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选材非常用心,几乎囊括了元好问的代表作。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一些边塞诗和羁旅诗的收录,这些作品往往能最直接地反映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个人的心路历程。元好问作为金末元初的文学大家,其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其历史的文献价值。通过他的诗词,我们可以窥见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挣扎与思考。书中那些关于爱情的诗句,更是凄美动人,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精美,纸张质感很好,拿在手里非常有分量。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馈赠,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元好问的才情与魅力。
评分拿到这本《古典诗词名家:元好问诗词选》时,我并没有抱有过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琳琅满目。然而,翻阅之后,却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既有文人特有的含蓄典雅,又带着一种直抒胸臆的豪迈。元好问的诗词,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时或许平淡,但越品越有滋味。他笔下的很多意象,比如“问世间,情为何物”,已经超越了诗句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更让我着迷的是,他诗词中那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读他的作品,常常会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以及人性的光辉。这本书的编排也很人性化,诗词和注释分开,既保证了阅读的纯粹性,又提供了便利。总之,这是一本能够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并从中获得力量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严谨的选本和精到的注解。作为一本诗词选集,最关键的还是作品本身的质量,而元好问无疑是金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收录的诗词,可以说是元好问创作的精华,涵盖了他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能够较为全面地展现他的文学成就。更令人称道的是,书中提供的注解详尽而准确,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释,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而且,注解并没有打断阅读的流畅性,而是巧妙地穿插在正文之间,既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又不影响整体的阅读体验。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元好问的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诗词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古朴典雅,透着一股子文人气。翻开目录,发现收录的作品相当丰富,而且编排得很有条理。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元好问生平事迹的介绍,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让我们对这位文学巨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他身处金元易代之际,经历了家国剧变,这种特殊的经历无疑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读他的诗词,常常能感受到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例如,他的一些咏史怀古之作,并非简单的陈述史实,而是融入了他个人的感慨和对时事的评判,充满了哲思。而那些描写民间风俗和个人情感的作品,则展现了他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尤其是他的词,格调高雅,情感真挚,很多篇章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是读到诗词,更是走近了一个鲜活的元好问,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坚守。
评分初拿到这本《古典诗词名家:元好问诗词选》,内心就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元好问,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他的诗词,仿佛是那个乱世中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记。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朴而疏朗的气息。诗句里的字词,没有华丽的堆砌,却自有其深邃的力量。读着读着,仿佛能看到一个饱经风霜的文人,在历史的洪流中,用他的笔尖勾勒出时代的悲欢离合,用他的情怀触碰人性的底色。尤其是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篇章,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与苍凉。而那些抒发家国情怀的句子,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又倍感心酸。他笔下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随?”,更是千古绝唱,道尽了人世间最深刻的情感纠葛,也引发了无尽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诗词的汇集,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一次对心灵的洗礼。即使对古典诗词不是特别了解的人,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评分自35岁中博学宏词科入选翰林院,到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1233年)汴京城破被蒙古兵俘虏,是他宦海浮沉和仕途最终结束时期。这一时期,他因不满史馆的冷官生活,很快辞官回豫西登封家中闲居。后被荐举出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再调金中央政府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经历蒙古围城、崔立叛降、汴京城破、被俘囚押的饥饿忧愁、流血流泪、生离死别等恶梦般的生活。
评分看神雕侠侣,就想看看元好问的词。
评分纸质印刷一般
评分读书心得: 天哪!逐字逐句地看完这本书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震撼!好书啊,好书!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书!面对此书,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这本书,久久不忍合上。 在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没有立即来评论,因为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本世间少有的书。 能够在如此精彩的书后面留下自己的名字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这本书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这本书太好看了!我愿意一辈子不断地看下去!此书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就商业猎奇的角度而言,这篇书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际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真不愧为游记界新一代的开山老怪!本来我已经对这个类别失望了,觉得这个类别没有前途了,心里充满了悲哀。但是看了作者这本书,我告诉自己这本书是一定要评论的!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书啊!苍天有眼啊,让我在有生之年得以观得如此精彩绝伦的书!作者要继续努力啊!此书,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 只有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唯一引言者。看了此书,让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此推荐给广大读者,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的强推!真知灼见啊!此书实在是一语中的。子曰:三人行而必有我师焉。斯言善哉。不知不觉读书这么多年,好的书坏的书都看过了,看多了。渐渐的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渐渐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奋斗的顶峰了。可是,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眼前竟然感觉一亮!仿佛看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正轻摇柳步款款而行。正好似这本书,语态端正,论证从容。好书啊!只有那种真理在握,洞视这个世界真实本质的人,才能显示出这样惊人的笔力。在日益苍白肤浅的新书堆里,我从此书中不但看到了真理,更加看到了新书的希望。为表达我对的敬意,也是为了向作者学习。我决心要把这本书评论、强推!这本书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的这本书。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的这本书之后,我竟感发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这么好的书,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书,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作者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这个书强推,使劲推!推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看完,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
评分这大概是我写的最短的一篇译后记。好的文字总是令人失语,伟大的作品更是令人心存敬畏,不敢多加评论。精彩如[SM]这样的小说,我辈只有如痴如醉地倾心捧读。 最后一切真相大白,道布斯爵士给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背景,平静优雅的语言,如我所料的结局,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一边把英文变成中文,一边无声地流下眼泪。这听起来也许很矫情,但这真是破天荒头一遭。翻译感人的爱情故事,我固然感动泫然,却并未浑身发抖不能自持;翻译与我的经历有切身关联的纪实作品,我固然激情满怀,却并未手脚冰凉震撼不已。但这本小说做到了。从头到尾,我见证了一个人,或一群人,他们形形色色,天壤之别,却因为对权力的共同追逐,进入无穷无尽的漩涡,或挣扎,或放任,最终要么出人头地享受风光无限,要么惨不忍睹遭受灭顶之灾。 看上去弗朗西斯•厄克特似乎是唯一笑到最后的成功者,但我以一个小女子的浅薄试图去窥探他的内心,难道站在硕大的唐宁街首相办公室,独自一人看着窗外的景色,他不会痛苦,不会孤独?也许就像他自己所说的,“这就是政坛。”一路走来,他收获的是权力与掌声,丢失的呢?人性、情感、友谊与道德和良心。夜深人静时,他能安然入眠吗?回想过去时,他能坦然无畏吗?不知书中的弗朗西斯听到这番所谓的“陈词滥调”,是不是会微微一笑,用那双凛冽而深邃的蓝眼睛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你可以这么说,但我不可能发表任何评论。” 诚然,一开始是因为对热播美剧[SM]和男主演凯文•史派西的崇拜,促使我接下这本书的翻译任务。甚至一开始还觉得书过于严肃,没那么吸引人。但后来我被作者优雅沉着而又引人入胜的表达紧紧抓住,到最终读完和译完这本书,有两点值得庆幸。 一是这本书写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交替之时,所以,书中没有美剧里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增添的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人物和节外生枝的情节,一切都集中于弗朗西斯和几个主要角色身上,干脆利落,紧凑得没有半点多余的情节。整本书一气呵成,摄人心魄,令读者手不释卷。 二是原著是以英国政坛为背景,而且作者是真正在政坛摸爬滚打过的人。所以书中的权力倾轧和政治斗争比美剧更真实,更直接,更敏锐,更残酷。对我来说,这本书的翻译过程,也是更深入了解英国政体,了解其中权力纠葛的学习过程。 当然,从对“乌七八糟的英国政坛”所知寥寥到查阅资料,搜寻网络,翻译完这本书,加之自己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还希望读者多多指正。在此也感谢编辑对我的帮助和鼓励,以及家人和朋友对我的支持。谢谢你们,给我温暖美好的爱,让我勇敢前行。 就像作者说的,请沉浸其中,好好享受。你会像我一样被震撼得哑口无言吗?这个嘛,你怎么说都行,“但我不可能发表任何评论”。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为文有绳尺,备众体。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沈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其长短句,揄新声,以写恩怨者又数百篇。兵后,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四方碑板铭志尽趋其门。其所著文章诗若干卷、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机一卷、诗文自警十卷。
评分胡适、傅斯年这一代虽然没有参加过晚清最后的科举,但他们是旧的“仕”到知识分子过渡期产生的人。他们不是以道自认,他们还要以天下自认。他们对于现实的参与很多,虽然严格说起来,他们也没有做过政府的官。胡适先生从他的日记和书信可以看出来,蒋介石其实到后期,一直很想用各种位置把他拉出来。但是傅斯年他们一直都在阻挡,认为应该坚决地推掉。
评分对于西方研究汉学,我们不要存在任何的偏见。他们的长处是在建构、理论、框架、比较的视野,以及说出某一个东西比较广的意义。西方在训练一个领域的时候,通常都有别的领域的辅助,比如说,你写中国题目可能要学英国史、法国史、日本史等等,在历史之外,可能你还要有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背景。所以,它是以众学来治一学,就不会坐井观天,这和整个学术界的培养很有关系。另外,它常常不在这个文化的限制里面,有时候跳出来,确实可以看出我们在这里面看不到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