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花卉生産技術

木本花卉生産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彭世逞 等 編
圖書標籤:
  • 木本花卉
  • 花卉生産
  • 園藝技術
  • 園林植物
  • 植物栽培
  • 花卉種植
  • 苗木生産
  • 園藝園林
  • 花卉園藝
  • 植物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金盾齣版社
ISBN:9787508271262
版次:1
商品編碼:10951064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2
字數:18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木本花卉生産技術》獻給種花瞭,賣花人,買花人,用花人的書。

內容簡介

《木本花卉生産技術》分彆介紹瞭107種木本花卉的生産技術。內容包括:各種木本花卉的分布、用途、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技術和栽培管理等。為方便讀者對花木的識彆、欣賞和收藏,書中選配瞭100餘張木本花卉的彩色照片。書末附有木本花卉主要繁殖方法圖解和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本書收錄的木本花卉種類較為齊全,內容翔實,技術實用,圖文並茂,通俗易懂。適閤園林花木公司、廣大花卉種養人員、基層園藝技術推廣人員及花卉愛好者學習使用,也可供農林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彭世逞,西昌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土壤學教授,西昌學院學術帶頭人。長期從事植物生産類課程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發錶研究論文20餘篇,澤文20餘篇,主編和參編科技專著9本,先後獲得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廳、涼山州人民政府教學成果奬和科技進步奬等奬項。
劉方農,西昌學院農學與園藝學院副教授。先後擔任微生物學、觀賞園藝、生態學、果樹栽培學、園藝植物組織培養等課程的教學工作。發錶論文17篇,主編或參編專著5本,在園藝植物組織培養方麵取得瞭一定成績。劉方農、彭世逞和劉聯仁閤著的(芳香植物鑒賞與栽培)-書,榮獲第21屆華東地區科技齣版社優秀科技圖書一等奬。
劉聯仁,西昌學院農學與園藝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教學和生物學方麵的科研工作。在國內外公開發錶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有15篇被評為優秀論文,8篇被聯閤國糧農組織創辦的國際性刊物摘登,獨自或與人閤作齣版農林科技著作23本。多次被評為先進教育、科技工作者。1993年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一、107種木本花卉的分布、用途和形態特徵
1.臘梅
2.梅花
3.櫻桃
4.櫻花
5.桃花
6.貼梗海棠
7.垂絲海棠
8.西府海棠
9.月季花
10.薔薇
11.玫瑰
12.芍藥
13.牡丹
14.玉蘭
15.紫玉蘭
16.木芙蓉
17.木槿
18.紅花羊蹄甲
19.龍牙花
20.鳳凰木
21.紫薇
22.賴桐花
23.雞蛋花
24.石榴
25.無花果
26.八仙花
27.檉柳
28.垂柳
29.銀柳
30.水杉
31.水鬆
32.迎春花
33.龍爪槐
34.香花槐
35.三角槭
36.銀杏
37.木棉花
38.珙桐
39.六月雪
40.鬧羊花
41.山茶花
42.杜鵑花
43.枇杷
44.火棘
45.桂花
46.金葉女貞
47茉莉花
48.丁香
49.山玉蘭
50.黃葛蘭
51.含笑
52.夾竹桃
53.黃花夾竹桃
54.黃蟬
55.蘇鐵
56.闊葉十大功勞
57.南天竹
58.佛手
59.金彈
60.九裏香
61.米蘭
62.雀舌黃楊
63.梔子花
64.蝦衣花
65.金苞蝦衣花
66.紅韆層
67.竹節蓼
68.扶桑
69.黃槐
70.倒掛金鍾
71.人心果
72.印度榕
73.垂葉榕
74.一品紅
75.變葉木
76.紅桑
77.金鈴花
78.酒瓶蘭
……
二、107種木本花卉的養護管理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鄉野拾味:時令蔬果的采摘與烹飪指南》 內容簡介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似乎離土地越來越遠,那些伴隨四季更迭、源自泥土的鮮活滋味,也漸漸被工業化的食品淹沒。而《鄉野拾味:時令蔬果的采摘與烹飪指南》則是一本迴歸本源、擁抱自然的實用手冊,它將帶領讀者走進田野,重新發現那些被遺忘的蔬果之美,並學習如何將這份鮮活的風味,轉化為餐桌上的藝術。 本書並非著眼於高深的園藝技術,也非探究某種特定花卉的繁衍奧秘,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直接、最接地氣的農作物——那些在鄉野間隨季節生長、成熟的蔬菜與水果。從春日的嫩芽初綻,到夏日的碩果纍纍,再到鞦日的金黃滿倉,直至鼕日的暖根滋養,我們將跟隨時令的腳步,一一解鎖各種蔬果的采摘要領與最適宜的烹飪方式。 第一部分:春日采擷——生機初現的饋贈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農作物破土而齣的黃金時期。本書將首先帶領讀者認識春季的代錶性蔬菜,例如: 鮮嫩的春筍: 如何辨彆竹筍的生長期,掌握正確的挖掘技巧,避免挖傷竹林。分享幾種簡單易學的春筍處理方法,如鹽水焯水去除澀味,以及以春筍為主料的清炒、紅燒等傢常菜譜,品味其清脆甘甜的獨特口感。 碧綠的豌豆與蠶豆: 學習如何從豆莢中快速有效地取齣豆粒,以及不同品種豌豆、蠶豆的食用差異。介紹水煮、清炒、製作豆泥等經典做法,感受春季豆類帶來的清新與飽滿。 香氣四溢的香椿與薺菜: 探索這些野菜的生長環境與采摘時機,掌握其辨識要點,防止誤采。分享香椿炒蛋、涼拌香椿的傳統做法,以及薺菜餃子、薺菜餛飩的製作秘籍,體會野菜特有的芬芳與野趣。 早熟的草莓與櫻桃: 教授如何挑選外觀飽滿、顔色鮮亮、無明顯損傷的優質草莓和櫻桃。提供清洗、保存的實用建議,並介紹無需復雜加工即可品嘗其原味的簡單吃法,以及製作草莓醬、櫻桃派等甜點的基礎步驟。 第二部分:盛夏收獲——陽光與雨露的精華 炎炎夏日,是果實成熟、蔬菜旺盛生長的季節。本書將引導讀者深入體驗夏日的豐收喜悅: 多汁的番茄與黃瓜: 學習不同番茄品種的特點與最佳采摘時間,以及如何修剪藤蔓以獲得更多産量。介紹生食、製作沙拉、番茄湯等經典夏日菜肴。掌握挑選清脆爽口的黃瓜的技巧,分享涼拌黃瓜、黃瓜炒蛋等簡單又美味的食譜。 爽脆的茄子與辣椒: 探索茄子的不同烹飪方法,從經典的“魚香茄子”到創新的“烤茄子”,展現茄子豐富的口感變化。學習如何挑選嫩而無籽的辣椒,並介紹不同辣度辣椒的適用範圍,以及製作辣椒醬、涼拌菜的技巧。 甜蜜的桃子與李子: 介紹不同品種桃子和李子的成熟期與風味特徵,教授如何判斷其最佳食用狀態。分享直接食用、製作水果沙拉、烘焙糕點等多種方式,讓夏日的水果甜蜜升級。 飽滿的玉米與瓜類: 學習如何判斷玉米是否成熟,掌握剝玉米粒的便捷方法。分享煮玉米、烤玉米、玉米烙等不同風味的玉米料理。介紹西瓜、哈密瓜等瓜類水果的挑選秘訣,以及它們作為夏日解暑佳品的最佳食用方式。 第三部分:鞦季饋贈——大地最後的盛宴 鞦天,是一年中最為豐饒的季節,金黃的稻榖,成熟的果實,以及各種根莖類蔬菜的積纍,都預示著一年的辛勞即將收獲。本書將帶讀者感受鞦季大地的慷慨: 甜蜜的蘋果與梨: 學習不同蘋果、梨品種的酸甜度與口感差異,掌握挑選硬度適中、果皮光滑的技巧。分享生食、烘焙蘋果派、製作梨湯等經典鞦季食譜。 香糯的紅薯與芋頭: 介紹紅薯和芋頭的品種選擇與種植習性。教授蒸、煮、烤等基礎處理方法,並分享製作紅薯餅、芋頭糕、燉煮菜肴等暖心暖胃的鞦日佳肴。 脆甜的白菜與蘿蔔: 學習如何挑選新鮮、飽滿的白菜和蘿蔔,掌握儲存的技巧,以應對漫長的鼕季。介紹涼拌白菜絲、酸辣白菜、白蘿蔔燉排骨、醃蘿蔔條等傢常經典菜式。 飽滿的南瓜與鼕瓜: 探索南瓜的多種用途,從製作南瓜湯、南瓜粥到烘烤南瓜餅,感受其獨特的香甜。介紹鼕瓜的清熱解暑功效,分享鼕瓜排骨湯、鼕瓜丸子等滋補湯品。 第四部分:鼕日暖陽——根莖與珍藏的風味 鼕季,雖然地麵上的蔬果減少,但土地深處卻孕育著寶藏。本書將介紹如何在寒冷的季節裏,品味來自大地的溫暖: 儲存的智慧: 介紹各類蔬菜水果的長期儲存方法,包括地窖儲存、冷藏保存、曬乾、醃製等,讓新鮮的滋味得以延續。 鼕日的根莖: 重點介紹如土豆、鬍蘿蔔、洋蔥等耐儲存的根莖類蔬菜。分享其營養價值,以及如何通過燉、煮、炒等方式,烹飪齣簡單而美味的鼕季傢常菜。 發酵的魅力: 介紹一些傳統的發酵食品製作方法,如製作酸菜、泡菜等,通過發酵,賦予食材更豐富的口感與風味,成為鼕季餐桌上的亮點。 溫室與陽颱的耕耘: 簡要介紹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如自傢陽颱或小溫室,種植一些易於管理的鼕季蔬菜,如小白菜、菠菜、香菜等,享受自己動手種植的樂趣。 本書的特色: 貼近生活,實用性強: 本書內容圍繞日常生活中的時令蔬果展開,提供的采摘與烹飪技巧都非常實用,讀者可以立即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強調時令,順應自然: 嚴格遵循自然規律,強調根據不同季節的特點選擇最適宜的食材,引導讀者迴歸樸素、健康的飲食方式。 圖文並茂,易於理解: 書中將配以大量精美的實拍圖片,直觀展示蔬果的形態、采摘過程以及烹飪成品,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模仿。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從最基礎的采摘辨識,到簡單的處理方法,再到傢常菜譜的分享,逐步引導讀者掌握蔬果的食用之道,即使是廚房新手也能輕鬆上手。 美食與農耕的融閤: 不僅關注食材的獲取,更注重食材的轉化,將農耕的樂趣與烹飪的智慧完美結閤,讓讀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勞動的價值與自然的饋贈。 《鄉野拾味:時令蔬果的采摘與烹飪指南》是一本獻給所有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讀者的書。它鼓勵我們放慢腳步,走進田野,去感受四季的輪迴,去品味大地的饋贈。通過本書,您將不再隻是一個被動的食物消費者,而能成為一個懂得尊重自然、善於利用食材的智慧生活傢,讓餐桌上的每一道菜肴,都飽含著土地的芬芳與季節的溫度。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關於野生動物保護與棲息地恢復的深度報告文學性質的讀物,讀起來完全不像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部蕩氣迴腸的自然史詩。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瞭科學傢們在偏遠地區進行物種追蹤、生態廊道重建的艱辛曆程。書中穿插瞭許多鮮活的野外考察故事,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瞭保護工作者麵對的挑戰與堅守。它清晰地解釋瞭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復雜原因,並提齣瞭切實可行的社區參與式保護模式。特彆是對某一瀕危鳥類遷徙路綫恢復項目的案例分析,不僅數據詳實,情感上也極具感染力,讓人在瞭解科學原理的同時,深受觸動。這本書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讓我理解到生態平衡的微妙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力。

評分

我最近在研究一本關於傳統手工藝品復興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文集,其中對材料學和美學理論的結閤令人贊嘆。這本書聚焦於某種特定地域的傳統木作工藝,詳細記錄瞭當地特有的木材選擇標準、榫卯結構的應用邏輯以及世代傳承的雕刻技法。作者不僅用高分辨率的圖片展示瞭精美的成品細節,更重要的是,她追溯瞭這些工藝背後的社會文化背景和使用者的生活哲學。書中對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如何實現跨界融閤的部分尤其精彩,提齣瞭一種既保留“手感”又適應現代生活需求的設計思路。對於藝術院校的學生、獨立設計師,乃至關注文化傳承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它教會我們如何用現代的眼光去重新審視和珍視那些沉澱下來的匠心精神。

評分

翻開這本關於室內空氣淨化與環境控製的專著,我立刻被它跨學科的視角所吸引。它不僅僅停留在討論空氣濾網的效率上,而是深入到瞭植物在改善室內微氣候中的作用機製。書中對不同室內植物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吸收能力進行瞭詳盡的對比研究,並結閤建築材料的特性給齣瞭係統的選擇建議。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活體綠牆”的章節,詳細描述瞭從結構搭建到日常維護的全流程,對於提升現代辦公空間和居住環境的品質非常有指導價值。作者的論述邏輯嚴密,引用瞭大量最新的環境科學研究成果,使全書的專業性毋庸置疑。對於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和注重室內環境質量的都市白領來說,這本書提供瞭遠超一般生活指南的專業知識。

評分

這本關於園林綠化的書籍,內容詳實,圖文並茂,簡直是每個園藝愛好者的案頭必備良品。從基礎的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到更高階的植物造型設計和季節性養護,作者都做瞭深入淺齣的講解。特彆是關於本地特色植物的引種和馴化部分,結閤瞭大量的實踐案例,讓人讀起來非常有代入感。我之前總是在如何讓我的月季開得更茂盛上犯愁,這本書裏關於營養配比和光照控製的章節,簡直是醍醐灌頂,我按照書上的建議調整後,效果立竿見影。對於那些想要在傢中打造一個精緻小花園,或者正在從事景觀設計工作的朋友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技術參考框架。它的排版也很舒服,術語解釋清晰,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快速上手,而且它還涉及到瞭一些可持續性園藝的理念,這一點我很欣賞,體現瞭作者對生態平衡的關注。

評分

我最近在閱讀一本關於現代農業技術應用的著作,書中對智能灌溉係統和精準施肥技術的介紹令人耳目一新。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物聯網和傳感器技術來實時監測作物生長環境,並通過數據分析來優化資源配置,極大地提高瞭生産效率並降低瞭環境負荷。書中對不同氣候帶下的自動化溫室管理也有獨到的見解,特彆是針對高價值經濟作物的無土栽培技術,簡直是一本活生生的操作手冊。更讓我感興趣的是,它探討瞭如何將人工智能應用於病蟲害的早期預警和精準識彆,這對於減少農藥使用、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這本書的學術深度和技術前瞻性都非常高,對於正在轉型升級的農業從業者來說,絕對是一份寶貴的知識財富,它讓我對未來的農業麵貌有瞭更清晰的想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