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果盆景

觀果盆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清洲 等 著
圖書標籤:
  • 盆景
  • 觀果
  • 園藝
  • 植物
  • 果樹
  • 種植
  • 養護
  • 藝術
  • 園林
  • 趣味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林業齣版社
ISBN:9787503836206
版次:1
商品編碼:10933744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1
字數:170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觀果盆景》分總論和各論,共五章。總論從盆栽的適宜樹種、土肥水要求、建園、營養土的配製、育苗、上盆、整形修剪、日常管理、花果處理、病蟲害防治、延長觀賞期、欣賞品評,以及盆栽的市場分析及生産規模化、産業化諸方麵做瞭詳盡論述。各論則分樹種有詳略地介紹瞭蘋果、山楂、柿、梨、杏、棗、柑橘等17個常見果樹樹種,並說盆景提早上市,反季上市,延長觀賞期,增加盆景含金量及簡易防治病蟲害等問題作瞭深入闡述,並完善瞭新技術,介紹瞭一些小竅門。本書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用性,定會成為您的良師益友。

作者簡介

宋清洲,河北保定人,工程師。1992年畢業於原河北林學院園林專業,畢業留校後從事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技術推廣工作。1998年組織成立“河北農大綠美公司”,並任經理至今。近年來,主要緻力於果樹盆景的深層次開發和技術推廣工作,並取得一定經驗。 河北農大盆景中心,現已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1 背景知識
1.1 觀果類盆景的曆史發展與現狀
1.2 觀果盆景的開發與經營

2 觀果盆景的實際運用
2.1 擺放應用
2.2 欣賞與品評

3 技術知識
3.1 適宜樹種
3.2 栽培條件
3.3 栽前準備
3.4 栽培管理

4 造型技藝
4.1 造型形式
4.2 造型技法

5 各論
5.1 蘋果盆景
5.2 梨盆景
5.3 冊楂盆景
5.4 桃樹盆景
5.5 葡萄盆景
5.6 石榴盆景
5.7 棗樹盆景
5.8 李樹盆景
5.9 銀杏盆景
5.10 柿樹盆景
5.11 銀杏盆景
5.12 無花果盆景
5.13 枸杞盆景
5.14 獼猴桃盆景
5.15 金彈子盆景
5.16 火棘盆景
5.17 柑橘盆景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古韻新姿:世界經典園林藝術賞析》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跨越時空、地域廣袤的園林藝術恢弘史詩。它並非聚焦於某一種特定的園林技藝,而是以宏大的視野,梳理瞭自古至今,全球範圍內最具代錶性、最富創新精神的園林設計理念、空間布局哲學以及植物造景的演變脈絡。我們將一同探尋人類如何將自然之美,通過精妙的設計轉化為可供棲居、冥想和欣賞的藝術空間。 第一部分:東方園林的哲學基石與意境營造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東方園林,特彆是中國與日本園林體係的內在精神內核。 中國園林:天人閤一的詩意棲居 我們將詳細考察中國古典園林,尤其是江南私傢園林的獨特魅力。不同於宮廷園林的宏大敘事,私傢園林更注重“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哲學。我們探討瞭疊山理水的空間哲學:如何通過微縮景觀,模擬齣山川河流的壯闊意境。 空間敘事與藉景藝術: 分析“移步換景”的動態美學,解析如何運用漏窗、月洞門等建築構件,將遠處的山巒、鄰傢的樹影巧妙地納入園內,實現“以有限空間容納無限天地”。 植物配置的象徵意義: 重點解析鬆、竹、梅“歲寒三友”以及牡丹、荷花等在中國文化中承載的道德寓意。園中的花木不僅是點綴,更是文人精神世界的投射。 水體處理的哲學: 探討不同形式的水體(池塘、溪流、噴泉)在園中扮演的角色,從平靜的鏡湖到流動的活水,如何影響整體的氣韻流動。 日本庭園:侘寂之美與禪宗意境 轉至日本庭園,我們著重分析其對簡潔、剋製和時間流逝的深刻理解。 枯山水(Karesansui)的極簡主義: 詳盡介紹枯山水的構成元素——砂紋、石組與苔蘚,闡釋其如何抽象地錶現海洋、島嶼甚至宇宙的意象。這不僅僅是景觀,更是一種冥想的工具。 茶庭(Chaniwa)的儀式空間: 分析茶庭從“世俗”到“清淨”的過渡設計,包括蹲踞(Tsukubai)的洗禮功能,以及如何在狹小的空間內營造齣一種肅穆而親切的氛圍。 迴遊式與俯瞰式庭園的對比: 考察以京都桂離宮為代錶的迴遊式設計,以及寺廟中常見的固定視點俯瞰式庭園的設計邏輯。 第二部分:西方園林的理性構建與浪漫主義興衰 本部分將視角轉嚮西方,探究古典幾何美學與自然主義思潮的碰撞。 古典法式園林:秩序與權力的錶達 以凡爾賽宮花園為核心案例,剖析法式園林如何體現17世紀歐洲的絕對君主製思想。 軸綫對稱與幾何化: 詳細解讀其嚴格的軸綫控製、精確的幾何形花壇(Parterre)以及雕塑的小徑係統,展示齣人類理性對自然野性的馴服與規劃。 水景的宏大敘事: 分析大型噴泉群和運河的設計,它們如何成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徵。 英式風景園林:迴歸自然的理想化 與法式園林的對立麵,英式園林追求的“如畫”(Picturesque)境界。 受山水畫啓發的景觀: 探討亨利·霍普伍德(Humphry Repton)等人如何將古典文學、繪畫理論融入園林設計,創造齣看似自然、實則精心編排的田園牧歌景象。 亭颱樓閣的象徵意義: 分析在英式園林中齣現的古典遺跡、仿哥特式廢墟等建築元素,它們如何引發觀賞者對曆史、文明和懷舊情緒的聯想。 第三部分:現代景觀設計的革新與可持續性 進入近現代,園林藝術如何應對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挑戰並探索新的美學標準。 20世紀的突破與功能主義 本部分審視瞭現代主義對傳統園林的顛覆性影響。 功能至上的原則: 考察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等對垂直綠化和城市公園的構想,探討如何將“綠色”融入高密度城市生活。 場所精神的重塑: 分析如“景觀建築學派”的代錶人物,如何將生態學、社會學融入設計,強調場地自身曆史和需求的錶達,而非單純的美學模仿。 當代生態園林與城市更新 最後,我們聚焦於當代景觀設計的核心議題——可持續性、生物多樣性和公共空間。 雨水管理與海綿城市理念: 探討當代園林設計如何從傳統的觀賞功能擴展到解決實際的城市水文問題,例如濕地公園和可滲透鋪裝的應用。 本土植物的應用與生物多樣性: 分析如何摒棄外來觀賞植物,轉而使用本土物種,以支持當地生態係統,並創造齣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式“野性”美學。 公共空間與社會互動: 考察當代公園和廣場的設計如何促進社區交流、文化活動,從單純的視覺對象轉變為充滿活力的社會容器。 結語: 《古韻新姿》力求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讀者理解園林藝術是如何不斷在模仿自然、挑戰自然、服務人類精神需求與應對現實挑戰之間進行動態平衡的。它揭示瞭,無論是東方的含蓄內斂,還是西方的理性張揚,每一處精心設計的角落,都映照著人類對理想生活環境的不懈追求。這本書旨在培養讀者對空間、光影和生命的敏感度,欣賞園林作為活態藝術的永恒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口語化,讀起來非常親切,就好像鄰傢長輩在茶餘飯後,手把手教你一些生活中的小竅門。這種氛圍非常適閤新手入門,它把復雜的園藝知識分解成瞭易於理解的小段落,讓人沒有壓力去嘗試。不過,這種親切感也帶來瞭一個副作用,那就是專業細節的缺失。我特彆想瞭解一些關於特定觀果品種的“秘密”——比如,為什麼有些山楂樹的果實成熟後容易開裂,以及如何通過微量元素的調整來增強果皮的韌性。書裏提供的多是通用性的澆水和施肥建議,比如“春天多澆水,夏天少施肥”,這些常識性的指導雖然沒錯,但缺乏針對性。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精確到“每升水中加入毫剋級的某種元素,來激發果實的特定色澤”的深度信息,這本書顯然沒有涉足到那樣精細和量化的領域,更側重於培養一種和諧相處的園藝態度,而非追求極緻的觀賞效果。

評分

翻開這冊園藝指南,我立刻被它那種嚴謹的學術氣息所吸引,文字排版和插圖的精細程度,讓人一眼就能看齣作者在植物學知識上的深厚功底。然而,我的興趣點主要集中在那些色彩斑斕、形態奇特的果實上,比如那些帶有獨特紋理的枸杞或者造型古怪的佛手柑。我原以為這本書會深入探討嫁接技術,如何通過基因優選培育齣更具觀賞性的變種果實,或者分享一些園藝大師們獨有的“催果”秘方。結果,它的大部分篇幅似乎都在梳理常見果樹的病蟲害防治,雖然這部分內容詳盡到令人敬佩,幾乎涵蓋瞭市麵上所有可能齣現的狀況,並給齣瞭詳細的化學和生物防治方案。這對我來說,就好比去看一場精彩的雜技錶演,卻發現重點講解瞭演員穿的鞋子是怎麼縫製的——基礎很重要,但不是我此刻最渴望瞭解的“高光時刻”。對於那些追求視覺震撼和罕見品種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的側重點似乎有些偏離瞭我們熱衷的“視覺盛宴”主題。

評分

這本書的講解方式,非常古樸和沉穩,像是從一本上世紀的老農學著作裏節選齣來的精華,每一個步驟都寫得一絲不苟,強調順應自然規律,反對過度乾預。我個人對這種迴歸自然的理念持肯定態度,但實話實說,我希望能從中汲取一些更具現代感和效率的養護方法。比如,關於盆土的配比,書裏用瞭大量的篇幅去解釋各種介質的物理屬性,這對理解原理很有幫助,但對於一個急需在有限空間內獲得最佳效果的城市盆景愛好者來說,我更希望看到一些關於新型緩釋肥料的使用指南,或者快速改善土壤排水性的新材料推薦。我期待的是能找到一種平衡,既能保持果實的自然美感,又能通過科學手段縮短達到最佳觀賞期的等待時間。這本書似乎更偏嚮於“慢工齣細活”的哲學,這無可厚非,隻是對於渴望在短期內看到成果的急切心情,它提供的解決方案顯得有些過於漫長和傳統瞭。

評分

初讀幾頁,我就察覺到這本書的視角更偏嚮於“樹木的結構穩定性和長遠規劃”,而非聚焦於“果實的臨時性展示價值”。作者對樹乾的蟠紮、根係的盤繞藝術有著獨到的見解,對於如何讓一棵樹看起來更有曆史感和滄桑感,確實提供瞭不少實用的技術指導。但問題是,我買這本書的初衷,是為瞭讓我的窗颱上能擺放齣一組組如同珠寶盒般精緻的盆景,每一顆果實都必須是完美的焦點。我更關心的是,如何在花期和坐果期精確控製溫度和濕度,以保證授粉率和最終的坐果率,並且讓果實著色均勻。書中關於“花期管理”的部分,提得較為簡略,似乎將其視為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可以通過人為乾預來最大化其觀賞潛力的關鍵階段。這讓我感覺,作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瞭“樹”的修行上,而對“果”的雕琢顯得有些草率瞭,與我追求的“觀果”核心目標産生瞭偏差。

評分

這本關於盆景的書,講的倒是十分詳盡,可惜我期待的是能看到一些關於如何挑選和培育觀賞性水果樹木的獨到見解,比如怎樣纔能讓那幾顆稀有的金桔長得飽滿又色澤誘人,或者如何通過精細修剪,讓一棵小小的石榴樹結齣碩果纍纍的果實,讓人看瞭就心生歡喜。書裏花瞭大篇幅去講解瞭基礎的修剪技術和土壤配比,這些知識確實紮實,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絕對是本不錯的入門指南,但對於像我這樣,已經有點經驗,想追求“果實觀賞價值最大化”的玩傢來說,總覺得少瞭那麼一味藥引子。我特彆想知道的是,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如何調控水分和肥料,纔能讓那些小小的果實在成熟期達到最理想的觀賞狀態,比如那種油光鋥亮、紅得滴血的視覺衝擊力。書中對這些“進階技巧”的描述略顯保守,更偏嚮於通用的養護知識,而非聚焦於“觀果”這一特定目標下的精微操作。總而言之,它像是一份非常可靠的食譜,但缺少瞭米其林大廚那種獨傢的“秘製醬汁”的介紹,讓人意猶未盡。

評分

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長纔。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獲非淺。範梅南先生說,機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我以為,以下幾方麵是不可或缺的:

評分

林月如,莫失莫忘,入骨相思

評分

六月初六,一聲喟嘆,化為劍魂。她跳下去的時候,還是那麼美,正如韆年之前一樣。烈火焚身之苦已然忘卻,銘記住的卻是那一句“兄妹情深”。他們十幾年的陪伴,是一段美麗的時光,是一段短暫的相知。然世事無常惹人傷,這陪伴相知之後卻是那漫長煎熬的韆年等待。

評分

那一天,地麵搖晃,碎石飛濺,鎖妖塔內,生死攸關。她能為逍遙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放手。還記得曾經嗎?那些屬於他們的點點滴滴。

評分

遇上瞭,是喜是悲。愛上瞭,是福是禍。但無可奈何,若有來生,她還是願遇上他的,這異常美麗的痛苦,她,終究是放不下的。

評分

那年,一笑傾人國,再笑傾人城。是什麼時候,那三枚金針,三個諾言,三個心願,已然使她愛的無可自拔。又是什麼時候,煙花燦爛已然散去,但燈火闌珊處的那個笑臉,亙古不變,哪怕似水流年。我想楊過一定不知道,那三枚金針,三個諾言,伴她多年孤苦寂寞;那三個心願,三份禮物,苦做瞭那天真少女半生追隨……美麗如她,可愛如她,可她的幸福在哪裏?寂寞冰雪,橫絕峨眉頂。錯過十六年後的郭襄一定是楊過此生最大的遺憾。不知多年後,當他和小龍女雙雙練劍時,是否會想起他們初見時,她的莞爾一笑,道:“我姓郭,單名一個襄字。”又不知他是否會想起,少女郭襄為他天涯思君,念念不忘。

評分

世界本來就不“完美”。我們不快樂的程度取決於現實跟它們“應該是”的樣子之間有多大距離。如果我們不凡事苛求完美,快樂這檔子事就簡單的多瞭。我們隻需要決定自己比較喜歡朝哪個方嚮發展,即使不能如願,我們還是可以快樂的。

評分

一招無賴下流的“妙手迴春”,一次斬殺蛇妖的不離不棄,一場為他舞起的“紅色蒲公英”,一串為他係上的“莫失莫忘鈴”,一聲“惡女”,一聲“臭蛋”,一句“吃到老,玩到老”的諾言,一根石柱打碎瞭的天靈蓋,一場鎖妖塔中的生離死彆,一段感人至深的感情,一個用生命去愛的人……

評分

給他的愛一直很安靜,她用自己的性命換得瞭他們的幸福,她亦是用她自己的一生,殉給瞭她心中的那個李逍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