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选材非常用心,几乎囊括了元好问的代表作。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一些边塞诗和羁旅诗的收录,这些作品往往能最直接地反映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个人的心路历程。元好问作为金末元初的文学大家,其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其历史的文献价值。通过他的诗词,我们可以窥见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挣扎与思考。书中那些关于爱情的诗句,更是凄美动人,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精美,纸张质感很好,拿在手里非常有分量。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馈赠,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元好问的才情与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古朴典雅,透着一股子文人气。翻开目录,发现收录的作品相当丰富,而且编排得很有条理。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元好问生平事迹的介绍,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让我们对这位文学巨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他身处金元易代之际,经历了家国剧变,这种特殊的经历无疑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读他的诗词,常常能感受到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例如,他的一些咏史怀古之作,并非简单的陈述史实,而是融入了他个人的感慨和对时事的评判,充满了哲思。而那些描写民间风俗和个人情感的作品,则展现了他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尤其是他的词,格调高雅,情感真挚,很多篇章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是读到诗词,更是走近了一个鲜活的元好问,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坚守。
评分初拿到这本《古典诗词名家:元好问诗词选》,内心就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元好问,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他的诗词,仿佛是那个乱世中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记。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朴而疏朗的气息。诗句里的字词,没有华丽的堆砌,却自有其深邃的力量。读着读着,仿佛能看到一个饱经风霜的文人,在历史的洪流中,用他的笔尖勾勒出时代的悲欢离合,用他的情怀触碰人性的底色。尤其是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篇章,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与苍凉。而那些抒发家国情怀的句子,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又倍感心酸。他笔下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随?”,更是千古绝唱,道尽了人世间最深刻的情感纠葛,也引发了无尽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诗词的汇集,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一次对心灵的洗礼。即使对古典诗词不是特别了解的人,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评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严谨的选本和精到的注解。作为一本诗词选集,最关键的还是作品本身的质量,而元好问无疑是金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收录的诗词,可以说是元好问创作的精华,涵盖了他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能够较为全面地展现他的文学成就。更令人称道的是,书中提供的注解详尽而准确,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释,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而且,注解并没有打断阅读的流畅性,而是巧妙地穿插在正文之间,既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又不影响整体的阅读体验。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元好问的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诗词读物。
评分拿到这本《古典诗词名家:元好问诗词选》时,我并没有抱有过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琳琅满目。然而,翻阅之后,却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既有文人特有的含蓄典雅,又带着一种直抒胸臆的豪迈。元好问的诗词,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时或许平淡,但越品越有滋味。他笔下的很多意象,比如“问世间,情为何物”,已经超越了诗句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更让我着迷的是,他诗词中那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读他的作品,常常会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以及人性的光辉。这本书的编排也很人性化,诗词和注释分开,既保证了阅读的纯粹性,又提供了便利。总之,这是一本能够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并从中获得力量的书。
评分每一分,每一秒,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选择,是否要真正生活到现在,吸收周围的一切,让自己受感动,受影响。
评分质优价廉,物超所值,值得购买。
评分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他过的是学生和公子哥儿的优裕生活。这20来年,随着他的过继父元格,转徙于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的县令任上,一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早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即因作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初次参加科举未能魁名高中,但因多遇名人指教,学问大为长进,打下了做诗为文的深厚根基。太原王中立(字汤臣)、翰林学土路铎(字宣叔)、名儒郝天挺(字晋卿)等都对元好问有过指教师授的功劳。另一方面,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科场失意的打击,使元好问养成了嗜酒的不良癖好。
评分这样我要不知道自己在别人面前称赞他就此发表评论家?这样做45555555555445444444444444444444455566666667
评分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评分很好,很不错
评分这款书较小,有注释有翻译。
评分至于我的老师余英时、许倬云先生,已经完全是现代知识分子的时代了。他们频繁参与论政,尤其是许先生写了很多文章,余先生也写了不少,可是对于政治只有遥远的兴趣。我在猜,胡适、傅斯年先生那个时代如果情况不同,他们说不定也不会进入政府,从他们的信里面也可以看到。
评分另一方面讲,他们参与现实的政治非常多,不管是评论、建言等等,非常明显。在那个时代,他们对于自由民主有很高的信念,他们也是通过和政治相当大的互动,才可以去维护自由民主。所以他们对当时的国民政府基本上是既有关系,又要保持距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