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译注丛书:尚书译注》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先秦文献资料。它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却佶屈聱牙。鉴于此,《国学经典译注丛书:尚书译注》对之进行注释、今释。《国学经典译注丛书:尚书译注》博采众长,注释时有新意,译文也通顺畅达,是帮助读者读通和理解《国学经典译注丛书:尚书译注》的一本好书。
前言
译注说明
虞夏书
尧典
舜典
汩作
九共九篇
藁饫
大禹谟
皋陶谟
益稷
禹贡
甘誓
五子之歌
胤征
帝告
鳌沃
汤征
汝鸠
汝方
商书
汤誓
夏社
疑至
臣扈
典宝
仲虺之诰
汤诰
明居
伊训
肆命
徂后
太甲上
太甲中
太甲下
咸有一德
沃丁
咸义四篇
伊陟
原命
仲丁
河直甲
祖乙
盘庚上
盘庚中
盘庚下
说命上
说命中
说命下
高宗肜日
高宗之训
西伯戡黎
微子
周书
泰誓上
泰誓中
泰誓下
牧誓
武成
洪筢
分器
旅獒
旅巢命
金滕
大诰
微子之命
归禾
嘉禾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爽
蔡仲之命
成王政
将蒲姑
多方
立政
周官
贿肃慎之命
亳姑
君陈
顾命
康王之诰
毕命
君牙
同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题解】
盘庚:商王名,汤十世孙,祖乙曾孙,祖丁之子,阳甲之弟。《书序》云:“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关于《盘庚》篇的制作时代,自汉代以来约有十几种不同的看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六种:一,盘庚时代说。马融、郑玄首倡。二,小辛时代说。司马迁始创此说,俞樾颇有发挥。三,殷商时代说。王国维力主之。四,殷周之际说。以杨筠如《尚书核诂》为代表。五,西周初年说。此说以张西堂《尚书引论》为代表。六,春秋时代改定说。顾颉刚师持此说。我们主张《盘庚》应是周初统治者制作的一篇历史文献。
《盘庚》是周人灭商以后,为了安抚和绥靖被迁的殷民而制作的一篇迄今所见到的中国古代最早、最长的历史文献。《史记·殷本纪》有:“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在周人看来,盘庚最大的功绩是迁都,挽救了商王朝。因此,在制作此篇时,追忆当年盘庚为迁都遭民众反对,对民众苦苦劝说的史实,以帮助周初大规模地迁徙殷民措施的推行(参见李民《(盘庚)的制作时代》,载《尚书与古史研究》增订本)。
《盘庚》分上、中、下三篇,伏生本和《汉石经》则合为一篇,内容没有区别。三篇的次序,一般认为有颠倒,可能是错简所致。亦有认为次序未颠倒。《盘庚》三篇记载了商王盘庚关于迁都问题和臣民的三次对话,完整地记叙了迁殷的经过,以及围绕迁都问题在统治阶级内部、在统治者与平民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保存了商代的原始资料,是研究殷商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盘庚周诰”号称“诘诎聱牙”,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①,率吁众戚出矢言②。曰:“我王来③,既爰宅于兹④,重我民,无尽刘⑧。不能胥匡以生⑥,卜稽日其如台⑦?先王有服⑧,恪谨天命⑨,兹犹不常宁⑩。
……
这套《国学经典译注丛书》的整体装帧和设计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着一股沉静而典雅的气息,非常符合传统经典应有的格调。我尤其欣赏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质感,拿在手里有一种久经岁月沉淀的厚重感,读起来也格外舒服,不像有些现代出版物那样刺眼。装帧的工艺也做得相当扎实,书脊的连接处处理得很好,即使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架。对于喜欢收藏实体书,追求阅读体验的人来说,这套丛书在硬件上的投入是看得出来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可以置于书架上供人品鉴的工艺品。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也侧面反映出编纂者对所选经典的尊重。虽然我手上这本的重点在于某个特定篇章的解读,但我能感受到整个丛书体系的统一性和高标准,让人对其他卷册也充满了期待。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译注丛书”这类出版物抱有一些保留意见,总觉得译注可能会过度干预原文的纯粹性。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里的“注”做得非常克制和有分寸。它更像是导览者,而非截断河流的堤坝。注释的密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对于理解文章的宏观结构和关键论点的梳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对于那些本身含义相对清晰的段落,则保持了留白,鼓励读者自行体悟。特别是它对某些关键概念的溯源考证,追溯到其在更早期文献中的萌芽和发展脉络,这对于想要深入探究国学源流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线索。这套书的编者显然深谙“教学相长”的道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引导读者发展独立思辨的能力,而不是被动接受单一的解释。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古代的政治哲学思想,市面上相关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很多要么是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要么就是过于通俗化,为了追求流畅而牺牲了原意的准确性。这本书的译注部分,恰恰找到了一个非常精妙的平衡点。译文的语言既保持了古文的韵味和庄重感,又确保了现代读者能够无障碍地理解其核心思想,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更值得称道的是它的注释系统,它不仅仅是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更深入地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礼乐制度,甚至对不同历史时期学者的不同观点都有所涉及。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内涵,让我得以跳出单一的视角,去审视那些古老的政治智慧在不同历史阶段是如何被阐释和应用的。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渊博的古代先贤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逻辑和索引系统简直是神来之笔。对于需要进行跨文本引用和比较阅读的研究者来说,这一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内部交叉引用做得非常细致,当你读到一个涉及某个典故或人物的段落时,往往能方便地查到它在文本其他地方的出现,甚至是与其他类似主题篇章的关联。这种结构化的处理,让原本看似零散的古代文献,被整合进一个更宏大、更系统的知识网络之中。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开头设置的“概要提示”,虽然篇幅不长,但能迅速帮你定位本章的核心议题和主要论证方向,这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总而言之,这套丛书的设计者不仅是学者,更是一位出色的“信息架构师”。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扰就是文献的获取成本和阅读门槛。许多珍贵的古代典籍要么只有影印本,字体辨认困难,要么就是只有高深莫测的学术专著。这套丛书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接触核心经典的难度。它提供的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而是一条完整的、经过精心梳理的阅读路径。通过这种现代化的整理和呈现方式,那些原本被厚厚史书和繁复考据所遮蔽的光芒,得以重新照射出来。这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回归。每当我合上书本,那种清晰的逻辑链条和历史画面感便会浮现出来,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而不是停留在教科书上那些冰冷的标题和结论。
评分《国学经典译注丛书:荀子译注》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言论汇编。荀子是先秦诸子中的一大家,他批判和总结子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是孔子之后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他虽出自孔门,而思想之博大,非儒家所可包容。《荀子译注》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在精辟之论,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
评分作者博采古今《诗经译注》注家之长,融会贯通,筛汰选炼,解题和注释写得简明而精当,是当今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评分这套书也不错 开本比较大
评分法家是我国古代与儒家、道家齐名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国学经典译注丛书:韩非子译注》则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国学经典译注丛书:韩非子译注》全书共十万余字,分为五十五篇。就其主体而言,它实在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稳坐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谓的“帝王之学”。书中除了论述法术、权势等主要内容外,也论述了一些君主应该注意的道德修养、政治策略。
评分5.平装:个人很喜欢平装,翻阅起来更方便,精装太费劲了
评分优点:
评分好品质!原文、注释、译文,一个都没少!
评分不读《诗经》不知道中国汉字的源远流长………仅仅作者的序,就读了两个小时,无他,不认识的字太多,查字典、注释就用了很久的时间……感慨于八十年代教授的学问渊博、认真谦虚。很满意的书!
评分纸张不好,发黄粗糙。内容还不错,有题解、正文、注释、译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