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部分,简直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古代生活画卷,太有意思了!我一直以为古诗都是很严肃、很说教的,但读了《诗经》才知道,原来古人的情感也是如此丰富和直接。《周南》里的《关雎》,那份对心仪之人的思念和追求,写得真切又动人,让人忍不住跟着哼唱。还有《邶风》里的《击鼓》,那种战友之间的情谊,在烽火连天的年代显得格外珍贵。《小雅》则更多地展现了社会百态,有耕作的辛苦,有宴饮的欢乐,有对时局的忧虑,也有对君王的规劝,仿佛一个时代的缩影,展现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喜怒哀乐。最让我惊叹的是《国风》,那些来自民间的歌谣,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有的欢快,有的忧伤,有的调侃,有的抒情,充满了生活气息。它们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以及他们的情感世界。读《诗经》的过程,就像是在与数千年前的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体验他们的生活情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
评分最近终于把这套《四书五经》(套装上中下)拜读完毕,内心感慨万千,真是一场智慧的洗礼。一开始拿到这套书,沉甸甸的分量就让我觉得它蕴含着古人深厚的思想,读起来才知道,这哪里是书,分明是一部部人生教科书。孔孟老庄的思想,历经千年依旧熠熠生辉,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翻开《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链条,把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让人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而《论语》里的那些看似平淡却充满哲理的对话,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感悟。有时是关于君子之道,有时是关于仁爱之心,有时又是关于学习方法,就像和一位智者促膝长谈,总能获得启迪。读《孟子》则更能感受到那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思想,以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让人心生敬佩。这部书的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非一朝一夕所能完全领会,它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每次阅读都能发掘出新的闪光点。
评分《礼记》这本书,可以说是对我理解“礼”这个概念产生了颠覆性的认识。我之前总以为“礼”就是一些繁琐的规矩和形式,但读了《礼记》才知道,“礼”原来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它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和谐的基石。《大学》虽然也在《礼记》之内,但单独阅读《礼记》的其他篇章,更能体会到“礼”是如何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曲礼》是关于日常行为规范的集大成者,从待人接物到起居饮食,都有详细的规定,但这些规定背后都蕴含着尊重、谦逊、有序等深层意义。《学记》则谈论了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强调了学习的循序渐进和教学相长,对今天的教育理念依然有启发。《祭义》更是深入探讨了祭祀的意义,不仅仅是对祖先的缅怀,更是对生命、对传统、对伦理的尊重。《礼记》让我明白,一个有序、和谐的社会,离不开“礼”的约束和引导。它帮助我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社会交往中做到得体、尊重他人。
评分《尚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历史的洪流,记录着王朝的兴衰更替,也承载着先贤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一开始读的时候,确实觉得有些拗口,毕竟是几千年前的古文,但慢慢读下去,便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那些关于“德”“政”“法”的论述,对于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统治思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惟命,天惟时,人惟祀”这样的句子,深刻揭示了天命观和民本思想的结合。特别是那些帝王与臣子之间的对话、诏令,展现了古代统治者在决策时所考虑的方方面面,以及他们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担当。虽然有些篇章涉及的政治制度和观念与现代社会差异很大,但其中关于“居安思危”、“勤政爱民”、“慎刑用德”等原则,放到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需要静下心来,仔细体会,才能从中汲取养分。对我而言,《尚书》更像是一本古代的“治国宝典”,虽然年代久远,但其智慧的光芒依然能够穿透时空,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易经》真的是我读过的所有书中,最令人着迷也最让我感到神秘的一部。它不像其他经典那样直接讲述道理,而是通过卦象和卦辞,以一种极其抽象和象征的方式,来揭示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和人生哲理。刚开始读的时候,简直像在看天书,那些“乾”、“坤”、“屯”、“蒙”之类的卦名,还有复杂的爻辞,都让我感到一头雾水。但随着阅读的深入,特别是参考了一些解读的资料,我开始逐渐领会到它的精妙之处。它不仅仅是一部占卜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宇宙变化规律和人生智慧的百科全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简直就是《易经》精神的精髓,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它教我如何顺应变化,如何把握时机,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坚韧,如何在成功时保持警惕。每一次翻开《易经》,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仿佛在与古老的智慧对话,不断地刷新我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它就像一面镜子,照见的是宇宙的运行规律,也映照出我们自身的处境和未来。
评分收到宝贝了,超级喜欢,京东快递那时快的没法说啊。哈哈,内容很古典,基本上都是繁体字看着稍有不习惯,喜欢收藏的人值得拥有。
评分王重民一生从事文史方面许多学科的研究,著述颇丰,共有专著、论文160余部(篇)。其主要成就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研究和传授目录学。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和中文系主讲《普通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版本学》、《中国古典目录学》等课程。著有《普通目录学》(1957年)、《中国目录学史论丛》(1984年)、《〈校雠通义〉通解》(1987年)等。他多年研究中国目录学史的成果六部分收在《论丛》一书中。二是编著和主编大批目录索引。
评分影印版 纸张不错只是有些地方墨色浓淡不一 不够清晰。
评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 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看不懂….:一:...。
评分3.商品评价是您对所购商品的质量、使用感受等进行评价,您公平公正的评价可以帮助其他用户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同时您也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京豆奖励,详见评价送京豆规则;
评分8.鼓励发表原创、有价值的评价;杜绝剽窃、发表无意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评价内容,如您发布的无效评价超过(包含)5条, 则一年内您发表的商品评价都不会获得京豆奖励。15日内不同订单中的相同商品,只能评价一次;
评分你懂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