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三十年集”係列叢書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躍在學術界和文化領域的著名學者與知識分子。他們大多齣生於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對於他們而言,過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斷十年的高考製度恢復,一批“知青”的命運由此而改變,並被投入到與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時代洪流之中。在這潮頭多變的三十年裏,他們執著地行走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著自己獨立的性格;在洶湧而來的滾滾紅塵中,也不曾失卻跨越性的人文關懷。為著一個信念、一份眷戀,他們不懈地尋覓著。這裏的每一本書所記錄的就正是他們自己三十年來的心路曆程,他們的經曆、感受、體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獨特的精神姿態。
這是他們個人的獨特道路,也是我們時代的獨特風貌。
作者簡介
硃永新,1958年生,江蘇大豐人。先後求學於江蘇師範學院、上海師範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主修教育心理學。曾任蘇州市副市長,現為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颱灣《本土心理學研究》顧問、“新教育實驗”發起人。著有《硃永新教育文集》(十捲)、《新教育之思》、《寫在新教育的邊上》等,主編《當代日本教育叢書》等30餘種,並主持《教育科學精品教材譯叢》、《新世紀教育文庫》的編選與齣版工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400餘篇。
2007年第七屆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中華十大財智人物,2005年中國十大教育英纔,2005年中央電視颱“感動中國”候選人,2003年《南風窗》“為瞭公共利益”年度人物。
內頁插圖
目錄
自序:在學海遨遊——30年治學生活迴顧
一九八一
張載的學習心理思想
一九八二
二程心理思想研究
一九八三
早期教育必須重視非智力因素
一九八四
讓每個學生揚起希望的風帆
一九八五
堅持心理科學的理論思維
一九八六
王夫之的學習心理思想
一九八七
什麼是學校心理谘詢
一九八八
成功的要訣
一九八九
中國古代學者對於大腦研究的貢獻
一九九〇
中國近代的教育心理思想
一九九一
試論人纔團體的動力心理學
一九九二
日本教育問題與前瞻
一九九三
論中國人的“帕裏斯情結”
一九九四
書院精神對於當代大學教育的啓示
一九九五
從封閉走嚮開放——試論綜閤大學辦師範的新模式
一九九六
中美高等教育辦學效率之比較
一九九七
關於蘇州外來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思考
一九九八
中國古代教育理念之貢獻與局限
一九九九
教育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
創新教育論綱
二〇〇〇
光榮與夢想——世紀之交的中國教育迴顧與前瞻
我心中理想的教師
二〇〇一
教育,我的至愛
教育的理想與理想的教育——為新世紀教育而作
二〇〇二
中國教育缺什麼?
二〇〇三
建議設立國傢閱讀節
二〇〇四
科學發展觀與中國教育改革
二〇〇五
關於農村免費義務教育的建議
二〇〇六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實驗的迴顧與展望
二〇〇七
關於“名校辦民校”的思考
共讀共寫共同生活
二〇〇八
災後,教育需要做什麼?
期待教育迴到“原點”
知識、生活與生命的深刻共鳴——新教育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
二〇〇九
書寫教師的生命傳奇
二〇一〇
解放教育,還權校長——關於教育管理體製改革的幾點建議
文化,為校園立魂
附錄:硃永新著述錶
精彩書摘
新中國成立後,研究人的問題的論著開始豐富起來,但對人的現代化問題仍舊沒有進行過係統的闡述。隨著世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的因素日顯重要,到七八十年代,許多學者開始真正把目光投嚮人的現代化問題。對中國人的現代化問題研究頗為深入的當數楊國樞及其弟子。他的《中國人的現代化》等論著,提齣並闡發瞭個人現代性的具體內容
英格爾斯、楊國樞等人關於人的現代化的調查與研究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這決定瞭他們所論述的現代化人的特徵與當代人對現代化人特徵的分析無疑是有差彆的。英格爾斯關於人的現代化的研究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傢為模式,而楊國樞則偏重於剋服中國人的傳統、保守、僵化等弊端。他們的研究成果盡管很有價值,但未必適閤對當代中國人的現代化的分析
人的現代化是比社會現代化更為復雜、更難界定的問題。關於人的現代化的研究,往往是從分析傳統人與現代人的差異入手的。英格爾斯通過對智利、阿根廷、印度、以色列、尼日利亞和巴基斯坦等國的研究,揭示瞭傳統人的十大特徵:(1)害怕和恐懼革新與社會改革;(2)不信任乃至敵視新的生産方式、新的思想觀念;(3)被動地接受命運;(4)盲目地服從和信賴傳統的權威;(5)缺乏效率和個人效能感;(6)順從謙卑的道德,缺乏突破陳舊方式的創造性想象和行為;(7)頭腦狹窄,對不同意見和觀點嚴加防範和迫害;(8)凡事總要以古人、聖人和傳統的尺度來衡量評判,一旦與傳統不符,便加以反對和詆毀;(9)對待社會公共事務漠不關心,與外界孤立隔絕,妄自尊大;(10)不重視與眼前的切實利益無明顯關係的教育、學術研究等
在此基礎上,英格爾斯提齣瞭現代人的12個特徵:(1)準備和樂於接受他未經曆過的新的生活經驗、新的思想觀念和新的行為方式;(2)準備接受社會的改革和變化;(3)思路開闊,頭腦開放,尊重並願意考慮各方麵的不同看法、意見;(4)注意現在與未來,守時惜時;(5)具有強烈的個人效能感,對人和社會的能力充滿信心,辦事講究效率;(6)能規劃自己的現在和未來;(7)尋求新知識和尊重知識;(8)信賴人類的理性力量和理性支配下的社會,信賴他人;(9)重視專門技術,有願意根據技術水平高低來領取不同報酬的心理基礎;(10)樂於讓自己和他的後代選擇離開傳統所尊敬的職業,對教育的內容和傳統智慧敢於挑戰;(11)相互瞭解、尊重和自尊;(12)瞭解生産過程。英格爾斯為瞭有效地測量這些特徵還編製瞭一個綜閤現代性量錶③
另一位社會學傢卡爾通過在巴西和墨西哥的調查與實證研究,也提齣瞭現代人的若乾特徵:(1)為人處世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在生活的重要問題上相信事前的計劃,而且有一種自覺能夠實現這些計劃的安全感;(2)在實行計劃和目標時,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信賴親戚和彆人;(3)具有個人主義傾嚮,不願在自己的工作團體中過度地認同彆人;(4)歡迎都市生活的刺激與機會,有足夠的技巧在都市中結交朋友;(5)強調都市中社會結構的可變性,主張任何人都可能影響社會;(6)認為生活與事業上的機會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即使是齣身低微的人,也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抱負;(7)最大可能地利用大眾媒介④。我國颱灣學者楊國樞對於中國人的現代化問題也進行瞭大量研究,在揭示瞭中國人傳統性的五項特質(遵從權威、孝親敬祖、安分守成、宿命自保、男性優越)的基礎上,提齣瞭個人現代性的五項內容,即平權開放、獨立自願、樂觀進取、尊重情感和兩性平等。
……
前言/序言
“三十年集”係列叢書,顧名思義,是三十年來思想、情感、觀察與記錄的結晶,由不同作者、不同主題的書籍匯聚而成。本係列旨在凝聚三十載光陰的智慧沉澱,展現個體生命曆程中的獨特風景,以及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洞察。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心靈深處的一次袒露,是他們對生活、對世界、對自我的不懈追問與解答。 《三十年集》係列叢書——曆史的注腳,心靈的迴響 “三十年集”係列叢書,是一段跨越三十載歲月的思想旅程,是一份獻給時光、獻給每個在時代洪流中前行的靈魂的紀念。這套係列並非單一作者的個人史,而是一個由多位視角獨特、思想深邃的作者匯聚而成的思想長廊,他們以各自的方式,捕捉並記錄瞭三十年來社會變遷的軌跡,個體成長的足跡,以及人類情感與智慧的跌宕起伏。每一本書都如同一個獨立卻又相互關聯的坐標點,共同勾勒齣近三十年來思想界、文化界乃至社會生活的豐富圖景。 本係列叢書的意義,首先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反思“當下”的寶貴窗口。三十年,足以讓一個青澀的少年成長為沉穩的壯年,也足以讓一個新興的概念成為街頭巷尾的流行語,更足以讓一個時代的精神麵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三十年集”係列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們在這三十年間,對周遭世界發生的深刻變革,對自身心境的細微波動,以及對未來方嚮的審慎思考所留下的文字痕跡。它們並非曆史教科書式的枯燥陳述,而是充滿個人溫度和情感色彩的生命體驗。讀者可以通過閱讀這些作品,迴溯那些我們共同經曆過的時代節點,重溫那些在我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記的事件,並從中體悟不同個體在同一曆史背景下的多元反應與價值選擇。 其次,“三十年集”係列叢書的價值在於它展現瞭思想的多元性與包容性。在這個係列中,沒有統一的腔調,也沒有刻意的迎閤。每一位作者都堅持著自己獨立的思考路徑,用最真誠的筆觸,錶達他們最真實的見解。無論是對社會結構性問題的犀利剖析,還是對個體精神睏境的細膩描摹,抑或是對藝術哲學領域的前沿探索,本係列都力求呈現齣思想的廣度和深度。我們相信,思想的火花,往往在不同的觀點碰撞中産生,在開放的討論中升華。因此,這個係列鼓勵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保持開放的心態,與作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並在思考與質疑中,構建起屬於自己的思想體係。 再者,“三十年集”係列叢書是對個體生命價值的肯定與張揚。三十年,對於任何一個人而言,都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歲月。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經曆瞭成長、失落、奮鬥、迷茫,也收獲瞭愛、智慧、勇氣與希望。“三十年集”係列中的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自己生命曆程的一次深刻迴顧與總結。它們記錄瞭作者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如何在生活的睏境中尋求突破,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裏發現不平凡的意義。這些作品,是對生命韌性的贊歌,是對人類精神永不熄滅的追求的禮贊。它們激勵著每一個讀者,珍視自己的生命,勇敢地去探索,去創造,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本係列叢書的構成與特色: “三十年集”係列匯聚瞭來自文學、哲學、曆史、社會學、心理學、藝術評論等多個領域的傑齣寫作者。他們的作品,風格各異,主題鮮明,共同構成瞭這個係列豐富而多元的內容矩陣。 文學的溫度與深度: 部分作品以小說、散文、詩歌等文學形式,通過生動的故事、細膩的筆觸,展現個體在時代變遷中的情感糾葛、命運沉浮與心靈成長。它們將宏大的社會背景融入微觀的人物命運,讓讀者在感人至深的故事中,體味人性的復雜與美好。 哲學的思辨與追問: 另一部分作品則聚焦於哲學、思想層麵的探索。作者們以嚴謹的邏輯、深刻的洞察,對社會現象、文化趨勢、人生意義等重大議題進行深入的思辨與追問。他們挑戰固有觀念,拓展思維邊界,為讀者提供理解世界的新視角與新方法。 曆史的審視與反思: 還有一些作品,選擇從曆史的角度齣發,對過去三十年的重要事件、社會思潮、文化遺産進行審慎的審視與深刻的反思。它們以史為鑒,汲取經驗教訓,為我們理解當下、展望未來提供寶貴的曆史依據。 跨學科的融閤與創新: 本係列尤其注重跨學科的融閤與創新。許多作品打破學科壁壘,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與方法融會貫通,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這種跨界的探索,不僅豐富瞭作品的內容,也為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 閱讀“三十年集”係列,您將獲得: 對時代的深刻理解: 通過閱讀不同作者、不同視角的作品,您將能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過去三十年中國社會發生的巨大變遷,以及這些變遷對個體命運和集體意識産生的深遠影響。 思想的啓迪與拓展: 本係列中的智識精華,將激發您的思考,拓展您的視野,幫助您形成獨立判斷的能力,並對人生、社會、世界産生更深刻的認知。 心靈的共鳴與慰藉: 那些充滿人性關懷與情感溫度的作品,將觸動您內心深處的情感,讓您在閱讀中找到共鳴,感受到溫暖,並獲得前行的力量。 個體的成長與反思: 每一本書都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作者的生命體驗,也引導您反思自身的生命軌跡,激勵您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成長,追求卓越。 “三十年集”係列叢書,是一份珍貴的精神遺産,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時代禮物。我們邀請您,加入這場跨越三十年的思想對話,與智慧同行,與時代共進,共同品味生命的多彩,感悟歲月的深邃。在這三十年集結的文字裏,您或許能找到對過去的迴響,對現在的理解,以及對未來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