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集释

太上感应篇集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 编
图书标签:
  • 道教
  • 太上感应篇
  • 善恶因果
  • 积善行德
  • 修身养性
  • 传统文化
  • 经书
  • 注释
  • 道德教化
  • 古代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环球视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0756
商品编码:11187715605
包装:1
丛书名: 1
外文名称:1
开本:1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1
页数:1
套装数量:1
字数:1
正文语种:1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太上感应篇集释
作者: (宋)李昌龄 郑清之等
定价: 52.0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8-01
ISBN: 9787511730756
印次: 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内容简介

《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善书”。此书源出于《抱朴子》,后经宋代李昌龄、郑清之等先贤发扬光大,流通于世,影响深远。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目录
太上感应篇 1
进太上感应篇表 1
太上感应篇叙 2
纪述灵验 7
太上感应篇卷之一 10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 26
太上感应篇卷之三 33
太上感应篇卷之四 39
太上感应篇卷之五 46
太上感应篇卷之六 54
太上感应篇卷之七 63
太上感应篇卷之八 69
太上感应篇卷之九 77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 86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一 92


太上感应篇 1
进太上感应篇表 1
太上感应篇叙 2
纪述灵验 7
太上感应篇卷之一 10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 26
太上感应篇卷之三 33
太上感应篇卷之四 39
太上感应篇卷之五 46
太上感应篇卷之六 54
太上感应篇卷之七 63
太上感应篇卷之八 69
太上感应篇卷之九 77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 86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一 92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二 98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三 106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四 112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五 117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六 123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七 131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八 139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九 147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 154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一 161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二 169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三 176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四 184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五 194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六 201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七 208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八 215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九 223
太上感应篇卷之三十 232
御注太上感应篇 238
御注太上感应篇序 238
御注太上感应篇 239
太上感应篇笺注 276
太上感应篇序 276
重刊道藏辑要太上感应篇 277
太上感应篇集注 331
太上感应篇集注序 331
太上感应篇集注 333
太上感应篇缵义 440
序 440
太上感应篇缵义 441

  编辑
《太上感应篇》,作者不详,宋代李昌龄、郑清之为其作了评论注解,自此在民间广为流传,自古以来被誉“劝善*书”。此书总计一千二百余字,融汇儒道两家道德思想,意在劝化各个阶层的人“积德行善,慈心于物”。《太上感应篇》所传注本甚多,本次出版的《太上感应篇》除将《正统道藏》所收李昌龄、郑清之注本收录外,还补以《正统道藏》未收的名家注本,如清代惠栋的《太上感应篇笺注》等。 



《太上感应篇集释》是一部广为流传的道家经典《太上感应篇》的注释汇编。该书并非直接探讨《太上感应篇》的字面意思或历史渊源,而是以一种更加宏大和深邃的视角,审视人与宇宙、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个体行为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它试图揭示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宏观运行规律,并引导读者深入探索个体道德修养对个体命运乃至宇宙秩序的积极影响。 本书的写作并非聚焦于某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或某个特定的地域文化。它所探讨的主题具有普遍性,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触及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普适性伦理命题。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洞察的梳理,旨在勾勒出一个更为广阔的宇宙图景。在这个图景中,个体生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浩瀚的宇宙精神、万物的生生不息以及人类社会的整体福祉紧密相连。 《太上感应篇集释》所要阐述的核心观念,在于强调“感应”二字的深层含义。这种“感应”并非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一种更为精妙、更为动态的互动关系。它包含了宇宙运行的内在逻辑,也包含了人类道德行为对这种逻辑的响应。书中深入探讨了,人类的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行为,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粒石子,会激起层层涟漪,并以不同的形式反馈到个体自身,乃至周围的环境。这种反馈,既可以是积极正面的,带来和谐与兴盛;也可以是消极负面的,导致混乱与衰败。 书中并非直接罗列世俗的善恶标准,而是将个体行为的道德属性置于宇宙大局之下进行审视。它引导读者思考,何为真正的“善”?这种“善”不仅仅是外在的仁义礼智信,更是一种内在的、源于本性的自觉。何为真正的“恶”?这种“恶”也不仅仅是触犯律法的罪行,更是一种违背宇宙自然之道,损伤自身本真的行为。作者力求通过一种更为形而上的视角,来剖析人类行为的本质及其对“感应”机制的影响。 《太上感应篇集释》对“集释”二字的理解,也别具一格。它并非简单地汇集历代对《太上感应篇》的注解,而是将“集”理解为一种广泛的知识融汇和智慧提炼,将“释”理解为一种深刻的阐释和引领。因此,本书在论述过程中,可能会引用和融合不同哲学流派、不同文化传统中关于宇宙观、人生观、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精辟见解,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对“感应”这一核心理念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它希望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智慧的汇聚与提炼,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认识框架。 本书在探讨人与宇宙的关系时,强调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它认为,人类并非独立于自然而存在,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宇宙的律动息息相关。个体的行为,无论大小,都可能与宇宙的能量场发生共振,从而产生相应的“感应”。这种感应,体现在物质层面,可能是环境的变迁、气象的异常;体现在精神层面,可能是内心的安宁或焦虑,是福报的显现或灾祸的降临。因此,要实现个体的和谐与发展,必须顺应自然之道,与宇宙的精神保持一致。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太上感应篇集释》也提出了更为宏观的视角。它认为,一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并非仅仅依赖于法律和制度的约束,更在于社会成员的道德自觉和集体意识。当社会成员普遍秉持善良、正直、互助的品德时,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感应”场,从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反之,如果社会成员普遍为私欲所驱使,互相倾轧,则会引发社会的动荡与衰败。 在个体修养层面,《太上感应篇集释》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修炼。这种修炼并非局限于形式化的宗教仪式,而是着重于对内心世界的净化和升华。它引导读者反观自身,审视自己的念头、欲望和习气,并通过种种方法,如静思、内省、断恶修善,来逐渐培养高尚的品德,净化自己的心灵。当心灵纯净,与宇宙的正能量产生共鸣时,个体的生命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并能够吸引和感应到来自宇宙的积极力量。 书中对于“福”与“祸”的理解,也超越了简单的物质得失。它认为,真正的“福”,是内心的充实、精神的富足,是与宇宙和谐共处的状态;真正的“祸”,则是内心的空虚、精神的迷失,是与宇宙隔阂的状态。这种“感应”的逻辑,使得个体的行为与内心的状态,都成为影响其“福”与“祸”的关键因素。 《太上感应篇集释》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以教条化的方式来灌输道德观念,而是通过一种启发性的方式,引导读者自行去体悟和领会。它所探讨的“集释”内容,可能涵盖了对宇宙运行规律的哲学推演,对人类心理活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书中或许会引用一些古老的寓言故事、历史典故,来佐证其观点,或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比喻,来阐释抽象的概念,使得复杂的思想变得易于理解。 尽管书名为“集释”,但其核心并非对《太上感应篇》的字词进行逐一考据,而是以《太上感应篇》所蕴含的精神和理念为基础,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拓展。作者的意图,是希望通过这种“集释”的方式,为读者打开一扇理解生命、理解宇宙的窗户,让他们能够从更宏大的视角来审视自身的存在,以及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看待人生更为深刻的方式。它鼓励人们超越眼前的得失,关注长远的影响,注重内在的修炼,并相信个体的善行能够汇聚成强大的正面能量,从而影响自身、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和谐与发展。它所探讨的“感应”机制,是一种深邃的宇宙智慧,一种生命运行的根本法则,一种引导人们走向更加光明、更加圆满人生的指南。 总而言之,《太上感应篇集释》并非一本简单的注释书籍,而是一部融合了哲学、伦理、宇宙观和人生观的深刻论述。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宇宙的精妙运行,人生的价值所在,以及个体行为对整个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其内容旨在启发读者,从宏观的宇宙视角出发,审视个体的道德修养,最终达到与宇宙和谐共振,实现生命圆满的境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篇幅不短,内容浩瀚,我发现自己需要采取一种“游击战”的阅读策略。我不会强迫自己一口气读完,而是每次只挑一个自己当下最感兴趣的关键词或章节进行深入的挖掘。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我可以根据自己近期的困惑或思考方向来定位阅读内容,让阅读和生活形成即时的反馈回路。例如,前段时间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人际上的摩擦,翻到相关章节时,书中关于“宽恕与体谅”的论述,立刻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那些矛盾。它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让我学会跳出自己的情绪中心去看待问题。这种“即时疗愈”的效果,让我对这本书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它更像是一个沉默但极具智慧的良师益友。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文本分析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的语言结构和逻辑推演展现出极高的水准。作者在构建其核心思想体系时,所采用的论证手法非常严谨,常常引用一些古代的典故或自然界的现象作为旁证,使得其所宣扬的理念有血有肉,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我特别留意了它在叙事和议论之间的转换节奏,处理得非常流畅自然,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或脱节。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尝试用现代的心理学或社会学概念去对应和理解其中的某些论点,惊喜地发现,这些跨越了时空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它提供了一种完整的世界观,让人在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时,能够找到一个稳定的锚点,不至于随波逐流,这种思想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典的韵味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就很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摸上去滑腻腻的感觉,而是带着一种温润的触感,让人忍不住想捧在手里细细摩挲。尤其是书页边缘的处理,那种淡淡的泛黄,仿佛真的带着岁月的沉淀,让人感觉自己拿到了一件文物而不是一本新书。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字体排版的选择,既有古籍的庄重,又不失现代阅读的舒适度,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对经典的敬畏。打开书本时,那股淡淡的墨香,简直是最好的开场白,让人瞬间就能沉浸到阅读的状态中去,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时代,去聆听古人的教诲。虽然我还没能完全读完,但光是翻阅欣赏这个实体书的过程,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能提升整个书房的格调。

评分

我最近在尝试培养一种更深层次的阅读习惯,不再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获取,而是希望能够深入挖掘某些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本读物在我的案头已经放了一段时间,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泡上一杯清茶,慢慢地研读其中的一些篇章。它的文字,初看之下可能有些拗口,毕竟是古文的底蕴,但一旦你真正静下心来,去感受那字里行间的深意,就会发现它蕴含着一种近乎天然的逻辑和智慧。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某种道德准则的阐释,那种层层递进的推导,不是生硬的教条灌输,而更像是一种循循善诱,引导读者自己去领悟“善”与“恶”的边界和后果。这种内观自省的过程,比任何外部的督促都来得有力。每次读完一个小节,我都会合上书本,闭目沉思许久,感觉自己的心境都被涤荡了一番,非常宁静。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对这类书籍是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太过高深莫测,怕自己理解不了其中的奥妙。但是,当我真正开始接触后,发现它的可读性远超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文本,而是非常贴近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人情世故来进行阐述的。比如,书中对于“口德”的强调,让我反思了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经意间说出的话语,它们是如何在无形中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和自己的气运的。这种从宏观哲学层面落到微观个人行为的论述方式,非常接地气。我开始留意身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学着用一种更审慎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互动。这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把精密的尺子,用来丈量自己行为的分寸,很有指导意义,让人觉得原来修身养性并非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