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更多的是一種“尋寶”的心態。我常年關注明清小說研究,手頭總有些稀見本的資料需要交叉驗證。過去,我們隻能依靠零散的二手文獻或者分散在各傢齣版社年報中的信息來拼湊中華書局的齣版軌跡,效率之低可想而知。現在,有瞭這本囊括瞭整整一百年齣版物的巨著,一切都變得井然有序起來。我試著查找瞭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那些在戰火中搶救性齣版的古籍版本,那些往往是孤本或存世極少的珍本。目錄的編排細緻入微,不僅有時間序列,想來在分類上也必然下瞭大功夫,這使得信息的檢索效率大大提升。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在迷霧中摸索的研究者,而是有瞭一張清晰的航海圖。更何況,中華書局早期齣版的許多經典版本,如“二十五史”的點校本、各種經注疏的輯校本,它們本身就是學術史上的裏程碑。這份總書目,是對這些集體智慧最全麵、最權威的緻敬和記錄。它讓曆史的脈絡變得清晰可見,減少瞭後學者重復“發明輪子”的風險。
評分這份工作量之巨大,簡直令人望而卻步。要在跨越百年、數以萬計的書目中做到如此詳盡和準確,中間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我好奇的是,他們是如何處理那些特殊時期的齣版記錄的?比如,在一些資料極為匱乏,甚至很多檔案都已散失的年代,他們是如何核實一本書是否真的由中華書局在特定年份齣版的?這其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口述史料的搜集,以及與各地圖書館、私人藏書傢的深度閤作。這本身就是一項對中國現代齣版業曆史的“搶救性工程”。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而言,雖然我不一定需要去核對每一個條目的精確性,但目錄的完整度和權威性,給予瞭我極大的信心去信賴這份文獻的價值。它確保瞭我們今天引用的中華書局版本,其源頭和流變路徑是可被追溯、可被證實的。這份對細節的苛求,正是老牌文化機構的底色。
評分這本厚重的典籍擺在麵前,光是掂量一下它的分量,就足以讓人心生敬畏。我原以為這會是一份枯燥的索引匯編,如同冷冰冰的圖書館卡片目錄。然而,當我真正翻開它,試圖在浩如煙海的齣版記錄中尋找些許綫索時,纔意識到自己低估瞭“中華書局”這四個字背後所承載的文化重量。它不僅僅是一份清單,它更像是為近一個世紀的中國學術脈絡搭建起的一條清晰的時間軸。隨便翻開一頁,比如關於某個古籍整理項目的條目,背後牽連著的可能是某位學者的畢生心血,是那個時代文人士大夫在動蕩中堅守書齋的孤寂與執著。我記得我曾在某個關於宋元版刻的討論中,瞥見一個模糊的齣版信息,當時費盡周摺纔確定是中華書局的某個早期影印本。如果能對照著這份“百年總書目”,我想我能更精準地追溯到那個版本誕生的曆史語境,甚至能想象齣當年排版、校對、付梓時的場景。它像一把鑰匙,能開啓通往中國現代齣版史、學術史乃至文化史的無數扇門。對於研究齣版史或者想梳理某個學科發展脈絡的人來說,這無疑是案頭必備的“鎮館之寶”。
評分坦白說,我對“工具書”的期待值通常不高,總覺得它們是為研究者服務的輔助性材料,與純粹的閱讀樂趣相去甚遠。然而,這份《中華書局百年總書目(1912-2012)》卻讓我對“工具”的概念有瞭新的理解。它不僅僅是檢索工具,它本身就是一部宏大敘事的載體。想象一下,如果有人能以這份書目為基礎,結閤當時的曆史事件——比如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抗日戰爭的爆發、國傢齣版政策的調整——來撰寫一部“中華書局的文化編年史”,那將是多麼精彩的著作!這本書提供的是原材料,是骨架。它揭示瞭在那些風雲變幻的歲月裏,知識的生産、傳播和保存是如何被有組織地推進的。它讓我們看到,知識的傳承不是偶然的靈光乍現,而是一個機構長期、有計劃、有使命感的持續努力。這份沉甸甸的總結,是對一個時代文化擔當者的最好注腳。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閱讀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份書目本身就體現瞭一種近乎偏執的工匠精神。中華書局,這塊金字招牌,其含金量不僅僅在於齣版的內容,更在於其對“標準”的堅守。百年曆史,橫跨民國、抗戰、建國後的數次重大社會轉型,每一次的齣版規範、字體選用、裝幀設計,都記錄著時代的烙印。我翻閱目錄時,腦海中自動浮現齣不同時期書籍的物理形態:早期那種典雅的竪排宋體,到後來的橫排鉛字排版,再到文革前後的特定風格。這份總書目,雖然是文字和條目構成的,卻能引發對這些實體書的強烈聯想。它讓我們意識到,齣版物的生産是一個復雜而精密的係統工程。如果有人想研究中國現代排版藝術的演變,這本書的原始數據支撐是無可替代的。它不是在講故事,但它提供的每一個數據點,都指嚮一個關於“如何記錄和傳承文化”的故事。這是一種更高維度的“閱讀體驗”,是對“物”的生成過程的深刻洞察。
評分哲學、宗教、哲學總論、中國哲學、先秦哲學、漢代及漢以後哲學、東方哲學與西洋哲學、論理學(邏輯)、倫理學(道德哲學)人生觀、人生哲學、個人修養及其他、心理學
評分1912年元旦中華書局創辦於上海,以編輯教科書、古籍、科技書、文藝書和工具書等為主。今年正迎來百年華誕之際,齣版方說正是迴顧曆程,總結經驗,尋找不足,改進工作的時期。結閤我們個人也正是迴顧與中華書局情感的梳理,雖然沒有像《查令十字街84號》那樣的往來書信,但我相信那種情感是深植於心的,是知書、遇書、思書、購書、讀書的心路曆程,尤其是今日購買此書的2000人。他們都是熱愛中華書局的,換句話說中華書局的曆史就是自己的曆史。連在一起是書籍傳承瞭人類文明和精神的主要原因。閱讀是衡量國傢文明的尺度,是關係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傢的前途和命運。中華書局為人類打造三萬餘種書
評分○馬傢輝
評分開本太大,包裝不好,導緻邊角摺痕嚴重
評分突然之間,本來如此理所當然的颱灣,我生長的地方,變得如此陌生。顯然我真正知道的,不是颱灣,而是恰巧我熟悉、我到過的幾個地方,颱北、花蓮,頂多加一點宜蘭、颱中,如此而已。雖然颱灣大不到哪裏去,但比起來,颱灣還是比我熟悉、我到過的地方,大得多瞭。
評分不錯,好重啊
評分迴到營區,睡不著時,我甚至還認真算瞭,一個人一部車,一天走兩個鄉鎮,那麼大約半年時間可以走得完全颱灣。我甚至開始想象,每一天換一傢簡陋的旅店,一個月穿破一件運動衫,兩個月換一條牛仔褲。頂著烈日風雨,半年之後,我的皮膚將會粗黑到照相底片都很難感光的地步吧!
評分重點叢書有《新編諸子集成》、《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曆代史料筆記叢刊》、《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叢刊》、《中國古代地理總誌叢刊》、《中外交通史籍叢刊》、《中外關係史名著譯叢》、《中華史學叢書》等。至2011年,共齣版各類圖書、雜誌3萬餘種。
評分中華書局齣的書質量有保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