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名家:元好问诗词选

古典诗词名家:元好问诗词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狄宝心 注
图书标签:
  • 元好问
  • 诗词
  • 古典诗歌
  • 宋元诗词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诗歌
  • 选集
  • 名家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47233
版次:1
商品编码:1094620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最深厚、最具魅力的形式之一,由于它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兼具文学性与音乐性两大艺术特质,以简约的形式蕴涵了丰厚的韵味,所以一直受到作者与读者的青睐,其粹参与的广泛程度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时至今日,诗词在海内外仍拥有大批爱好者:自发成立的众多业余创作团体,大量的相关读物,为数众多的诗词网站,无一不在昭示着这种古典形式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元好问诗近少陵,词类苏、辛,沉挚悲凉,寄寓遥深,代表了金元时期诗词创作的最高成就,深肥时人及后世的推崇,被认为元明之后无与颉颃,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古典诗词名家:元好问诗词选》依据注者多年研究成果,精选元好问诗100题149首,词90首,按创作时间先后编排,详加题解、注释,对了解、研究元好问其人,其作颇有帮助。

目录

前言
诗选
石岭关书所见
过晋阳故城书事
八月并州雁
论诗三十首
少室南原
秋怀
秋蚕
西园
横波亭
家山归梦图三首
楚汉战处
麦叹
李屏山挽章二首
帝城二首
寄钦用
寄西溪相禅师
乙酉六月十一日雨
饮酒五首
后饮酒五首
别程女
出山
内乡县斋书事
宿菊谭
西斋夜宴
张主簿草堂赋大雨
长寿山居元夕
范宽秦川图
此日不足惜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岐阳三首
雨后丹凤门登眺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
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
癸已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癸已五月三日北渡三首
淮右
南冠行
秋夜
十二月六日二首
徐威卿相过,留二十许日,将往高唐,同李辅之赠别二首
……
词选

前言/序言


元好问:词海孤舟,情系山河 在漫长而璀璨的中国古典诗词长河中,元好问无疑是其中一颗耀眼而独特的星辰。他集词人、文学史家、金石学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其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广阔的视野、精湛的技巧,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一生,恰似一叶孤舟,漂泊在风雨飘摇的时代洪流中,却以其坚韧的生命力和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将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晚年定居于山西介休。他的生平,与金朝的衰亡、蒙古的崛起紧密相连,这段动荡不安的历史,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也赋予了他作品一种与众不同的苍凉与厚重。他目睹了王朝更迭的残酷,经历了家国离散的痛苦,这一切都化为笔下的血泪,浇灌出他那独具特色的诗词风貌。 元好问的诗歌,以其浑厚雄健、饱含深情的风格而著称。他早期的诗作,多有慨叹世事、抒发抱负之意,在金朝灭亡之后,他的诗歌更添一层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他笔下的山河,不再是风花雪月的点缀,而是承载着无数历史沧桑和民族记忆的载体。例如,他在《论诗三十首》中提出的“诗情何处?即在眼前”,强调诗歌的现实关怀和生活根源,这与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经历息息相关。他的诗歌,往往在写景的同时,融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国家命运的忧思,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饱满。他既有对故国山河的深切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更有对人世沧桑的哲思。那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固然令人扼腕,而元好问的诗词,则以另一种方式,诉说着相似的悲壮。 然而,元好问最为人称道的,依然是他那“以文为词”的艺术革新。在南宋词坛以婉约、凄美为主流的时代,元好问以其雄浑、慷慨、壮阔的风格,为词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力量。他不受传统词体格律的束缚,将诗歌的创作手法融入词中,使得词的题材更加广泛,表现力更加丰富。他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空间,将史事、议论、哲理、叙事等内容引入词中,打破了词“艳科”的藩篱。 元好问的词,最能体现其“文为词”的特点,也最能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词,常以宏大的历史场景为背景,以深邃的哲理为内涵,以激昂的情感为驱动。他擅长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色,却又将个人的悲欢离合寄寓其中。他词中的“愁”,不再是闺阁中的低吟浅唱,而是家国沦丧、民族飘零的深沉哀痛。 例如,他的《摸鱼儿·问莲根》一词,开篇便以“问莲根、有语谁消损?长条别有风流,试问,却疑何事,都无影响”的诘问,引发读者对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词的上片,从咏莲写到景物荒凉,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下片则借由莲花的凋零,抒发对故国往事的追忆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将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紧密地联系起来。“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抽价。二月江南花渐发,一溪流水绕山斜。”(《踏莎行》)这样的景象,在寻常诗人笔下或许是春光烂漫,但在元好问笔下,却饱含着物是人非的凄凉。他的词,常常在写景的背后,隐藏着对历史的感慨,对人生的洞察。 元好问的词,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其强大的叙事能力。他常常以一首词,讲一个故事,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展现出事件的起伏。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也不同于传统词作中柔弱、多情、愁怨的模式,而是更加坚韧、更加有血有肉。比如,他在《永州太守》一词中,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坚毅果敢的女性形象。 元好问对词的贡献,还在于他对词的理论建设。他曾提出“词之创制,自有其理”,强调词的创作应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不能随意为之。他还提出了“诗与词,异工同韵”的观点,认为诗歌和词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在表达情感、抒发胸臆方面,却有着共通之处。他对词的这种深入研究和理论阐释,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文学创作,元好问在金石学、文学史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编撰的《中州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个人编撰的金朝诗人诗集,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的金朝文学资料。他对金石学的研究,也展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严谨的态度。 元好问的一生,可以说是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他不是一个仅仅沉醉于个人情感世界的词人,而是一个将个体命运与家国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想者。他的词,是那个时代悲壮史诗的缩影,是他个人坎坷人生的写照,更是中华民族在动荡年代里一种不屈精神的体现。 他的作品,无论是诗还是词,都充满了对人生、对历史、对民族的深沉思考。他笔下的情,不仅仅是男女之情,更是对故国山河的眷恋,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对历史真相的探寻。他的词,像一叶孤舟,漂泊在词海,却以其独特的力量,激起层层巨浪,撼动人心。 在阅读元好问的诗词时,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饱经沧桑的灵魂,在历史的洪流中,依然保持着一份清醒的独立,一份不屈的傲骨。他的诗词,既有壮丽的歌咏,也有凄婉的叹息,更有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追问。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沉的情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也为我们解读那个时代提供了一扇独特的窗口。 元好问的诗词,犹如一颗久经锤炼的宝石,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的文字,穿越时空的阻隔,依然能够激荡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他的人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诗词,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理解元好问,就是在理解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就是在理解一种深沉而坚韧的民族精神。他的名字,早已镌刻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史册上,他的作品,将永远滋养着后人的心灵。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选材非常用心,几乎囊括了元好问的代表作。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一些边塞诗和羁旅诗的收录,这些作品往往能最直接地反映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个人的心路历程。元好问作为金末元初的文学大家,其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其历史的文献价值。通过他的诗词,我们可以窥见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挣扎与思考。书中那些关于爱情的诗句,更是凄美动人,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精美,纸张质感很好,拿在手里非常有分量。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馈赠,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元好问的才情与魅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古朴典雅,透着一股子文人气。翻开目录,发现收录的作品相当丰富,而且编排得很有条理。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元好问生平事迹的介绍,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让我们对这位文学巨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他身处金元易代之际,经历了家国剧变,这种特殊的经历无疑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读他的诗词,常常能感受到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例如,他的一些咏史怀古之作,并非简单的陈述史实,而是融入了他个人的感慨和对时事的评判,充满了哲思。而那些描写民间风俗和个人情感的作品,则展现了他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尤其是他的词,格调高雅,情感真挚,很多篇章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是读到诗词,更是走近了一个鲜活的元好问,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坚守。

评分

初拿到这本《古典诗词名家:元好问诗词选》,内心就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元好问,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他的诗词,仿佛是那个乱世中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记。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朴而疏朗的气息。诗句里的字词,没有华丽的堆砌,却自有其深邃的力量。读着读着,仿佛能看到一个饱经风霜的文人,在历史的洪流中,用他的笔尖勾勒出时代的悲欢离合,用他的情怀触碰人性的底色。尤其是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篇章,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与苍凉。而那些抒发家国情怀的句子,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又倍感心酸。他笔下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随?”,更是千古绝唱,道尽了人世间最深刻的情感纠葛,也引发了无尽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诗词的汇集,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一次对心灵的洗礼。即使对古典诗词不是特别了解的人,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评分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严谨的选本和精到的注解。作为一本诗词选集,最关键的还是作品本身的质量,而元好问无疑是金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收录的诗词,可以说是元好问创作的精华,涵盖了他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能够较为全面地展现他的文学成就。更令人称道的是,书中提供的注解详尽而准确,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释,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而且,注解并没有打断阅读的流畅性,而是巧妙地穿插在正文之间,既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又不影响整体的阅读体验。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元好问的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诗词读物。

评分

拿到这本《古典诗词名家:元好问诗词选》时,我并没有抱有过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琳琅满目。然而,翻阅之后,却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既有文人特有的含蓄典雅,又带着一种直抒胸臆的豪迈。元好问的诗词,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时或许平淡,但越品越有滋味。他笔下的很多意象,比如“问世间,情为何物”,已经超越了诗句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更让我着迷的是,他诗词中那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读他的作品,常常会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以及人性的光辉。这本书的编排也很人性化,诗词和注释分开,既保证了阅读的纯粹性,又提供了便利。总之,这是一本能够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并从中获得力量的书。

评分

每一分,每一秒,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选择,是否要真正生活到现在,吸收周围的一切,让自己受感动,受影响。

评分

质优价廉,物超所值,值得购买。

评分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他过的是学生和公子哥儿的优裕生活。这20来年,随着他的过继父元格,转徙于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的县令任上,一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早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即因作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初次参加科举未能魁名高中,但因多遇名人指教,学问大为长进,打下了做诗为文的深厚根基。太原王中立(字汤臣)、翰林学土路铎(字宣叔)、名儒郝天挺(字晋卿)等都对元好问有过指教师授的功劳。另一方面,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科场失意的打击,使元好问养成了嗜酒的不良癖好。

评分

这样我要不知道自己在别人面前称赞他就此发表评论家?这样做45555555555445444444444444444444455566666667

评分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评分

很好,很不错

评分

这款书较小,有注释有翻译。

评分

至于我的老师余英时、许倬云先生,已经完全是现代知识分子的时代了。他们频繁参与论政,尤其是许先生写了很多文章,余先生也写了不少,可是对于政治只有遥远的兴趣。我在猜,胡适、傅斯年先生那个时代如果情况不同,他们说不定也不会进入政府,从他们的信里面也可以看到。

评分

另一方面讲,他们参与现实的政治非常多,不管是评论、建言等等,非常明显。在那个时代,他们对于自由民主有很高的信念,他们也是通过和政治相当大的互动,才可以去维护自由民主。所以他们对当时的国民政府基本上是既有关系,又要保持距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