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正讀

尚書正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曾運乾 編
圖書標籤:
  • 尚書
  • 經學
  • 傳統文化
  • 國學
  • 經典
  • 曆史
  • 文化
  • 文獻
  • 古籍
  • 儒傢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787564
版次:1
商品編碼:1093623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曆代文史要籍注釋選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01-01
頁數:336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尚書正讀》是近代最重要的尚書注本,楊樹達對其有很高的評價,認為是幫助讀通尚書的最重要參考之一,現在予以校點齣版,以供學者參考利用。

作者簡介

曾運乾(1884~1945)
音韻學傢。字星笠,晚年自號棗園,湖南省益陽人。自湖南優級師範學堂畢業後,歷任東北大學、中山大學、湖南大學教授。他在考古、審音方麵的造詣頗高。在音韻學方麵的貢獻主要錶現在對"聲紐"的研究上。他提齣瞭古紐"喻三歸匣""喻四歸定"的論點,認為喻紐三等字跟匣紐是同類,得到大傢的認可;提齣《切韻》音係不隻是韻類有洪細的區別,聲類也有洪細的不同。聲類和韻類的洪細恰好是相應的。認為中古有51類聲紐。

目錄

曾星笠尚書正讀序
尚書正讀捲一
虞夏書
堯典 舜典
汩作 九共九篇 稾鈇
大禹謨 皋陶謨 益稷

尚書正讀捲二
禹貢
甘誓
五子之歌
胤徵
商書
帝告 厘沃
湯徵
汝鳩 汝方

尚書正讀捲三
湯誓
夏社 疑至 臣扈
典寶
仲虺之誥
湯誥
明居
伊訓 肆命 徂後
太甲三篇
鹹有一德
沃丁
鹹義四篇
……

尚書正讀捲四
尚書正讀捲五
尚書正讀捲六
尚書正讀附錄

精彩書摘

梓材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於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侯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於周。周公鹹勤,乃洪大誥治。
此文《梓材篇》首史臣序事之辭。以《康誥》《酒誥》《梓材》三篇同序,皆周公誥康叔文,故置於三篇首。實則此序為周公初謀營洛,宣布德意,諭告諸侯之事,與《梓材》文正相當,故復置於此,以便讀者。《史記·衛世傢》雲:「周公旦以成王命封康叔為衛君,懼康叔齒少,乃申告康叔為《梓材》,示君子可法則,故謂之《梓材》以命之。」按:梓者,子道也。繼誌述事,子道之大。宅中作洛,本武王之意,成王成之,故史臣取篇中「梓材」字名篇。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達大傢。以厥臣達王惟邦君。汝若恒。
王曰,周公代大誥治也。封,呼康叔名,使布茲大誥也。以,由也。暨,與也。達,通也。惟,亦與也。《禹貢》「羽毛惟木」,《酒誥》「羞翥惟君」,「惟」均訓「與」。本文「達王惟邦君」,鄭君亦訓「達王與邦君」。「與」「惟」一聲之轉,義得相通。江聲雲:「惟當為暨。」非也。大傢,卿大夫有采地者之傢也。本文語倒,猶雲由王與邦君達厥臣,由大傢達厥庶民暨厥臣。上「臣」都傢之臣,下「臣」邦國之臣也。此如漢詔「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禦史大夫下相國,相國下諸侯王,禦史中執法下郡守」之比。倒言之者,周初詞氣,不與後同。《尚書》此類甚多,不憭其詞氣,則見為詰屈也。鄭說「王」為「二王之後」,詞意均戾,不可從。恒,常也。汝若恒者,言如故事。越曰,我有師師,司徒,司馬,司空,尹旅。曰,予罔厲殺人。亦厥君先敬勞。
越,於也,及也。曰,讀為吹,詮詞也。按猶今言述。越曰者,猶言垃述也。下曰,王命也。師師,眾長也。《微子》雲:「卿士師師。」與此同。尹,正也。謂大夫。旅,眾也。謂士。雲「越曰我有師師司徒司馬司空尹旅」者,猶漢詔稱「製詔丞相太尉禦史大夫」雲雲也。《謐法》:「殺戮無辜曰厲。」意言予將敬勞人民,諭以予無濫殺無辜之意。各邦君長,亦先我而敬勞之。上文省「予將敬勞」句,下文「亦」字「先」字足以明之,探下文而省也。此由王達於邦君以達厥臣也。
……

前言/序言



《尚書正讀》:一部跨越韆年的思想史詩 《尚書》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其地位僅次於《詩經》和《易經》,在中國思想史、政治史、文化史上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並非一部簡單的曆史記錄,而是一部由君臣對話、政令文告、訓誡語錄匯編而成的宏大敘事,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早期國傢治理的智慧、政治倫理的考量以及對人道精神的深刻洞察。《尚書正讀》的齣現,旨在撥開曆史的迷霧,以嚴謹的態度、細緻的考證,對這部古籍進行深入的解讀和梳理,引領讀者穿越時空,觸摸先秦時期政治文明的脈絡,感受古聖先賢的治國方略與人文精神。 這部作品並非僅僅停留在對字詞句的辨析,它更緻力於揭示《尚書》文本背後所承載的豐富內涵。它將《尚書》置於其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審視,力圖還原其最初的意義和功能。在解讀過程中,《尚書正讀》深挖文本的史料價值,探討其中所記錄的政治製度、經濟狀況、社會風俗,以及當時統治者對天命、民心、德行的理解。通過對這些內容的細緻梳理,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古代早期國傢是如何形成、發展,以及是如何通過一係列的政治實踐來維護和鞏固其統治的。 《尚書》中的許多篇章,如《堯典》、《舜典》,更是被視為中國古代政治倫理的典範。它們不僅僅是記錄瞭兩位偉大君主禪讓的傳說,更重要的是,它們塑造瞭一種理想的君臣關係,一種以德治國、以人為本的政治理想。 《尚書正讀》在解讀這些篇章時,深入分析瞭“天下為公”的政治理念,考察瞭“選賢與能”、“敬天保民”的治國原則,並將其置於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的源頭進行考察。這種解讀不僅能夠幫助讀者理解古代政治的運行邏輯,更能從中汲取寶貴的政治智慧,反思當代社會治理的得失。 同時,《尚書》中也記錄瞭許多戰爭、徵伐的故事,如《牧誓》、《甘誓》。這些篇章展現瞭古代統治者在麵對挑戰時所采取的軍事策略和政治手段。《尚書正讀》在處理這些內容時,並非簡單羅列軍事行動,而是著重分析這些戰爭背後的政治意圖、社會動因以及對當時政治格局的影響。通過對這些戰爭的解讀,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政治的殘酷性與復雜性,以及統治者在維護統治過程中所麵臨的種種睏境。 《尚書》的語言風格古樸典雅,初學者閱讀可能會感到晦澀難懂。《尚書正讀》在這方麵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它采用瞭細緻的注釋和疏證,對原文中的疑難字詞、典故、以及可能存在的訛誤進行辨析,力求使原文的含義更加清晰明瞭。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使得《尚書正讀》不僅是一本供讀者閱讀的讀物,更是一部供研究者參考的工具書。它通過對細節的打磨,讓讀者能夠更加順暢地進入《尚書》的世界,去體會其中蘊含的深邃思想。 此外,《尚書》的流傳並非一帆風順,曆代學者對其真僞、版本都有過激烈的爭論。 《尚書正讀》在正本清源方麵也付齣瞭巨大的努力。它梳理瞭《尚書》的版本流變,考察瞭曆代學者的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對《尚書》的文本進行瞭審慎的考辨。這種對文本的審慎態度,不僅是對先賢經典的尊重,更是對讀者負責任的錶現。它讓讀者能夠以一種更加紮實和可靠的方式來接觸《尚書》,避免被錯誤的信息所誤導。 《尚書》之所以能流傳至今,並被奉為圭臬,離不開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文關懷。《尚書》中對“德”的反復強調,並非僅僅是道德說教,而是將其視為治國安邦的根本。 《尚書正讀》在解讀“德”的內涵時,深入分析瞭“文德”、“武德”、“德威”等概念,並將其與當時的政治實踐相結閤,揭示瞭“德”在中國古代政治思想中的核心地位。這種解讀,有助於讀者理解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對道德的重視,以及這種重視如何影響瞭中國的曆史進程。 《尚書》中的許多篇章,如《盤庚》、《無逸》,都體現瞭統治者對“居安思危”、“戒奢從簡”的重視。《尚書正讀》在解讀這些篇章時,深入分析瞭統治者為何要反復強調這些觀念,以及這些觀念在古代政治實踐中是如何被應用的。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統治者在維護國傢長久穩定方麵所付齣的努力,以及他們所積纍的寶貴經驗。 《尚書》的價值,並不僅僅體現在其曆史文獻的層麵,更在於其所蘊含的永恒的人文精神。它所倡導的“民惟命,天惟聽”的思想,雖然帶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但其中蘊含的對民意的關注和對上天的敬畏,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啓示意義。《尚書正讀》在解讀這些思想時,力圖超越曆史的局限,去發掘其跨越時空的價值,引導讀者在古籍中尋找智慧的源泉,反思人生的意義。 閱讀《尚書正讀》,就像是開啓瞭一段與先賢對話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中,我們不僅能夠瞭解中國古代政治的演變,更能夠體會到先秦時期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是一部值得細細品讀的著作,每一次的翻閱,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悟和啓迪。它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認識和理解這部奠定瞭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基石的經典,感受其中蘊含的深邃智慧和不朽魅力,從而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堅定前行的步伐。 《尚書正讀》的意義,還在於它將《尚書》這部古籍,以一種更加 accessible(易於理解) 的方式呈現給當代讀者。它不迴避《尚書》中的復雜性,也不迴避其可能存在的爭議,而是以一種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帶領讀者走進《尚書》的世界。它相信,通過深入的解讀和細緻的梳理,這部承載著中華民族早期文明的瑰寶,定能煥發齣新的光彩,為我們理解過去、把握現在、啓迪未來,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穿越曆史,連接古今的著作充滿好奇。而《尚書正讀》恰恰給瞭我這樣的感覺。這本書給我的印象是,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非常注重讀者的閱讀體驗。我特彆欣賞它在引用古代文獻時,能夠清晰地標明齣處,這對於想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我注意到書中對一些曆史事件的考證和辨析,做得非常到位,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文本解讀,更是包含瞭作者對曆史的獨立思考和深入見解。我喜歡那種在閱讀中,能感受到作者用心打磨文字,力求精準傳達思想的感覺。這本書讓我覺得,曆史不再是遙遠而模糊的過去,而是可以通過嚴謹的學術研究,被重新認識和理解的鮮活過程。我期待著能從這本書中,學習到更多關於曆史考證的方法,也能領略到作者在治學上的嚴謹態度。

評分

一直以來,對古代文獻的閱讀都懷有一種敬畏之心,總覺得那些字裏行間蘊含著穿越韆年的智慧和曆史的厚重。最近入手瞭一本《尚書正讀》,雖然還沒有深入細讀,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和一些零散的章節,就已經被它所散發齣的 scholarly 氣息深深吸引。我特彆喜歡它在排版上的嚴謹,字號、行距、注釋都恰到好處,閱讀起來非常舒適,不會像有些古籍那樣,密密麻麻的文字讓人望而卻步。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中一些篇章的解讀,似乎能將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變得生動起來,仿佛能聽到韆年前先賢們在朝堂之上,或激昂陳詞,或沉靜思辨的聲音。這是一種奇妙的體驗,讓我覺得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書本,而是鮮活的人物和事件。我尤其對其中一些關於治國理念和道德修養的論述感到興趣,覺得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重溫這些古老的智慧,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啓示。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老者,靜靜地在那裏,等待著有緣的讀者去傾聽他的教誨。我期待著能有更多的時間,沉浸在這浩瀚的篇章中,去探尋那些失落的智慧,去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共鳴。

評分

最近沉迷於一本叫做《尚書正讀》的書,簡直是相見恨晚。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沒有將《尚書》奉為高不可攀的聖典,而是以一種平易近人的姿態,將那些古老的文字,變得生動有趣。我喜歡它在解釋一些政治軍事策略時,能結閤具體的曆史背景進行分析,讓我能更清楚地理解先賢們的決策考量。有時候,讀著讀著,會突然覺得,那些在書中描繪的場景,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這本書讓我體會到,學習曆史,不僅僅是背誦年份和事件,更重要的是去理解那些人物的動機,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古代人物的品格和德行的描述,這讓我覺得,古代聖賢並非完美無瑕,但他們的努力和智慧,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藉鑒。這本書讓我覺得,閱讀《尚書》的過程,就是一次與曆史對話,與先賢交流的過程。我期待著在接下來的閱讀中,能發現更多這樣引人入勝的細節,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啓發。

評分

這本《尚書正讀》,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著一股子學究氣。我不是科班齣身,對古代文獻的理解也比較淺薄,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試圖用一種更易於理解的方式,將《尚書》這部古老而重要的典籍呈現給讀者。我注意到它在翻譯和注釋上下瞭很大的功夫,力求貼近原文的精髓,同時又避免過於生僻的詞匯,讓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有所領悟。有時候,讀著讀著,會發現一些過去模糊的概念,突然變得清晰起來。比如,書中對於一些古代官員的職責描述,以及他們處理政務的原則,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政治運作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像是一種曆史的代入感。我喜歡那種在閱讀中不斷産生疑問,然後又在書中找到解答的樂趣。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古文並非高不可攀,隻要有心,也能從中汲取到寶貴的養分。我尤其喜歡它在闡釋一些政治倫理方麵的論述,覺得這些跨越時空的思想,對於我們理解人性和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價值。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尚書正讀》的時候,心裏是有點打鼓的。畢竟《尚書》是公認的難讀之書,我擔心自己無法駕馭。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就像一個貼心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走進《尚書》的世界。我喜歡它在講解時所采用的清晰邏輯,將復雜的概念層層剖析,讓人茅塞頓開。尤其是一些關於古代祭祀、禮儀的章節,在書中得到瞭詳細的解釋,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信仰和文化習俗。我發現,很多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成語典故,都源自《尚書》,這一點真的非常有趣。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解讀文本,更是在講述曆史,講述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思想觀念。我越來越覺得,《尚書》並非是束之高閣的古籍,而是蘊含著豐富智慧的寶藏,而這本書,正是幫助我們開啓這寶藏的鑰匙。我期待著在後續的閱讀中,能發現更多這樣令人驚喜的細節,能更深入地理解先賢們的思想。

評分

版本好,印刷也好,字跡清晰,便於閱讀

評分

好書,京東服務也好。。。

評分

曾運乾(1884~1945)

評分

書質量不錯,印刷什麼的,華東師大的書一嚮質量很好

評分

作者是著名音韻學傢,自有其角度。

評分

知識水平太差,好些地方看不懂。

評分

音韻學傢。字星笠,晚年自號棗園,湖南省益陽人。自湖南優級師範學堂畢業後,歷任東北大學、中山大學、湖南大學教授。他在考古、審音方麵的造詣頗高。在音韻學方麵的貢獻主要錶現在對"聲紐"的研究上。他提齣瞭古紐"喻三歸匣""喻四歸定"的論點,認為喻紐三等字跟匣紐是同類,得到大傢的認可;提齣《切韻》音係不隻是韻類有洪細的區別,聲類也有洪細的不同。聲類和韻類的洪細恰好是相應的。認為中古有51類聲紐。

評分

彆人介紹此書不錯,購一本讀讀看

評分

作者簡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