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是文學。逗笑的滑稽也說不上上文學,但已和文學沾上一點邊,這一層,恐怕人們未必知曉。和滑稽分不開的幽默,可進入文學領域中,雖然它早已進入藝術領域中,而且它本身就是藝術。——方成
《方成自述》分為五篇,分彆為“此生無巧不成書”、“我這個敗傢子”、“最初的漫畫路”、“與妻子一同走過的日子”、“難得一樂”。講述瞭方成先生是如何在機緣巧閤下走上漫畫之路,以及在漫畫這條道路上所經曆的一些難忘的事,還有與妻子相識相愛到相濡以沫的日子裏的點滴迴憶,最後也介紹瞭創作道路上結識的好朋友的一些重要迴憶。
方成 (1918.10—),原名孫順潮,廣東中山人。漫畫傢、雜文傢、幽默理論的研究專傢。
擅長漫畫。1942年武漢大學化學係畢業,入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任助理研究員。1946年在上海從事漫畫工作,1947年夏被聘任《觀察》周刊漫畫版主編及特約撰稿人。1948年在香港參加“人間畫會”,在<大公報>連載連環漫畫《康伯》。1949年後曆任《新民晚報》美術編輯、《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
方成是一位非常多産的藝術大傢。現在,方成平常除瞭畫點漫畫,還寫點雜文、相聲、小品和打油詩等等,他仍然每天書寫,年均齣版兩到三本專業書。
方成是“文革”後在中國開辦漫畫展覽的第一人。方成先生創作的<武大郎開店>等文人漫畫,具有直指時弊的寓教於樂功能。隨著方成個人漫畫展的成功和漫畫《武大郎開店》産生的巨大影響力,方成這個名字也在中國傢喻戶曉瞭。
一直被譽為中國漫畫界的常青樹。方成與健在的丁聰和華君武一嚮並稱中國漫畫界的三老。方成以獨有中國特色的水墨漫畫,將中國民間傳說和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繪形紙上,比如鍾馗、濟公、魯智深、布袋和尚等等俠義之士皆栩栩如生。方成自1986年離休至今,每天早起,天天仍如上班。早上畫工,下午作文,堅持不懈。
自序
自序
此生無巧不成書
一生簡曆
我的創作曆程
無巧不成書
由不得我
難忘的畫和事
不關心說政治
心的解放
收藏瑣記
難解之謎
我這個敗傢子
晚成的童年
敗傢子的迴憶
從阮玲玉說到左埗頭
我傢規矩
我傢權威
想起老傢
老北京
市場文化
老師的名字
最初的漫畫路
黑白社
四年黃海
闖上海
老話重提
香港三年
憶九華徑
與妻子一同走過的日子
深情永記
值得懷念的生活片段
深切的三十五年
下放陽江
想起牛棚
難得一樂
想起廚藝
忙人·雜傢·樂神
認識侯寶林
和侯寶林的交往
人生一樂
韓羽和阿達
探親記
偶然得來
我的自行車
打油
忙啥
從透支開始
相對說
二十年成果
從日記看生活
腳野
忙人自話
後記
由不得我
知道我的人常問:“你是做化工研究的,為什麼改行畫漫畫?”我迴答說:“是老天爺定的,由不得我。”
這是玩笑話,卻也閤乎實情。我雖然愛畫,上學時也就會在本子上畫畫小說中的人物,畫孫猴兒、豬八戒、三英戰呂布之類。我受信佛的叔父影響,一直想學醫。一九三六年高中畢業考燕京大學,想入醫預係,沒考上,通知是兩門課不及格,其中一門是智力測驗。智力不及格是不能當醫生的,隻好考化學係,考上武漢大學,也是準備學製藥的。剛讀一年,就碰上七七事變,日本大舉入侵。學校被迫西遷到四川樂山縣。條件自然很艱苦,但課外活動如歌詠、話劇、齣壁報等很活躍,我都參加。話劇導演季耿是政治係同學,他
會畫、會木刻,我們就成摯交。他年紀大,生活經曆比我多,我常聽他的。在他提議下,我們幾個人辦瞭個文藝性的壁報。他們看過我的一些畫,也知道我在北京“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中,在學校負責畫宣傳畫,其中畫過漫畫,就要我負責漫畫專i攔。全校同學隻有我一人會畫,隻好在每周一期的壁報上畫一幅。漫畫我畫得少,沒經驗,下課後到處找題材,想錶現方法。壁報辦瞭兩年多,找也就學會瞭一些漫畫創作方法。畢業後進瞭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這是著名企業傢範旭東建立的工業集團中專作研究的機構,其他兩個是製堿製酸的永利公司和製鹽的久大公司。我做瞭四年化工研究。雖然一切順利,但因失戀,受不住那麼沉重的精神摺磨,夜不能寐,非常痛苦。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投降,在四川可以看到上海報紙。因田民黨政府腐敗至極,報上登的漫畫很多,進行諷刺。我自信也能以漫畫為業,藉此決定遠離,便辭去化工研究職務,獨自赴早已被稱為中國漫畫搖籃的上海。因人生地疏,先住在“永久黃”(“永利”、“久大”、“黃海”)聯閤辦事處,那裏隻供夜宿,不能作畫。從報上看到一傢廣告公司招聘繪圖員的廣告,我急忙去應聘。恰好繪圖室主任是美國人,看瞭我畫的漫畫,立即聘用。我就有瞭住處,也可在晚間利用辦公室的書桌作畫瞭。後來應《觀察》周刊主筆儲安平之聘,主辦周刊的漫畫版,從此在上海立足。
看我這些年的生活曆程,無一不是偶然機遇把我引嚮漫畫之路的。如果我考上燕京大學,我的經曆得重新寫。若非失戀,也肯定會從事化工業。又如,在上海招聘的負責人是美國人,知道用漫畫作廣告很有利。倘是中國人,那時上海廣告最興畫美人,我沒學過,不會畫,絕不會聘用我。連作畫地方都沒有,生活成問題,在上海我立不住。這一切不都是為“老天爺定的”這句話作證嗎?
由此我想,雖然人的主觀意誌的作用不能低估,但人生道路,總要受種種偶然性所左右的。個人意誌的能量究竟有限。
二00二年四月七日
難忘的畫和事
我以漫畫為終生事業,開始於一九四六年,至今經曆半個世紀瞭。在新中國建立之前,我在報刊上發錶針對國民黨反動政權的諷刺畫,估計有二百多幅。因時過境遷,所畫具體內容,多記不清,但有兩幅畫是記得很牢的。一幅是政治上錯誤的畫——站在所謂“中間路綫”立場評解放戰爭。此畫在《觀察>周刊上發錶,立即受到好友漫畫傢餘所亞的嚴正批評,我一直記住的。這幅畫在史無前例的“文革”運動中,自然被當作我的一條政治“辮子”,以此暴露我的“反動”麵目。畫雖被抄走示眾,下落不明,但有人記住。“文革”已過去二十多年瞭,至今仍揪住不放,舊事重提,寫信在漫畫界到處傳播,使我記得更牢瞭。另一幅畫因為是在創作中用武搶迴來的,也記得住。我初到上海,既無固定收入,又無住所,四處漂泊,靠友人臨時安置住處。偶然從報紙的招聘廣告上,尋到聯閤廣告公司繪圖員的職位,這纔算有瞭固定收入和住處。這傢公司很大,繪圖室在樓下,我就睡在主任辦公室旁邊的一間當紙庫的房間裏,以紙為床。晚上我就在主任辦公的桌上作畫。主任是美籍猶太人.名叫皮特。那時國民黨政權投靠美國,招進大批美國兵。這些兵到處橫行霸道。他們在上海欺壓中國百姓,中國百姓對此群情激憤。一天晚上,我剛畫成一幅標題為“得來全不費工夫”的連環漫畫。主任偶然進來,一看這幅畫中的英文,知道是諷刺美國兵的,氣得從我背後伸手,把畫搶走。沒等他撕扯,我抄起桌上放著的啤酒瓶嚮他衝過去。見形勢不妙,他隻好乖乖地把畫還給瞭我。為此事該公司總經理把我叫去,將我解雇。這幅畫發錶在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第七期《評論報》上。
……
前幾年,朋友就勸我寫自傳。那時我正忙,沒顧得上。前兩年,盧繼恩先生受齣版社之托來訪問,問的是我一生的經曆,寫瞭齣版。為便於發行,齣版社約定,寫法用第一人稱,像我自己寫的。而實際內容還是一問一答,不問不答,很受約束。因此引起我自己寫自傳的念頭。我幾十年來從事文藝工作,在創作和生活各方麵,總會有所感而為讀者所關注,值得寫齣來的。同時又想到,已屆耄耋之年,前景難蔔,還是現在寫吧。好在都是自己身邊的事和自己所想,寫起來不難,也就打定主意開始寫瞭。
我平時畫漫畫,寫雜文,都是評論性作品。寫慣瞭,也想藉這種寫法,敘中有議,或是藉自己的生活閱曆,理齣對生活邏輯性的認識。所以我立意由感而發分題來寫,既是迴憶,又是評論。先交代簡曆,然後按時序寫下去,想到什麼寫什麼。
……
《方成自述》最打動我的,是一種穿越時空的共鳴。書中的很多經曆和感悟,雖然發生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但那種關於人生奮鬥、關於情感糾葛、關於對意義的追尋,卻是跨越時空的。我仿佛能感受到他曾經的喜悅,也體會到他曾經的失落。他對於一些復雜人際關係的描繪,那種細緻入微的心理揣摩,讓我不禁想起自己也曾經曆過的類似情境。他沒有把事情簡單化,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人生圖景中去解讀,這種宏大的視角,讓我對“人生”這兩個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智慧的長者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他的經驗,他的思考,都在無形中滋養著我的心靈。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記錄瞭一個人的一生,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視角,讓我們去理解和反思我們自己的生命旅程。
評分我之前對“自述”這類書籍的期待,往往是希望從中獲得某種啓迪,或是學習某種經驗。然而,《方成自述》帶給我的,卻是一種全然不同的感受。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的一些想法和情感。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常常會在某些章節停下來,陷入沉思。作者關於人生選擇、關於價值判斷的那些思考,雖然不直接針對我,卻能引發我對自己過往經曆和未來方嚮的審視。我尤其欣賞他在麵對重大抉擇時的那種審慎和坦誠,沒有英雄式的豪言壯語,隻有對內心真實聲音的聆聽和對未知可能的探索。這種“不確定性”中的勇氣,以及在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學習的態度,讓我看到瞭生命的韌性和智慧。它沒有給我標準答案,但它教會我如何去提問,如何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評分讀《方成自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作者在文字中展現齣的那種極其細膩的觀察力。他不僅僅是記錄發生瞭什麼,更是深入挖掘瞭事件背後那些微小的心理活動和情感波動。我常常在閱讀時,被某個不經意的詞語、某個描繪細緻的場景所吸引,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感受著空氣的溫度,聽著遠處傳來的聲音,甚至能嗅到那種特有的氣息。他寫到某個睏難時期,那種內心深處的掙紮,那種細微到幾乎難以察覺的希望之火,被他描繪得絲絲入扣,讓我感同身受,甚至在讀到某些段落時,自己也會不自覺地屏住呼吸,等待著故事的走嚮。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使得他的敘述充滿瞭畫麵感和感染力,將原本可能枯燥的經曆,變成瞭一部部生動的小電影,在我的腦海中不斷迴放。它不是那種大刀闊斧的史詩,而是更像一幅精美的工筆畫,每一個筆觸都蘊含著深意,耐人尋味。
評分說實話,拿到《方成自述》之前,我腦海裏對“方成”這個名字的印象,更多的是一種遙遠的、模糊的符號。但讀完這本書,我仿佛認識瞭一個嶄新的人。他筆下的敘述,充滿瞭蓬勃的生命力,有一種年輕人般的闖勁和對世界的好奇。他毫不迴避年輕時的青澀和衝動,也坦然麵對歲月的沉澱和內心的轉變。我喜歡他那種對事物始終保持開放心態的態度,無論是在學習新知,還是在麵對新的挑戰時,總能看到他那種“歸零”再齣發的勇氣。他的一些生活感悟,比如對周遭環境的敏銳感知,對身邊人事物的細緻關懷,都讓我覺得,即便是再平凡的生活,也能被用心去經營齣不凡的色彩。這本書讓我覺得,無論是哪個年齡段,都有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可以書寫。
評分這本書,我拿到的時候,心裏其實是沒底的。畢竟“自述”這兩個字,往往意味著某種程度的自憐或者歌功頌德,我不太喜歡那種味同嚼蠟的陳詞濫調。但翻開《方成自述》,那種預設的抗拒感,很快就被一種真實而鮮活的敘述衝淡瞭。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名人傳記”,而更像是在一個老朋友的午後茶歇裏,聽他娓娓道來那些生命中的點點滴滴。字裏行間流露齣的,不是刻意雕琢的輝煌,而是生活本身的褶皺,有笑有淚,有豁然開朗,也有迷茫睏惑。我尤其喜歡他談論一些細節的時候,那種不加掩飾的幽默和自嘲,讓整個敘述瞬間立體起來,仿佛能看到他當時的神態,聽到他爽朗的笑聲。這種“不完美”恰恰是最打動人的地方,它讓我們這些普通讀者,看到瞭在成就之外,一個更真實、更 relatable 的個體。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任何“成功秘訣”,但它讓我體會到瞭一種更深層次的“活過”,一種對生命本真的尊重和熱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