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影像、表征与霸权
评分《帝国的想象与建构:美国早期电影史》是国内第一部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的思路与方法对美国早期电影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专著。作者跳出传统的艺术史研究范式和编年体思路,综合运用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从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角度,对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电影做出了深入的剖析和考察。在作者看来,美国电影业的发展与变迁,由美国社会各个阶层对于建构全球性文化帝国的需求所主导。电影借助自身独特的媒介特征以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成功地将高度异质性的移民社会建构为具有共同视觉经验的“美利坚民族”,并最终将这一身份“想象”推行至全世界。
评分常江,男,吉林长春人,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清华大学与美国西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媒介文化与媒介批评、视听传播理论、媒介社会学等。兼任《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专栏作者,另出版译著《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发掘新闻》等。
评分虽然没有想像中的精彩,但作者独具视角,分析起来也比较严谨。
评分里面引用的文献很多都是美国的一手资料,很专业
评分目录 · · · · · ·
评分Hoggart)笔下的那种“有机的”、“社区般u”的活文化(Hoggart,1w990),而要倚赖一种超越了x语言、宗教和种族界限的符号系统z来作为分享文化经验的媒介。在B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媒介环境下,扮演这一角色的主要是电影。工人阶E级对电影的消费“不仅仅是个人爱F好问题,更富含深刻的政治意味”H(Scott,2005,p.1J
评分我不懂地质学。但莫兰显然在电影之中看到了列维·斯特劳斯在地质学中所看到的那种统一性:“在电影方面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掩盖了现实与想象复杂的统一性和互补性,使它们成为了相互排斥的概念。此外,这种思维方式还以分离交替的方式破坏了电影的独特性:电影既是艺术又是工业,既是社会现象又是美学现象,这些现象既能反映出我们时代的现代性又折射出我们精神的古老性。”
评分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中曾坦言,自己的思想深受地质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影响,而且在他看来,三者的本质是一样的:“这三门学问都要面对同一个问题,即感觉与理性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而三者的目标也都一样:想达到一种超级理性主义,把感觉与理性整合起来,同时又不使两者失去其各自原有的一切性质特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