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丛书:专利信息分析利用与创新

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丛书:专利信息分析利用与创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仲伯 等 编
图书标签:
  • 专利信息
  • 专利分析
  • 创新方法
  • 知识产权
  • 技术情报
  • 研发策略
  • 竞争情报
  • 科技管理
  • 信息检索
  • 创新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118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06395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8
字数:7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丛书:专利信息分析利用与创新》面向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及广大科技人员、专利工作者,立足于专利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利用,并侧重于目前互联网上可以利用的专利信息资源,同时针对如何利用TRIZ理论进行创新等问题,结合案例进行了探索。该书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广大专利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1 导言
1.1 柯达Vs宝丽来
1.1.1 基本案情
1.1.2 该案启示
1.2 谷歌进军手机市场
1.2.1 基本案情
1.2.2 启示
1.3 海尔的成功
1.3.1 基本情况
1.3.2 启示
1.4 宝洁收购吉列案
1.4.1 基本案情
1.4.2 启示
1.5 结论

2 专利信息利用基础
2.1 专利信息检索概论
2.1.1 专利信息检索的意义
2.1.2 专利信息检索的概念
2.2 专利分类号
2.2.1 IPC分类
2.2.2 ECLA分类
2.2.3 FI/F-term分类
2.2.4 UCLA分类
2.2.5 DC/MC分类
2.3 专利族
2.3.1 专利族相关概念
2.3.2 同族专利检索的必要性
2.3.3 专利族的类型
2.3.4 同族专利的特点
2.3.5 同族专利的检索
2.4 专利引文
2.4.1 专利引文检索的必要性
2.4.2 专利引文的种类
2.5 关键词检索
2.5.1 关键词检索的特点
2.5.2 关键词的表达策略
2.5.3 关键词查找的工具
2.5.4 关键词检索案例
2.6 检索策略
2.6.1 检索原则
2.6.2 检索策略的类型

3 常用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3.1 公共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3.1.1 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
3.1.2 欧洲专利局检索平台
3.1.3 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检索平台
3.1.4 日本特许厅专利检索平台
3.1.5 上海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3.1.6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与服务系统
3.1.7 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3.1.8 湖南省专利智能检索服务平台
3.2 商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3.2.1 INNOGRAPHY
3.2.2 INNOVATION
3.2.3 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II)

4 专利信息分析
4.1 专利分析方法、指标与类别
4.1.1 专利分析的指标
4.1.2 专利分析的主要类别
4.1.3 专利信息分析的主要阶段
4.2 专利侵权判定及对比文件检索
4.2.1 专利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4.2.2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
4.2.3 专利侵权检索、分析与侵权规避策略
4.3 专利无效检索
4.3.1 专利权的无效
4.3.2 专利无效检索

5 专利信息的发明原理分析与创新
5.1 发明创造的主要类型
……

附录A 湖南省优势培育企业的专利信息利用和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附录B 39项技术参数

精彩书摘

4.2.1.2 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的确定及解释原则
各国专利法一般都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受专利保护的技术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权利要求决定了专利保护范围,集中地体现了专利权的实质内容。权利要求中各个技术特征的总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应地限定了一个明确的保护范围。因此,权利要求集中体现了专利权的实质内涵。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越多,限定的保护范围就越小:反之亦然。权利要求中各个技术特征的总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应地限定了一个明确的保护范围。在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时,对权利要求如何理解,各国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解释原则。
一是周边限定论。这一原则要求专利保护范围完全由权利要求来确定,应严格地按照权利要求书中的文字进行解释,不允许作任何扩大解释,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是专利保护的最大限度。其优点在于采用“周边限定”原则,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相对清晰了解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其缺陷在于:该原则对权利要求书的撰写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权利要求应写得足够宽而确切,设法用尽可能少的技术特征和尽可能一般化的语言撰写。但在实际中权利要求的撰写总是会有缺陷的,这就难以给予专利权人充分的保护。
二是中心限定原则。他是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核心,向外作一定幅度的扩展来确定专利保护范围。按照这一原则,权利要求书说明专利保护范围,但在解释权利要求时可以超出权利要求的直观字面上的解释。也就是说,应以权利要求为中心,全面考虑发明创造的目的、性质以及说明书和附图,把中心四周一定范围内的技术也包括在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必拘泥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文字记载。采用这一原则时,常通过说明书对权利要求作出解释,不过它一般适用于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特点未列入权利要求书而权利要求书又似乎包含这些技术特点的场合。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采用这一原则。这一原则把权利要求书看成是一个总的发明构思,保护范围可以扩大到本专业一般技术人员仔细研究说明书和附图后认为可以包括的范围。这种做法使得专利权的范围不局限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含义,可以较好覆盖专利方案的实质性特征,能够较好地给予专利权人以保护。
……

前言/序言


深度解析:专利情报赋能企业创新与竞争优势构建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更是企业洞察技术趋势、规避侵权风险、锁定竞争优势的关键信息源泉。本书系“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丛书”中的一本,聚焦于“专利信息分析利用与创新”,旨在为广大读者,特别是企业研发人员、知识产权管理者、战略规划者以及相关政策研究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实用的专利信息分析利用方法论,助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创新。 本书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理论著作,而是以实践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多角度地解析如何将海量的专利信息转化为指导企业创新活动的宝贵智慧。我们将深入探讨专利信息的价值所在,阐述如何通过科学的检索手段获取高质量的专利数据,并通过严谨的分析方法提炼出具有战略意义的信息,最终指导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布局、市场拓展、风险防范等各个环节做出明智决策,从而驱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成功。 第一部分:专利信息价值的深度挖掘与战略意义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首先构建对专利信息价值的全新认知。专利文献不仅仅是法律文件,更是全球技术创新的晴雨表,是竞争对手技术动态的风向标,是潜在技术合作与并购机会的宝库。我们将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入剖析专利信息的战略价值: 技术趋势洞察: 专利申请的地域分布、时间演变、技术分类等信息,能够直观地反映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技术发展的热点、前沿及潜在突破方向。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提前布局,抓住技术发展的“风口”,避免在过时或低价值领域投入过多资源。 竞争对手情报: 专利公开信息能够揭示竞争对手在哪些技术领域进行研发投入,其技术路径、核心专利及创新策略是什么。这有助于企业准确评估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识别竞争威胁,并制定针对性的竞争策略。 技术壁垒与风险规避: 了解现有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情况,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侵权风险,避免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踩雷”。同时,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企业可以主动进行技术规避或寻求合理的许可合作。 创新机会发现: 专利信息中隐藏着大量尚未被充分利用或尚未实现商业化的技术。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新的技术组合、应用场景以及潜在的创新“蓝海”,为企业的颠覆式创新提供灵感。 技术合作与并购机会: 专利持有者及其技术实力可以直接反映其在特定领域的影响力。通过专利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战略合作伙伴、技术引进目标,甚至是指明企业未来并购的方向。 第二部分:精准高效的专利信息检索策略与实践 高质量的分析依赖于高质量的数据。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高效、精准地从海量的专利数据库中提取所需信息,并详细介绍各类检索工具及策略。 专利检索基础知识: 深入讲解专利的构成要素(权利要求、说明书、附图等)、法律效力、不同国家/地区的专利法律制度差异,以及检索的基本逻辑和检索语言(关键词、同义词、近义词、分类号等)的构建。 检索工具的选型与运用: 系统介绍国内外主流的专利数据库(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德温特、Derwent Innovation、Questel Orbit、PatScope、Google Patents等)的特点、功能和检索技巧。我们将区分免费与付费数据库的优劣,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检索需求,提供最优的工具组合建议。 各类检索方法的精讲: 关键词检索: 如何构建精准高效的关键词组合,如何利用布尔逻辑运算符(AND, OR, NOT)进行组合,如何处理同义词、缩写、专业术语等。 分类号检索: 深入讲解国际专利分类(IPC)和协同专利分类(CPC)的应用,如何通过分类号进行跨语言、跨技术的检索,以及如何利用分类号作为关键词检索的补充。 引证/被引证检索: 讲解如何利用专利的引用关系来挖掘相关技术、重要专利以及潜在的竞争对手。 专利权人/发明人检索: 如何通过检索特定公司或个人的专利,了解其技术布局和研发方向。 特定主题检索: 针对具体的技术领域或创新主题,设计系统性的检索策略,确保不遗漏关键信息。 检索结果的初步筛选与管理: 如何快速识别无关专利,如何对检索结果进行初步分类和标记,以及如何利用文献管理工具进行高效的文献管理。 第三部分:深度分析与创新赋能:专利情报的应用之道 获取了海量数据之后,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其转化为驱动创新的 actionable intelligence。本部分将是本书的核心,将系统介绍各类专利分析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其在企业创新中的应用。 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合: 强调在专利分析中,既要关注技术内容的深度理解,也要运用统计学和可视化工具进行量化分析,以获得更全面、客观的结论。 关键分析工具与方法: 专利地图(Patent Mapping): 通过可视化技术(如二维/三维散点图、热力图、网络图等),直观展示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竞争格局、技术热点区域、创新主体分布等。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绘制和解读各类专利地图,并指导读者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制图工具和指标。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基于专利申请量、被引用次数等指标,分析特定技术领域的发展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为企业选择进入或退出市场提供依据。 技术关联度分析: 识别不同技术之间的联系,发现潜在的交叉领域和组合创新机会。 技术演化路径分析: 追踪特定技术从萌芽到成熟的演变过程,预测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市场渗透与技术应用分析: 结合市场数据,分析特定专利技术在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的渗透情况,发现新的商业机会。 价值评估与专利组合分析: 评估专利的潜在商业价值,分析企业的专利组合的优劣势,为专利管理和交易提供参考。 技术孤岛与技术协同分析: 识别企业在某些技术领域存在的“技术孤岛”,或发现与其他企业潜在的技术协同机会。 创新驱动的具体应用场景: 新产品/新服务开发: 如何利用专利分析洞察市场空白点和未满足的需求,指导新产品的概念设计和技术路线选择。 研发项目立项与管理: 如何通过专利分析规避重复研发,发现更有潜力的研发方向,并为研发项目的进展和技术路线调整提供决策支持。 技术引进与许可谈判: 如何评估目标技术的专利价值和法律风险,为技术引进或许可谈判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专利布局与竞争战略: 如何构建符合企业战略的专利组合,形成技术壁垒,打击竞争对手,或为潜在的专利纠纷提供防御策略。 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与规避: 如何主动监测潜在的侵权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高价值专利识别与运营: 如何从海量专利中筛选出具有高商业价值的专利,并指导其进行有效的专利许可、转让或作价入股等运营。 案例研究与实战演练: 本部分将穿插大量真实的企业案例,涵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详细展示专利信息分析如何在实际中转化为切实的创新成果。同时,将提供一系列实战练习,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第四部分:专利情报体系的构建与持续改进 专利信息的价值发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建立一套系统性的专利情报体系,并持续进行优化。 企业专利情报部门的设置与职能: 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专利情报团队,明确其在企业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职能。 专利情报工作流程的标准化: 建立从需求提出、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到结果输出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确保情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与企业战略的深度融合: 强调专利情报工作必须紧密围绕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展开,避免情报工作脱离实际。 技术与市场情报的融合: 探讨如何将专利情报与市场信息、行业动态等进行整合分析,形成更具前瞻性和决策价值的综合情报。 持续的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 鼓励读者保持对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自身在专利信息分析利用领域的专业能力。 本书力求成为您在专利信息分析利用领域的得力助手,帮助您从海量的专利数据中淘金,提炼出驱动企业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通过学习本书,您将能够: 提升对专利信息价值的深刻认识。 掌握系统、高效的专利信息检索技能。 熟练运用各类专利分析工具和方法。 将专利情报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创新决策。 构建并优化企业的专利情报体系,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 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专利从业者,还是初涉此领域的探索者,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创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起,用专利智慧,驱动创新,赢得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技术路线对比研究,市面上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大多停留在概念介绍,真正深入到数据挖掘和趋势研判的少之又少。然而,这套丛书里关于“专利组合分析”的那部分内容,让我对如何从宏观视角审视一个技术领域的发展轨迹有了全新的理解。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成功案例,而是深入剖析了那些被市场淘汰的技术路线是如何在专利布局上露出马脚的,这提供了极强的反面教材价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中展现出的那种批判性思维,教我们如何透过专利文本去洞察背后的研发投入、战略意图,甚至可以推测出企业未来几年的技术侧重点。书中关于不同国家/地区专利审查标准差异对信息检索结果影响的分析,也极其到位,这对于做跨国技术布局规划的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知识盲区。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地“搜集”信息,而是真正开始“理解”信息背后的商业博弈了。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预期的行业教科书标准。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种“丛书”系列的实用性持保留态度,总觉得会是理论堆砌,缺乏实操性。但这本书在“专利地图绘制”这一章节的表现彻底扭转了我的看法。作者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框架,更是附带了详细的绘图工具选择建议和数据可视化技巧。我过去绘制的专利地图总是显得杂乱无章,信息密度低,看不出重点。但书中介绍的几种基于技术T字形结构和矩阵分析的地图绘制方法,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展现力和易读性。特别是关于如何将专利引文密度与申请量结合起来,构建出“高价值专利热力图”的流程,我立刻在手头的工作中尝试了一下,效果立竿见影。我的团队成员也纷纷表示,以前看专利报告需要费力去理解,现在通过这些可视化的图表,核心结论一目了然。这种将复杂分析结果转化为直观商业语言的能力,才是衡量一个信息工具书是否成功的关键,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真正实现了“化繁为简”。

评分

作为一名刚转入技术支持岗位的职场新人,面对那些动辄上百页的法律文件感到十分畏惧。我最看重的是这种工具书能否帮助我快速建立起一个可靠的知识体系,让我能跟上资深工程师的讨论节奏。这套丛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贴心,它的语言风格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充满了实战经验的温度。比如,在讲解“无效宣告”案例检索时,书中不仅分析了无效的法律依据,还细致地梳理了那些“被忽略的现有技术”是如何被重新发掘的,这对于我理解专利质量评估至关重要。它教会我,专利检索的目的不只是找到“有没有人做过”,更关键的是要找到“有没有人做得够好,够深”。这种由点到面、由技术到法律的构建逻辑,让我的学习路径非常清晰。我现在可以更有信心地参与到技术路线审查会议中,因为我知道,我手中的信息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由这本书构建起来的坚实知识塔基。

评分

购买这本书前,我其实已经看过好几本关于信息检索的书籍,但它们要么偏重于传统的图书馆学检索,要么就是流于表面的工具介绍,缺乏对“创新价值挖掘”的深度挖掘。这套丛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将专利分析提升到了企业创新战略的层面来讨论。书中对于“专利组合的战略意图分析”部分,着墨甚多,探讨了如何通过对比竞争对手不同年份的专利布局密度,来判断其创新投入是在“防御性布局”还是在“进攻性突破”。这种宏观的战略视角,是我以往阅读的任何一本技术文档中都没有获得的。它引导我思考,专利不仅仅是法律武器,更是企业研发投入的最好证明和未来方向的风向标。我特别喜欢作者在章节末尾设置的“思维拓展”部分,它总能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促使读者跳出既有的检索思维框架,真正思考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去驱动下一轮的研发决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教会你“怎么做”,更在于它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评分

这本《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丛书》里关于如何高效筛选和解读海量专利文献的章节简直是我的救星。我过去总是被那些晦涩难懂的专利语言和庞杂的数据库搞得焦头烂额,查了半天也没个头绪。但这本书里,作者用极其生动形象的例子,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构建精准的检索式,避开那些看似相关实则无关的“噪音”信息。特别是关于如何利用专利分类号和引文分析来快速定位核心技术脉络的讲解,简直是打开了我的一扇新大门。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做一个技术预警分析,对着几百份文献发愁,后来按照书里的方法,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锁定了几家关键竞争对手的最新布局。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指导,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耳边给你传授“武功秘籍”,让你少走许多弯路。从基础的检索逻辑到高阶的策略制定,内容衔接得非常自然流畅,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专利信息转化为商业洞察的实务工作者来说,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宝典。读完后,我对专利数据库的使用效率提升了至少百分之四十,那种掌控全局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评分

非常好,老婆喜欢,我也喜欢

评分

一是周边限定论。这一原则要求专利保护范围完全由权利要求来确定,应严格地按照权利要求书中的文字进行解释,不允许作任何扩大解释,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是专利保护的最大限度。其优点在于采用“周边限定”原则,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相对清晰了解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其缺陷在于:该原则对权利要求书的撰写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权利要求应写得足够宽而确切,设法用尽可能少的技术特征和尽可能一般化的语言撰写。但在实际中权利要求的撰写总是会有缺陷的,这就难以给予专利权人充分的保护。

评分

二是中心限定原则。他是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核心,向外作一定幅度的扩展来确定专利保护范围。按照这一原则,权利要求书说明专利保护范围,但在解释权利要求时可以超出权利要求的直观字面上的解释。也就是说,应以权利要求为中心,全面考虑发明创造的目的、性质以及说明书和附图,把中心四周一定范围内的技术也包括在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必拘泥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文字记载。采用这一原则时,常通过说明书对权利要求作出解释,不过它一般适用于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特点未列入权利要求书而权利要求书又似乎包含这些技术特点的场合。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采用这一原则

评分

一是周边限定论。这一原则要求专利保护范围完全由权利要求来确定,应严格地按照权利要求书中的文字进行解释,不允许作任何扩大解释,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是专利保护的最大限度。其优点在于采用“周边限定”原则,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相对清晰了解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其缺陷在于:该原则对权利要求书的撰写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权利要求应写得足够宽而确切,设法用尽可能少的技术特征和尽可能一般化的语言撰写。但在实际中权利要求的撰写总是会有缺陷的,这就难以给予专利权人充分的保护。

评分

《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丛书:专利信息分析利用与创新》面向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及广大科技人员、专利工作者,立足于专利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利用,并侧重于目前互联网上可以利用的专利信息资源,同时针对如何利用TRIZ理论进行创新等问题,结合案例进行了探索。该书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广大专利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评分

非常好,老婆喜欢,我也喜欢

评分

《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丛书:专利信息分析利用与创新》面向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及广大科技人员、专利工作者,立足于专利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利用,并侧重于目前互联网上可以利用的专利信息资源,同时针对如何利用TRIZ理论进行创新等问题,结合案例进行了探索。该书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广大专利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评分

各国专利法一般都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受专利保护的技术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权利要求决定了专利保护范围,集中地体现了专利权的实质内容。权利要求中各个技术特征的总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应地限定了一个明确的保护范围。因此,权利要求集中体现了专利权的实质内涵。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越多,限定的保护范围就越小:反之亦然。权利要求中各个技术特征的总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应地限定了一个明确的保护范围。在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时,对权利要求如何理解,各国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解释原则。

评分

4.2.1.2 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的确定及解释原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