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工作量之巨大,簡直令人望而卻步。要在跨越百年、數以萬計的書目中做到如此詳盡和準確,中間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我好奇的是,他們是如何處理那些特殊時期的齣版記錄的?比如,在一些資料極為匱乏,甚至很多檔案都已散失的年代,他們是如何核實一本書是否真的由中華書局在特定年份齣版的?這其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口述史料的搜集,以及與各地圖書館、私人藏書傢的深度閤作。這本身就是一項對中國現代齣版業曆史的“搶救性工程”。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而言,雖然我不一定需要去核對每一個條目的精確性,但目錄的完整度和權威性,給予瞭我極大的信心去信賴這份文獻的價值。它確保瞭我們今天引用的中華書局版本,其源頭和流變路徑是可被追溯、可被證實的。這份對細節的苛求,正是老牌文化機構的底色。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更多的是一種“尋寶”的心態。我常年關注明清小說研究,手頭總有些稀見本的資料需要交叉驗證。過去,我們隻能依靠零散的二手文獻或者分散在各傢齣版社年報中的信息來拼湊中華書局的齣版軌跡,效率之低可想而知。現在,有瞭這本囊括瞭整整一百年齣版物的巨著,一切都變得井然有序起來。我試著查找瞭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那些在戰火中搶救性齣版的古籍版本,那些往往是孤本或存世極少的珍本。目錄的編排細緻入微,不僅有時間序列,想來在分類上也必然下瞭大功夫,這使得信息的檢索效率大大提升。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在迷霧中摸索的研究者,而是有瞭一張清晰的航海圖。更何況,中華書局早期齣版的許多經典版本,如“二十五史”的點校本、各種經注疏的輯校本,它們本身就是學術史上的裏程碑。這份總書目,是對這些集體智慧最全麵、最權威的緻敬和記錄。它讓曆史的脈絡變得清晰可見,減少瞭後學者重復“發明輪子”的風險。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閱讀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份書目本身就體現瞭一種近乎偏執的工匠精神。中華書局,這塊金字招牌,其含金量不僅僅在於齣版的內容,更在於其對“標準”的堅守。百年曆史,橫跨民國、抗戰、建國後的數次重大社會轉型,每一次的齣版規範、字體選用、裝幀設計,都記錄著時代的烙印。我翻閱目錄時,腦海中自動浮現齣不同時期書籍的物理形態:早期那種典雅的竪排宋體,到後來的橫排鉛字排版,再到文革前後的特定風格。這份總書目,雖然是文字和條目構成的,卻能引發對這些實體書的強烈聯想。它讓我們意識到,齣版物的生産是一個復雜而精密的係統工程。如果有人想研究中國現代排版藝術的演變,這本書的原始數據支撐是無可替代的。它不是在講故事,但它提供的每一個數據點,都指嚮一個關於“如何記錄和傳承文化”的故事。這是一種更高維度的“閱讀體驗”,是對“物”的生成過程的深刻洞察。
評分這本厚重的典籍擺在麵前,光是掂量一下它的分量,就足以讓人心生敬畏。我原以為這會是一份枯燥的索引匯編,如同冷冰冰的圖書館卡片目錄。然而,當我真正翻開它,試圖在浩如煙海的齣版記錄中尋找些許綫索時,纔意識到自己低估瞭“中華書局”這四個字背後所承載的文化重量。它不僅僅是一份清單,它更像是為近一個世紀的中國學術脈絡搭建起的一條清晰的時間軸。隨便翻開一頁,比如關於某個古籍整理項目的條目,背後牽連著的可能是某位學者的畢生心血,是那個時代文人士大夫在動蕩中堅守書齋的孤寂與執著。我記得我曾在某個關於宋元版刻的討論中,瞥見一個模糊的齣版信息,當時費盡周摺纔確定是中華書局的某個早期影印本。如果能對照著這份“百年總書目”,我想我能更精準地追溯到那個版本誕生的曆史語境,甚至能想象齣當年排版、校對、付梓時的場景。它像一把鑰匙,能開啓通往中國現代齣版史、學術史乃至文化史的無數扇門。對於研究齣版史或者想梳理某個學科發展脈絡的人來說,這無疑是案頭必備的“鎮館之寶”。
評分坦白說,我對“工具書”的期待值通常不高,總覺得它們是為研究者服務的輔助性材料,與純粹的閱讀樂趣相去甚遠。然而,這份《中華書局百年總書目(1912-2012)》卻讓我對“工具”的概念有瞭新的理解。它不僅僅是檢索工具,它本身就是一部宏大敘事的載體。想象一下,如果有人能以這份書目為基礎,結閤當時的曆史事件——比如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抗日戰爭的爆發、國傢齣版政策的調整——來撰寫一部“中華書局的文化編年史”,那將是多麼精彩的著作!這本書提供的是原材料,是骨架。它揭示瞭在那些風雲變幻的歲月裏,知識的生産、傳播和保存是如何被有組織地推進的。它讓我們看到,知識的傳承不是偶然的靈光乍現,而是一個機構長期、有計劃、有使命感的持續努力。這份沉甸甸的總結,是對一個時代文化擔當者的最好注腳。
評分仿布紙麵精裝,收的較全麵。可惜送來時書角摺損瞭。
評分圖書比較有意思,618大促購買,很超值。
評分香港人於上世紀70年代欲到颱灣旅行還真麻煩得有點不近情理:當然必須申請簽證,交齣一大堆文件包括小中大學畢業文憑副本、工作證明和收入證據、父母親的身分證復印本和職業資料、在颱“擔保人”的聯絡方式等等等等,好讓颱灣“有關單位”花三四個星期對你進行“背景審查”,而且或要接受麵試,還有啊還須在領取簽證時親筆填寫一張類似“效忠宣言”之類的政治誓詞,咬牙切齒地自白自清,本人前來颱灣絕對不是為瞭搜集情報或策劃叛亂。
評分《中華書局百年總書目(1912-2012)》分為上、下兩編,著錄1912-2011年間中華書局齣版的圖書。上編(1912-1949,1949-1954)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1912-1949年書刊目錄”,係在1987年齣版的《中華書局圖書總目(1912-1949)》的基礎上,依據國傢圖書館的藏書和中華書局圖書館的目錄卡片,做瞭若乾補遺、改錯與提要文字加工的工作,並根據這一時期的齣書特點,增補瞭中華書局齣版的教科書(包括以“新國民圖書社”名義印行的教科書)與期刊兩大類目;其中教科書部分因書名登錄上的差異,恐不免有少數書目與原《總目》的“教育”類書目有重復之處。原《總目》缺失內容提要的,因各種原因一般未做補闕工作。第二部分為新編撰的《1949-1954年書刊目錄》。1993年編輯齣版的《中華書局圖書目錄(1949-1991)》(2002年重印),實際上並未收錄1949年-1954年間的齣版物(這一時期所齣圖書,有大量蘇聯圖書的中譯本和工農業科技知識及大眾讀物,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這次雖花費不少精力來編,並請瞭國傢圖書館的同誌協助調查提供資料,仍因絕大多數難覓原書而隻能做最基本的書名、作者、譯者、版次、開本、定價著錄,並按照這一時期書局齣書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編排,缺漏或重齣在所難免。其中1949年的齣版物,因曆史原因在版次、印次上亦難免與第一部分有少量重復。
評分1912年元旦中華書局創辦於上海,以編輯教科書、古籍、科技書、文藝書和工具書等為主。今年正迎來百年華誕之際,齣版方說正是迴顧曆程,總結經驗,尋找不足,改進工作的時期。結閤我們個人也正是迴顧與中華書局情感的梳理,雖然沒有像《查令十字街84號》那樣的往來書信,但我相信那種情感是深植於心的,是知書、遇書、思書、購書、讀書的心路曆程,尤其是今日購買此書的2000人。他們都是熱愛中華書局的,換句話說中華書局的曆史就是自己的曆史。連在一起是書籍傳承瞭人類文明和精神的主要原因。閱讀是衡量國傢文明的尺度,是關係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傢的前途和命運。中華書局為人類打造三萬餘種書
評分okokokokokokokokokok
評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對武俠失去瞭熱情,也許是因為充斥TV的那些毫無新意的古裝片武打片,也許是因為感受到最終幻想世界的影響,也許是因為看過瞭風姿物語,也許給小說分類真的是件很無聊的事情吧,把一切的元素集閤起來,把最好的匯閤成更好纔是季節性宅男們應該帶來給世界的吧。 風姿物語、阿裏布達,發生在一個叫做鯤侖世界裏,據這個世界的某個邪教組織地球教聲稱,這個世界的人民是來自遙遠的宇宙之外某個叫做地球的星球的移民,不過邪教的話也能信的話鯤侖世界的諸神就沒法混瞭。無論如何,在炎、水、土、風這四塊各不相乾的大地之上,發生著一幕幕類似又奇異的故事,在故事裏,有武功能飛天遁地的高手,也有可以役使韆萬人的超級魔法師,有可以通過遙控衛星來操控的激光武器,也有飛來飛去瞬間移動的飛空艦艇,集閤最時尚的科幻,最強大的武功,最扯的魔法以及最濫的拿來主義。 阿裏布達就是發生在土之大陸(黃土大陸)又一個好色魔法師的故事,閱讀前要做的第一件準備就是:在等待你的未來之途,也許你會象我一樣的喜歡上它,但“那肯定是與和平、善良、正義完全無關的東西”。 《阿裏布達年代記/祭》的故事從作者想寫一部A書開始,但是隨著實體書的齣現,劇情也開始展開,耐心看過完全沒什麼看頭卻又“束縛”瞭全局的前二章後,羅大的妙筆開始生花,從第三章開始南蠻篇,第九章開始薩拉篇,因為換齣版社而在第十一章開始改名為《阿裏布達年代祭》,十六章開始東海篇,二十二章開始金雀花篇,以及從二十八章開始可以媲比“風姿-日本篇”長度的伊斯塔篇,我想除瞭用精彩,實在沒有什麼更好的形容詞來形容這部小說瞭。 與所有YY的小說一樣,故事開始於一個又好色又無恥隨時可以齣賣朋友既沒有公德心也沒有愛心雖然可能會牽6歲以上小MM過馬路但是一定會乘機帶迴傢做些令人發指的事情的爛泥身上。如果不是因為某已倒閉齣版社勇敢的跳齣來發行瞭實體書,約翰法雷爾一定不會有現在的成就,阿裏布達也應該會成為一本漸漸太監或者突然終結的二流網絡小說吧,但是那個齣版社改變瞭約翰的命運,雖然他依舊成為瞭作者預設定的史上最無恥的魔法師,但在他的身上的亮點不斷增加,假如說這個世界不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話,那麼全書開頭的那一幕尾聲將隨著暢快的閱讀快感,在全文終結的時候等待著我們……
評分一直關注的一本書,對於喜歡中華書局的自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評分有經過這一個帳本,楔片木的楔片木,在瀑布計劃一個去中國的旅程。我會介紹它,但是它藉著任何方法不是完美。最好的地貌:拉齣地道地圖某事對加入下一個版本:在地道地圖的另一邊上的北京的地圖太小。任何一個也去北京的人將會去欄柵梁宮殿和長城。在地圖上,那些都不是。如果地道映射時,它會幫助復蓋路綫圖。同時, ,盡管事實「帳本含一個地道地圖」,有關於北京的地道係統的稀疏資訊。它花費多少?它哪數小時運行?映射的一個軌條是問候的嗎?它無論如何被關閉國定假日或?它是安全的嗎?工人說話英語嗎?那裏有方便商店,等等可以用嗎?一個主要的理由「我會需要一本中國手冊」將點在中國中的素食的食物。我瞭解,它很睏難;這一個帳本幾乎不能提齣發行。素食者,純素食者,那些用變應性或飲食的範限將會很失望。最多的旅行商對中國將會去北京和│或上海。那些章節很短。該哪裏吃,該哪裏住,什麼對同前。那些應該全部在更多細節被復蓋作為那些都市。這一個帳本花費太多楔片木核對病史和問題,當它會被花費得更好討論那些都市的引力的時候。的網站是遠遠地更情報的,和摘要,超過這一個帳本。我不買這一個帳本,它是棒的失望。如果我為一個去中國的旅程有瞭這一個帳本,它會隻是和另外一一起,比較好的帳本。當我已經發現一本較好的手冊的時候,我將會更新這評論。這一本手冊,在 2013 年梅被公布, 是極大的而且所有的包含。編譯 11個作者,它是一個 1047 楔片木,對全部中國的百科全書的介紹。相當令人印象深刻!最一點點被遺漏,但是不是所有的引體簿籍都總是可能是所有的物至所有的人民的心意的城堡。當您是計畫您的摔倒的時候,這是買的帳本和需要在棒的深度中知道您前的基礎調查任何事。這不是扶手椅旅行商的一本全景的畫冊,這也不是一個帳本在藝術、病史、政治也不語言學 (雖然這些題目簡要地被討論.) 上,如果您沒有耐性在拜訪之前讀而且研究國傢的背景,而且剛好喜歡拿它全部在當您到那裏的時候,您將也不很快樂。為您這一個帳本中有相當地很多的信息。對我的第一個摔倒在 1981 年是當做一個觀光者,而且我已經自那時起為企業在那裏移動。這一件事物哪一永不是有效的到一個視察人是一個地圖。他們沒有存在,或如果他們做,他們是古老的,過時的和以華語。不隻這一本手冊含一拉齣北京路和公眾運輸係統的地圖,但是公路和都市地圖大量地大部分來說其他的位置。泰晤士報已經真的改變!帳本進入四個主要的章節之內被分開:"在路上, " 的 "計畫您的摔倒, "" 協商中國 " 、和 "幸存引體. "您從概觀開始被屈服 "計畫您的摔倒, " ,然後前進到詳細的信息在 "在路上. "讀其餘者,由您決定。關於孤單的行星引體的最有幫助的地貌之一是 " 頂尖的經驗 " 區間認明那些基地一個視察人不應該失蹤。這一個引體每個有 30個如此的經驗說明與一彩色相片。也有關於創造旅程的許多資訊,最好地乘移動,該如何拿廣場,該哪裏停留,和哪裏和該吃什麼。如果您正在考慮一個去中國的旅程,我熱心地介紹,您從這一個引體開始。這是印刷版本的一個評論。我還沒有經曆數傳版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