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筆者最關心的就是新編《中國碑帖名品》的選用底本,其中必然牽涉到碑帖鑒定,民國以前士人學子大多略通此道,因為他們學習書法的臨摹對象是拓本,購買拓本逼迫他們要瞭解碑帖考據,拓本的水準與價格隨考據優劣而天差地彆,眼力就是這樣鍛煉齣來的。今天的書法愛好者這一功能退化瞭,不必勞神鑒定瞭,因為有齣版社的推薦與把關,讀者可以盡享其成。
評分《虞恭公溫彥博碑》, 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傢一級文物,原為清內府舊藏“宋拓本”,王澍跋語評定:“所見溫公碑此第一”。鈐有“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嘉慶鑒賞”、“嘉慶禦覽之寶”、“石渠寶笈”、“寶笈三編”諸印。首行“碑”字“田”可見,“田”部中竪嚮上有伸齣。四行“食邑河內”之“邑”字口部完好。九行“太子洗馬李綱直道正辭”之“馬”字上半近乎完好,“李”字中竪泐處已連及左點。“道”字“目”部二小橫完好。十二行“申明臣節”之“申”字“田”部完好。十三行“東北道招慰”之“慰”字完好。十三行“天地橫潰”之“潰”字可辨。
評分再看《集王聖教序》,為朵雲軒藏本,係北宋晚期拓本,在傳世宋拓《集王聖教》中可以列入一流善本,符閤國傢一級文物標準。十五行末“故知聖慈所被”之“慈”字右上角未泐去,二十一行“久植勝緣”之“緣”字左下不連石花。二十四行“波羅蜜多心經”之“蜜”字完好,“必”部完好,字口爽利。
評分《十七帖》,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傢一級文物,原為張伯英舊藏唐刻“宋拓敕字本”,係“僧權”半損本,捲子裝,為所見宋拓《十七帖》傳本中風格最為高古渾厚者。經明童軒、吳寬、項元汴等收藏,清查慎行、吳郡繆氏、張燕昌等人遞藏,後入清宮,鈐有“嘉慶禦覽之寶”印,卒歸張伯英。
評分風格上有同有異, 放在一起對觀, 趣味無窮, 臨池、欣賞都是上好的選擇。
評分近日剛剛收到上海書畫齣版社新齣版的《中國碑帖名品》(碑刻部分),首先被它紅彤彤的封麵裝幀所吸引,喜氣洋洋的吉祥色,預示著上海碑帖齣版事業就要進入嶄新繁榮的新時期。據書畫社編輯說,這種紅是他們刻意的安排,取材於晚清民國時期廣東生産的一種“雄黃紙”,這種紅紙過去專門夾放於碑帖拓本附頁中,能起到驅蟲防蛀避邪的作用,這種紅天生就是“碑帖紅”。筆者祝願這種“碑帖紅”能夠開啓書畫社碑帖影印事業紅紅火火的未來。
評分書是正版的,印刷質量很好,贊
評分價格實惠,印刷清楚,值得推薦!
評分裝幀優秀藝術入門藝考必備年度重磅插圖精緻讀者好評,隻能說還不錯!裝幀優秀藝術入門藝考必備年度重磅插圖精緻讀者好評,隻能說還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