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一 執政為民是“三個代錶”的本質要求
01 國傢之本,在於人民
02 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
03 聖人治天下,體民之情,遂民之欲
04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05 政治良否,視人與法
06 故聖人之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
官德二 清正廉潔方能贏得人民的擁護
01 立身一敗,萬事瓦裂
02 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易其誌
03 不義之財不取,不正之風不沾,不法之事不乾
04 廉政勤政堂堂正正,秉公為民清清白白
05 齣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06 內無妄思,外無妄動
官德三 知人善任是領導工作的重要職責
01 手大捂不過天來
02 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
03 人既盡其纔,則百事俱舉
04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05 先有司,赦小過,舉賢纔
官德四 廣交朋友可拓展視野,提升思想
01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02 友也者,友其德也
03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04 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05 勢力之交,難以經遠
06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官德五 依法行政方可保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01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02 製度是腐敗的防火牆,監督是腐敗的滅火器
03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夢裏無驚
04 明事理而不妄取,尚名節而不苟取,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
05 “德治”可先行,“法治”須殿後
官德六 公道正派是為官處事的準則
01 天下為公,無私於物
02 為人要正,為官要清,為政要公
03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04 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05 子用私道者傢必亂,臣用私義者國必危
官德七 虛懷若榖纔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01 滿招損,謙受益
02 謙恭待人
03 君子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0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05 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官德八 學無止境可持續提高官德修養
0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02 非學無以廣纔,非誌無以成學
03 吃一塹,長一智
04 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05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官德九 開拓創新纔能適應社會變革與發展
01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02 聖人不期循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03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04 聖人常順時而動,智者必因機而發
0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官德十 作風深入纔能體察民心民情
01 自律不嚴,何以服眾?
02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03 上好德則下無隱,上惡貪則下恥爭
04 剋儉節用,實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敗德之本
05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06 待人要誠,自奉要儉;責己要嚴,責人要寬
“官德的力量”這本書,我斷斷續續讀瞭有幾周瞭。不得不說,它真的勾起瞭我很多關於“公職”的思考,甚至迴想起我曾經在體製內的一些經曆。書中對一些典型案例的剖析,雖然沒有直接點名道姓,但你總能從字裏行間捕捉到那種似曾相識的影子。作者在描繪人物心理變化時,用瞭不少筆墨,從最初的滿腔抱負,到身處漩渦中的搖擺不定,再到最終的選擇,這一過程的刻畫是相當細膩的。我特彆喜歡它在探討“德”與“能”之間平衡的部分,這確實是一個永恒的難題,也是所有身處公職的人繞不開的坎。有時候,你會覺得明明很有能力,卻因為一些“德”上的顧慮而不敢放手施展;反之,有些所謂的“有德”,卻又顯得魄力不足,無法應對復雜的局麵。書裏給齣的不同情境下的分析,讓我對這種博弈有瞭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它並沒有簡單地給齣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考,去權衡。這一點非常難得,畢竟現實世界遠比書本復雜得多。我甚至會聯想到身邊的一些人,他們當初的決定,在讀瞭這本書之後,似乎有瞭更閤理的解釋。雖然我不是公職人員,但這本書的普適性還是很強的,因為它探討的是人性,是選擇,是責任,這些都是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的。
評分“官德的力量”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那種潛移默化的。它不像那些煽情的小說,讓你哭得稀裏嘩啦;也不像那些理論性的著作,讓你頭昏腦脹。它是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深刻的思考,一種對人性無聲的拷問。我被書中對“選擇”的描繪深深吸引。每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都可能成為日後命運的轉摺點。作者並沒有把人物塑造成完美的英雄,或者一無是處的反派,而是展現瞭人性的多麵性,那些光輝與陰影並存的時刻。這讓我覺得,書中的人物非常真實,好像就在我們身邊。它讓我開始反思,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多少次我也是在“兩難”中做齣選擇,而最終的結局,又留下瞭怎樣的遺憾?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權力”與“責任”之間關係的探討。它不僅僅是法律條文上的規定,更多的是一種內在的自覺,一種對社會、對人民的承諾。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一次“內心深處的旅行”,看到瞭許多自己過去沒有關注到的風景。它讓我對“公德”這個詞,有瞭更生動的理解,也讓我更加珍視那些堅守初心、默默奉獻的人。
評分“官德的力量”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許多我內心深處不敢觸碰,或者說不願意承認的角落。它不是那種能讓你瞬間“開悟”的書,也不是提供“萬能鑰匙”的工具書,而是一種溫和的陪伴,一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我發現,書裏對“責任”的解讀尤其深刻。它不僅僅是完成份內的工作,更多的是一種承擔,一種對結果的負責,甚至是對未來的擔當。那些在書中被描繪的角色,他們麵臨的選擇,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有時候,我覺得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那樣做,因為在特定的情境下,似乎“彆無選擇”。但同時,我又會因為他們的選擇而感到一絲惋惜,一種對“理想”的失落。作者在敘述時,非常善於運用一些細微的細節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比如一個不經意的眼神,一個微小的動作,都能傳遞齣豐富的信息。這讓我覺得,書中的人物是活生生的,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符號化的。我常常會在讀完一個章節後,停下來很久,思考自己會在那種情況下做齣怎樣的選擇。這種自我反思,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價值。它讓我意識到,所謂的“官德”,不僅僅是對彆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良心的交代。
評分初讀“官德的力量”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沉重”。但這種沉重並非壓抑,而是一種對現實的審視,一種對事物本質的洞察。作者似乎用一種不帶評判的語氣,將那些潛藏在權力背後、人性深處的掙紮,一一展現齣來。我尤其被書中對“誘惑”的描寫所吸引。它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權力帶來的那種掌控感,那種可以影響他人命運的快感,甚至是改變某些既定規則的衝動。書裏提到的一些“微小”的妥協,是如何一步步侵蝕掉最初的原則,最後導緻“巨石崩塌”的,這個過程的邏輯鏈條非常清晰,也令人不寒而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有意無意地在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有人會走嚮那個“深淵”。他沒有將人臉譜化,而是嘗試去理解那些復雜的動機,那些在現實壓力下,在個人欲望與公共利益之間搖擺的真實心路曆程。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棋盤前,看著那些棋子在各自的軌跡上移動,有的進,有的退,有的甚至被犧牲。它讓我意識到,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大人物”,他們的決策背後,也可能隱藏著普通人能理解的痛苦和糾結。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讓我對“權力”這個概念,有瞭更敬畏、也更清醒的認識。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拿到“官德的力量”這本書,我對它的期望值並不高,以為會是一本說教意味濃厚的書。但讀下來之後,我發現它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長者,在給你娓娓道來,讓你在故事中領悟人生。書中對“原則”的討論,讓我印象特彆深刻。它沒有空泛地談論原則的重要性,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展示瞭原則在現實中的脆弱與堅守,以及堅守原則所需要付齣的代價。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灰色地帶”問題時的審慎態度。他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讓讀者自己去感受,去體會其中的復雜性。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寫作方式,它尊重讀者的智商,也尊重現實的多樣性。我甚至覺得,這本書可以作為一種“情商”的教科書。它教會我如何去理解他人的動機,如何去洞察隱藏在言語背後的深意,如何在復雜的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在經曆一場“精神的洗禮”,那些曾經模糊不清的概念,在作者的筆下,變得清晰起來。它讓我對“公職”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對那些真正有“德”有“能”的公職人員,有瞭更高的敬意。
評分溝通中達成共識。
評分⑤教學生抓重點.教學難免有意外,課堂難免有突變,應對教學意外、課堂突變的本領,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駕馭課堂、駕馭學生的能力。對教師來說,讓意外乾擾教學、影響教學是無能,把意外變成生成,促進教學、改進教學是藝術。生成相對於教學預設而言,分有意生成、無意生成兩種類型;問題生成、疑問生成、答案生成、靈感生成、思維生成、模式生成六種形式。生成的重點在問題生成、靈感生成。教學機智顯亮點.隨機應變的纔智與機敏,最能贏得學生欽佩和行贊嘆的亮點。教學機智的類型分為教師教的機智、學生學的機智,師生互動的機智,學生探究的機智。機智常常錶現在應對質疑的解答,麵對難題的措施,發現問題的敏銳,解決問題的靈活。
評分做人要講道德,做官要講官德。對領導乾部而言,道德門檻應該比普通老百姓更高一些。然而,時下一些為官者的行為舉止,不僅脫離瞭官德的水準,而且連做人的道德底綫也屢屢突破。官德缺市=失之痛,在撕扯著公眾敏感神經的同時,也在考驗著執政黨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的勇氣和智慧。
評分讀讀看有好處,理論性強
評分非常好……完美……
評分讀讀看有好處,理論性強
評分非常好!質量也很好!
評分我國是一個具有德治傳統的國傢,官德建設作為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受到重視和強調。《論語》中說,“為證以德,譬如北辰,局其所而眾星拱之”。《荀子》中說,“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詳莫大焉。”領導乾部的道德行為具有放大效應和示範效應,一言一行都受人關注,一舉一動都有導嚮作用。
評分①多嚮互動,形式多樣.互動的課堂,一定的活動的課堂,生活的課堂。互動的條件:平等、自由、寬鬆、和諧。互動的類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文本互動、習題互動、評價互動。互動的形式: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