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后人类
编者:[意]罗西?布拉伊多蒂著 宋根成译
ISBN:978-7-5649-2180-4
定价:48.00元
出版时间:2016年7月
目录
作者致谢………………………………………………(1)
导论……………………………………………………(1)
第一章 后人文主义:超*自我的生命………………(18)
第二章 后人类中心主义:超*人类的生命…………(79)
第三章 非人性:超*死亡的生命……………………(154)
第四章 后人类人文学科:超*理论的生命…………(212)
结论………………………………………………………(275)
参考书目…………………………………………………(293)
索引………………………………………………………(325)
内容简介
这个过程就是我所说的“后人类中心论的后人文主义”,也是我整部书的论点。它关系到摆脱诸如道德理性、统一身份、超验意识或者固有的普世道德价值观。我的聚焦完全落在主体形构的规范性的中立关系框架和可能的伦理关系框架上。对后人类主体的新规范性框架进行详细阐释是集体制定的、以非盈利为导向的强度试验的重点,强度是指对我们具体能够生成的对象进行试验。这些试验是一个实践(一个扎根的共同事业),而非一个套语(常识信念)。我的游牧主体具身化了这个研究方法,通过将关联性扮演的本体论角色前景化,把非统一的主体性和伦理责任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
罗西?布拉伊多蒂(1954-),拥有意大利和奥地利双重国籍,索邦大学哲学博士,当代哲学家,女性主义理论家,欧洲女性研究的先驱;1988年以来任荷兰乌得勒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筹建乌得勒支大学人文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至今,后筹建荷兰妇女研究院并担任首任主任(1995-2005),为推动欧洲妇女问题研究,先后建立并担任两个欧洲大学校际网络机构的主任(1994-2005,1997-2005):欧洲妇女研究网络,简称Noise,为欧盟苏格拉底项目一部分;和欧洲妇女研究高级主题网络,简称Athena。个人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女性主义。
拿到这本哲学著作时,说实话,我被它厚重的分量和封面设计深深吸引住了。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读物,那种需要你静下心来,带着问题去啃噬的类型。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即便涉及到一些前沿的、抽象的概念,也能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来构建他的论证框架。我尤其欣赏他处理历史脉络的方式,他总能将看似孤立的哲学思潮巧妙地串联起来,揭示出隐藏在时间之下的内在逻辑。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关键的段落,感觉自己仿佛在跟随一位智者走过思想迷宫的长廊。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预期的入门读物,它更像是一次对思维边界的极限挑战。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抛出更深刻、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迫使读者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现实”基础。那种被智力上的高压训练后的满足感,是其他轻松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令人印象深刻,宋根成的译文处理得非常到位,保留了原著思想的精髓和力度,同时又确保了中文读者的阅读流畅性。很多哲学著作的译本常常因为过度追求字面对应而显得生涩拗口,但这本却避免了这个问题。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力度和节奏感,仿佛他本人就在用中文思考。对于这种深度复杂的哲学文本而言,译者本身必须具备极强的哲学素养,否则很容易在关键概念上出现偏差,导致读者理解上的偏差。我对比了原著中几个关键段落,发现译者不仅准确地传达了信息,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再现了那种思辨的氛围和批判的锋芒。这使得我们这些非母语阅读者,也能充分领略到原著的魅力和深度,功德无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妙,张弛有度。有些章节如同激流,信息密度大到让人喘不过气,充满了强烈的辩证张力;而另一些章节则像沉静的湖泊,用内省的、近乎冥想的文字引导我们深入到概念的核心。我感觉作者在行文间展现了一种极强的“掌控力”,他知道何时需要加速推进,何时需要放慢脚步,给读者留出反思的空间。对于我这种习惯于系统性学习的人来说,这种结构上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尽管内容本身并不轻松。更重要的是,它并非一味地晦涩难懂,而是充满了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即便在谈论最冰冷的结构变化时,字里行间也流淌着对“人”何以为“人”的追问。这使得阅读体验从纯粹的智力活动,升华为一种带有强烈情感共鸣的精神历程。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跨学科”视野令人惊叹。作者似乎对人类学、生物学、甚至信息论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将这些领域的知识熔铸在他的哲学体系之中。这种广博的知识背景使得他的论述充满了生命力和现实感,而不是那种脱离时代、孤芳自赏的学院派空谈。举个例子,当他探讨“主体性”的消融时,他并没有停留在康德或笛卡尔的语境里,而是巧妙地引入了新兴技术的案例,将形而上的思辨拉回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说实话,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查阅那些辅助性的文献和术语,但这绝对是值得的。这本书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新的对话场域,让我开始用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我们这个快速变化的数字世界。它不是在描述未来,而是在挖掘支撑我们此刻存在的那些结构是如何瓦解与重塑的。
评分读完最后一页,我合上书本,久久没有起身。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进步”这个词的传统理解。我们常常被告知科技和进步会带来解放,但作者却以一种冷静甚至近乎冷峻的笔触,剖析了这种“进步”背后的陷阱和异化。他提出的观点尖锐而无情,直指现代性最核心的矛盾。我发现自己开始对很多我习以为常的社会运作模式产生了强烈的怀疑,这种怀疑并非出于愤世嫉俗,而是源于一种被拓宽了的认知边界。这本书强迫你跳出狭隘的个人经验和当下语境,站在一个近乎“上帝视角”的位置上去审视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这是一种痛苦但极其必要的智识洗礼,它让我的思想变得更加灵活和敏感,能够捕捉到那些原本被日常噪音所掩盖的细微裂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