统治策略及其造成的深重灾难的细致梳理,本书旨在提醒后人,国家主权与民族独立来之不易,必须时刻警惕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历史不容遗忘,铭记这段屈辱而又英勇的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和平,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从目录上看,这本书似乎对华北地区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有着精细的梳理。我猜想,作者可能在书中详细阐述了伪政权的组织架构,以及其如何渗透到基层社会,实施具体的统治措施。这其中包括对地方官员的任免,基层保甲制度的运作,以及各种形式的“合作”与“管制”。我非常感兴趣的是,在日伪统治下,传统的社会关系是如何被冲击和重塑的。比如,宗族势力、乡绅阶层在这一时期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是选择了积极合作,还是消极抵抗,抑或是采取了一种更为复杂的策略?这本书能否揭示出,在伪政权的统治下,基层民众的生活是如何被直接影响的,他们的日常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在这一时期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鲜活的细节,让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理解历史不仅仅是宏大的事件,更是无数个普通人生活的总和。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名字,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与那个时代相关的画面。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日伪政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控制。这可能包括他们如何试图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宣传媒介来灌输其“大东亚共荣圈”的理念。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文化抵抗的部分充满了好奇。在严酷的文化审查下,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是如何在夹缝中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他们又采取了哪些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民族情感和抗议精神?这本书是否会提及当时华北地区出现的各种文化团体,文学作品,以及它们在民族独立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日伪政权不仅是一个政治军事的实体,更是一个试图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民族精神面貌的复杂存在,而这种抗争本身也充满了令人敬佩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

这本书我期待了很久,终于拿到了。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吸引了。封面设计朴实又不失庄重,传递出一种学术研究的严谨感。我平常就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很感兴趣,特别是日伪统治下华北地区的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很多文献都聚焦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但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以及在这种特殊政权下,普通人的选择与挣扎。我猜想,作者在写作时,一定做了大量的史料搜集和考证工作,或许还会涉及到一些不太为人知的档案资料。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当时华北地区的经济是如何被扭曲和利用的,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各个方面,以及这种经济模式对当地社会结构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同时,我也好奇书中是否会描绘出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物群像,比如士绅阶层的妥协与抵抗,知识分子的境遇,以及普通农民在夹缝中求生的状态。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我预感它将为我打开一扇了解这段历史的新窗口,提供更丰富、更立体、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历史事件的“细节”和“生活化”的层面情有独钟。这个书名《华北日伪政权研究》听起来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但我更希望它能在我阅读的过程中,展现出那些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生动图景。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华北地区的普通家庭是如何度过日子的。书中是否会描绘出人们在物资匮乏、文化受到压制的情况下,如何寻找乐趣,如何维系家庭情感,又如何保持尊严?我想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如何变化的,人们的价值观念是否受到了冲击,又是否出现了新的社会现象。这本书能否让我看到,在战争和政治的阴影下,人性的光辉是如何闪耀,例如邻里之间的互助,或者在逆境中表现出的坚韧与乐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种“穿越感”,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那个社会的气息,而不是仅仅阅读枯燥的史实。

评分

我个人对这段历史的兴趣,更多源于对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展现。从这本书的书名来看,它似乎触及了“日伪政权”这一敏感而复杂的主题,这本身就充满了探索的张力。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这种极为敏感的史料的,是以一种客观批判的态度,还是带有某种温情叙事的倾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日伪政权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政策和宣传来操纵人心,试图建立其统治合法性的。这其中可能涉及到教育体系的改造,文化领域的审查与渗透,以及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利用。我尤其关心的是,在这样一种高压统治下,人们是如何维系自己的精神世界,又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寻找一丝希望的。书中是否会展现出地下抗日力量的活动,尽管篇幅可能不会是主体,但我想了解他们在华北地区是如何开展工作,又是如何与当地民众建立联系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述,更可能是一次对人性韧性和复杂性的深度思考,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